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素质教育推行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应得到发展与创新,将“感受数学魅力”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去实施。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欣赏教育的应用,对欣赏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欣赏教育 高中数学 应用 分析
一、数学欣赏教育的目标
数学欣赏教育与数学实践活动不同,并非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或综合运用能力,而是着眼于吸引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以达到向其它科目渗透的目的。高中数学欣赏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引起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二、高中数学中欣赏教育的应用方法
1.数学来历欣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每讲解一篇课文之前会对文章作者及文章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使同学在学习课文之前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心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情感。数学欣赏教育课程也是如此,教师在教授一套公式之前可就公式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产生过程以及此公式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①。
例如,在苏教版高二数学中有“等差数列”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时可引入高斯的故事:高斯有一位古怪的教师,为刁难学生便请学生将数字一加到一百。学生正在一个数一个数相加计算时,高斯已然得出正确答案。原来高斯根据此题发现一个计算方法,正是利用等差数列原理才能快速计算出答案。高中生听完这个故事将会对等差数列有更深刻的记忆,发现数学中的乐趣。
2.穿插渗透
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注意把握高中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以穿插的方式,把握好时间与度量,将新的概念符号与定理通过学生其它科目已掌握的知识予以逐渐渗透。因此通过联系其它学科教授数学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高一数学的“等比数列”问题时,教师可在课堂中将等比数列与音乐课堂联系起来。由于高中生已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他们应知晓音乐中有十二平均律,若是将八度分为十二个半音,则可发现在这些半音的频率之间恰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3.欣赏课程设置
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欣赏教育的意义,应对数学欣赏课程进行专门设置。在课程之前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喜好,收集、准备与之相关的素材,分类整合后在课上以课件形式放映给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应进行适当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将数学欣赏教育从课堂导入生活。
例如,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兴趣确定本组活动题目,但必须与数学相关,而后要求学生通过各自方式收集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皆可,并将这些素材加以整合,在下节课上要求同学根据自己整理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要求学生上台描述,并应保证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请组长进行总结。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自主欣赏数学之美,体会数学家的人文精神②。
三、数学欣赏教育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当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通过大量解题、背诵公式、考试等方式提高学生成绩,严重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欣赏教育并未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作用,是教师的疏忽。所以要加强对高中教师数学欣赏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
2.学生方面
从教育实践中可看出,学生在最初步入高中课堂时学习热情较高,学习主动性较强,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学习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直线下降趋势,这点在高三学生身上反应尤其明显。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学生缺乏对数学欣赏的心态也是欣赏教育难以实现的原因。
3.教育评价方面
当今教育虽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目的是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教育评价仍是沿袭之前的高考制度,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定。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尽心投入数学欣赏教育课堂。教育评价决定教育过程的走向,若始终坚持高考分数制度,数学欣赏教育将很难在课堂取得效果③。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不应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教育课堂,而应学会欣赏数学之美,学会从数学的历史中、与其它学科的交集中、自主实践的发现中获取不同的知识,拓宽自身眼界,使数学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活学活用,使数学欣赏教育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注释】
①肖峰. 借助欣赏教育东风,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J]. 新课程学习,2014 (12):8.
② 蒋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探讨[J]. 启迪,2015(6):46.
③ 朱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研究[J]. 课改研究,2014 (6):2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关键词】欣赏教育 高中数学 应用 分析
一、数学欣赏教育的目标
数学欣赏教育与数学实践活动不同,并非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或综合运用能力,而是着眼于吸引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以达到向其它科目渗透的目的。高中数学欣赏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引起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二、高中数学中欣赏教育的应用方法
1.数学来历欣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每讲解一篇课文之前会对文章作者及文章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使同学在学习课文之前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心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情感。数学欣赏教育课程也是如此,教师在教授一套公式之前可就公式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产生过程以及此公式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①。
例如,在苏教版高二数学中有“等差数列”这一章节,教师在讲解时可引入高斯的故事:高斯有一位古怪的教师,为刁难学生便请学生将数字一加到一百。学生正在一个数一个数相加计算时,高斯已然得出正确答案。原来高斯根据此题发现一个计算方法,正是利用等差数列原理才能快速计算出答案。高中生听完这个故事将会对等差数列有更深刻的记忆,发现数学中的乐趣。
2.穿插渗透
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注意把握高中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以穿插的方式,把握好时间与度量,将新的概念符号与定理通过学生其它科目已掌握的知识予以逐渐渗透。因此通过联系其它学科教授数学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高一数学的“等比数列”问题时,教师可在课堂中将等比数列与音乐课堂联系起来。由于高中生已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他们应知晓音乐中有十二平均律,若是将八度分为十二个半音,则可发现在这些半音的频率之间恰好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3.欣赏课程设置
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欣赏教育的意义,应对数学欣赏课程进行专门设置。在课程之前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喜好,收集、准备与之相关的素材,分类整合后在课上以课件形式放映给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应进行适当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将数学欣赏教育从课堂导入生活。
例如,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兴趣确定本组活动题目,但必须与数学相关,而后要求学生通过各自方式收集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皆可,并将这些素材加以整合,在下节课上要求同学根据自己整理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要求学生上台描述,并应保证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请组长进行总结。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自主欣赏数学之美,体会数学家的人文精神②。
三、数学欣赏教育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当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通过大量解题、背诵公式、考试等方式提高学生成绩,严重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欣赏教育并未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作用,是教师的疏忽。所以要加强对高中教师数学欣赏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
2.学生方面
从教育实践中可看出,学生在最初步入高中课堂时学习热情较高,学习主动性较强,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学习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直线下降趋势,这点在高三学生身上反应尤其明显。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学生缺乏对数学欣赏的心态也是欣赏教育难以实现的原因。
3.教育评价方面
当今教育虽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目的是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教育评价仍是沿袭之前的高考制度,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定。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尽心投入数学欣赏教育课堂。教育评价决定教育过程的走向,若始终坚持高考分数制度,数学欣赏教育将很难在课堂取得效果③。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不应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教育课堂,而应学会欣赏数学之美,学会从数学的历史中、与其它学科的交集中、自主实践的发现中获取不同的知识,拓宽自身眼界,使数学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活学活用,使数学欣赏教育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注释】
①肖峰. 借助欣赏教育东风,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J]. 新课程学习,2014 (12):8.
② 蒋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探讨[J]. 启迪,2015(6):46.
③ 朱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研究[J]. 课改研究,2014 (6):2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