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一路发展到唐代,诗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诗人多如繁星。唐王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流。君主重视,人民爱好。文学艺术,相互促进。唐代诗歌创作之所以如此繁荣,是因为经济的富足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思想较为活跃,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诗赋取仕。唐代的绘画艺术集前人技法之大成,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全国统一后,各地画家通过交流切磋,互相促进与提高,艺术技巧更为精湛,并有所创造,题材内容也更加广泛,除传统的人物画外,又出现了山水、花鸟等画科。
关键词:唐诗;画;文学
一、唐代的诗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作品众多,题材广泛,体裁完备,内容丰富。特别在盛唐时期,诗歌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山水田园诗就是其中一个流派。其代表诗人王维,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成为了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与李白、杜甫相并列,他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与李杜相比更具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山水田园诗极大地丰富了盛唐诗苑。
二、唐代的画家和画
阎立本、李思训、韩滉、王维等一大批著名画家绘制出各有特色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他擅长佛、道人物画,特别是寺院壁画的创作,而山水、鬼神、禽兽、草木等也无所不精。吴道子的作品气韵雄壮,出神入化,线条的运用富有变化,艺术技巧炉火纯青,被当时人赞誉为“冠绝于世,国朝第一”。他画的人物衣带若飘若舞,因而后人用“吴带当风”来形容他的风格特色。宋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即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以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李思训擅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劲道,格调细密。他的画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极富装饰性,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画作有《江山渔乐图》、《江帆楼阁图》等。
三、诗和画的联系
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中国诗画开始联系起来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二幅图。到晋代的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至晋末陶潜开始创作田园山水诗,并出现一批山水画家。自此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诗人画家,虽然不曾有意识的将诗画结合起来,但却同时向山水田园诗画发展,使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再者,这些诗人画家的道佛思想极其浓厚,在审美最求上也大体相同。所以他们的诗画创作思想也有相似之处。到唐代时,是诗歌的辉煌时期,诗画结合也已明朗化,诗人画家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可见诗画结合在唐代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各种形式都已具备。
诗后附以图画,画后题以诗句,这只是诗与画在表现上互相辉映、互相对照、互相补充、互相引申的处理手法,使人对诗画里的艺术处理与欣赏理解更深入一层。同时,也起着珠联璧合的作用。但是中国画与诗的关系主要还是表现在以下几点:诗画同源,迁想妙得;诗画相融,相得益彰;诗画相通,气韵生动。
中国画与诗同源依据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论指向:
一是中国画与诗有共同的起源,有着共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哲学背景。这些文化哲学包括《易经》、儒家孔子的中庸之道、道家老子思想、庄子与禅宗的思想。以上几家的思想,对中国诗画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们以后,几乎所有的诗人画家的创作思想,都或多或少可找到他们思想上的某些痕迹。总起来说,中国诗画的密切结合又不断的发展,这些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中国画与诗在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基本思维方式,共同的结构方式,以及对意境的共同追求。中国画与诗创造的思维方式,从诗歌来看,中国诗创造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西方的美术家贡布里希比较了希腊、埃及以及中国的美术特色后,说中国美术既不想希腊美术那样表达自己所见之物,也不想埃及美术那样关心形象的不朽,而是在艺术中表达一種可以被称为诗兴的感觉。
中国诗画同一的创作根源,主要不在别的,而在于中國诗画在创作思维方式和建构方式上存在一致性,并都以此追求艺术意境。中国诗画在创作思维和建构上具有同一性,而不是说二者等同,更不是说中国诗画是同一的艺术。中国诗画是两种各有特点的艺术,所以才有二者的相互发展。所以诗画同源,迁想妙得。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诗画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同时它也是最能代表王维诗歌中“诗画结合”的一首典范之作。诗歌的题目是“山居秋瞑”,“瞑”是傍晚之意,交代了时间是秋天的傍晚,地点是山中的处所。这是整幅画面的一个大致勾勒。《山居秋暝》,诗人用传神的笔,把秋山、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竹林、莲塘、渔舟、以及晚归的浣女、摇船的渔夫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情景浑融无间,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好像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似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尽显王维诗画结合得特点。
诗后附以图画,画后题以诗句,这只是诗与画在表现上互相辉映、互相对照、互相补充、互相引申的处理手法,使人对诗画里的艺术处理与欣赏理解更深入一层。同时,也起着珠联璧合的作用。但是中国画与诗的关系主要还是表现在以下几点:诗画同源,迁想妙得;诗画相融,相得益彰;诗画相通,气韵生动。
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表现出的点景抒情布置对于中国画的构图来说是特别形象的。他所描绘的画卷,有兰叶,是葳蕤的状态,有桂花,非常的皎洁。
参考文献
[1]吴振华 《唐诗品读》2016年
[2]《中国绘画艺术》 2014年
[3]印严、翟艳春《禅诗画意》 2015年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唐诗;画;文学
一、唐代的诗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作品众多,题材广泛,体裁完备,内容丰富。特别在盛唐时期,诗歌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山水田园诗就是其中一个流派。其代表诗人王维,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成为了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与李白、杜甫相并列,他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与李杜相比更具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山水田园诗极大地丰富了盛唐诗苑。
二、唐代的画家和画
阎立本、李思训、韩滉、王维等一大批著名画家绘制出各有特色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他擅长佛、道人物画,特别是寺院壁画的创作,而山水、鬼神、禽兽、草木等也无所不精。吴道子的作品气韵雄壮,出神入化,线条的运用富有变化,艺术技巧炉火纯青,被当时人赞誉为“冠绝于世,国朝第一”。他画的人物衣带若飘若舞,因而后人用“吴带当风”来形容他的风格特色。宋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即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以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李思训擅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劲道,格调细密。他的画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极富装饰性,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画作有《江山渔乐图》、《江帆楼阁图》等。
三、诗和画的联系
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中国诗画开始联系起来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二幅图。到晋代的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至晋末陶潜开始创作田园山水诗,并出现一批山水画家。自此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诗人画家,虽然不曾有意识的将诗画结合起来,但却同时向山水田园诗画发展,使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再者,这些诗人画家的道佛思想极其浓厚,在审美最求上也大体相同。所以他们的诗画创作思想也有相似之处。到唐代时,是诗歌的辉煌时期,诗画结合也已明朗化,诗人画家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可见诗画结合在唐代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各种形式都已具备。
诗后附以图画,画后题以诗句,这只是诗与画在表现上互相辉映、互相对照、互相补充、互相引申的处理手法,使人对诗画里的艺术处理与欣赏理解更深入一层。同时,也起着珠联璧合的作用。但是中国画与诗的关系主要还是表现在以下几点:诗画同源,迁想妙得;诗画相融,相得益彰;诗画相通,气韵生动。
中国画与诗同源依据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论指向:
一是中国画与诗有共同的起源,有着共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哲学背景。这些文化哲学包括《易经》、儒家孔子的中庸之道、道家老子思想、庄子与禅宗的思想。以上几家的思想,对中国诗画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们以后,几乎所有的诗人画家的创作思想,都或多或少可找到他们思想上的某些痕迹。总起来说,中国诗画的密切结合又不断的发展,这些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中国画与诗在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基本思维方式,共同的结构方式,以及对意境的共同追求。中国画与诗创造的思维方式,从诗歌来看,中国诗创造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西方的美术家贡布里希比较了希腊、埃及以及中国的美术特色后,说中国美术既不想希腊美术那样表达自己所见之物,也不想埃及美术那样关心形象的不朽,而是在艺术中表达一種可以被称为诗兴的感觉。
中国诗画同一的创作根源,主要不在别的,而在于中國诗画在创作思维方式和建构方式上存在一致性,并都以此追求艺术意境。中国诗画在创作思维和建构上具有同一性,而不是说二者等同,更不是说中国诗画是同一的艺术。中国诗画是两种各有特点的艺术,所以才有二者的相互发展。所以诗画同源,迁想妙得。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诗画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同时它也是最能代表王维诗歌中“诗画结合”的一首典范之作。诗歌的题目是“山居秋瞑”,“瞑”是傍晚之意,交代了时间是秋天的傍晚,地点是山中的处所。这是整幅画面的一个大致勾勒。《山居秋暝》,诗人用传神的笔,把秋山、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竹林、莲塘、渔舟、以及晚归的浣女、摇船的渔夫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情景浑融无间,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好像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似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尽显王维诗画结合得特点。
诗后附以图画,画后题以诗句,这只是诗与画在表现上互相辉映、互相对照、互相补充、互相引申的处理手法,使人对诗画里的艺术处理与欣赏理解更深入一层。同时,也起着珠联璧合的作用。但是中国画与诗的关系主要还是表现在以下几点:诗画同源,迁想妙得;诗画相融,相得益彰;诗画相通,气韵生动。
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表现出的点景抒情布置对于中国画的构图来说是特别形象的。他所描绘的画卷,有兰叶,是葳蕤的状态,有桂花,非常的皎洁。
参考文献
[1]吴振华 《唐诗品读》2016年
[2]《中国绘画艺术》 2014年
[3]印严、翟艳春《禅诗画意》 2015年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