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七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984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写作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审题。审题,就是对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的原则是对题目的涵义、写作文体要“清”,对写作范围要“明”,对题目的要求要“细”。笔者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如下几种审题方法。
  一、 析题结构法
  所谓析题结构法,即从题目的语言形式入手,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抓其主干成份,理解其内容和要求。比如作文题《学外语的故事》,这是一个偏正词组结构的题目,中心词是“故事”,暗示了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学外语的”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限定词组,不仅规定了文章的范围,而且表明了文章的重点在“学”字上。这就涉及到抓住题目结构的主干成份来理解题意的问题。主干成份一是指中心词,二是指关键词语。一般来说,开始审题,首先要抓中心词,特别要注意审清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因为谓语中心词一般是要求记叙、描写或论述的重点。如《市场一瞥》,谓语中心“瞥”这一动词就是关键词,主语中心“市场”这一名词则是“瞥”的范围,通过分析,既明确了记叙的重点,又分清了写作的范围,这样作起文章来就不会离题了。如《路》《校园》等,中心词和关键词都没有明显表示出来,难以界定其文体、范围和重点,这就要采取补充某些词语的办法,才能审清题意。
  二、 识别标志法
  有的作文题目有一定的标志,一看就能知道该题的体裁、范围乃至重点。比如题目带有“记”字的,它要求写成记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题目中出现“我”字的,它要求写成个人的经历、理想、见闻或与“我”有关的人和事的记叙文。题目是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限名词性词组)的,一般也写成记叙文,如《记一位勤奋学习的人》《我的一天》《春》等。议论文的标志则有“论”“谈”“说”“议”“评”“辩”等一些词语,它要求从正面或反面阐明自己的见解、观点,批驳谬论。读后感亦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不过,它要求有“读”有“感”。说明文则以“介绍”“说明”一类词语作为标志,或以某一事物的名称为题。如《介绍一本好书》《激光》等。
  三、 宽题走窄法
  文题有宽题和狭题两种:宽题,限制的条件较少;狭题,限制的条件较多。要写好宽题作文,审题时须得把宽题变成狭题,这叫做宽题走窄法。如《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里》,审题时作者可以在它的前后补上: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感到愉快。这样,题意就具体化了。从方法上来说,一方面要是寻找出题目可以补足的位置,另一方面需补足题目的中心内容。
  四、 类比推导法
  所谓类比推导法,就是把两个题目进行比较,在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的情况下,推导出那些比较陌生或深奥的题目的涵义、范围和要求。如写《雨后》,如果一时不易确定它的体裁、范围和重点,就可用平时曾训练过的作文《午后》《下操后》加以比较,由于这些作文都是记叙文,由此可推导《雨后》也应当写成记叙文,所写的范围在下雨之后,重点依所取的角度不同而异。或写雨后广大农民的劳动场景,或写雨后学生们尽情嬉闹的情景,或写大自然景物在雨的滋养下显示出蓬勃生机的情景。对这类题目,或写“雨后”的景色,或写“雨后”人们的心情、言行,或赋予它双关意义。
  五、 象征联想法
  有的题目包含了象征意义,就必须抓住题目标示事物的具体特点加以联想。比如《杨柳的精神》,文章表面上是说杨柳的适应性强,容易存活,不几年就可成材,实际上是借此歌颂人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还有《桃花心木》表面写桃花心木,但实际以桃花心木来比喻人的品质。像这类题目,我们要善于透过题面标示的具体事物去认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合理想象,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望文生义”或“就题写题”,便导致文章流于浅显平庸,偏离主题。
  六、 引申开掘法
  有的题目灵活性很大,各种文体都可以写,这就给审题造成了更大的困难。此时必须把题意进行引申,从本质上加以开掘,才能审清题目。比如《桥》,如果写现实中的桥,如木桥、石桥、浮桥、双曲拱桥……写得再多,也只是就是论事。若能这样想一想,没有桥就过不了河,桥是起连接作用的,是便利人过河的,我们应该有“人桥精神”,做默默无闻的“桥”,让人们踏着自己前进,就能使所写文章更有深意;或者还可以引申到爱心桥、友谊桥等这样思路就开阔了。在题目没有要求写成什么文体的情况下,既可写成议论文,又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记叙文。
  七、 概括提炼法
  这主要是针对半命题作文而言的,它要求学生必须熟悉材料内容,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思考所提供的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或什么主题,包含几层意思,内在联系怎么样,要逐一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提炼出一个道理,以此作为中心,拟定题目。例如有一个材料:某单位一位中年知识分子,家里无一像样的家具,唯各类书籍充斥斗室。几年前一位旧友来访,环顾室内,直言相讥:“工作快二十年了,还这样寒酸!”说也怪,近日这位朋友又来访,室内陈设依旧,他却啧啧赞叹:“好多的书呀,你真是个‘富翁’!”对这个材料的审定,运用概括提炼法,步骤如下:材料的意思,分两层,即旧友来访斗室前后的思想转变;内在的联系,即正反关系,由“寒酸”到“富翁”;社会的意义,即旧友看法的转变,说明过去轻视知识,现在重视知识。另外,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还要明确作文要求和注意事项,才能把这类题目审定好。
  在作文的审题实践中,可能不止这些方法,但学生若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法,就可以迅速地审清题意。
其他文献
有效的教学导入对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实现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考虑如何将学生有效地融入到英语语言的氛围中。在此,笔者建议,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要将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心理状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更加灵活地设计出能激发初中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从而加大学生对关于学内容的关注,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  一、游戏导
互动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巧妙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充分互动:  一、趣味性活动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能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来说,提问是他们自我发挥和个性绽放的一个舞台。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专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特征归纳为八点:1. 带着期待进入课堂;2. 带着兴趣进入课堂;3. 保持在课堂中的关注;4. 主动与教师配合;5. 不懂马上就问;6. 提出不同见解;7. 提出独到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最让学生和教师感到最头疼的要数记忆单词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单词,已成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浅谈一些在培养学生记忆力方面的心得。  一、抓住“瞬间痕迹”,引申记忆  学生的记忆很多的时候都是瞬间记忆,只在大脑的浅层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储存的时间较短。然而,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启发,就能帮助学生把瞬间记忆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把知识系统、完整的教给学生,还要仔细观察学生,察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得到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改善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真正学到知
随着“主体性教学”的推行实践,传统的教师的角色定位正逐步发生变化。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创新、指导学生实践,原先的“传道者”角色已不能充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要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尤其要以学生为主体。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也曾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全面落实英语的生活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词汇、句型、句式后,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其语言特征与功能特性,很难把它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究其原因,是初中英语教学与生活脱
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差的就是阅读教学.它几乎占据了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二,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所谓细读文本,即在整体感知文本主题思想与文章结构的基
一、当今流行音乐与语文诗词教学结合的现状  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和流行元素泛滥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流行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背景之一,并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所无法忽略的重要资源。”这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如今学校教育的影响。中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主要接受人群,流行元素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流行音乐以饱含情感的语句、通俗易学的唱腔,很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为学生所接受。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流行音乐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都蕴含着很深的意蕴。无论是文字层面还是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表达上,好的文本通常能够让人从多方面去展开解读,每一个视角都是值得思考与探究并且能够带给人以收获与启迪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展开多元解读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对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一、阐释意义丰富的语言文字  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首先可以从含义丰富的语言文字开始。好的作品不仅用语十分考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