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教师团队的重视。尤其在口语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效果。本文旨在对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通过课堂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情感因素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大量理论与研究表明,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同等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人,对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占有主导地位。在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说”具有其特殊性,死记硬背与枯燥的重复练习,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反而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尤为关键,能够帮助他们消除情感障碍,积极地投人学习,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什么是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它的理论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情感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默教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等等,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80年代,Krashen在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理论,其中第五大假说就是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认为,仅有大量的可理解输人是无法促成习得的,关键问题还是要消除学习者的情感障碍。而这种处于某种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对二语或外语习得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学习者的动机、自信、以及焦虑。Brown将情感因素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包括自尊、抑制、焦虑、移情、动机等。第二是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习俗、态度、文化适应、社会距离等。这一切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Amold则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2. 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的影响
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也就是说,动机是激发学习者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的心理状态或因素。通常情况下,我们依据Gardner
【关键词】情感因素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大量理论与研究表明,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同等重要,它们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吸收情况。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人,对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占有主导地位。在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说”具有其特殊性,死记硬背与枯燥的重复练习,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反而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尤为关键,能够帮助他们消除情感障碍,积极地投人学习,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什么是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它的理论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情感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默教法,社团语言学习法,暗示法等等,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80年代,Krashen在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理论,其中第五大假说就是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认为,仅有大量的可理解输人是无法促成习得的,关键问题还是要消除学习者的情感障碍。而这种处于某种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对二语或外语习得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学习者的动机、自信、以及焦虑。Brown将情感因素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包括自尊、抑制、焦虑、移情、动机等。第二是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习俗、态度、文化适应、社会距离等。这一切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Amold则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2. 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的影响
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也就是说,动机是激发学习者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的心理状态或因素。通常情况下,我们依据Gard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