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与实践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明确了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改革的主导思想,改革了教学内容,并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工程性,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工程实际相一致,力争做到课堂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加强了学生工程意识的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品质和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工程意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高等本科教育中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讲述有关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在本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两大部分构成:《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部分讲述现代工业常用材料(金属、高聚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和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造、焊接、粉末冶金、热处理等)的相关知识;《机械制造技术》部分讲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的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总体地了解和把握机械制造活动,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合理选择材料、毛坯制备、机械加工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解决生产现场工艺问题,决策制造模式方面的能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除理论教学外,还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学生树立现代工程意识,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由于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生产经验等特点,还存在一些问题[1-5]
  (一)教学手段的不正确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如幻灯片、投影仪、语音设备、多媒体等。最初将这些手段引入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別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板书较少,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与板书结合的形式,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诸如机床的结构、机械加工过程、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二)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很容易理解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进行实践环节,或先进行实践环节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6-8]。
  (三)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追求卷面分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就重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重视。有的甚至平时根本不听课,连书本都不翻,凭考前“临时抱佛脚”来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和简单理论来达到修完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考完这门课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不会做[9-11]。
  (四)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介绍,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感,导致一些学生主观上认为该课程无用而对它产生排斥思想。尽管有些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不同挂图、实物模型、动画等方法以适应不同章节的教学需要,仍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为将整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诸如刀具、机床、夹具与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等工艺系统内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出了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以产品质量、加工效率与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掌握,增加了非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并注重反映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制造工艺中突出零件工艺分析→材料选择→毛坯→零件加工→产品装配的技术路线,建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新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内容体现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建立在传统的工艺方法基础上的,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领域内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从金属材料到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从传统的冷热加工方法到应用声、光、电、磁的特种加工,从数控加工到制造自动化系统,从将大批大量单一零件加工方法应用到单件小批成组零件加工中等,先进制造技术教学内容不断拓展。
  2)采用现场比较教学法
  在讲授传统的CA6140型普通车床与现代的数控车床的现场教学时,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车床,让学生了解到了机床每个部分的内部结构,比如机床的布局、传动、结构、操纵;刀具的类型、用途、结构特点、车削用量的选择;夹具中选用通用标准夹具与设计非标准夹具的目的;零件加工乃致延伸其零件装配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讲解,及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解决在课堂上单凭教师口授与板书甚至多媒体等无法或很难讲清的,如卧式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的区别与联系,成本、效率、精度和不同的加工机床适合加工哪些表面问题,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   通过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并行,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和巩固,使其认识到不是数控机床或者加工中心就一定都比传统机床好的错误理念,而是数控机床在高精度、曲面加工和多工序统一上有优势等的正确思想。因此现场比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主线贯穿教学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综合性强,一些学生感到学习时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关键。为了能让学生及时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从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的实战观点出发,按机床、刀具、夹具和零件加工及装配和质量保证这个贯穿在整个教材中的主线。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战中来,真正做到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贯穿主线为主导,学生学有所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方法,用学为所用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是要求教师必须对刀具、机床、夹具和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等内容十分熟悉,明确彼此间的关系,并能跟踪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地将先进制造技术补充到教学中去;要特别注重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明确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过程是是一种典型的、具体直观的过程。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机械系统的目的,从系统是可剖分的,系统一定从属于更大系统,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的原理出发,解决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使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制造系统。具体到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以机械制造工艺系统为纽带,将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等相关知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渗透,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已涌现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而这些在教材中很难及时反映。因此,就需要教师坚持继续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或选择一个零件,这个零件应具备某些特性,有某个表面不能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某个表面要用到复合刀具或某个表面目前还不能加工等,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注重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結合
  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带来的图形处理及显示的优势,将实体造型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实验中,使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大量的结构原理图和实例结构图更直观的呈现出来,加快了学生读图速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这些不能离开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的整个工艺系统这条主线。
  (四)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选取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的关键。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采用高质量、以工艺为基础,教学内容先进适用,“少而精”,易自学,表述精炼的教材。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械产品制作,按照以学生主动实践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2010级学生共12人通过参与浙江省首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完成了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完成了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加强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课程的教学品质和效果。
  (六)考核评估体系改革
  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课程的考核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勤奋、刻苦地学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设计环节、课堂环节、答辩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考核,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选择。笔试环节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试卷库,采取流水阅卷。
  三、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及农业机械专业本科班级实施,本项项目实施后,受益学生人数达360人/年。本项目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的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现代工程意识,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致谢
  本论文由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团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TD1203。
  [参考文献]
  [1]周建中,汤宁荷.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197-199.
  [2]罗小林,包家福.《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93-97.
  [3]王书元,王克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1-174.
  [4]殷晓中,陈兴和.浅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镇江高专学报,2010(7):92-94.
  [5]楚生,梁式,胡映宁,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新课程的继承与改革[J].高教论坛,2004(4):58-60.
  [6]徐锋,左敦稳.关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1(4):90-92.
  [7]苏沛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5-57.
  [8]陈旭东.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7(11):150-151.
  [9]李伟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97-98.
  [10]赵晓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3):59-61.
  [11]关铁鹰, 孙继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1-123.
  (作者单位:1.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浙江临安,2.浙江省建筑安装技术学校 浙江杭州)
其他文献
在农村低压配电网络中,由于接地种类的不同,其保护接地方式、配电系统也有所不同。正确理解和推广使用几种低压保护接地方式及供电系统,对提高农村低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低压电网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在《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对TN-C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都作了规定,其中IT系统和TT系统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直接接地(过去称为保护接地);TN系统的设备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也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的教材自然是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整理了课标对中学生学習要求中词汇的要求,然后参照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对照法将教材词汇的设计安排和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对照表对Go for it教材进行评估。  [关键词]词汇 教材评估 Go for it  一、 引言  根
期刊
[摘要]武术运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各种儿童早教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武术,让更多的儿童受益于武术的训练,同时培養爱国情操和传播中华文化。这也是此次论文的目的,对俱乐部模式的武术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俱乐部模式 武术运动 儿童  俱乐部模式的武术教学  当今各种儿童早教盛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教育的观念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在现行高校扩招的政策下,大学生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迅速上升,高校目前教育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研究大学生教育与实践教育接轨,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 实践 接轨  中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面向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未来,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具有合格的专业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富有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发掘,并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育人环境 观察能力 发散思维 想象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包括:建立校园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的和谐;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情的和谐;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景的和谐;强化民主意识,实施校务公开,实现物的和谐;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事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观 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主要应做好以
期刊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解放初期沿用前苏联的办学模式,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自然延续了数十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體制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包括:教学体制改革,科研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办学模式也逐渐的从我国传统的“塑造型”,向西方的“裸塑型”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高等教育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突破口,全力创新办学模式,把西方的办学模式的优势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取精
期刊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优化服务方式、机构设置、办事流程、信息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业务培训、考核机制等方面来实现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 优化 工作效率 提高  前言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学校办学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有效完成学校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1]。
期刊
决定性瞬间,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世界抓拍大师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勒松是摄影美学理论的核心。1952年,布勒松以“决定性瞬间”为书名和序言标题,出版了他的摄影作品选集。此后,“决定性瞬间”便成为欧美各国乃至世界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摄影金科玉律与摄影美学经典。  布列松曾经说过:“一个人、一个事物,都具有决定性的瞬间。这
期刊
今年10月16日—18日,全市首届农村教研工作现场研讨会在我县如期举行。此次活动以区域教研共同体为载体来展开,其中小学第二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同课异构的微格教学”活动得到与会者好评。三节语文课,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小节为同一个教学内容,依托情感这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涤,深刻的心灵之旅,展示出了这三位任教老师巧妙的构思、独特的风格,真正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