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特级教师了,可是有一天,忽然辞了职,去一个乡村支教。所有人都不解。她说,因为有一天,她看到了那个乡村的照片,照片上的天空,蓝得让人沉迷,还有那蓝天下孩子们的眼睛,那些忧伤得有些绝望的眼神,让她动容。 她说,她要走进那些忧伤里,她要把那些忧伤里绝望的灰都變成渴望的光。 (文/朱成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特级教师了,可是有一天,忽然辞了职,去一个乡村支教。所有人都不解。她说,因为有一天,她看到了那个乡村的照片,照片上的天空,蓝得让人沉迷,还有那蓝天下孩子们的眼睛,那些忧伤得有些绝望的眼神,让她动容。
她说,她要走进那些忧伤里,她要把那些忧伤里绝望的灰都變成渴望的光。
(文/朱成玉)
其他文献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文言文断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有的试题的得分率仅为42.3%。笔者以为,只要在透视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如下四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文言文断句这一难点的。一、综观五年试题,探究命题规律。 全国卷对文言文断句设题考查始于2015年,综观五年来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探寻出2020年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在命题上的两个基本规律: 1.命题方式——趋于稳定。 ⑴命题立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是一名意大利的当代作家,早期创作多为现实主义作品,后转向幻想小说和寓言小说。他被同代人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 名作簡介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卡尔维诺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同后来写的《树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合辑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 小说通过讲述梅达尔多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劈成两半,一半极恶,一半极善,恶的子爵处处行恶,善的子爵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想象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号称“地球上思维最快”的天才物理学家霍金甚至将想象的触手延伸到了宇宙的源头,令人叹为观止。 想象的魅力在于其“创造性”,个体在神游八表、驰思无极中化不可能为可能。想象引导人类超越平凡,助推人间奇迹的诞生。君不见数千年的“奔月”幻想,一朝成真?君不见一部“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西游释厄传》令众生如痴如醉,被视为“奇书”?失掉了想象力,人间将大
“怼”是宣泄,治理才是根本,制度问责比舆论倒逼更靠谱。 “3年了!还需要现在重新调研吗?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人坐黑车?难道您不知道吗?”“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有什么畏难情绪?”2月11日,在西安广播电视台的《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问政节目中,西安市高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刘鹏武回应黑车问题,遭主持人连发数问怒怼,引发广泛关注。 报道显示,节目记者调查发现,高
“七七”的烽烟,“八一三”的炮火,抗战时期,浮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些大场面。然而,历史还有另外的侧面,八年的漫长岁月,“流民图”内外的普通民众,他们的面容,他们的内心轨迹,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熬过那些残酷的日夜,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1940年以后,西南物价飞涨,西南联大的教授经常要为吃饭发愁。在文学史家余冠英家的餐桌上,连蚂蚱也成了佳肴。语言学家王力辛酸地说:每到月底都要去打听什么时候
《平“语”近人》节目中的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第一期:《濰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 第二期:《老子》节选、《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咏煤炭》·于谦。 第三期:《爱莲说》节选·周敦颐。 第四期:《三字经》节选、《安乐铭》节选·苏洵、《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第五期:《弟子规》。 第六期:《墨梅四首》(其三)·王冕、《过零丁洋》·文天祥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刀下,一把刻刀闪转腾挪,或凿、或削、或剔、或剜、或旋,大至高山,藐至米粒,仪态万方,刻出生命百态,刻出岁月的质感。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透彻:“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有生命。”他所说的“生命”既指刻出对象的生命感或者活力,也指雕刻作品要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雕刻可以被视作一种特别的语言,其符号系统用罗丹的话说就是凹与凸的不同组合。凹与凸的摇曳生姿,激活新的生命风景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陌生人溺水》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主要关注学者、作家与公共知识分子,曾采访过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等人。 麦克法夸尔拥有记者般的冷静态度和清晰简明的写作风格,她笔下那些人物角色都会给人一种典范的影响。它可能不仅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还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作品介绍: 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
①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王阳明 何谓“知行合一”? ② “知”乃“明事理”也,正所谓通览古今之事,晓畅成功之理,然而以之成功者,古来未有,须知“行”即亲身实践,才可迈向成功。就好像一辆车,车上有导航,有行车手册,也有经验丰富的司机,但是就是没有启动,就是没有实践,无论有多少规划,无论有多少目标,无论有多少愿景,“神马”都是“浮云”!而只有“知行” 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