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族渊源探寻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氏家族的历史源头
  
  据史籍记载和后人考证,颜氏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称(青),称生卷章,卷章生吴回(面),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长子昆吾,封国在卫;次子参胡,封国在韩;三子彭祖,封国在徐;四子会人,封国在郑;五子晏安,封国在邾;六子季连,封国在楚。
  颜氏出自陆终五子晏安,初为曹姓,历经尧虞夏商诸代而不能记其传(传递情况缺乏史料记载)。周武王统一天下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措施,封古邾国晏安的后裔侠(挟)为邾子。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有今邹城、滕州、枣庄、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土地。
  侠生辉,辉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甫(亦作“父”,字伯颜)。因邾国国君夷甫协助周王室讨伐鲁伯御有功,周宣王封其为公爵,故《公羊传》称他为颜公,卒后谥“武”,又称武公。
  夷甫有二子,长子夏父,次子友。夏父承袭邾国的君位,次子友别封倪,国名小邾,子爵,史称小邾子。其国东邻鲁国,西、北与邾国接壤,西南邻滥国,国都位于今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一带。
  
  颜氏仕鲁及颜氏家学之发端
  
  颜友初为小邾国国君时,周王室并没有明确封敕。迨后,数从齐桓公勤王,始晋爵为子,但国小力弱,不能不受鲁国的节制。就小邾本身而言,也需要依靠鲁国的支持以保证其国家的安定,小邾遂成为鲁国的附庸,所以颜友的后人多在鲁国任职。
  颜友生爽,为鲁下大夫。爽生连,连生,生鸣,为鲁上大夫。鸣生音,为鲁司寇。音生羽,羽生训,训生简,简生箱,俱为鲁下大夫。箱生唬,唬生景,景生整,整生恤,恤生求,俱为鲁司寇。求生有,为鲁邑宰。有生无繇,字路(亦作季路),为鲁卿士。无繇生回,字子渊。《阙里志》曰:“颜子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
  小邾虽为子爵小国,但在建国时也必须按当时的制度完善其作为一个小国的建制,如设学、建庙等。小邾国的庙、学规模比邾国小,但承袭了邾国庙、学的基本内容。其后虽附庸于鲁,其庙、学并不因附庸而废止。庙供先祖,以示不忘本源,求先祖之灵佑助后裔;学是培育人才的场所,使后代不乏治国之才。
  周代各国国学的教学内容是与本国的文化基础相一致的,所以各国的教材内容在类似的基础上又各有不同。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第一篇中说:“考三邾氏族应分二支:一为三邾人民,一为三邾君主。其土著人民,乃炎帝、神农之后,当时所谓东夷者也。其分封君主,乃黄帝、轩辕之裔,当时所谓华夏者也。邃古之世,震旦神壤,此二大民族并峙对立,黄帝兴而炎帝微,其子孙遂为被统治者,三邾之土著,其一也。黄帝后裔,历唐、虞、三代,类为统治者,三邾之君主,亦其一也。”
  三邾既然是由炎(东夷)、黄(华夏)两大民族组成的国家,三邾文化自然就是炎、黄两大民族的文化,其国学的教材自然包含炎族文化与黄族文化。作为炎族文化的代表就是《易》(参见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
  因炎、黄两大部族发生战争,其结果是炎族被逐出中原,散居四方,后被称为四夷。炎族后裔寓居四方的同时也带走了炎族文化的《易》,所以夷人多巫术。被迫迁居东方的炎族人,后称东夷人,在后来邾国的辖区内居住较集中。邾复国之后,不能不重视当地土著夷人的风俗文化,于是土著夷人世代相传的《易》也就逐渐为邾国贵族接受,并成为国学的教学内容。
  小邾建国,其国学承袭了邾国国学的教学内容,但不久小邾成了鲁国的附庸,其后代便成了鲁国的大夫。古时,大夫的采邑称家,其家传之学称作家学。小邾国的国学随着小邾地位的变化逐渐演变成颜子家族的家学。后来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年幼的孔子居住于颜氏家中,也与此有关。
  
  春秋时期的鲁国望族
  
  春秋后期,由于周天子王权衰落,无力号令天下,诸侯国中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雄厚的大国便起来争夺霸主地位,于是战争连年不断。在大国争霸的过程中,弱小的诸侯国或被大国吞并,或沦为大国的附庸,其掌国贵族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大多成为只有贵族出身而无实际职权的士。这些没有实际职权的士的地位近于平民。为寻求出头之日,他们多走拜师求学的道路,以期在学得治国本领后,达到入仕做官的目的。但官学有限,无实际职权的人,其子弟不可能入官学。孔子顺应时代潮流,在鲁国创办私学,便有许多卿士的子弟拜师孔门,仅颜氏一族先后就有颜路、颜回、颜幸、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颜高、颜浊邹等九人就学于孔子。
  颜回的父亲颜无繇,字路(一作季路),鲁卿士。公元前545年生,少孔子6岁,卒年不详。《孔子家语》云:“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可知颜路为孔门早期弟子。不过颜路作为鲁国的卿士,还要按时在鲁国履行士的职责,不能同孔门其他弟子那样全日在私学就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颜路与颜回“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颜路死,葬防山之阳颜回墓西北(颜回早死),今颜子林内。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杞伯”,从祀于孔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曲阜侯”。元至顺二年(1331年),加封“杞国公”,谥号“文裕”。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颜子。自元代敕建杞国公庙始,历代不废。杞国公庙的主要建筑有杞国公殿,内供颜路的木主。颜回的母亲是齐国人,姜氏之后,元至顺二年(1331年)追封“杞国公夫人”,谥号“端献”,在杞国公庙内设专殿祭祀。
  颜回家居鲁国都城内的“陋巷”。据《陋巷志》记载,此巷就在今曲阜城内陋巷街。颜路虽为鲁国的卿士,因无实际职权,家境十分贫寒,当时仅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内之田十亩”(见《庄子·让王》篇),勉强够衣食之需。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与颜回的祖父颜有(为鲁邑宰)应是同族兄妹关系,所以从亲缘关系上说,颜路与孔子当为姑表弟兄。孔子年长颜路6岁,学问却高颜路甚多,遂有颜路师事孔子之说。不过,这并未掩盖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因此,颜回死后,颜路要求孔子把车卖掉,借钱给他,以便给颜回买椁。对于颜路的要求,孔子没有答应,并且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论语·先进》)从颜路对孔子的要求,孔子回答颜路的话的内容和语气上看,他们二人不像有上下关系的师徒,倒更像地位平等、关系密切的兄弟。后来颜回的师兄弟(一说颜回的弟子)背着孔子凑钱给颜回买了椁,“厚葬之”。孔子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这里也透露了他们之间的行辈关系。习惯上说“孔门八颜”,也不包括颜路在内。
  “孔门八颜”中的颜幸(《孔子家语》“幸”作“辛”),字子柳(《孔子家语》字“柳”),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生,鲁国人,长颜回16岁,卒年不详。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萧伯”,从祀于孔庙西庑。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阳谷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颜高(《孔子家语》作颜刻,一作克,一作产),字子骄,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孔子适卫,子骄为仆随从。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琅琊伯”,从祀于孔庙西庑。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雷泽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颜祖,字襄(《孔子家语》作“颜相,字子襄”),春秋末年鲁国(一说宋国)人,生卒年不详。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临邑伯”,从祀于孔庙西庑。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富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颜之仆,字子叔,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东武伯”,从祀于孔庙西庑。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宛句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颜哙,字子声,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朱虚伯”,从祀于孔庙东庑。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济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
  颜何,字冉,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平阳伯”,从祀于孔庙东庑。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堂邑侯”。明弘治元年,罢从祀。清雍正二年,复从祀,改称先贤颜子。
  颜浊邹,春秋末年卫国人(一说齐国人),子路妻兄,生卒年不详。孔子周游列国,初到卫国时就住在他家中。《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
  颜幸、颜高等七人与颜回同是小邾子伯颜的后人,史有“春秋八颜”之称。但八颜的行辈关系,血缘的远近已无法考证。因颜回在孔门弟子中名望最高,极受后世儒家及历代帝王的推崇,其后人固守颜姓至今。这从《陋巷志》及《颜氏族谱》中可以得到证实。其他七颜的后人以何为姓,是固守颜姓,还是改为别的姓氏,史书不载,《颜氏族谱》也未提及。根据春秋至战国初姓氏的发展趋势看,七颜的后裔另立姓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据周礼,旁支的后裔五服后当另立一宗。《孔子家语》中所记“弗父何以下,世为宋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氏焉”,便是例证。孔、颜、曾、孟四氏族谱中,汉以前只有嫡子世系,也当与此有关。
  除孔门弟子之外,鲁国颜氏在史书留名者还有颜征在、颜鸣等。
  春秋时期颜子家族重视文化教育,这从上述就学于孔门的颜氏子弟中即可以看出。正因为如此,颜氏家族在社会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重视文化教育也为颜氏家族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成为颜氏家族经久不衰的历史源头和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卖妻、典妻习俗广泛存在于传统社会普通百姓间,特别是下层贫苦老百姓的生活世界。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地方志中均有零星的记载。由于这些资料对此一现象
南京,历史悠久厚重,朝代更迭频繁,历程起伏跌宕。翻开古都的履历表,与之相应的名号别称,竟多达几十个,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时而“扬州”、“蒋州”,时而“建业”、“秣陵”,时而“秦淮”、“白下”,时而“钟山”、“集庆”。其中最响亮的,莫过于“金陵”之名,此外,当属“石城”这一雅号了。  说南京是“石城”,名副其实,它与石头结缘,多有要义。从南京建城伊始,中经“六代豪华”,再到南唐短暂的复兴,直至1
熊 丁  号坡竹熊,壮族。1976年8月1日出生,广西上林坡竹人。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山水画家阳山教授。现任职于《美术界》编辑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第二届签约美术家。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展等20多次国家级展览并获奖。曾获广西美展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一次。多次
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平面展开的,较少西方那种相对独立、向上直指的空间结构,楼的出现与风行正好弥补了这种空间缺陷,使平面建筑与高层结构优势互补,从而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环。  楼,多建在山间、路旁、水边,既是人类的居所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又是人类的审美集中所在。它们或面对漫漫远山,或俯视浩浩江河,或融于园林之中,或独立成景。有的高大壮观,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华美,
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和教师都已经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听说能力始终无法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阻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因素。 Stude
三本院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词汇量比较小,语音存在很多错误,尤其是来自偏远山区或听力设备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学生更为明显,听不懂,说不出的“哑巴英语”现象
我大概是一个中庸的人.用“大概”这个词,说明心里犹疑,因为我也有过偏激的时候,并不中庸,因为这个,我强调中庸.中庸在我眼里,不是坏东西.中和之美,离不开中庸,古人的画,以中
期刊
据报道,在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中国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流行歌曲《蜗牛》,被列入上海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同时被录入的还有《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
炎帝、许由与文叔    《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  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