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旅游地空间环境影响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以传统风筝、年画等民间工艺赋予其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性的属性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但就目前而言,重民俗开发轻生态设计成为制约其民俗旅游发展的一大弊病,随着生态观念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旅游地物质景观的需求不应再仅限于对秩序、美观、整洁这些表面感官印象的追求,而更应是希求一种深刻的能带给人身心愉悦的、富有强烈民族归属感的空间环境的体验过程。而植物以其生态性、可塑性、丰富性的特质在改善旅游地空间环境品质方面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发掘该园植物应用中的欠缺,并提出自己改进建议。
  关键词:植物;旅游地;空间环境;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总占地面积160000!,旅游区工作人员约有120人,它是在原杨家埠风筝厂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以民间风俗展示、体验为主题,年画套印和风筝扎制为导向的民俗旅游目的地。大观园主要由风筝坊、年画坊、民俗馆、古店铺一条街、老粗布坊、度朔山、嫦娥奔月台、三星湖、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古槐等数十个景观点构成。自大观园开园以来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仅在2007年游客接待量就已突破50万人次。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精湛的手工技艺、完善的旅游管理、人性化的服务造就了其卓越的旅游形象,先后被山东省政府、省旅游行业授予“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旅游休闲场所十佳品牌”和“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风景区”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目的地。
  1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植物应用现状
  潍坊杨家埠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理经纬度为119°E,36°30′N,冬冷夏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2.3℃,年平均降水量约650mm,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植物的选取多以中国华北地区常见温带树种为主(表1)可以明显体现出这种气候特点带来的限制性。在营造园区民俗感知氛围、绿化环境、降温增湿、涵养水源、除尘减噪等方面植物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一处高度聚集民俗符号的美学统一体,植物的作用绝不可局限于物质景观的塑造,它的更丰富而实际的审美功效应该是园区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受气候条件、政府政策倾向、投资者意愿、旅游者审美规律等因素的影响,植物所起的作用还停留在作为园区绿化的一种手段、形式上,与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色调浓艳、寓意深刻的风筝、年画工艺品;青砖灰瓦、斗拱飞檐的民间古建;朴实厚重、热烈夸张的民俗活动这一幕幕犹如《清明上河图》呈现出的中国古代市井生活的形象是相背离的,植物对强化民俗事项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的作用无迹可寻,给人极大的感知领域的落差,限制了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
  2 植物运用对空间环境提升的限制性表现
  2.1 树种选取单一,时序感知体验不鲜明
  游客对人造景观的感知需要视知领域的梳理、整合、转化,从而形成通感,调动人们的心绪随物质景观在空间中的节奏变化而起伏跳跃,进而产生审美愉悦,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因此,不同的体量、色彩、肌理、形态的物质实体景观因时间因素、空间布局的差异带给人们的体验往往更丰富而深刻。凯文.林奇曾说:具有良好形象的场所首先要有生命力。植物的可塑性、生态性、丰富性特质是对旅游地良好形象塑造的以上种种因素的很好诠释。然而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植物选取在时空维度却没进行充分考量,树种选择单一,多以落叶观叶型基础绿化树种为主(表1),造成时间序列上空间感知的弱化,其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点:
  第一,秋冬季枯叶期植物凋零,形成萧条枯寂的氛围(图1)。虽然有黄杨、松柏类高度约30至50cm的常绿矮绿篱可以提升秋冬落叶期绿化指数,但根据相关科学测定,在视平线以下约10°左右为垂直方向上人眼的最
  佳视区,因此作为最大视区才能感知到的常绿矮绿篱其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是有限的。
  第二,缺少观花、观果、观树形植物的搭配种植,即使在盛夏植物茂盛之时也难有花团锦簇、秋实累累、古木盘扎这一系列植物特有的生命属性赋予环境的生气、灵动的体验感受。
  第三,增加了树种病虫害感染的共时性风险,影响整体环境因子的健康发展,增加管理负担。
  2.2 种植组合形式严整,缺少自然和谐的形式美感
  加拿大著名环境美学家艾伦.卡尔松认为:“自然环境,就其未被人类触及或改变的意义来说,大体上具有肯定的审美性质”。[1]作为自然界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来说,之所以从对它的体验中可以获取美的享受,是因为植物的有机性、丰富性与人类渴求生态、自由的生存环境的愿望相契合。而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植物修剪整齐的模纹花坛或矮篱以及乔灌木对植、列植的规则的种植组合形式(图2)则限制了其丰富多变的自然生长态势,人为的审美角度的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生硬,缺少节奏韵律变化,空间意象呆板生硬。如主要景点三星湖仅等距离以种植器的形式种植几株睡莲(图3),不仅使植物的美感无法彰显,而且如同将灵动的湖水压缩到了机械的容器中,自然机体被分解,也没有了生气。
  3.2 丰富植物配置手法,提升空间层次韵律变化
  打破对植、列植、绿篱这些生硬死板、限制植物自由生动有机姿态展示的配置形式的束缚,关注于孤植、丛植、群植甚至林植这些可以体现植物自然生长态势、树种特性的形式的运用。就以上提及的三星湖睡莲规则种植形式,可采取由湖岸到远岸端依次以千屈菜、水生鸢尾、睡莲、荷花这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自然而有序的配置形式予以优化。此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第一,恢复了湖水的灵动之态;第二,挺水、浮水植物的结合搭配丰富了空间的纵向延伸性与立面多变性,营造出一种多变的空间韵律节奏;第三,郭熙《林泉高致》有云:“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2]挺水植物还可对视线形成阻隔,对空间进行“柔性”界定,形成幽远的景观意象,使有限空间有丰富的不尽之意。
  3.3 倡导创新性应用,注重植物在空间环境中美育功能的彰显
  “环境条件对健康、满足感、人类自我实现和幸福感的影响是广泛且重大的,这些条件的美学特性是这种影响的主要要素”。[3]在满足基础绿化的情况下,植物还应以其可塑性、生态性表达空间的文化特征,优化物质环境结构,强化游客的情感认同。如以五色草为民俗小品造型,衬以万寿菊、一串红等色彩明快的花卉组成以风筝、年画等民俗元素为主题的模纹图案,其对空间环境质量的提升是显著的:一来,鲜明的色彩、趣味性的造型、传统民俗元素形象的搭配组合可以获取深刻的感知体验;二来,这种对传统民俗元素的创新性表现形式还体现了其时代应用性,使游客更易融于空间环境,“最大化满足游客的希望与渴望,激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提升”,[4]彰显旅游地美育教化作用。
  4 结语
  “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不应仅限于功能良好,更应该充满诗意与象征性”。[5]生态性、人文性、地域性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导向性因素,就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这一以民俗事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地来说,物质空间所呈现出的传统性、乡土化的意蕴就应更鲜明,植物作为主要造景元素,如何根据其有机性、丰富性、可塑性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旅游区功能的提升、乡土性空间环境的营造、游客情感认同的深化才是该园经营管理者将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锋.完美的自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4.
  [2]郭熙,周远斌.点校纂注.林泉高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56.
  [3]阿诺德.柏林特(美).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M].陈盼,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
  [4]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
  [5]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2:91.
  作者简介:刘国亮,男,山东潍坊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景观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张慨,女,陕西西安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西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审美理想的发展不同所产生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正是观念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不同题材绘画中绘画空间上的表现有着显著地差异。并举例中西人物、静物、风景画的具体画作说明中西绘画空间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中国绘画;西方绘画;绘画空间;题材;表现形式  1 中西绘画创作的观念和思维特征的区别  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古人认为,自然山水
期刊
摘 要:中国民俗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在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民俗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巴象鼓舞经历了狩猎、战舞再到宫廷舞蹈,由下层文化到上层文化的转变,不仅较好的传承了其文化精髓,而且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使其文化精髓以及内涵定能发扬光大。  关键词:巴象鼓舞;民俗;活化石;文化;阆中  在当今,我们谈及舞蹈“活化石”不仅会联
期刊
摘 要:闫平作为一位当代女性画家,她的作品给观者呈现出一种艺术张力的美感,而在这美感的背后却蕴藏着画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内省方式,以及对艺术生活的理解和探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在艺术理念和艺术审美上的研究与感悟。闫平将自己的内在情感转化为油画语言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画家的艺术追求,彰显出一个不一样的闫平。  关键词:戏曲人物;抒情性;色彩;构图;女性视角  闫平在当代女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仿生设计入手在形象设计中运用并创新,从形象设计中的服装造型,服装色彩,妆型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形象设计方面的创新。并且举例分析仿生设计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个人形象设计;仿生设计;创新  0 引言  自古以来,设计与自然界之间从来就是紧紧相连的,人类创造的第一步就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远古时期,古老的动植物都成为原始人类创造、构想的开始。当人类文明刚刚出现时,就有在石
期刊
摘 要:珐琅设计中色彩、造型、装饰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不同的地理区域、文化信仰构成不同的习俗,也影响着珐琅工艺、珐琅色彩的设计。本文在论述色彩在珐琅设计中重要性的同时结合中国珐琅及境外珐琅的工艺特色、色彩特征,探讨珐琅、珐琅色彩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珐琅色彩;文化;传承与创新  1 珐琅中色彩设计的地位及重要性  在艺术创作中色彩的整体风格、创作者给予的理念,是带给观者的第一视觉感受,也是一件
期刊
摘 要:当代语汇中“中西文化的交融”是被提到次数较多的词语,随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汇,西方水彩画的传入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形成期与革新期,而后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精髓,植根于中国本土。然而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水彩的民族性、本土化仍然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水彩静物画是水彩画中的一支,当代活跃着一批以静物为创作题材的画家,本文就中国当代水彩静物画的艺术特色,从技法和艺术语言
期刊
摘 要: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色彩不仅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知系统,而且随着身心的发展,会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因此,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色彩的理解是片面的。比如,红色等同于温暖,蓝色等同于寒冷,这些法则似乎在我们脑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虽然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色彩的意义,色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色彩的感知是主观的,是受每个人的地域、文化、历史以及个人生活体验和
期刊
摘 要:姓氏作为人在社会交际中的一个区别符号,既是家族延续的一个标志,也是民族心理、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表达形式。而泰国华人姓氏在延续其华人祖先姓氏的基础上有其特定的泰化嬗变方式,突显出泰国华人姓氏文化与中国传统姓氏文化密不可分的特点的同时,也体现出泰国华人这个群体特殊的价值观。  关键词:泰国华人;姓氏;泰化嬗变  0 引言  (1)研究意义。华人是对中华民族的人的泛称。今日广义的“中华
期刊
摘 要:在科技高度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利用广告宣传来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已经成为商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DM作为其中一员,也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它的制作手筆虽不能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拟,但由其屡建奇功的表现看来,不难想象DM之所以能在商业广告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弊端,DM的广告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来发掘它的价值所
期刊
摘 要:当代社会审美广泛化,也就是审美大众化,成就了休闲消费文化的盛行。旅游被贴上了时尚标签,成为了一种休闲消费文化符号。而伴随消费主义的倡导,审美趣味对于众多旅游者来说只是一种虚假趣味,它是欲望驱使的被动要求下进行的休闲消费活动,不再是审美需求的原始意义表达。旅游者大量的涌现出来,但不少景区与旅行社的管理者、游客,缺乏环保意识、审美意识,恣意休闲消费旅游资源,导致景区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旅游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