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基于此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较对照组73.3%显著较高,且P<0.05。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3.3%较对照组16.7%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是由于局部脑细胞或脑组织因缺氧、缺血为出现坏死的疾病,且患者发病6h其脑细胞和脑组织病变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具有可逆性【1】。因此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早期溶栓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尤为关键。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为(48.3±4.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为(49.2±5.1)岁。两组基础数据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即术前、术中、术后等基础护理。基于此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具体为:(1)术后24h内。即患者需绝对卧床,期间患者健侧下肢和双上肢适当活动,从足向上以双手大小鱼际按摩至背部肌肉,伸直制动术侧下肢。(2)术后24h-2d。指导患者主动翻身,被动锻炼患肢,主动锻炼健肢,注意控制锻炼时间和强度。(3)术后2-7d。即指导患者从大关节向小关节进行主动锻炼,注意循序渐进,从小幅度至中幅度,以主动活动患肢为主。(4)术后7-15d。即指导患者完成如厕、吃饭、更衣等自主活动,同时联系使用轮椅和拐杖等,另外可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者指导其从单音、单词逐步练习,直至练习复杂语句,以恢复其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根据NIHSS(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判定判定【2】:痊愈:减分率90%以上;显著进步:减分率46%-89%;进步:减分率18%-45%;无效:减分率18%以下。)及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在处理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以卡方检验,以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较对照组73.3%显著较高,且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3.3%较对照组16.7%显著较低,且P<0.05。见表2。
1.讨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其可促使病灶部位直接受到药物的作用,以再通闭塞的血管,并促使患者脑细胞和脑组织血供及时回复,从而改善其缺氧、缺血等状态,以促使脑细胞和脑组织最大程度的恢复,进而达到尽快恢复血供的目的【3】。而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对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则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在患者术后24内开始实施护理,这样不仅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还能改善其各种症状,并能达到减少其各种并发症的目的【4】。本文的研究中,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较对照组73.3%显著较高,且P<0.05。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3.3%较对照组16.7%显著较低,且P<0.05。因此可见,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詹美娜,李春娣.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27-28.
[2]张婧,邹显薇,周海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2-14+21.
[3]张新红.瑞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141-142.
[4]岳华.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64-65.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是由于局部脑细胞或脑组织因缺氧、缺血为出现坏死的疾病,且患者发病6h其脑细胞和脑组织病变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具有可逆性【1】。因此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早期溶栓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护理尤为关键。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为(48.3±4.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为(49.2±5.1)岁。两组基础数据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即术前、术中、术后等基础护理。基于此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具体为:(1)术后24h内。即患者需绝对卧床,期间患者健侧下肢和双上肢适当活动,从足向上以双手大小鱼际按摩至背部肌肉,伸直制动术侧下肢。(2)术后24h-2d。指导患者主动翻身,被动锻炼患肢,主动锻炼健肢,注意控制锻炼时间和强度。(3)术后2-7d。即指导患者从大关节向小关节进行主动锻炼,注意循序渐进,从小幅度至中幅度,以主动活动患肢为主。(4)术后7-15d。即指导患者完成如厕、吃饭、更衣等自主活动,同时联系使用轮椅和拐杖等,另外可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者指导其从单音、单词逐步练习,直至练习复杂语句,以恢复其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根据NIHSS(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判定判定【2】:痊愈:减分率90%以上;显著进步:减分率46%-89%;进步:减分率18%-45%;无效:减分率18%以下。)及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在处理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以卡方检验,以P<0.05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较对照组73.3%显著较高,且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3.3%较对照组16.7%显著较低,且P<0.05。见表2。
1.讨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其可促使病灶部位直接受到药物的作用,以再通闭塞的血管,并促使患者脑细胞和脑组织血供及时回复,从而改善其缺氧、缺血等状态,以促使脑细胞和脑组织最大程度的恢复,进而达到尽快恢复血供的目的【3】。而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对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则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在患者术后24内开始实施护理,这样不仅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还能改善其各种症状,并能达到减少其各种并发症的目的【4】。本文的研究中,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3%较对照组73.3%显著较高,且P<0.05。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3.3%较对照组16.7%显著较低,且P<0.05。因此可见,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詹美娜,李春娣.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27-28.
[2]张婧,邹显薇,周海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2-14+21.
[3]张新红.瑞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141-142.
[4]岳华.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