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体验:突破音乐教学的情感困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p_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对此,虽然很多教师有所认识,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师语言讲解的过度运用而导致音乐情境的代入不够,这种对要素过度分析和挖掘的教学容易使音乐意象虚无,情感共鸣的缺失就不可避免。要突破音乐教学的情感困境,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从认识走向体验,通过动作的演绎来表达情感,通过画面的运用来刺激感官,通过整体的感知来体验情感。
  【关键词】情境 体验 情感困境 音乐教学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一改传统的沉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活力。但是回首反思,在这些“活力”的背后,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感受与体验总是显得难以深入,对于作品情感的表现总是点到为止,难以进入一个最佳境界。
  造成音乐教学难以“体验和表现情感”的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讲解的过度运用导致教法的误区。很多教师习惯于用说教式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语言讲解替代了情感体验,沿袭的是其他理性学科的教学方法,用思辨式的思维在教偏于感性的音乐学科。因此当教师空泛地要求学生有感情演唱的时候,学生往往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二是音乐情境的代入不够,导致共鸣的缺失。音乐学习过程中,常常有很多音乐作品最初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以《二泉映月》为例,因为学生生活的年代与阿炳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去甚远,学生无法理解阿炳的悲与苦,只能大致听出乐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由于经典音乐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所写,因此,从主客观来看缺乏类似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能浅尝辄止。三是要素分析的过度挖掘导致意象的虚无。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教师习惯于从它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等某一或某几方面来大做文章,设计“精巧纷繁”的教学活动,“见缝插针”地布满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其结果往往是鱼和熊掌皆不可得,既放弃了乐曲的整体感悟,又未能实现具体技能的切实提高。
  “体验”具有整体性,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把这种整体性理解为一种意象。意象是艺术的本体,对于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过度分析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整个作品所表现意象的感知和想象。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从整体入手,着重审美意象的建构,如此方能突破学生难以体验和表现情感的教学困境,给学生一个“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的世界。
  一、巧妙引入动作,增强音乐体验
  动觉是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音乐中各表现要素的运动紧密关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说:“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本能的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是再好不过的手段和途径。”虽然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功底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动作显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因为情感共鸣是形象直觉思维的产物,我们必须从“思辨”走向“行动”,才能获得“体验”。
  如运用生活经验中的运动模式来体验音乐——随音乐节拍行走,随音乐节奏拍手、捻指、模仿动作等。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他们徒手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并能自觉地表达情感。比如教学《田野在召唤》一曲,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两个声部),带着学生跟随欢快的音乐,和着节拍来表现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通过律动,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再如教学《忆江南》一曲时,在课初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男生随音乐做划船的动作,女生做采莲的动作。通过动作感知歌曲的意境。
  要想表达歌曲的情感,没有声音的支撑,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运用动作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声音的感觉。声觉是由声音对身体的振动和对听觉的刺激产生的,它有方向感、色彩感及形态感。在平常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歌唱时并不能从自己的歌声中获得声觉反应,因为人的声觉信息不像视觉和听觉那般明显直接。而借助手势,将声觉转化为视觉,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寻找对声音的感觉。
  例如,学生在演唱时可以用双手托住腰来表现气息的支撑、声音的稳定,从而表现深沉的情感;用手臂的交叉晃动来表现声音的抒情、流动,从而表现鸟儿的飞翔;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现口腔打开的不同状况;用手画波浪线表现颤音、波音从而表现不同的情感等等。这样,在多感官的集体体验下,学生对声音的面貌能自然产生联想,身体和嘴形就会自觉调整到所需状态进行表现,从而获得不同的音乐情感体验。
  在动作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物品,比如纱巾、筷子、橡皮筋、球、呼啦圈等,运用使用物品的生活经验来培养学生自然表达情感的能力。以李叔同先生所写的《春游》为例,它的歌词富有韵律,充满诗情画意。“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这样的歌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略有深度,如何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想象歌曲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色,体会诗词内在富有动感的画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用“纱巾”的起伏飘动传情达意,表现“春风吹面薄于纱”,在“万花飞舞春人下”这一句唱“万”字时将纱巾抛起,唱“春人下”时接住丝巾。通过“纱巾”的辅助,并借助动作,使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挖掘。让学生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的情境,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准备。
  二、注重音画结合,强化感觉刺激
  要实现情感共鸣需要符合主客观两方面条件。主观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画面给学生创设与作品相符的情境。创设情境,即根据音乐的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画面,彰显音乐本身的美,以此滋润内心,产生情感共鸣,陶冶美好情操。
  如《二泉映月》的欣赏,教师可以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通过二泉景色的清冷、阿炳的惨淡人生画面让学生体验、感受作品情绪的悲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欣赏曲子。画面的运用也适用于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教学内容,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三只小猪》《彼得与狼》等作品,都可以通过画面营造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   通过画面的直观感还可以实现从音符的抽象性到声音的转瞬即逝性过渡,从而使音乐教学过程中识谱、认词等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具象化。画面可以成为音乐教学连接声音和内容的桥梁和纽带,在思维具象化的过程中实现内在逻辑思维的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降低学生感受音乐的难度,为实现“体验和表达情感”创造条件。
  还以李叔同先生所写的《春游》一曲为例,如何让学生能够体验、感悟到歌曲八六拍的韵律感,从而表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如果仅仅看书上的原谱,学生是很难体会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李丹老师在执教时通过以下这样的画面来让学生感悟。
  大小、色彩不同的字很有冲击力,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感悟到词曲作者的意图,大字在强拍上,小字在弱拍上,每句的最后一个淡绿色的字要注意延长。
  在人的全部感觉信息中,视觉与听觉占了大部分,其中视觉信息约占 80%。音乐的音响面貌在时间和空间中稍纵即逝,因此,借助有效的视觉手段,能使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联动形成视听联觉,捕捉到更多的音乐信息,得到更多的音乐情感体验。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简单易操作,学生在演唱时情感的表达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强调整体入手,丰富感知形式
  “体验”具有整体性,体验与表现音乐的情感离不开必要的技能技巧,但技能技巧的指导不宜太“碎”,更不能靠灌输、给予以及枯燥、机械的简单训练。美国音乐教育权威贝内特·雷默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体验与表达音乐的情感需要整体的感知、自然的渗透,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示范、手势辅助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整体音乐。在完整表现作品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创编动作表演唱、创编歌曲的引子和结尾部分、分声部合作演唱、分角色演唱等等,以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他们脑中的意象。
  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冯星星老师执教的《打麦号子》给现场的听课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精彩范唱像一粒火种,瞬间点燃了全班学生学唱的热情。在随后的学习中,冯老师又设计了随音乐模仿“打麦动作”,每个乐句变换“打麦”方向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音乐一直以完整的状态呈现在学生的听觉中,没有“戛然而止”,也没有“支离破碎”,学生一直处于与音乐的对话之中,整节课都非常兴奋,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是非常强烈的。
  在完整表现音乐时,如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他们的情感体验将会更深刻。比如《锣鼓歌》一课,教师可以请学生分别扮演“锣”和“鼓”,并随着音乐合作表演。再如教学歌曲《两只懒乌鸦》,当歌曲会唱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懒乌鸦兄弟俩、一位学生扮演大树、两位学生扮演鸟窝,还有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扮演小草、小花等等。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中来,他们自然能真切体验到音乐的情感。
  对于没有故事情节和明显角色之分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将音乐的声部变得丰富,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担任不同的声部角色。有的可以演奏打击乐器,有的可以进行简单的二声部伴唱,还有的可以用声势动作来为小伙伴们伴奏。学生有了角色意识,就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之中,即始终专注于当下。当注意力专注当下时,学生的眼睛、耳朵会格外敏锐,同时,作品对于内心的感染力也随之增大,角色意识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地运转起来并协同参与,增强了音乐作品对学生内心的情感传送,从而获得真切而强烈的音乐体验。
  音乐实践能力中最核心的是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音乐情感体验能力是学生重要的音乐素养之一。《礼记·乐记》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世界著名美学大师黑格尔也在他的《美学》巨著里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在音乐教学中,唯有淡化支离破碎的说教与分析,引导学生潜心体验,沉醉其间,音乐才能彰显艺术的魅力。
  (江苏省海安县海安实验小学 226600)
其他文献
<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无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教材,还是浙江版《常识》教材和现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都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经典课例。经典
引言氮气一般被认为是以非等离子体形态存在的惰性气体。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它常常以纯氮气或适当的含氮混合气,如N<sub>2</sub>—H<sub>2</sub>混合气体(合成气氛和氨分解
学生干部执行力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了新形势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管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结果。本文以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为背景,就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创新性进行了阐
塔河四号联合站常压拱顶油罐挥发气为高含硫化氢的伴生气(硫化氢含量56151mg/m^3),设置大罐抽气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大罐抽气系统的低压输送特性等技术难点,从设计规模、流程
有几个教师常常在一起喝酒、喝茶、聊天、打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过且过。工作十多年,没有可圈可点的成绩,表面上看风平浪静……许多教师都时不时对他们说:“你们真幸福!”  真的幸福么?其实不然。  太过丰富的牌局、饭局、酒局,让他们身心俱疲;一团糟的班级更是让他们丧失信心;因工作不认真,学生不尊敬、家长怨声载道让他们抬不起头来,甚至有逃离教育行业的想法。如此,能幸福吗?  教师的幸福在教育工作中才会
5月15日,正是云麦科技三岁生日。作为创始人兼CEO.汪洋选择在韩国京畿道举行媒体沟通会、第一次在海外召开媒体沟通会,他满是期待,也略有些紧张。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多频时钟发生器,它不但具备同步锁定功能,而且高分辨度时钟输出的抖动低至只有40ps(峰峰值)。这款型
中国芯片产业三高地呈现新格局,“品”字展开,错位互补,专业人士表示,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大有文章可做”。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可以说是领导关心,家长支持,学生感兴趣,但是在如此利好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却面临着缺乏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的情况,教师凭空开展活动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抱团协作编成课程,让教师根据课程开展活动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共同将综合实践课程推向深处。  【关键词】综合实践 地方特色 拓展课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新兴课程
MCU产品是半导体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IC元件。MCU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和市场调研机构ICInsight公司均预测.MCU市场将快速增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