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材料说话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已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是国内举办的第五届高校毕业生雕塑展,也是第一次邀请国外高校毕业生同台献艺的雕塑展。在宽敞明亮的展厅,在一件件作品前驻足,蓦然跳入我脑海的话题是材料:材料的多样化,同学们对材料的执着出新乃至出奇的追求是引人注意的问题。
  这是一个时代性课题,是一个极具现代性,也极具后现代性思潮的话题。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就特别提到了形式构成高于再现性内容的话题,并且特别关注了“材料和形式本身的真实性”,他和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的克莱夫·贝尔一起给现代形式主义大开先河。20世纪30年代,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再发展,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在40年代《走向更新的拉奥孔》一文中,格林伯格愈加重申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主张,即让纯粹的艺术语言即材料本身(媒介)超越艺术作品的叙事性而获得阅读。格林伯格的艺术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战后艺术的发展,并且由西方影响到东方,影响到中国。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自改革开放以后蓦然打开封闭多年的国门接受着现代性冲击(或者说是在中断了近半个多世纪后再续上现代性旅程),却又遭逢此时的西方世界已进入了后工业化 后现代时期,也就是说中国在再次接受现代性冲击的时候,同时接受着后现代性的洗礼。观念艺术、现成品的运用、波普艺术中削平价值讲求平面化世俗化(“生活等同于艺术”)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如果说现代艺术的毕加索还在用“拾来的材料”搞拼贴艺术,那么同样是现代主义的杜尚直接把现成品的男性小便池搬上博览会命名为《泉》时,便具有了观念和意义优先于造型形式并质疑戏谑经典艺术观念的后现代意味……后现代作品滚滚而来,一发不可收。在后现代雕塑中,物派艺术、极简艺术、激浪派艺术、贫困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社会雕塑等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地在材料媒介以及观念颠覆上做文章。
  当这些思潮席卷世界风靡全球,影响了世界老少几代艺术家的时候,在我们“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课堂上出现热衷材料的话题就一点也不奇怪。对材料的关注讲究,热衷于材料出新仿佛成了这个时代的艺术革命之一。譬如在我们国画的课堂上,一些激进的同学反传统地在油画布(压麻布)上画国画,在青绿画中用丙烯、水粉,在水墨画里拼贴生活现成品……让老师们大跌眼镜。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每天的想法可能都是新的,看看这次雕塑展同学们在材料上的刻意执着,东奔西突,令人咋舌!有传统雕塑的古老材料如:青铜、大理石、木头、陶土、混凝土;现代工业材料如:玻璃钢、不锈钢、树脂、透明树脂、丙烯、亚克力、金属、有机玻璃、镜面塑料;还有打破经典雕塑“永久性”、耐固性特点的材料:布、纸浆、铜片、线绳、橡胶管;还有生活现成品:废旧海绵块、泡沫、羊骨头、烟蒂,还有中草药……
  眼花缭乱中,被同学们锐意创新的热情所感染,却也不免为他们担起心来。不错,感受时代风云,做春江水暖的小鸭走在国际化、世界化的路途中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并不真正了解现代艺术的精髓,也并不真正理解后现代性的积极意义与负面弊害,那么一味的材料翻新跟潮就会一方面流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另一方面会陷入古老中国人所诟病的器之奔突,而道之亏也的境地。于是,要么流于没有实在所指意义的突破而只是做能指符号的形式改变(如展品中用现成品的中草药来代替空灵隽永的笔墨皴擦来做《清明上河图》);要么是在材料的更新中却浅显生硬地叙事性地比附一个抽象的道理(如展品中用亮晶的镜面塑料来直白比拟“以仁为镜”的儒学伦理),或者于脆用布娃娃、夏至女、大阿福以及狗熊兔子之类的现成品玩具复制波普艺术的平面平庸与浅薄化)。这就告诉我们与国际接轨,不是让我们落入文化上的幻觉主义,仿佛世界艺术的发展存在着一种材料的时尚,我们要做的就是跟上,跟上。
  事实上,无论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在形式上有多大更新,它们也都还是人生存状态与心态的表达。他们对材料的革命性举动其实是在完成着他们的观念之道的转变。因此在材料的问题上,我们也许该体会一句古老而平常的禅语:“击鼓得声!”即就是说,也许材料本身并不那么重要,而是因为表达的意味重要,材料才随之重要了。如杜尚的《泉》并不在于那小便池有多么奇特多么要紧,而在于他的意味,他的心意(观念)——向精英传统的艺术提出质疑,试图表明艺术可以存在于我们一般认为的审美趣味以及艺术手工的媒介之外,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并不那么截然分离。再如罗伯特·史密斯的《螺旋形防波堤》也不在于他圈起的那块海水波堤多么不得了,而是作为大地艺术他所强调表达的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只是这里说到材料与意味的话题时,不再是传统艺术理论中所强调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命题,更不是让主题霸权暴虐于材料而让材料尾随其后而充当雇佣军,我们要做的是“让物自行显现”(现象学口号),让材料现身,让材料说话!这正是现代德国哲学家海格格尔所说的材料的澄明之境:岩石开始负载和安居,金属开始闪光,颜料开始光彩夺目,音调开始歌唱……“击鼓得声”——那就是说,无论材料是什么,无论所敲的是羊皮鼓、猪皮鼓、牛皮鼓、兔皮鼓、鹿皮鼓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声!所以应该的提倡是不拘形式,不拘材料,以技进道,而道以贯器。
  那我们今天所提倡的“道”应该是什么呢? 我想是现代主义视之为命根的精英纯洁的个体生命意识,是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意识、平民意识和批判精神,是现代 后现代之后“全球化”视野中的我们在文化上的主动选择:是在国际化行进中虚心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时而永不能忘的民族性坚持和传统文化精粹的坚持,是个体生存状态的表达,是生命理想,生命情态,灵魂格调的抒发与呈现。因此沦陷在材料的更新及形态转向的奔突就会良性地变为材料在时间剥落驻足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和个体生命的印痕记忆(个体内心的秘密与生命指纹)的流淌与沉潜。因此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能表达自己生命情态,同时传达出鲜明中国味道的材料便至关重要。
  在此意义上,这次展览中较好的几件作品(笔者认为)便浮出夏季海面。那是四川音乐学院的《重生》,作者用并不具耐固性的纸浆为材料表现了生命重生的洁净、清灵、飘逸、美丽与涅桀升华;还有四川美院的《韵之系列》、《今夜入戏行系列》,中国美院的《天工开物》,天津美院的《惊蛰》、《出水异像》, 《装腔作势》,湖北美院的《我们在一起》等,这几件作品都是以各种木质为材料,较好地表现了拙朴、天真、神秘、幽默,洗练、活泼、端庄、雅致、雄强而又温软如水的中国味道和小荷尖角的新鲜气息,不仅让人感觉木、火、水、金、土的古老流淌,更在表意简练半抽象而非叙事化的形式语汇中充满着现代艺术之况味。是啊,与其说中国古老的艺术和西方的现代艺术之间从来都暗含着息息相通的脉搏跳动,毋宁说这些作品就是莘莘学子们融汇东西以心表声所创造的我们自己的现代艺术……其他的好作品不一例举了。最后想提的是我和一位川音美院老师的交谈,着实令人心爽。他说,他从不要求或者限制学生在材料(乃至形式)上的任何选择,守旧或者求新他都不干涉,但他非常强调创作态度,非常强调创作前创作心态的培养和纯净。是啊,解衣磅礴不仅是古代中国艺术家的修炼之法,也当然应该是当代艺术家们的养心修炼之堤。技进于道,道贯之器,永远是中国艺术不移的真理,更应该是我们雕塑者永远追求的逻辑起点和美学归宿。
其他文献
     
我知道,地球已有46亿岁了,而人类不过是个250万岁的“幼童”。在人类还没出现的日子里,地球曾经历过哪些风雨呢?   全球空气大换血   距今27亿年前,当时的地球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脾气火爆,火山喷发、地震频繁以及不时的“火并”事件(陨石撞击)让他显得“生人勿进”。此时的大气组成也与其他星球没有什么区别,以水、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为主,完全没有氧气,所以也只存在寥寥无几的地球生命,
获悉国家建设部、文化部要对建国六十年来的城市雕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点活动,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评选、颁奖,并已责成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承担此项重大工作的组织工作。为了解此项工作的背景和进展情况,本刊记者陈培一(以下简称“陈”)专访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段喜臣先生(以下简称“段”)。  陈:段秘书长,您在垒国城雕委工作多年,对全国的城市雕塑建设或者说是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应该比较了解。那
1.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灯塔水母。灯塔水母是一种小型水母,身体呈钟型,直径约4~5毫米,身体透明,能够看见红色的消化系统,状如灯塔,因而得名。灯塔水母的胃巨大且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横断面为十字型,多生活在热带海域,以浮游生物,小的甲壳类、多毛类甚至小的鱼类为食。灯塔水母可以从水螅体无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在20℃的水温中达到性成熟阶段需要
近年来,各地美术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创作不同已往地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而连续三年来由《雕塑》杂志社牵头组织实施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我们稍加留心这一现象,就能意识到其中所涉及的多层面的现实问题和意义。  作为职业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了解这些未出校门的在校学生,也熟悉雕塑专业教学的历史沿革和现状,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它基本代表着中国当代各地美术学院的雕
江苏的大湖石、安徽的灵壁石、福建的几龙擘、广东的英石被称为中国的四大观赏奇石。
再回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现如今的中国艺术家常常被分为搞当代的和非当代的。我们这里的“当代艺术”不单指通常说谓的“搞当代的”艺术家所创作的当代艺术,而是指中国艺术的当代状况,它甚至可以包括广告、设计等一切与视觉艺术有关的东西,因此这里的“当代艺术”更多的是当代文化的一面。  中国当代文化极端一点可以说是以西方现代化为起点的,中国当代艺术则与西方当代艺术一样是以西方艺术的现代化为起的。西方艺术的现代化是
赵萌:迄今举办了四届的中国高校雕塑作品展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今天,七个外国院校的参加为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活动也逐步迈向国际化。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艺术教育的责任与方向。按照议程安排:今天上午有三位主讲:美国的Katherine Luise Ross女士、加拿大的Ruth beer女士、德国的Else Gabriel女士。下午有四位主讲:土耳其的Yildiz Gunner女士,澳大利亚的
图/Susan Wilson1986年4月,乌克兰,航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的第4发电机组的建筑  1986年4月26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之一。这次灾难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造成2600平方公里的隔离区,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人员损失可能近十万人。如今,34年过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始终是乌克兰最深的
7月23日,“生命冲力——2015年第二届平昌双年展”在韩国江原道平昌阿尔卑斯开幕。本次双年展总策展人为李在彦,赵慧玎、Matsunaga Ko、申银淑等人共同参与策划。《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与韩国女雕塑家协会会长申银淑等人作进行友好交流。中国有王小蕙、吴俊勇、缪晓春、李大方4位艺术家参展,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既丰富了展览多元化的呈现,也促进了中韩当代艺术之间的交流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