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会乐趣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写了他养花的过程,表达了他从中得到了养花的乐趣。在集体备课中给这一课拟出了教案,我教学时根据教案并结合实际,是这样让学生体会乐趣的。
  
  一、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养花有哪些乐趣?学生纷纷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养花的乐趣。教师愣了一下,问:“养花的乐趣是哪一段写的?”生齐声说最后一段。然后让学生找到最后一段,读一读。让他们读后教师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养花的有喜有笑、有忧有泪、须劳动、长见识?让学生读课件上的要求,再根据要求自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随后指名汇报。让学生弄清相应的段落后,小组学习组内喜欢的部分,然后指名交流学习情况,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二、体会自己劳动的乐趣
  
  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体会到作者养花的乐趣,那他们能否体会自己劳动中的乐趣呢?师问:“作者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这样多的乐趣,而同学们都是农村家庭出生,你在家里或学校做过劳动吗?从中得到过乐趣吗?”让他们在组内交流。随后就让学生谈谈自己劳动的乐趣。有位学生说:“我在家里经常做饭,并且很香,每次有客人来都夸我,心里乐滋滋的。”有位学生说:“我在家里是奶奶的好帮手,经常帮奶奶做事,不会的她就耐心地教我,学会了做很多事。”……学生们纷纷说了自己劳动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的乐趣。但还有部分后进生在组内不知所措,教师参与他们的学习小组中去,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学习、生活中的乐趣。
  (作者单位: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小学)
其他文献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5年河北高考作文网上阅卷工作,感触颇深。  时间紧,任务重。2005年河北考生45万人(不含对口生),阅作文卷的中学教师350人,两人评一份试卷,平均每人2570份。作文阅卷时间是6月11日到17日,每天8小时(含休息时间)。11日学习评卷标准;12日到13日上午为正式评卷时间,每人每天至少完成800份。  身体疲劳,心理压力大。每天7小时高度紧张地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头昏脑胀
期刊
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势必要改变僵化和落后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即顺延至今天的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那种用“生理解剖学”方法进行中学阅读教学,和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其内容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如此陈旧的阅读教学方法,怎么能不违背阅读的根本目的和
期刊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进士,并做过官(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到排斥和压制,怒而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后,刘基同章溢、叶琛被朱元璋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  《苦斋记》选自《诚意伯文集》,是一篇描述山川景物人事的杂记文。此文中作者以深沉的笔调、古朴的艺术风格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扎实,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疑是思之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
期刊
良好的想象力是人们获取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对想象力的培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笔者从教小学语文多年,深感小学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孩子们想象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忽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神笔马良》,一直是我教学中感触颇深的篇目,它一次次提醒着我:要善于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如同神笔描绘的一般精彩。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以“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为原则,依据新课程标准“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的要求,在指导写实物的作文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紧扣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铺垫,根据学生喜好摆弄玩具的心理年龄特点,顺应学生的好奇心及好动、好表现自己的心态,为学生制造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思路使“我喜爱的……”的一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趣”“实”“活”了。这节课是这样来安排的:    一、激情引
期刊
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会眉头紧锁,咬着笔杆儿,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不是没内容可写,就是不知该如何下笔。即便下了笔,也不能一气呵成,断断续续。出现这种种状况,其中有一大原因就在于低年级处于刚刚起步阶断,教师要求过高,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训练,致使学生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低中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不多,已掌握的句式、段式也较少,而这阶段正是写作刚刚起步、打基础的阶段,非常需要教
期刊
作文写百篇不如改好一篇。怎样写好“这一篇”,重点就得多改,但往往学生做出“这一篇”就已经搜肠刮肚、精疲力竭了,再让他们一次次地改,学生厌烦,老师着急。你不妨将作文分割开来练。我们可以以“亲情”为话题来谈一下。    一、修饰题目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就这次训练来看,我的学生的作文题目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1.“母爱”或“父爱”。2.“默默无闻的爱”“隐藏着的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名言,广为人们所知,也为当前教育理念作注脚。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完全从属于应试能力培养而变得苍白无力,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应试机器。而语文教育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丰富学
期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初唐诗人王勃写的一首抒写送别的五言律诗,诗中融入了诗人很深的离别之情,但所倾吐的又都是慰藉之言。不落一般送别诗的巢臼。反映了作者在描写情感方面的独到之处。  起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景。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在风烟弥漫之中,却已望见了蜀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