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琵琶协奏曲《祝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祝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协奏曲,它是赵季平先生创作的。这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而成,具备丰富的陕西秦腔特点。本文将以琵琶协奏曲《祝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内容进行详细研究,为以后琵琶的学习及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协奏曲;祝福
  引言
  琵琶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乐器,经过岁月的演变,不管是它的构造及琵琶的演奏技巧都出现了重大的发展。琵琶的演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古典曲目,演奏方式也独奏、伴奏逐渐转变为西洋乐器合作,它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认可及提升。本文主要分为两个大标题:一、琵琶艺术及琵琶协奏曲《祝福》创作背景;二、琵琶协奏曲《祝福》的音乐分析。本文通过对琵琶协奏曲《祝福》内容的探索分析,探寻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
  一、琵琶艺术及琵琶协奏曲《祝福》创作背景
  1.1琵琶艺术
  琵琶是一种十分有名的乐器,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刚柔结合,音色更加具有魅力。古代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借助“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讲述琵琶的音律特色。琵琶这种乐器当中包含了浓厚的音乐特色,广泛受到了民族音乐人的喜爱,这也造就了琵琶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位置。在近来几十年的音乐发展中,人们十分重视琵琶音乐的发展。人们开始广泛研究琵琶艺术,总结前人的经验,推动了琵琶乐器的改革,使得它能够满足现代音乐演奏的需求。在琵琶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基于对传统琵琶音乐的继承之上,还加入了新的西洋音乐元素。琵琶音乐的题材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这样琵琶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增强。我国的琵琶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经典代表作。在琶协奏曲方面,也出现了《祝福》、《梁祝》等代表曲目,它们也将琵琶音乐推向一个新的巅峰[1]。
  1.2《祝福》的创作背景
  琵琶协奏曲《祝福》的創作人是赵季平先生,它的创作是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的,将同名电影的主题音乐作为创作的素材进行琵琶协奏曲的创作。这首协奏曲主要是描述展现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刻画了祥林嫂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体现的是当时社会中的阶级不平等。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中受到了无尽的摧残和迫害。乐器通过协奏曲的方式开展,结构较为壮阔,层次感十足。不管是通过钢琴伴奏还是其它的伴奏方式,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琵琶的乐器魅力。赵季平先生通过学习秦腔艺术,借助双重结构对比过年的欢快和祥林嫂的悲惨,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冲突。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推、拉、打等技巧,使得其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这是琵琶协奏曲在创作的时候,将中西方音乐融合到一起,赋予了故事以全新的生命力。琵琶协奏曲《祝福》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音乐的旋律比较朴实,通过陕西戏曲元素揭露了祥林嫂的遭遇,简单而且具有震撼力;其次是较为注重将现代的创作手法和民族元素相结合,这样更加将当代的特色在现代完美展现;最后是以“悲”为主线路,将音乐和人物的色彩情感结合起来,这样通过琵琶所演奏出来的音符更加具有立体感,也能够探寻人内心深处的美丽[2]。
  二、琵琶协奏曲《祝福》的音乐分析
  琵琶协奏曲《祝福》的曲式结构是含有插部的三部曲式结构。整个协奏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主部是再现性的单三曲式;第二部分是十分复杂的插部,由多个段落组成;最后是再现部分。整首乐曲开始就奠定了一个悲惨的基调,在弹奏的过程中穿插着快慢板。快板代表了旧社会的残暴,慢板意味着一种向别人的倾诉,每一个音乐元素中都体现了祥林嫂的悲惨。
  2.1引子部分
  《祝福》的引子部分一共包含了十三个小节,开篇部分是通过钢琴震音开始的,刚开始的旋律似晴天霹雳,给人以一种十分恐惧的感觉,这给琵琶的协奏完成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引子部分首先由开始钢琴震音开始,之后琵琶以慢半拍的节奏进入。连续的三连音和琵琶音相互结合形成呼应,这样就能够将祥林嫂的悲惨基调奠定出来。琵琶和钢琴共同演奏之后,钢琴的演奏音开始从高音转变为低音,而且很快就达到谷底,这样音乐就具备了张力。这种音乐张力也为后面连续的琵琶音创造声势,琵琶音也开始进入到最高音“re”,然后快速转变到高潮部分,这样就连接起来,展示了人们的悲哀和斗争精神。
  2.2第一篇章分析
  《祝福》的第一篇章在结构上面和第二篇章形成了对比,引子之后的主部依然是钢琴部分。首先是九个小节的钢琴旋律,这样就展开了忧伤的旋律。在这个主部中,第一乐段包含了四个乐句,这样就能够进行前后区分,后两句是变化的重复。为了能够将色彩烘托出来,需要使用较为慢的速度来演奏。整个部分的前面结构较为整齐,在钢琴引出之后慢慢加入慢板音乐,突出了整个音乐的曲调,哀鸣和悲伤。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慢速的音乐中,钢琴的震音需要和琵琶的和声一起慢慢演奏出来,这样就能够强调凄惨的情绪。在后面的乐句中需要进行音程的变化。和前面的月句相比较,在变化当中需要和琵琶的和音相呼应,这样就能够将祥林嫂的无奈充分展现出来。音乐主题是一种慢速的声音变化,这和陕西的腔调十分相似。所以说,琵琶在演奏的时候需要慢慢琢磨,充分展现出琵琶的腔韵.
  2.3第二篇章分析
  插部部分的结构较为复杂,感情十分激励,是整个协奏曲的核心部分。乐器刚开始就是一个小快板,主要的是要表现一个喜庆的过年画面,这是通过重复的乐段展现的。这个时候出现了新的素材f,通过钢琴的顿音辅助下进入,钢琴和琵琶音混合演奏,音乐的情感慢慢变得欢乐,第一乐句通过钢琴将全新的素材引入,前面是八音节,后面是十六音节,具有跳跃感。
  第二段是两个小节,在主题与结构不变的基础上,主题旋律转向 e 羽调式,仍然以钢琴、琵琶的交替演奏来交相呼应,最后在两个扫弦上进行滚奏来结束。A3 部分进入了柔板段落,连绵的歌唱性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让这段旋律感人至深。作曲家在这个紧张激烈的插部中别具匠心的加入了一个主部主题的变奏。e 小调奠定了柔板段落暗淡柔美的感情基调。
  展开部的音乐并无完整的旋律段落,而是由若干由前面音乐中抽取的节奏音型及其变型组成,并不断转换调性以推动戏剧性矛盾的发展。演奏时处了衣服谱面的重音、力度标记而外,还应将紧张、急促的情绪氛围渲染开来。
  总结
  琵琶伴奏曲《祝福》的情感变化突出,它不仅仅是一种无力的控诉,更是内心悲苦的伤痛。在作曲过程中加入西方的作曲技巧,这样使得曲目的层次结构突出,气势磅礴宏大。同时借助琵琶的特点及技巧来展现音乐的思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一瑾. 翰墨点点诉不尽, 琵琶声声泣断肠——简析琵琶协奏曲《祝福》的音乐表现[J]. 黄河之声, 2011 (11): 22-23.
  [2]谢文静. 琵琶协奏曲《祝福》演奏之我见[J]. 艺海, 2010 (6): 65-65.
  [3]于亮. 当代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2014 (1): 34-38.
  [4]梁红旗. 继承传统善于创新--赵季平艺术成就素描[J]. 音乐创作, 2013 (5): 11-16.
其他文献
【摘要】:《青衣》是毕宇飞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围绕筱燕秋的“嫦娥梦”展开,讲述了筱燕秋极力追求成为“嫦娥”而不得的人生悲剧,并揭示了欲望对人性的异化。青衣是戏剧中旦行里的一个重要剧角,主要扮演庄重高雅且命运悲惨的女性,毕宇飞以“青衣”作为小说题目,一开始就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作了铺垫。筱燕秋作为戏剧演员,始终无法与“嫦娥”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这使她陷入疯狂的追寻,而无法反抗的命运更是让她梦想幻灭
期刊
【摘要】:《曼斯菲尔德庄园》反映了简·奥斯汀作为女性作家逐渐成熟和完整的女性独立意识。女性意识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作品不仅对女性命运做出了独特的思考和关注,而且从现实角度给女性指出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小说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女作家觉醒的女性意识,为后来的女性文学起到启蒙作用。  【关键词】: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 女性意识  一、范妮形象中体现出的女性独立意识  《曼斯菲尔德
期刊
心中有德,才能涵容万物。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便是以德为本。孟子在立德问题上,高标高举,不遗余力,多有建树。在孟子眼里,立德确实是个功夫活。  古人尚德源远流长。“德”之古字即为“悳”,意思是说“直心为德”。 我们的先贤远在周朝之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诗经》)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尚书》为此总结了一个真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此周人不
期刊
【摘要】:结合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叶弥的部分小说,挖掘作家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政治认知和对政治价值的评价,分析作家作品中的文化反思。叶弥以冷漠而温情、俯视而亲近的姿态在文本中书写出对政治文化的理解,她冷酷的记录着“文革”时期政治对于人性的残害,批判着追逐权力者的丑恶嘴脸,隐含作者对于遭受政治迫害压者和被权力牵制者的批判和同情。  【关键词】:政治;文化;叶弥;权利  一、政治对人的迫害  叶弥作品笼罩着政
期刊
【摘要】:于连认为与西方文化所不同,中国文化示意方式的特征是“迂回”,这种方式体现在文化的不同领域。在中国诗歌及其理论中对含蓄、隐喻、言外之意极其看重,这也是中国文化意义发展中的一大智慧,它能够在西方文化高度发达的领域里带给我们重返源头的启示和回归本质的引领。中国古典诗歌中善用的“赋比兴”的手法是在现象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的“迂回”的表达手法,“迂回”并非“表象”,而是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引发无尽的体验和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以恬静平和的方式,散文化的优美笔调,如诗般的意境,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得到了极大的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引言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上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自发表以来很多评论文章层出不穷。这篇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令人憧憬向往的边城世界,而且也描写了生活其中
期刊
你赠予我一片夏天,而我却带给你整个秋天。可是秋天总会过去,我愿与你度过漫长的冬天。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春天将不再遥远。  ——题记  我曾经对别人说,如果有一天我思念一个人到哭,那一定是我最脆弱的时候,可是今天我哭了,但我很幸福,幸福的有些难过……  我感谢48年前的今天,因为在这一天,你出现在外婆的视线之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你顽强地活了下来,于是有了孕育我的载体。20年前,我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期刊
【摘要】:皮革马力翁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学由此总结出“皮革马力翁效应”,指期待与暗示在人类行为中对于心理活动起到的积极作用。古希腊神话是人观照自身创造的故事,所以对于人类心理分析具有“原型”的启示意义,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同样也包含了人类“自我”形成的密码。通过对故事中雕刻象牙少女,装扮象牙少女到象牙少女变活等一系列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探究其中自恋、理想化、升华和镜像等问题,揭示精神分析中“自
期刊
【Abstract】: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written by Jonathan Charteris-Black is a valuable book to study speaking persuasively by using rhetoric, metaphors in particular.
期刊
【摘要】:话剧《空巢》根据重庆市2012年高层次文化人才成果转化类项目——全国首部留守少年长篇小说、十佳渝版图书《空巢》改编。该剧以三峡库区为大环境,以留守现象为大背景,全景式展现了当今三峡库区农村及高中校园的真实生活场景,透视了留守少年青春期成长的阵痛,深刻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和在这场留守风暴中,三峡库区留守少年、农村留守人群、民工、教师、下岗工人、公务员等不同层面人物的命运,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空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