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三兄弟的“蓝海”战略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er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房地产业转战蔬菜种植业,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一片“蓝海”。
  以直销模式,把利润死死地抓在了手中,并进一步把种菜事业产业化,他们正不断挖掘新的“蓝海”。
  
  新“蓝海”的呼唤
  
  2008年9月,潼南琼江河畔罐坝村。
  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一条条田埂被推平,一片片土地被翻碾。
  好奇的村民站在田埂边上。
  “他们是进村挖宝的?”
  “他们是要修别墅吗?”
  谜底被揭开——三个城里来的房地产老板要在这里种菜。
  2007年8月,房地产老板姜凤明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一次企业家投资培训讲座。
  授课教授关于生态农业前景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下乡搞规模种植,‘蓝海’在菜园里。”姜凤明跟合作打拼多年的两位兄弟李国权、彭郑江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大哥,你走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三双有力的手紧握在一起。
  经过考察,他们看中了有“西部菜都”美誉的潼南,并选择将罐坝村和朱家村作为主战场。
  
  市场化抉择
  
  流转土地、修公路、买种、育苗育土……三兄弟重新当回农民,建起了5000余亩的蔬菜生产基地。
  2009年春季,第一茬蔬菜上市了,每天上市量达200吨。三兄弟满心欢喜,以为会卖个好价钱,但事与愿违——中间商见三兄弟的蔬菜供应量大,想方设法地压低收购价。
  5000亩的菜园子,产量达到一万吨,每斤蔬菜都少三两角钱,加上损耗打折,三兄弟不仅赚不到钱,还倒贴了。
  在房地产行业轻车熟路的三兄弟,沉默了。
  “去探探市场!”大哥姜凤明建议。
  火速动身,三兄弟来到重庆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盘溪蔬菜市场。在这里他们发现,种菜的比不上卖菜的,中间商赚取了大量利润。
  “必须减少蔬菜基地和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环节。”三兄弟达成共识。
  他们在重庆主城成立蔬菜配送公司,实行直销模式,直接给超市、酒店、大型餐饮店供货。
  后来,他们的新鲜蔬菜被直接送进了永辉、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和陶然居这样的餐饮企业,甚至还远销吉林、辽宁等地。
  “这样,每年一亩地的利润就可达到2000元,5000亩就可达到1000万元。”姜凤明说。
  
  下一片“蓝海”
  
  “只做新鲜蔬菜的运输贩卖,利润还是很低。”三兄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如何寻找下一个“蓝海”?
  三兄弟去了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学习考察。
  寿光蔬菜的高度产业化让三兄弟印象深刻——“要提高各环节科技含量,加强蔬菜加工体系的建设”。
  三兄弟开始频频往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国家节水灌溉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奔波。
  通过专家的可行性研究后,三兄弟又有了一次大手笔——投资4000多万元,在菜园子推行机械耕作、蔬菜嫁接、工厂化育苗、钢架大棚蔬菜、地膜种植、喷灌和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季节、品种的无缝连接生产。
  一个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于一身的“蔬菜王国”雏形初现。
  缓缓流淌的琼江玉带缠绕,一望无垠的蔬菜基地碧“波”荡漾。
  放眼眺望,蓝天如洗,远山如黛,三兄弟伫立江畔,雄心勃勃地谋划着他们的未来。
  “我们将投资2.8亿元,在潼南工业园区征地120亩。”姜凤明说。
  届时,那里将建成集蔬菜科研、果蔬深加工、保鲜冷藏、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基地和观光农业接待中心。
  一条“从土地到餐桌到观光休闲养生”的庞大产业链即将成型。
  “力争五年内成为重庆第一个种菜上市的企业。”三兄弟雄心勃勃地说。
其他文献
1942年,重庆国泰大戏院,抗战大戏《屈原》正在上演。  一幕戏开,一位身穿汉风罗裙的妙龄女子款款登台。  “张小姐!”人群欢呼起来。  “张小姐”名叫张瑞芳,是陪都重庆戏剧舞台上“四大名旦”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名角儿”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共党员。  1937年,张瑞芳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为前方抵抗侵略的爱国将士演出。  1938年,半壁河山沦于
尊敬的编辑老师:  这些年,大家都说当公务员好,吃皇粮旱涝保收,年年加薪享福利。在一般老百姓眼中,公务员实在是令人羡慕的职业。  的确,当公务员是有这些好处,但有谁知道,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我的心灵却时常被无奈包围着。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磨灭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耐性和热情。有这种感觉的人还不光我自己,我们机关有位朋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们带给百姓的是色彩,带给自己的是渺茫的未来,留给家人的
2009年初夏,大山的夜晚依然有些清冷。隐藏在大山里的小镇,一片静寂。  “好疼啊,你让我去死吧!”突然,一阵凄惨的叫声,从街道尽头的一间门面里传出来。  屋内楼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十多岁的小男孩,楼下躺着一位70多岁的老汉。一位老婆婆一边给惨叫的中年男人按摩腿部,一边说:“幺儿乖,妈给你按按,一会就好了,一会就好了。”老人语气轻柔,像哄小孩一样。  老人提起一只老式热水瓶,把热水倒进盆里,打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好奇。  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人物传记类的,小说类的,历史类的,哲学类的……我书橱里塞满了各种类型的书,  但簡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  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最初,我只是抱着好奇之心。但
2012年6月2日,雨后放晴,清风徐徐。  天刚蒙蒙亮,57岁的老杨双眼一亮,从床上翻身起来,盘腿而坐,望了望挂在墙上的工作包。  “刚下了雨,我得出去看看。”老杨跟老伴说完,便跑到门外。  打开房门一看,老杨摇摇头,嘴里咕哝了一句:“又拉宽了。”  屋前,水泥地面被拉开了一条约十厘米宽的裂缝。从2008年11月开始,老杨每年都要用水泥砂浆补一补,但作用不大,每到水库蓄水、退水和汛期,地面又会开裂
2006年,三峡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683元增加到2387元,10年增长3.5倍。这是三峡库区“新产业、新思维、新移民”10年共铸的结果,它展现了政府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和谐的崭新风貌。     “最后看一眼老屋,潮湿了愁绪,毕竟是祖传下来的根基……”深怀眷念,三峡人为了国家利益,义不容辞离开故土。   三峡大移民,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大壮举,也是一道世界级的难题—
2015年12月23日,北碚区童家溪镇,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午8点,暖阳钻出云层,给连绵厂区披上金纱。  新能源电动滑板车车间,装配工罗二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半蹲、弯腰、顺时针旋紧螺母……这样的动作,罗二娃每天会重复上千次。  罗二娃原是一名普通装配工。  2015年初,他调入新能源电动滑板车生产车间,工资旋即由每月2500元涨到每月3500元。  “罗二娃们”上浮的收入,正是
奉节县五马镇干洞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  2016年11月5日,寒风凛冽,气温接近零摄氏度。  上午9点,村便民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却热闹非凡,全村贫困户脱贫工作推进会正在这里召开。  “按照我们镇上划定的脱贫线,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就达到脱贫标准。”五马镇党委书记潘万山介绍。  “我今年的收入已经超过贫困标准线,我要写申请书,自愿退出贫困户。”不等潘万山介绍完,贫困户熊道发便站了起来。  “
1926年1月,中共党员杨洵给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去信,反映重庆党、团组织存在的团体个人化、革命学潮化问题。  杨洵当时33岁,是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入党的一名“老”党员。可是,1925年7月,当他受党的安排返回重庆,在党的据点中法学校四川分校工作后,近半年来却一再感到种种不适:重庆党、团组织的领导人童庸生个性倔强,杨洵关心刊登中法学校招生广告的问题,童庸生居然以长信回复,有怀疑之意;国立四川第
曾有心理学家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生气一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熬夜加班六小时。人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会导致血压升高、胃肠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因此,生闷气就是对自己施加酷刑。人活于世,五味杂陈,遇到让人生气的事,我们需要正确应对。  “向内”,向心灵寻求解决之道。有时候,我们一连几天都情绪很差,这往往是由很多小事积累而成,不妨试试“糟糕分割法”。把糟糕的一天分割成一个个“让你感到糟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