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各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随之兴起,更是为市场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当前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献力。
【关键词】勘察单位;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一、前言
由于勘察设计单位主要成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具有分布广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勘察设计单位的业务领域已经逐渐涉猎到电子、电力、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并在这些年中经历了事业单位管理以及企业化改革等一系列的革新。但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这些企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实现经营目标而对资产进行安全合理的保护,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资料可以更加安全可靠,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及发展规模都可以更好的得到提升,并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实现双赢的局面。由于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要素,作为完善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应用在勘察设计单位中,可以有效保证勘察设计单位的资产完整,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与此同时,内部控制是为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且可以促进勘察设计单位的良性运转,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抵御当前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从而为勘察设计单位领导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当前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经营的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涉猎范围较广,且工作周期较长,在无形中为勘察设计单位的工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完善的预算管理,但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者并没有对预算管理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的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导致实际项目数据以及耗费金额与预算金额相差甚多,无形中给勘察设计单位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勘察设计单位的预算仍存在较多的追加项目或是一些需要调整的项目,这更是影响了预算的刚性,致使预算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缺乏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其次,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内部监督流于形式,领导的忽视以及相关监督人员的工作懈怠等,特别是一些勘察设计单位规模并不是很大,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会给勘察设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最后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促使大多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扩大经济效益等方面,一味的注重外部的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单位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内部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等严重现象产生。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者也不例外,由于对内部控制的忽视,造成了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较为落后,内部环境缺失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部门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仅注重结果,却忽视过程,也缺乏自身的约束机制等等。
四、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几项举措
1.加强勘察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其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环节,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勘察设计单位项目的流程以及资金的使用等,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首先,勘察设计单位财务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来保证预算信息的先进性、导向性、系统性,特别是对一些费用类的预算不再作为关注目标,而是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整体战略布局以及年度预算方案上,从而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利润预测的工具,促使企业在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职能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力,特别是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贯彻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以此来避免特殊事项的发生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最后,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监督和分析能力,预算管理人员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在召开月度或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时通报各个部门的指标完成情况,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贯穿整个预算周期。
2.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强有力的监督可以有效规范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工作流程,减少工作失误等现象发生。首先,要保证监督制度作用的发挥,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可以将内部监督业务外包第三方机构,引入外部监督来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此来实现人力共享、降低成本等目的。其次,要建立专业审查小组,采用突击审查方式,对勘察设计单位中内部控制的相关指标和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明确数据结果的实际情况,并对存在歧义的数据进行二次审核,从而充分发挥出审计监督的最大作用。最后,勘察设计单位可以引入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采用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机制对勘查单位所实施的项目进行动态监督,特别是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从而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作用。
3.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勘察设计单位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经济形势和外部市场环境的了解,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发展策略。管理者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对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和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细化,引进先进的国内外优秀内部控制理念,来打造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需要对标其他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虚心汲取优秀的内部控制经验并加以应用,以此来促进自身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要协调法人治理结构,遵循“三重一大”各项决策原则,促使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从而避免重大项目决策失误的情况产生。
五、结论
总而言之,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更是为勘察设计单位的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只有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并规范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因此,提升勘察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方瑾.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当代经济, 2009(23):72-73.
[2]谢成宽.论交通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时代金融, 2011(27):37-38.
[3]姜晓东.试论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2(30):110-111.
[4]陈彬.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5(17):56-57.
[5]王娜.論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14,No.193(10):43-44.
【关键词】勘察单位;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一、前言
由于勘察设计单位主要成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具有分布广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勘察设计单位的业务领域已经逐渐涉猎到电子、电力、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并在这些年中经历了事业单位管理以及企业化改革等一系列的革新。但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这些企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二、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实现经营目标而对资产进行安全合理的保护,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资料可以更加安全可靠,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及发展规模都可以更好的得到提升,并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实现双赢的局面。由于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要素,作为完善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应用在勘察设计单位中,可以有效保证勘察设计单位的资产完整,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与此同时,内部控制是为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且可以促进勘察设计单位的良性运转,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抵御当前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从而为勘察设计单位领导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当前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经营的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涉猎范围较广,且工作周期较长,在无形中为勘察设计单位的工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完善的预算管理,但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者并没有对预算管理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的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导致实际项目数据以及耗费金额与预算金额相差甚多,无形中给勘察设计单位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勘察设计单位的预算仍存在较多的追加项目或是一些需要调整的项目,这更是影响了预算的刚性,致使预算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缺乏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其次,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内部监督流于形式,领导的忽视以及相关监督人员的工作懈怠等,特别是一些勘察设计单位规模并不是很大,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会给勘察设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最后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促使大多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扩大经济效益等方面,一味的注重外部的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单位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内部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等严重现象产生。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者也不例外,由于对内部控制的忽视,造成了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较为落后,内部环境缺失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部门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仅注重结果,却忽视过程,也缺乏自身的约束机制等等。
四、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几项举措
1.加强勘察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勘察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其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环节,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勘察设计单位项目的流程以及资金的使用等,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首先,勘察设计单位财务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来保证预算信息的先进性、导向性、系统性,特别是对一些费用类的预算不再作为关注目标,而是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整体战略布局以及年度预算方案上,从而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利润预测的工具,促使企业在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职能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力,特别是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贯彻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以此来避免特殊事项的发生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最后,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监督和分析能力,预算管理人员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在召开月度或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时通报各个部门的指标完成情况,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贯穿整个预算周期。
2.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强有力的监督可以有效规范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个工作流程,减少工作失误等现象发生。首先,要保证监督制度作用的发挥,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可以将内部监督业务外包第三方机构,引入外部监督来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此来实现人力共享、降低成本等目的。其次,要建立专业审查小组,采用突击审查方式,对勘察设计单位中内部控制的相关指标和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明确数据结果的实际情况,并对存在歧义的数据进行二次审核,从而充分发挥出审计监督的最大作用。最后,勘察设计单位可以引入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采用全过程的动态监督机制对勘查单位所实施的项目进行动态监督,特别是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提前预防,从而发挥内部控制的最大作用。
3.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勘察设计单位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经济形势和外部市场环境的了解,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发展策略。管理者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对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和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细化,引进先进的国内外优秀内部控制理念,来打造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需要对标其他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虚心汲取优秀的内部控制经验并加以应用,以此来促进自身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要协调法人治理结构,遵循“三重一大”各项决策原则,促使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从而避免重大项目决策失误的情况产生。
五、结论
总而言之,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更是为勘察设计单位的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只有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并规范勘察设计单位内部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因此,提升勘察设计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方瑾.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当代经济, 2009(23):72-73.
[2]谢成宽.论交通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时代金融, 2011(27):37-38.
[3]姜晓东.试论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2(30):110-111.
[4]陈彬.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5(17):56-57.
[5]王娜.論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 2014,No.193(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