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动态化”歌唱活动的优化与实践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以小班歌唱活动《冬天来了》为例,加入“动态化”元素,围绕“倾听扮演,感受欣赏;师幼互动,体验歌唱;动作表演,演绎歌曲”三个环节展开,促使活动动静结合。通过本次研究,幼儿对歌曲的感受欣赏能力有所提升,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了参与兴趣,而教师也在优化与实践中提升了组织小班歌唱活动的能力,收集了有效的活动策略。
  【关键词】小班;动态化;歌唱活动
  一、研究意义
  小班“动态化”歌唱活动的研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幼儿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小班歌唱活动的设计中,能运用“动态化”提高活动的组织设计能力,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同时,使小班幼儿提高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将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更直接地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在“动态化”的活动中,幼儿将学唱歌曲变为发自内心的精神活动,培养对歌曲旋律的感知能力,提升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优化和实践过程
  《冬天来了》来源于“小班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的主题“冬天来了”,是一首旋律优美、舒缓的歌曲,适合以“动态化”表现,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动作特点,因此笔者选择这个活动来进行研究。
  本次歌唱活动的教学目标为:1.以多种方式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学唱歌曲;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本文接下来将从“倾听扮演,感受欣赏;师幼互动,体验歌唱;动作表现,演绎歌曲”三个环节来具体阐述“动态化”教学在小班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1.倾听扮演,感受欣赏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笔者从第一研的谈话导入到第二研的视频导入,最后是第三研的倾听扮演,在优化活动中将幼儿的情感融入其中,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1)第一研幼儿表现:笔者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进行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多多说:“现在是晴天。”炜炜说:“现在是太阳天。”在告诉幼儿现在是冬季后,笔者继续提问:“冬天里有什么?”芯悦说:“冬天有树。”辰辰说:“冬天有黄色的草。”……连续两个问题,幼儿的回答都没有在笔者的预期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幼儿没有融入活动氛围。
  第一研原因分析:幼儿的表现源于教师的设计,此环节中笔者没有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没有为引出主题而导入视频,幼儿体验太少。
  ①“静”谈话,缺兴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具象思维为主。谈话式的活动导入缺少动的元素,不能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②少“动”态,轻感受。小班幼儿对雪有印象,但这个冬天没有下雪,所以幼儿对于雪的记忆比较模糊,前期经验不足。综上原因分析,第二研的导入环节笔者进行了优化,将多媒体(视频)放入到导入环节,促进“动态化”歌唱活动的进行。
  第二研幼儿表现:导入环节,笔者播放了下雪的视频,视频中小雪花在安静的音乐中慢慢落下,为大地裹上一身银装。幼儿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时不时发出兴奋、赞叹的声音。大家脸上都写着对雪花的喜欢,露出开心的笑容,可见幼儿都能融入下雪的氛围之中,对活动充满期待。
  (2)第二研优化成效:从导入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对比,可见“动态化”歌唱活动的优化是有一定成效的。
  ①看冬天,引主题。视频欣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最直观的,在这样的铺垫中,笔者能自然地引出活动,过渡环节比较顺畅,幼儿的兴趣更加浓厚。
  ②观雪花,促感受。视频中抒情的音乐配合雪花缓缓落下的样子,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轻盈、優美的雪花姿态,激发了内心的美好体验,而且让幼儿对歌曲旋律有所了解,能在欣赏中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曲风。
  结合小班幼儿具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笔者将第三研的导入环节再做优化,充分将“动态化”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3)第三研幼儿表现:此次导入环节,笔者带领幼儿听着音乐,扮演小雪花进入教室,观察中发现每位幼儿都能和笔者一起做动作,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坐到座位上时,很多幼儿还在兴奋当中,期待活动的开展。
  第三研优化成效:①多途径,重体验。此次活动的导入环节,笔者加入了三种动的元素。其中抒情的音乐为多媒体介入;扮演小雪花为动作表演;笔者带领扮演为师幼互动。在三方面的“动态化”中,幼儿的感受很充分,不仅感知了音乐的旋律,而且了解了雪花缓慢落下的特点,体验了和同伴、教师一起扮演的过程,对于活动也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
  ②做铺垫,促互动。导入环节中动态化的加入,让幼儿的拘束感减少,很快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也为之后的互动做好了铺垫。相比于第一研中幼儿的歌曲演绎,幼儿在第三研中能够人人参与,用不同方式进行表演,在活动中更有自主性,促进了师幼、幼幼之间的良好互动。
  2.师幼互动,体验歌唱
  学唱歌曲是歌唱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在本次活动的学唱歌曲环节,笔者从第一研的动静分离到第二研的动静结合,最后到第三研中“动”的优化,把幼儿的审美感知放在首要位置。
  (1)第一研幼儿表现:倾听歌曲前笔者抛出问题“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以此引出笔者的清唱,引导幼儿听歌词内容。幼儿在清唱、跟随伴奏音乐唱、跟着钢琴伴奏唱的过程中,没有享受歌曲带来的愉悦感,活动显得生硬呆板。
  第一研原因分析:活动设计违背《指南》精神,未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活动中被动参与接受。
  ①重技能,轻欣赏。在没有歌曲伴奏的情况下,笔者以清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听歌词,颠倒了幼儿体验与技能的主次位置。
  ②单形式,重复唱。活动中笔者强化幼儿记忆歌词,一边点图谱一边范唱。在幼儿熟悉图谱后,反复跟着音乐歌唱。在这样无动静结合的机械式歌唱中,活动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幼儿兴趣逐渐减弱。
  (2)第二研幼儿表现:体验歌唱环节,笔者以问题“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来引出原歌曲。倾听过程中,笔者看到念念跟着音乐摇起头来,晓妍听着歌曲都想唱一唱了。幼儿对歌曲也有自己的理解,辰辰说听了这首歌她有点想睡觉,嘉文说听了很舒服。笔者带幼儿歌唱时自然地加入动作,很多幼儿都想跟着笔者一起做,个别示范更是让幼儿提起了兴趣,愿意一起做动作。   第二研优化成效:经过“动态化”的优化,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在活动中的参与感更强,“动态化”运用有明显成效。
  ①多形式,有兴趣。师幼互动(笔者做动作)、幼幼互动(个别幼儿动作示范)、肢体动作三种动态元素的加入,让活动形式更多样,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有主动参与的愿望,主体性得到体现。
  ②有感知,不生硬。“动态化”的运用,让活动环节自然衔接,幼儿不必生硬地理解记忆歌词。在潜移默化的倾听互动中,幼儿感知音乐旋律的能力有所提高,更直接地在歌曲中表达情感,真正享受歌曲带来的愉悦。
  3.动作表现,演绎歌曲
  演绎歌曲是幼儿学唱歌曲的升华,是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的转折点。表演歌曲在大家的思维中就是动作表现。在本次活动中,笔者还将表演的辅助材料进行优化,真正促进小班“动态化”的歌唱教学。
  幼儿表现:笔者用丝巾辅助幼儿表演,幼儿在拿到丝巾后比较兴奋,都问笔者:“这是干嘛的呀?”笔者引导幼儿先摸一摸、揉一揉丝巾,说说感受。土豆说:“滑滑的。”芯悦说:“好软啊!”小爱说:“丝巾很轻的。”在笔者语言引导后,幼儿都能尝试挥丝巾,还有小朋友说丝巾扬起来很好看。
  优化成效:幼儿的演绎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来的,通过师幼互动、辅助材料表演的过程,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乐感得到了培养。从被引导和同伴催促的演绎到发自内心喜欢演绎的转变,幼儿更主动地参与了歌唱活动。
  三、研究成效
  经过“动态化”歌唱活动的优化与实践,幼儿提高了对参与活动的兴趣,提升了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教师组织歌唱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有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1.幼儿感受欣赏能力提高。在歌唱活动中加入动的元素,幼儿能够从多媒体、动作中直观地感知音乐的旋律、风格,感受歌曲带来的美好体验,从内心喜欢上活动歌曲,对歌曲的感受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2.幼儿参与活动兴趣提高。幼儿一直静态地欣赏音乐、学唱歌曲,容易让歌唱活动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动态化”的运用让活动灵活、歌曲灵动起来,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得到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3.教师组织活动能力提高。经过这次研究,笔者知道歌唱活动中可以用到多种“动态化”的教学方法,整理了较多的有效策略。在感受欣赏中,笔者可以用音乐、视频、动作来导入,根据幼儿的兴趣去设计环节。体验歌唱中,笔者可以用到多种互动方式,尝试以幼儿为主,自发地去互动体验。演绎歌曲中不仅可以用到动作表演,还可以考量做动作时可以加入什么辅助材料,让幼儿更好地表演。在以后的歌唱活动组织中,笔者能够以幼儿为主,结合歌曲的旋律,以合适的动静结合的方式去引导幼儿,以多种策略激起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激励教育是教师常用的德育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极工作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出发,探索增强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励教育方法,为高职教育提供一些有效思路。  【关键词】激励教育 高职学生 学习主动性 作用 策略  激励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更正行为准则,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
知识是探索未来的钥匙,然而相比之于知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是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对成功或者挫折的种种考验,都可以岿然不动、坚不可摧的强大的基石。那么对于心理品质尚未成熟,不时有困惑迷茫的小学生,教师又该怎样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导航呢?  一、真挚关爱,铸就成长  爱是呵护花朵绽放的雨露阳光,爱是滋润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身为教师,要以父母之心爱学生,要一视同仁,而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犯过的错误或是
喜欢!好看!  2012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人宣布莫言成为这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许多中国人都乐了。似乎多美的词用在莫言身上都不为过,似乎全中国的人都成了和莫言沾亲带故的人。好吧!至此诺贝尔文学奖重新成了一个公允的,至高无上的,让人心怀喜悦和敬意的文学奖。  莫言这个名字就像瘟疫一样,流行得让人恐惧。莫言原名管谟业,我想,莫言得了诺贝尔奖的其中一个好处大概是,之后不会有人叫他莫先生,而
主动关爱型  这个类型的关爱是完全主动的,想学生之所想,苦学生之所苦,有爱没爱,还真就看你是否把学生的那些或大或小的烦恼,困难,甚至羞于启齿的不方便, 看在眼里,解决在细节处。  除味菠萝  学校: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厦大这个美丽的校园,如今又被称为“最温馨的校园”,这是因为厦大的翔安新校区今年的“有爱”事件层出不穷。  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小刘开学后上的第一节课是在生命科学学院 C2-403教室。一
从零点起航  1981年7月,高江海从邢台师专毕业,被分配到沙河市西部丘陵的石岗中学任教。上师范当教员,当时是许多人瞧不起的职业,“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在当时很多人的眼里,当教师是一个没出息的人。  他家地处太行山区一个偏远的小村,父母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十岁时他就随父母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开始每天挣3工分。春天挑水播种,夏天在地里锄苗,特别是犁地耕种的日子,大人扶犁,小孩牵牲口,他矮矮的个头
我得修自行车去  我是做自行车维修技术出身的,我和大家交流的时候有一点儿紧张,但是一说到自行车,我就不结巴了。说到我的梦想,那就是自行车。我看过日本电影《情书》,男主角骑着自行车到女主角的家里,把书还给她,然后就骑走了。我当时觉得他特帅。其实,这个片子误导了我很久,那“帅”是因为男主角帅,不是车子帅。但我当时不知道,我求我妈给我买了一辆白菜公路车(便宜的基本款白色公路车,车子很菜,所以就自称白菜公
大学校园里什么最多?  答,人最多;什么时候人最多?  答,新生报到的时候人最多……  一个学生俩家长,更有甚者拉家带口一大帮,  逛庙会一样地在校园里走马观花,  挤得本来就不大的学校乌乌泱泱。  那天和女友在校园里走,迎面走来一个打扮学生气十足的小女生,我随口说了句:“这姐妹儿绝对是大一的——新生!”女友好奇地问我为啥这么肯定,“你看她,走起路来都不知道在看哪儿,一脸盲目不知所措的表情,最关键
摘 要:来源元数据作为档案元数据核心集重要的组织部分,描述了社会实践主体的特征及背景信息。本文以组织机构为基点建立了来源元数据实体—联系(E-R)模型,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阐述了组织机构实体元数据和联系元数据的构成,分析了如何著录两类元数据的变更信息。组织机构元数据模型为档案来源元数据系统提供了数据设计框架,使系统在记录组织机构的历史沿革、提供整理档案的客观依据、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效率方面具有广
摘 要:随着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的提倡,“公共服务能力”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从而进入公众视野。网络时代的到来,又使得电子化应用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力也因此被提倡并推崇开来。本文基于对美、英、加、澳等发达国家档案馆网站的调研,从各档案馆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力的广度、深度和人性化程度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其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共性及差异,以期为我国档案馆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舞台,我国一直以来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常抓不懈,但是近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育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有些同学上课没多久就把书都搞丢了,还有些二级学院出现重视专业课教学、忽视公共课教学尤其是思政课教学的现象。种种问题,发人深省,学校领导、老师们都在思考有效解决的办法。  经过调查,普遍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少:高职高专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