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活动室里幼儿大呼小叫,你追我跑;图书角里的图书变成纸飞机,在头顶上飞来飞去;盥洗室里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这段时间是小朋友最向往也是老师最头疼的时刻,因为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老师却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发生意外。其实,这段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让它更有序,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课间活动难组织的原因
1.在两个集体教学活动之间,让幼儿分批如厕、喝水,去的幼儿动作拖拉,而剩下的幼儿就出现消极等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内容让幼儿自由交谈,更多地提供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消除幼儿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在餐前活动中,幼儿脱离了桌子,就没有了意识,往往会按捺不住。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方便收放的小游戏。首先可以多选择做一些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如“剪刀、石头、布”、“翻绳”、“东南西北”等民间游戏,所需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幼儿无需过多准备,随时都可以在过渡的点滴时间内自由玩耍。最重要的是,这些游戏既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其次可以组织做一些安静的手指游戏、打节奏的游戏。手指游戏朗朗上口,打节奏游戏强调大家协调一致,这些游戏易于消除幼儿烦躁、激动的情绪,把他们的进餐和午睡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
3.午饭后,有几个幼儿会很快吃完,但有进餐慢的幼儿。教师往往会通过自行看书安排那几个幼儿,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幼儿兴趣不浓厚,甚至“闲逛”。教师对这一环节可以加以改进。首先,教师让孩子可以进入图书区,为孩子提供相对封闭的空间。由于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幼儿沉浸其中。其次,让幼儿自己带来图书,丰富图书种类,使幼儿有阅读的兴趣。
4.离园前,教师需要接待家长,但总会有几个幼儿晚来接,幼儿就会开始追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易收放的玩具或让幼儿在区域中活动,缩小幼儿的场地范围,使家长也能找到幼儿。
二、组织好幼儿的课间活动,让他们“适度地动”“有益地玩”
1.安排合理的空间,让孩子投入到各个区域的活动当中。集体活动中幼儿都集中注意力学本领,课间活动刚好可以让孩子们休息放松。走廊里空气新鲜,视野开阔,是孩子们理想的活动空间,但如果幼儿都到走廊里活动,就会显得十分拥挤,有安全隐患。于是便划分出多个课间活动区,将幼儿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组六位小朋友,每天各组轮流到各区活动。走廊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区,为了保证活动安全,可用给各组排值日生的方法限制人数,如果是周一,就由每组一号值日生去走廊自由选择玩小型体育玩具,周二由每组二号值日生出去活动,依此类推。这样在走廊里活动的孩子少了,就不会你推我挤,而且每个孩子每周都能保证一次户外课间活动。课间活动时,由班中保育员在走廊指导孩子们活动,老师则在教室指导孩子们玩其他游戏,室内室外井然有序,让人十分舒服。
2.适时安排一些和主题相结合的活动,让幼儿有事可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那些安静活动的小朋友都是有具体事情可做的,如看迷宫图谱、观察自然角里的动植物等;而那些走东串西的小朋友都漫无目的地玩,难免会影响别人,制造事故。怎样让后一部分孩子也有事可做,不“惹是生非”呢?于是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自制了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小玩具,组织他们在课间活动时玩游戏,随着主题的变化,还不断生成新游戏,保持幼儿玩乐时的新鲜感。这样在课间活动时,这部分孩子乐此不疲地游戏,放松身心。
3.参考一些民间游戏和玩具的玩法,提供孩子可以玩耍的道具。在课间活动里,对某一活动区或某件玩具,玩的次数多了,幼儿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为了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需要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更新活动内容。如让孩子每周一带一件小玩具放到自己的玩具柜,到周五再带回家,以便课间玩耍;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请每位幼儿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在课间活动时,孩子们高兴地拿出来和好朋友一起看,或相互交换着看。
4.将活动中有趣的内容延伸到课间活动中。课间活动还可以作为集体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有时一个有趣的集体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致仍旧很浓,就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课间活动中。因为不是集体活动,孩子们身心放松,玩起来就更投入,表现也更出彩。比如在美工活动“动物纸偶”后,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各种纸偶动物在表演区进行表演,他们充满创意的表演,极大地增强了集体活动效果。
所以,尽管幼儿园的课间活动时间短、头绪多,组织起来难度很大,但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把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加以利用,就可以改变课间活动时的“杂乱无序”,在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一、课间活动难组织的原因
1.在两个集体教学活动之间,让幼儿分批如厕、喝水,去的幼儿动作拖拉,而剩下的幼儿就出现消极等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内容让幼儿自由交谈,更多地提供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消除幼儿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在餐前活动中,幼儿脱离了桌子,就没有了意识,往往会按捺不住。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方便收放的小游戏。首先可以多选择做一些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如“剪刀、石头、布”、“翻绳”、“东南西北”等民间游戏,所需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幼儿无需过多准备,随时都可以在过渡的点滴时间内自由玩耍。最重要的是,这些游戏既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其次可以组织做一些安静的手指游戏、打节奏的游戏。手指游戏朗朗上口,打节奏游戏强调大家协调一致,这些游戏易于消除幼儿烦躁、激动的情绪,把他们的进餐和午睡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
3.午饭后,有几个幼儿会很快吃完,但有进餐慢的幼儿。教师往往会通过自行看书安排那几个幼儿,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幼儿兴趣不浓厚,甚至“闲逛”。教师对这一环节可以加以改进。首先,教师让孩子可以进入图书区,为孩子提供相对封闭的空间。由于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幼儿沉浸其中。其次,让幼儿自己带来图书,丰富图书种类,使幼儿有阅读的兴趣。
4.离园前,教师需要接待家长,但总会有几个幼儿晚来接,幼儿就会开始追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易收放的玩具或让幼儿在区域中活动,缩小幼儿的场地范围,使家长也能找到幼儿。
二、组织好幼儿的课间活动,让他们“适度地动”“有益地玩”
1.安排合理的空间,让孩子投入到各个区域的活动当中。集体活动中幼儿都集中注意力学本领,课间活动刚好可以让孩子们休息放松。走廊里空气新鲜,视野开阔,是孩子们理想的活动空间,但如果幼儿都到走廊里活动,就会显得十分拥挤,有安全隐患。于是便划分出多个课间活动区,将幼儿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组六位小朋友,每天各组轮流到各区活动。走廊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区,为了保证活动安全,可用给各组排值日生的方法限制人数,如果是周一,就由每组一号值日生去走廊自由选择玩小型体育玩具,周二由每组二号值日生出去活动,依此类推。这样在走廊里活动的孩子少了,就不会你推我挤,而且每个孩子每周都能保证一次户外课间活动。课间活动时,由班中保育员在走廊指导孩子们活动,老师则在教室指导孩子们玩其他游戏,室内室外井然有序,让人十分舒服。
2.适时安排一些和主题相结合的活动,让幼儿有事可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那些安静活动的小朋友都是有具体事情可做的,如看迷宫图谱、观察自然角里的动植物等;而那些走东串西的小朋友都漫无目的地玩,难免会影响别人,制造事故。怎样让后一部分孩子也有事可做,不“惹是生非”呢?于是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自制了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小玩具,组织他们在课间活动时玩游戏,随着主题的变化,还不断生成新游戏,保持幼儿玩乐时的新鲜感。这样在课间活动时,这部分孩子乐此不疲地游戏,放松身心。
3.参考一些民间游戏和玩具的玩法,提供孩子可以玩耍的道具。在课间活动里,对某一活动区或某件玩具,玩的次数多了,幼儿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为了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需要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更新活动内容。如让孩子每周一带一件小玩具放到自己的玩具柜,到周五再带回家,以便课间玩耍;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请每位幼儿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在课间活动时,孩子们高兴地拿出来和好朋友一起看,或相互交换着看。
4.将活动中有趣的内容延伸到课间活动中。课间活动还可以作为集体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有时一个有趣的集体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致仍旧很浓,就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课间活动中。因为不是集体活动,孩子们身心放松,玩起来就更投入,表现也更出彩。比如在美工活动“动物纸偶”后,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各种纸偶动物在表演区进行表演,他们充满创意的表演,极大地增强了集体活动效果。
所以,尽管幼儿园的课间活动时间短、头绪多,组织起来难度很大,但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把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加以利用,就可以改变课间活动时的“杂乱无序”,在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