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投资行为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湖北百户农户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计划、对土地投资的意愿、对粮食生产方面的物质投资、家庭总投资的变化以及家庭收入来源和用途等投资行为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资热情和意愿不高。因此,提出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增强农户积累以及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信息市场等措施。
  关键词:湖北;农户;投资行为
  中图分类号:F30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49-02
  
  2008年暑期,我们课题组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部分师生和乡镇干部对湖北10县(市)100个村的100农户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实地调查,在2000年底课题组又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整理并随机抽样到调查户进行核实,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在全面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后,形成了这份综合性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笔者围绕被调查户的基本情况、投资行为及趋势和投资与收入的关系三大方面十几个问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在得出初步研究结论的同时,也提出我们对农户投资行为的一些看法。
  
  一、调查的设计和样本的结构
  
  本次调查的对象以农户为基本单位,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涉及湖北省的10个县(市)的100个农户。样本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如天门市、仙桃市,也有经济一般的丘陵地区如咸宁市,也有经济较落后的山区如竹山县、英山县,还有武汉市的郊区如新洲区、江夏区。这种样本的选择方式和结构有利于比较全面了解情况,以得出比较合理的研究结论。调查资料的收集采取以下程序:一是设计基本问卷表,由被调查的农户进行填写;二是按照收集调查表的10%的比例随机抽样到农户家中核实,最后确定有效样本为96户;三是设计专门表格将有关定量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最后,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农户的基本情况
  1 户主年龄。对户主年龄进行调查的目的在于与第二项文化程度相结合,共同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农户投资决策的影响。调查发现户主以男性为主,占85.4%,平均年龄在40.5岁,最小为24岁,最大为62岁;24-30岁的占22.9%,31~40岁的占37.5%,41岁以上的占39.6%。调查中还发现24~30岁的户主,80%以上外出打工,31-40岁的户主外出打工因受年龄和文化技能限制,只有30%外出打工。41岁以上的户主基本上都没有外出打工的经历。
  2 户主文化程度。在被调查的户主中,文盲占21.9%,全部集中在41岁以上的户主;小学文化的占52.1%,主要集中在31岁以上的户主;初中文化的占18.6%,主要集中在31~40岁的户主,24-30岁的户主有一部分,高中(中专)文化的占7.4%,全部集中在24~30岁的户主。由此可以看出,户主年龄越年轻,文化水平越高,户主年龄越大,文化水平越低。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家庭的投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年轻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户主接受新兴事物要快些,具有一定的进取和冒险精神。
  3 2007年全年家庭纯收入。2007年湖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 997元,调查户人均纯收入为37 896.76元,与湖北省农村人均纯收人大致相当。但是,如果按调查户所处地理环境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区,则他们之间的纯收入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平原区的调查户人均纯收入为3 396.70元。丘陵区的调查户人均纯收入为3 201.83元,山区的调查户人均纯收入为2 873.65元,这说明地理环境对农户的投资行为以及收入有重要的影响。
  (二)投资行为分析
  1 投资意愿和投资计划。当问及调查户是否有投资意愿时,回答有的占87.5%,这说明广大农户还是很渴望进行投资的,希望得到投资援助的占44.8%。为什么有87.5%的农户有投资意愿,而希望得到投资援助的只占44.8%。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农户有自身积累外,大部分并不具有现实的投资能力,自身没有投资能力而又不希望得到援助的原因有二,一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投资计划,这类农户达76%,或者有明确的投资计划,但不能预测投资期及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怕万一投资失败,难以还债,所以稳健起见,想依靠自身的积累;二是有意愿不一定有机会,83%的农户想拓宽增收渠道,但就是苦于难以发现和利用机会,部分农户说,如果有机会,只要有把握赚钱,他们还是愿意得到投资援助的。
  2 在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下,对土地投资的意愿。愿意对土地投资的占26%,将减少对土地投资的占37.5%,保持现状的占36.5%。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有74%的农户不愿对土地增加投资。原因之一是土地调整比较频繁;对土地的投资一般在当年很难见成效,土地调整频繁使农户对土地经营的短期化行为严重,不愿意增加对土地的投资。二是目前农户对土地的投资已经处于临界点了,再增加投资,产出并不一定会相应增加。三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同样的投入如果用在其他方面,可能效益更大。四是农村中的“四荒”地已经不多,剩下的“四荒”地投资的成本很高,更何况“四荒”地目前的产权不明晰,投资后怕收不回来。调查还发现,2007年与2006年相比,投入到土地上的劳动数量普遍减少,减少的农户占92.7%,增加的为0,不增不减的占7.3%,减少的劳动力大部分是外出打工,其余的在本地或外地经商和跑运输。
  3 对粮食生产方面的物质投资。认为种粮有利的占2.1%,认为种粮无利可图,尽量少投入的占26%,认为别无门路,只能投向粮食的占52.1%,认为生产资料价格太高,资金有限,无力投入的占19.8%。第一类情况的农户只有2户,他们都是子女在城镇上班或务工经商,老人在农村种粮供他们的口粮,所以他们愿意在种粮方面多投入,而且他们也有实力投入;而第二类的农户,一旦有其他投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对粮食生产的投资;第三类和第四类农户的情况也正好说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兼业化现象也多发生在他们身上。
  4 2007年家庭总投资的变化。回答增加的占26%,回答减少的占52.4%,回答不增不减的占19.8%。调查发现,在增加投资的原因中,认为消费减少的占71.9%,认为是贷款增加的占11.5%,认为是收入增加的占16.6%;这说明大部分农户是在勒紧裤带增加投资。增加投资的目的中,用于解决吃、穿、住问题的占19.8%,此类农户一般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或者正在努力解决;用于应付开支的占47.9%,此类农户一般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子女较多,家庭开支大,必须有不断增加的收入来源来应付;用于增加财富的占32.3%,这类农户一般已经步入小康,或正在奔小康。在影响投资的因素中,把“不了 解行情,不知投向何处”放在第一的占23.9%,把“不愿增加投资,怕风险”放在第一的占25.3%,把“农产品价格较低,农用工业品价格高”放在第一的占22.5%,把“无资金可投和缺乏技术指导”放在第一的占28.2%。其实大多数农户认为这四种因素都会影响投资。很难对他们进行排序。
  5 家庭收入来源和用途。家庭收入的来源反映了农户的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而收入的用途可以反映农户的支出结构和投资意识。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的占51%,主要来源于畜牧业的占7.29%,主要来源于林业的占3%,主要来源于渔业的占11.5%,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建筑业的占6.25%,主要来源于服务业的占11.5%,主要来源于打工的占9.37%。这说明除了部分年轻的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打工外,大部分农户的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农业。
  
  三、调查后的思考
  
  1 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投资行为,还会对其他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化层次较高的农户,其投资意识一般较强,而那些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有了收入就用来改善生活,投资意识不强。而且文化素质的高低还会影响农民的消费习惯和休闲时光的打发,而这些也会影响农户的投资行为。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也易于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培养一定专长,为农户从事兼业行为,开辟增收渠道创造条件。
  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土地两权分离后的关键是农户是否真正拥有使用权,因为这是农民能否对土地具有长期经营思想和对土地进行中长期投入的重要前提。然而,尽管中央明确提出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三十年不变,但实际上在不少地方,农户承包的土地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做法使农户不愿也不能对土地的经营进行长期规划和稳定投入。所以,目前必须明确农户对土地拥有经营决策权、收益分配权和必要的处置权。通过承包、租赁、股份等形式,来确定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尽量避免土地使用权的频繁变动;其次就是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专业户集中,并尽可能延长使用期限,以加深农户对国家土地制度相对稳定的预期,从而树立长期经营的思想,对土地进行合理投入。
  3 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增强农户积累。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1)农产品销售收入高于农业生产成本;(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在这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根本的。因为农产品销售收入高于农业生产成本,是保证农业投资收益率达到较高水平的基本条件。但在中国目前的GDP分配格局下,工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不利于农业部门的剪刀差。
  4 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信息市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单个农户缺乏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缺乏对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其“风险概率”较高,使得农户进行投资决策时畏首畏尾,要么是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要么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信息不灵是制约农户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信息市场。同时,还可以发挥农产品加工和经销企业在市场信息方面的优势,与农民签订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合同,减少农民投资风险,为农民的生产提供信息。
  
  责任编辑 王建国
其他文献
摘要:服务质量的管理是现代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通过把工业上过程能力指数的用法移植到服务业上,并以商业银行为例,定量地对其各个指标的具体意义进行分析与说明,进而提出如何根据指标来确定服务质量的改进,并阐述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给管理者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关键词:服务业;差异;过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201-02  近年来
期刊
摘要:文化消费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文化服务和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各地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现状仍不太理想,尚需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启动城乡文化消费,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攀枝花市为例,用问卷调查方式调研了该市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由此分析了其文化消费需求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导其文化消费需求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攀枝花市;城乡居民;文化消
期刊
摘要: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超越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主体性原则。通过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三阶段的动态考察,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环境观贯穿着对“人”的关注,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跃升的历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环境观;人类;主体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要: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是由大大小小的地块构成,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无法分散技术成本,农户使用技术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意义不大,因而农户使用技术的动力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的运用和推广,并导致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成本观念淡薄,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弊端,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期刊
摘要:《古船》,以前后40年的时间跨度,描写了胶东半岛上一个失落的古镇“洼狸镇”的风土人情,以粉丝大厂为主要背景深入描绘了镇子上主要家族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当代文学作品,它不仅仅如同时期的寻根文学一样,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根;而且以对未来的希望与前瞻,使得它不同于其他寻根文学,而更像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反射镜,如同寓言一般。在作者不懈的探索中,“洼狸镇”成为当代中国的缩影,关
期刊
摘要: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与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演进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主要表现在FDI、服务贸易结构和技术扩散三大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要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和开放中要兼顾国民经济的安全性三大对策。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服务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一路走高,中等以下收入的人民住房困难问题日趋严重;政府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相继出台了修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调整税收两方面的政策,然而其政策效果却不都尽如人意。运用租值消散原理对“经济房不经济”作出解释,以及创新性的运用“商品属性”对税收调控政策作出解释。同时。通过对比对政策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经济房;税收政策;租值消散;商品属性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要:山东省诸城市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目标,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导,致力于促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通过让社区承担基层政府的部分职能,致力于促成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形象重塑。这种CA"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村”为指导的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价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
期刊
摘要:农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嬗变的必然结果。目前湖南农地流转呈加速趋势,但仍存在观念滞后影响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妨碍流转、程序不规范制约流转和损害农民利益等诸多制约因素。要化解农地流转制约因素,必须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培育中介组织,防止流转过程中政府寻租,完善农地流转后的社会保障。  关键词:湖南;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化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摘要: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增长概念,用中国近十五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对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这个西方经济学中经典的增长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得出了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仍是以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并且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增长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中国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生增长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