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归初心的温暖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雷州籍女作家余乔梅散文,总有一股暖暖的温情在富有南国风情的雷歌旋律和乡音中涌动。
  一
  乡愁是文学作品永恒的题材。在雷州籍女作家笔下,雷歌、雷州话、雷州风情从不缺席,无论是雷歌的乡土情味、雷州人的年俗年味,还是雷州人吃苦耐劳开拓创业的故事,无不在湿润的海风中带着浓浓的乡情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擅于创作雷州歌,曾获得“歌解元”、“歌秀才”奖的余乔梅,她将雷歌植入散文,歌与文相得益彰。她的叙事散文《雷歌中的乡情》,正是以雷歌为线,乡情为本的代表;同为叙事散文的《乡音心中留》则以乡音为线,乡情为本,两文异曲同工,是抒写与赞美乡情的代表作。
  《雷歌中的乡情》(刊《散文选刊·下半月》)雷歌开篇,串起浓浓乡情。雷歌拉近了“我”与素不相识的物业管理老乡的距离,雷歌引出了水工维修师傅热心服务的故事。行文又巧妙地插入维修工哼唱的民歌,通篇又以自己作的雷歌《乡愁》作结,“莫道他乡多寂寞,雷歌伴随日与夜”“难忘雷州歌文化,游子乡愁寄托者”。在当今很多人浮躁的生活状态中,一些人活在愤懑、贪婪、妒忌、烦恼、怨恨、欲望、焦虑、纷乱之中,而《雷歌中的乡情》所叙述的场景,表达和赞美的人际关系,情感世界,温暖、平和、安详。这是一种回归初心的温暖。
  《乡音心中留》(刊《奔流》)将母亲教育孩子不忘雷州方言的故事娓娓道来,结合雷州地区历代名人人文历史的介绍,揭示了雷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结合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大潮巧取题材,以新加坡机场“热烈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雷州乡贤”大幅横额写出雷州商界人士心中的自豪。乡音心中留,留在雷州籍孩子心中,留在迁移雷州的历代官员心中,留在出洋留学的学子心中,留在海外经商的雷州籍企业家心中……留在心中的是乡音,更是浓浓的乡情。“牵个牛仔角欹欹,牵去田头塍尾养,过路人问几钱买,唱歌博来不讨钱。”在新加坡听已经八九十岁的第二代新加坡雷州人唱祖辈传承下来的雷州童谣,听他们讲述他们祖辈、父辈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艰辛创业生存的故事,怎不令人感慨激动。《乡音心中留》正是把故事的平台从自家的教子育儿,推向了立足海外代代相传的雷歌乡音,无论从时空的横向还是历史的纵向,都将作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
  母爱题材是女性作家的专利,更是她们驾轻就熟、精耕细作,成果丰厚的自留地。
  余乔梅的《与爱同成长》(《中国作家在线》)以细腻深情的笔触,抒写了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从不缺失的母爱。
  为了孩子,学会了自己当“医生”,学会了自己为孩子裁剪衣服,学会了自己为孩子剪头发,学会了亲自下厨用心地做家人喜爱吃的饭菜,甚至因为超人是孩子的偶像,母亲学会了编超人故事来教育孩子……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良苦用心,无微不至。凭着一颗纯真的母爱之心“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是磨练、是煎熬、也是幸福”,作者说出了天下所有母亲内心深处的话。
  巴尔扎克说:“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是的,也许母亲亲手为孩子裁剪一件衣服,理一次发,烹煮一道美味佳肴,这是简单的,自然的,然而,倾注了无私的母爱,倾注了刻骨铭心的情感,所有的一切过程,就会显得丰硕而永不衰竭,它强大着作为母亲的一种无私、专注、勇敢、一往无前,它成为母亲一辈子记忆中的珍宝。也有鉴于此,作品才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当作珍珠,用爱之线串起,让平凡的往事,闪烁着母爱的光辉。《中国作家在线》总编尚书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篇作品,并热气点赞:“祝贺,你被我评为中国好母亲!”
  三
  童心雀跃的生活场景记录了不同年代的孩童生活,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试看余乔梅散文作品以下两个写童年生活的片断——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跟妹妹隔天就要去我爸的船厂捡木糠,大概隔一两周,我们还要到海滩上的树林里耙树叶。耙树叶辛苦,每次去妈妈都给我们毎人三五分钱。家里离海滩上的树林大约四五里路程,早上太阳没岀就出发,我挑着两个大筐,妹妹扛着耙子,走一个多小时才到。一路上从来不舍得花钱买东西吃,到了就赶紧耙树叶,一个人耙成小堆另一个跟着装进筺里。树叶掉多的时候就耙得快,要尽量赶中午前回来,海边都是软软的沙滩地,到了中午太阳把沙子晒得很烫,我们没有布鞋穿,拖鞋在沙路不能穿,光着脚就被烫得很痛。如果赶不上中午前回来,得等到下午太阳下山,沙子不烫才敢走。这样,就得饿一天。口渴了,如果有渔船停在海边就跑过去跟人家要水喝。当时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现在回想起来,总有点害怕与辛酸。
  《躲在门后的新年》原载《参花》
  “我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想编写更多的漫画作品保存在电脑里……wiwi(孙儿用“梅梅”这样的爱称称呼姥姥)您可以送我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
  “用电脑学习当然可以送你啦”,我顺便问了他一句,“你爸爸妈妈送你什么礼物了?”“他们送三套XXX书。”我听不懂英文,他把书搬过来让我看。哇!三套书共十八本,每本书都那么厚,你啥时候才能看得完呀?Ethyn说:“每本书都是360多页没有插图,一多个月就可以看完了。”“啊!那么快?你走马观花?”我半信半疑地逗他。“我每本书都不止看一遍,有时候一本书反复看十几遍。”他一本正经而且轻松淡定地看着我说。
  《天使的翅膀》,原載《西部散文选刊》
  前一则,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姐妹俩的童年,雷州老家海滩、苦难、辛酸、节俭、耐劳。辛酸的幸福,贫乏的富有!
  后一则,21世纪十年代孙辈的童年,美国内华达州,天真、好学、可爱、幸福。物质的富有、精神的充裕,自信、前卫,与时代同步的童年。
  而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情境的片段,却有着它们内在的关联,原来,前一则“船厂捡木糠”的“我”,正是若干年之后后一则中被外孙儿叫作“梅梅”的姥姥。烙上了时代印记的童年题材更有其深刻的内涵。   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不停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余乔梅的散文中有众多书写童年的作品,自己的,同伴的;儿辈的,孙辈的;上世纪的、当今的;故乡的、海外的……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情趣的童年题材,其价值,正在于记住初心的美好,留下时代的印记!
  四
  生命的感悟、魂靈的慰藉,这是乔梅的散文作品生命力的体现。诚如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说:“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生命的感悟、思想的启迪、魂灵的慰藉、学养的滋润和审美的愉悦”。
  《灵魂深处的守望》(《西部散文选刊》)一文是余乔梅散文生命的感悟的代表作。
  与大洋彼岸的女儿视频,与在异地同样掌管着一家公司的儿子电话谈工作,“亲人之间的牵挂与思念,就像这缭绕的祥云一样稍微抚平了一点点忧伤”。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注入了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波澜,有了“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作品便有了生命力。原来,作者是用自己一双明澈的眼睛,在替代已故的丈夫在观望两个孩子,作者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慰藉一个已逝的魂灵——
  不由得抬起头,看看星空的那片祥云,它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之间飘浮,洁白的颜色那样纯净,柔美的情态,那样婀娜多姿,剔透玲珑的光泽像爱情的火焰那样热烈纯真,在茫茫天空中,唯有它,轻轻柔柔地笼罩在我的头顶,与我在这一刻无声的对视,心有灵犀的默默相许,最深的欢喜,最长久的情意,就是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爱人已经离开我整整六个年头了,可是爱,在我生命里永远熊熊燃烧,在我灵魂深处还是那样久久的映刻,相信爱从来都是执着相守与倾心相许,一直不曾离开过。这粘附在生命里的爱,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一个个寂寞煎熬的长夜,我在心里痛骂着他。这粘附在生命里的爱,也让我积极向上地坚强生活着,并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在爱人离开的第一个清明节,我给他在遥远的天堂发短信说:亲爱的,我们不必再感慨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俩有过深厚的感情,也真正地爱过,生命里便不存在遗憾,因为我们曾经爱得那样痴迷,爱得那样疯狂,爱得那样天昏地暗,爱得这个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现在,我们两个即使是阴阳两隔,即使相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但只要心中有爱,还爱着对方,生活的明天将把阴霾吹去,你的爱永远进扎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活中也从未离去。我活着好像你也活着,我们的灵魂在一起相守,相互依附着奔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可以用我的眼睛去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看你的可爱的儿女,看你至亲至爱的妻子,看你在这个世界上还爱你的所有人。
  亲爱的,我会坚强起来,好好地活下去,把你对父母未尽的孝心、对子女未付出的爱,未完成的心愿,我全部完成。我相信这也是你在天之灵最牵肠挂肚的事,我一定会满足你的心愿,让你看到爱的力量,让你看到坚强与希望……
  温暖中有一点寒冷,甜美中有一点伤痛的文学,是作者自身生命的感悟,也是对于活着的以及以及逝去的每一个善良的魂灵的慰藉。
  漫步在余乔梅乡情、母爱、童年题材散文,如阵阵清风扑面而来,它撩动着你的思绪,催发着你的乡愁,共鸣着你对母爱的感悟,慰藉着你的魂灵,乡情、母爱、爱情、童年,这一切,正是初心的回归,回归到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情感,从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情感再出发,奔向诗与远方。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雷州藉本土作家余乔梅用朴实而真切的文字,再现她心中的雷州半岛,书写她心中的雷州人、雷州事、雷州物、雷州情,咏唱她内心深处一曲深情的雷州歌。
  余乔梅是一个好学的作家,今年4月有幸参加河南文学院作家研修班,聆听阎连科、王剑冰、乔叶等多位名家谈创作。阎连科说:“今天咖啡馆文学非常盛行,并不是说在咖啡馆写作就叫咖啡馆文学,而是这种文学的风格:温暖中有一点寒冷,甜美中有一点伤痛的文学,这是我们今天的作家整体在追求的一个文学局限。”如何突破“咖啡馆文学”,或者说是突破“前提是温暖的,一定也有苦涩,它有寒冷但一定很人性的,人性又是非常温暖的”(阎连科语)这种“苦咖啡文学”,是阎连科向广大作家提出的一个时代的思考,一个作家的自觉担当,这也正是作家余乔梅正在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阎连科说:“一个伟大的作家,一部伟大的作品如果不给读者和批评家展示他本民族人群最艰难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困境,这个作家的伟大是值得怀疑的。”我想,阎连科对于我们时代伟大作家的这番话,也正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位有担当的作家自我反思的启示。对于在文学创作上升期的余乔梅而言,我以为,在题材的拓展上,开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企业家的激流奋进、勇立潮头的创作题材可以成为首选。余乔梅本身就是一位成功企业家,并就读于清华大学MBA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班。我们期待着乔梅的作品,在继续发掘雷州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题材的同时,能涉足雷州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展示经济大潮中这群弄潮儿最艰难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困境,以及最辉煌的创业业绩和企业家精神。
  相信余乔梅在今后的创作中,会有更多个性的体现,给人以更多生命的感悟与魂灵的慰藉,让读者通过其作品,感受到“你所处的时代,你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什么,人的生存境遇是什么”(阎连科语)。百尺竿头,更上层楼,期待着乔梅更多雷州题材的作品问世,更好地讴歌生于斯养于斯的雷州大地!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她长着一头乌黑发亮且十分柔软的头发,白皙的脸上永远泛动着甜美的笑容。  她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还有一个尖尖的鼻子,鼻子下长着一张樱桃般的小嘴,她笑起来有一个小酒窝,她长着白而发亮的牙齿,一对小耳朵,非常可爱。  她很爱看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她均有涉及,她看起书来很认真,就像入了迷一样谁叫她都听不见,所以她的知识面非常广,能知晓许多东西。她也爱跳舞,画画等……  有一次下课了,我
期刊
另房而睡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中午。  我刚回到家,妈妈就对我说:“你已经三年级了,应该学会独立。从今天开始,你和我分开睡,你独自住一个卧室。”语气平静,却好像一声闷雷,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从小到大,妈妈呵护着我,关爱着我,夜里睡在她旁边,好踏实好幸福。  整个下午,我都无心听课,为这件事焦虑,心里充满了疑惑与独自睡眠的恐惧。  夜晚很快降临,我忐忑不安。时间真是蛮不讲理,写完家庭作业,马上到
期刊
自那拉提到惠远古城,一路在如画的风景里穿行。  八月的巩乃斯河,宛如泪别亲人的解忧公主,三步一回头,把那千娇百媚的羞赧,都揉进波光粼粼的河湾。灰鹭成群,凫游拍水,徜徉于岸柳之间,仿佛嬉闹的顽童。绿毯般的草地从河边漫上山坡,一直铺到山腰的松林之下。山顶是尚未融化的积雪,隐约与天边的白云相接。牛羊在安静地吃草,猎狗在草地上追逐,洁白的毡房炊烟袅袅,雄浑的长调在山谷间回荡。  不知不觉间,山谷渐渐开阔起
期刊
风柔了,树叶嫩了,花儿开了。一夜春风拂过江南,所有的垄垄亩亩绿油油的,软软绵绵直油遍了我的心田。暖风拂动柳枝,拂动小草,拂动清波,拂在我的脸庞,通身渐渐热乎起来。  多么美丽的阳春四月,我张开了双臂,好想对着远方呼喊。此时有痛楚溢来,那是醉了后的一种无名的寂寞。我搂一把阳春里薰人的风,捧起一捧温暖的阳光,拥着这美好的景色,高高地站在梨树的枝头,远眺却是四顾茫然。  这薰衣草般的季节,是从最粗的那根
期刊
一旦将一种庸常推向极致的宏阔,那就离美不远了。  比如沙与水,这世间极普通的物质,在同一时空以沙漠和海子呈现两种极端的对立,生与死,柔软与坚硬,苍凉与丰盈,强烈的对比,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和异质性,颠覆、突破寻常有的思维和想象,由此达到震撼人心、刻骨铭心的力量。  新疆曾是海洋的中心,现在是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新疆人对海洋有种与生俱来亲切感,只要是发现一泡水,无关大小一律尊称其海子。海子有大有小,新疆人
期刊
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人与人的交往讲究缘分。因为在脱贫攻坚、同奔小康的征途上,我跟刘大姐和李小妹两家贫困户,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亲戚”。我的这两个“穷亲”刘大姐家在东边,高山乡,李小妹家在西边,低山镇。尽管两地相距一百来公里,路途算得上不远,也不近,但在我心里,仿佛近在咫尺,没有一丁点距离。  我第一次见到刘大姐,是在四年前村里召开对接见面会上。那时,刚刚进入冬天,高山的风大,天气有些寒冷,刘大姐头
期刊
朋友们听说我要去广西恭城工作,都说,哪里的油茶好喝,很正宗。  我还没去,油茶,就这样先入为主,成了恭城给我的第一印象、第一符号。恭城油茶,在我的脑海里开始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还有一些新奇的期待。因为这时,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要把油茶与好喝联系在一起,哪里管得上什么正宗不正宗的。  一  在老家湖南,我们习惯称为油茶的,是一种植物,或喊茶子树、油茶树。  油茶,是群居的小乔木,一般天然生长在红
期刊
去过一个地方,想念一个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人,而不仅仅是那里的风景。特別是对故乡的情怀更是如此。  岁月是一条不归的河,在每一个时刻来临之前,我们只有翘首盼望。然而,当过往的日子,像风样逝去,想念也就被我们固化成一种信仰。每一个落日的黄昏与日出的清晨,都不曾忘却。  窗外,松针摇曳着浓浓的秋意,法国梧桐卸下层层厚重叶片编织的盛装。海,在我面前一览无余了。  生活是一首诗,在艳阳秋色中有韵有味。  
期刊
与一帮女子书会的知识“小青”夜访攸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不到两个小时,我的心总会激情汹涌。我们聊什么?无非画,无非话,却无非人生,无非一些观念性、哲理性的思考。  “画画,是内心的一种表达。不要总是停留在画古人,重复别人的过去。你能超过你模仿的人的高度吗?要知道,你的画是给比你年纪小的人看的,是给50年以后,甚至年代更久远的人看的。黄宾虹的画为什么现在还那么流行,就是因为他画的至少是50年之后的
期刊
我很喜欢唐诗中描写明月的佳句丽辞,特别是吟诵那轮在江海之间升起的月亮,何等绮丽,又是何等壮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一幅幅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妙画面啊!去海上看月亮,一度成为我的梦想。虽然有过两次晚上乘坐海轮的机会,但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愿。  未曾料到,2013年9月19日,恰好是那年的中秋节,我和先生、女儿正在乘坐“珍爱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