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的思辨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云南地区的一名语文教师,就教育来说,比起北京、山东、四川等教育大省,云南的教育显然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有了一些尴尬。比如高中的作文教学,我们为了得到一个相对高一点的分数,重心都是放在议论文上的,因为议论文似乎有套路可循,有“公式”可用。甚至我们错误地以为在高考中,结构比内容还重要,我们往往注重了结构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刻性,出现了大面积所谓“套作”的作文。
  随着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从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国家显然对于要选拔的人才有了更明确的要求,那就是——会思考,能解决问题。所以加大试题的思辨力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是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显然,我们以往的偏结构轻内容的做法是非常要不得的。那么,对于高中生,应如何提高文章的思辨能力,并且在作文中充分体现出来呢?
  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似乎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觉得只要是不脱离材料就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其实正如打靶一样,有一到十环的区别,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不脱靶就可以,这种想法肯定是极端错误的,只有我们力争打到十环,才能使好的立意,才能做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所说的“切合题意”。比如以“爱国”为话题,学生只写有多少多少人爱国,而不去挖掘为什么要爱国,爱国有什么意义,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
  如果学生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没有深度,而且在议论时也不能紧抓事件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要说明什么吃不准。材本身说明的问题,是有着客观的规定性的,这就是高考评分标准所说的“切合题意”,多角度挖掘不代表可以随意挖掘、胡乱挖掘,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才能做到“切合题意”。譬如论“水滴石穿”这个话题,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有学生提出: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全面地认识事物。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切合题意”了。要想吃准材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不单议论文立论需要思辨性,论证也需要在思辨中进行。很多学生觉得,只要平时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写作时想要怎么举例就怎么举例,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议论文固然离不开“素材”,但“素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論文的力量,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并不是靠例子取胜。一篇考场作文,也就八九百字,举例多固然说明你素材丰富,可辨证分析的空间也就小了,就很难把观点说透。很多学生甚至形成了一种强盗逻辑,长篇大段地叙述完例子,直接就得出结论,完全没有分析说理的过程,直接以叙代议,还为自己洋洋洒洒的叙事而沾沾自喜。
  思辨能力直接反映着一个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作文对考生的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一个意识——法官意识,即以法官的角色来说理。在法庭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究竟谁有理,原告、被告说了都不算,必须由法官来仲裁。主持公道的是法官,“理”是公共的,若你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那么你讲的理肯定是“偏理”,也就是“公”的理,或者“婆”的理,不是公正的理。因此。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学会文明写作,很多时候,观点不是“非黑即白”的,要学会承认反方观点的合理性,不妨多追问自己一句。
  比如当你看到“细节决定成败”的时候,不妨追问一句:相反的命题成立吗?细节就一定决定成败吗?那大局意识又怎么理解?当你遇到“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时,也可追问一句:有例外吗?如果所有士兵都想当元帅,军队不就乱套了吗?这样做你的思考才会变得完善和全面。
  因此,我们在教学议论文的时候,无论是提出的论点还是论证的过程,都要时刻有法官意识,以法官的身份写议论文,在思辨中立意构思。这样,学生在作文中才不再会出现“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方法,说理才具有了公信力与说服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颇有成效。
其他文献
乐学,即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完成一切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它是学习活动的启动机制和动力系统。可获得学习的高效率。乐学是一种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一种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从发展上看,学习的意向应当是追求成功的,追求真理的,快乐的、健康的、创造的、积极奋进、生动活泼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现如今
期刊
孩子的内心是纯净的,如同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以其执着、淳朴的毅力呈现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景:气势澎湃的河流、高耸入云的青山、蜿蜒的林间小道、路边盛开的玉兰花、半青半黄的小草等均是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礼物,只有深入其中,我们才能受到这些美景与艺术底蕴的熏陶,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欣赏各色美景,其教育效果将远远胜过“封闭式、灌输式”美术教学。  一、回归自然式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天然的美术
期刊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有限的教育经费和教学材料,农村幼儿园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上无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幼教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丰富的农村资源正在以“农村幼儿园最真实的课程资源”的形式进入区角活动。这一资源之所以被引入区角活动,在于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而教育价值的发挥,则有赖于对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形成一定的评价方法以评估区角活动中农村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遂成了幼教领域中一
期刊
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给孩子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童画的国度就会漫延。在童画的世界中,孩子们释放自我,展示个性,手、眼、脑更加协调,特别是想像力、创造力的激发,更促使孩子们潜能的挖掘日渐深刻。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似乎从小就具备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在刚会拿起画笔的时候就会“涂鸦”创作了,美术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以前人们总是把绘画单纯的作为一种学科和技能来学习,随着英语、作文等科目的重要性的
期刊
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注重游戏化的开展模式,将游戏运用于幼儿音乐活动中。但在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过程中,一些幼儿教师过于关注游戏的外在形式,比如在编制音乐游戏的过程时过于注重对游戏情节等的设计,却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对幼儿音乐教育与游戏的融合程度不够。  一、幼儿音乐游戏概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
期刊
哈尼族是一支历史悠久、聪慧善良的民族,善于运用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哈尼族服饰文化,它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有的美术元素,而创造者就是勤劳善良的哈尼族人,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不受任何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服饰艺术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折射出了哈尼族多元的审美价值观。、  一、哈尼服饰文化中蕴涵
期刊
在组织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开设适宜幼儿操作发展的区域游戏,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随时调整区域游戏材料,努力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及互动性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充分体现自主行为,从而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一、活动前的精心准备  准备环节是开展区域的第一环节,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区域游戏计划,再根据
期刊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
期刊
二十一世纪,音乐作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迫使我们应当果断的将它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音乐学科以其特殊的教学方式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怡情悦心,促进身体素质的形成,它发展个性,促进心理素质的形成,它启迪智慧,促进科学素质的形成,它寓教于乐,促进道德素质的形成,它陶冶情操,促进审美素质的形成,它养成习惯,促进劳动素质的形成
期刊
美术欣赏并不是要求孩子们简单的对各类美术作品进行观赏,而是要求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观看的过程中,通过其中的色彩选用、人物动作、周围环境的渲染等尝试分析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欣赏角度,培养孩子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而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审美情趣,帮助孩子学会从美术的视角观察生活与学习,不断提升其综合审美情趣。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