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国内比较著名的旅游网络平台,收集千山风景区的游记和点评,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千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发现千山旅游形象有4个积极感知因素,分别为“风景秀丽”、“佛道圣地”、“天然氧吧”、“氣势磅礴”。
关键词:旅游形象感知,内容分析法,千山
千山自然景观旖旎秀丽,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客源状况稳定。但是千山作为新晋的5A级景区,跟东北另一名山-长白山相比,游客接待量远远低于后者,导致其知名度与接待游客量不相匹配。本文通过对网上有关千山的游记及点评分析,从中总结归纳游客对千山旅游形象积极感知因素。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本的获取途径是通过携程网、驴妈妈、马蜂窝以及千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在线门户网站得到文本数据,共得到点评3227条,游记391条。将数据按以下条件进行筛选:①从游记对潜在的目标顾客的影响,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点击量超过2000次且文字数量达500字以上的游记50篇;②为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的点评共200条,要求是对千山旅游有较明确的情感描述和对千山旅游形象体验感知度较深的一些文字。将文字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首先将筛选后得到的200条点评及50篇游记文字部分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删除所有标点符号、段落符号、数字序号、英文词汇等与中文频次分析无关的要素。接着使用ROST CM6软件中功能性分析的分词功能将文本资料导入,形成独立的词汇,形成分词统计表,再运用软件的过滤功能,剔除与情感表述无关的文字。最后使用汉语频度分析功能析出分词后词频统计表。
二、千山旅游形象积极感知因素分析
结合定性分析法,统计得到游客对千山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共有4个,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为:“风景秀丽”(183次)、“佛道圣地”(156次)、“天然氧吧”(78次)、“气势磅礴”(31次)。
“风景秀丽”一词在50篇游记和200条点评中所占比重最大,是游客积极感知形象最显著的因素,高达样本总量的73.2%。从古至今,千山始终保持着它秀丽的景色,千山的四季,景色各异。正如游客“小宝石”所说:“它既有黄色之秀又有华山之险,古树参天松浪涛涛,岩洞宝塔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惟妙惟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东北明珠”。千山以其奇峰秀冈、峭石名台、清泉碧潭、古松梨花闻名东北,“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的美誉更是让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唐太宗、清圣祖康熙和乾隆、王尔烈等名人骚客游历至此,多被千山的美景所吸引。游客“大王叫我来巡山”在其游记中写道:“‘南有黄山,北有千山’,千山之景更显秀美,古刹钟声,余音袅袅,可以算得上是北方的‘小黄山’了”。
“佛道圣地”是千山形象的第二大积极感知因素。千山的人文景观历史久远,丰富多彩。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时期佛教就来到千山,唐代起就有了庙宇建筑,到了辽金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清代道教传入后,千山便逐渐演化成为佛道两教共居一山朝拜的圣地,可谓“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其中著名的有“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等三十八座寺庙,这些经典的庙宇,座座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间。游客“谁是谁”在点评中写道:“佛道胜地,皈依的人最佳选择”。也正是千山清幽的环境孕育出了如此浓厚的宗教气息。千山宗教的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以佛教为例,龙泉寺佛像全部泥塑面金,祖越寺和皈源寺皆以木精雕;香岩寺全寺佛像皆为汉白玉、墨玉雕制;大安寺为玻璃钢塑;中会寺泥塑、木雕、钢制兼有。由此可见,虽同居一山,各个寺庙间也存在差异。游客“清风徐徐”在其游记中写道:“‘临山已缔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这些古老而雄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怀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游客“娜娜”这样写到:“置身龙泉寺外,我听到了佛乐的悠长婉转,豪放高亢,让我不禁想要去瞧瞧这古刹里的秘密”。千山道教虽比佛教引入时间略晚,但如今的发展也是吸引了许多虔诚的信徒来此观摩。千山开放道教活动场所共4处,即千山无量观、普安观、五龙宫、慈祥观,游客在点评中提到最多的则是无量观,有网友称道:“站在无量观围墙边向下眺望,眼下尽是绿色,顿觉心胸开阔,视野也明亮起来。”千山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为其形象的塑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然氧吧”是千山形象的第三大积极感知因素。千山植物区为华北植物区系千山地段,森林面积44公顷,植被覆盖率为95%,其中松树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的古松近万株。占自然植被主要成份的油松,多为明清两代保存下来的,人工植被发展于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时间的洗礼,如今的千山一进入春夏,入山后即能感受到阵阵清凉。网友“行者dazhi”在游记中写到:“千山的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盛夏时节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明智选择。”由于它植被覆盖面积之高,同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所以,游客将其比喻为“天然氧吧”也是对千山旅游形象的一种肯定。
“气势磅礴”是千山形象的第四大积极感知因素。千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以雄峻深幽而著称,著名的有仙人台、五佛顶、狮子峰、弥勒峰、净瓶峰、金刚峰等109座,居高俯瞰,姿态万千,犹如一巨大盆景镶嵌在辽东半岛上。其中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3米,其中网友在点评中对其描述道:“大气磅薄、高峰众多、植被繁茂、钟罄和鸣、古而有名!一山一景,山峦叠翠,美不胜收。”“看着这满眼的山峰,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看着这雄伟瑰丽的景观,游客的欢呼声激荡在山谷间,我们更加兴奋了。”从游客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千山,对自然的崇拜和喜爱,也被千山雄浑的气势所征服。
三、结论
通过高频词提取及网络语义归纳整理,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本文总结出积极感知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为:“风景秀丽”、“佛道圣地”、“天然氧吧”、“气势磅礴”。其中,“风景秀丽”占比最高,体现出来千山游玩的旅客对于景区内环境景色的关注度较高,侧面反映千山整体规划也愈进完善。游客来千山,另一重要吸引因素即佛道宿缘,求香解惑。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千山应在现有基础上保持、修缮更好的人文环境,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参考文献:
[1]刘超,胡梦晴,林文敏,等.山岳型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2014-2016年黄山网络游记分析[J].山地学报,2017,35(4):566-571.
[2]许亚元,姚国荣.基于在线点评的黄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58-168.
[3]张高,李君轶,张柳.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旅游科学,2011,(1):87-94.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SYJG201922)。
作者简介:
孙嘉玙(1996-),女,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15级学生。
李洪娜(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
关键词:旅游形象感知,内容分析法,千山
千山自然景观旖旎秀丽,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客源状况稳定。但是千山作为新晋的5A级景区,跟东北另一名山-长白山相比,游客接待量远远低于后者,导致其知名度与接待游客量不相匹配。本文通过对网上有关千山的游记及点评分析,从中总结归纳游客对千山旅游形象积极感知因素。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本的获取途径是通过携程网、驴妈妈、马蜂窝以及千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在线门户网站得到文本数据,共得到点评3227条,游记391条。将数据按以下条件进行筛选:①从游记对潜在的目标顾客的影响,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点击量超过2000次且文字数量达500字以上的游记50篇;②为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的点评共200条,要求是对千山旅游有较明确的情感描述和对千山旅游形象体验感知度较深的一些文字。将文字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首先将筛选后得到的200条点评及50篇游记文字部分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删除所有标点符号、段落符号、数字序号、英文词汇等与中文频次分析无关的要素。接着使用ROST CM6软件中功能性分析的分词功能将文本资料导入,形成独立的词汇,形成分词统计表,再运用软件的过滤功能,剔除与情感表述无关的文字。最后使用汉语频度分析功能析出分词后词频统计表。
二、千山旅游形象积极感知因素分析
结合定性分析法,统计得到游客对千山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共有4个,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为:“风景秀丽”(183次)、“佛道圣地”(156次)、“天然氧吧”(78次)、“气势磅礴”(31次)。
“风景秀丽”一词在50篇游记和200条点评中所占比重最大,是游客积极感知形象最显著的因素,高达样本总量的73.2%。从古至今,千山始终保持着它秀丽的景色,千山的四季,景色各异。正如游客“小宝石”所说:“它既有黄色之秀又有华山之险,古树参天松浪涛涛,岩洞宝塔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惟妙惟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东北明珠”。千山以其奇峰秀冈、峭石名台、清泉碧潭、古松梨花闻名东北,“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的美誉更是让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唐太宗、清圣祖康熙和乾隆、王尔烈等名人骚客游历至此,多被千山的美景所吸引。游客“大王叫我来巡山”在其游记中写道:“‘南有黄山,北有千山’,千山之景更显秀美,古刹钟声,余音袅袅,可以算得上是北方的‘小黄山’了”。
“佛道圣地”是千山形象的第二大积极感知因素。千山的人文景观历史久远,丰富多彩。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时期佛教就来到千山,唐代起就有了庙宇建筑,到了辽金已发展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清代道教传入后,千山便逐渐演化成为佛道两教共居一山朝拜的圣地,可谓“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其中著名的有“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等三十八座寺庙,这些经典的庙宇,座座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间。游客“谁是谁”在点评中写道:“佛道胜地,皈依的人最佳选择”。也正是千山清幽的环境孕育出了如此浓厚的宗教气息。千山宗教的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以佛教为例,龙泉寺佛像全部泥塑面金,祖越寺和皈源寺皆以木精雕;香岩寺全寺佛像皆为汉白玉、墨玉雕制;大安寺为玻璃钢塑;中会寺泥塑、木雕、钢制兼有。由此可见,虽同居一山,各个寺庙间也存在差异。游客“清风徐徐”在其游记中写道:“‘临山已缔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这些古老而雄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怀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游客“娜娜”这样写到:“置身龙泉寺外,我听到了佛乐的悠长婉转,豪放高亢,让我不禁想要去瞧瞧这古刹里的秘密”。千山道教虽比佛教引入时间略晚,但如今的发展也是吸引了许多虔诚的信徒来此观摩。千山开放道教活动场所共4处,即千山无量观、普安观、五龙宫、慈祥观,游客在点评中提到最多的则是无量观,有网友称道:“站在无量观围墙边向下眺望,眼下尽是绿色,顿觉心胸开阔,视野也明亮起来。”千山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为其形象的塑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然氧吧”是千山形象的第三大积极感知因素。千山植物区为华北植物区系千山地段,森林面积44公顷,植被覆盖率为95%,其中松树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的古松近万株。占自然植被主要成份的油松,多为明清两代保存下来的,人工植被发展于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时间的洗礼,如今的千山一进入春夏,入山后即能感受到阵阵清凉。网友“行者dazhi”在游记中写到:“千山的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盛夏时节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明智选择。”由于它植被覆盖面积之高,同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所以,游客将其比喻为“天然氧吧”也是对千山旅游形象的一种肯定。
“气势磅礴”是千山形象的第四大积极感知因素。千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以雄峻深幽而著称,著名的有仙人台、五佛顶、狮子峰、弥勒峰、净瓶峰、金刚峰等109座,居高俯瞰,姿态万千,犹如一巨大盆景镶嵌在辽东半岛上。其中最高峰仙人台海拔708.3米,其中网友在点评中对其描述道:“大气磅薄、高峰众多、植被繁茂、钟罄和鸣、古而有名!一山一景,山峦叠翠,美不胜收。”“看着这满眼的山峰,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看着这雄伟瑰丽的景观,游客的欢呼声激荡在山谷间,我们更加兴奋了。”从游客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千山,对自然的崇拜和喜爱,也被千山雄浑的气势所征服。
三、结论
通过高频词提取及网络语义归纳整理,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本文总结出积极感知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为:“风景秀丽”、“佛道圣地”、“天然氧吧”、“气势磅礴”。其中,“风景秀丽”占比最高,体现出来千山游玩的旅客对于景区内环境景色的关注度较高,侧面反映千山整体规划也愈进完善。游客来千山,另一重要吸引因素即佛道宿缘,求香解惑。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千山应在现有基础上保持、修缮更好的人文环境,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参考文献:
[1]刘超,胡梦晴,林文敏,等.山岳型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2014-2016年黄山网络游记分析[J].山地学报,2017,35(4):566-571.
[2]许亚元,姚国荣.基于在线点评的黄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158-168.
[3]张高,李君轶,张柳.华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游客网络日志的文本分析[J].旅游科学,2011,(1):87-94.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SYJG201922)。
作者简介:
孙嘉玙(1996-),女,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15级学生。
李洪娜(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