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侠影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蜘蛛侠原本是一个纯粹的漫画角色,从20世纪60年代被创作出来后,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直到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家喻户晓。这样一个华丽的转身,除了本质上人们对于超自然英雄人物的向往与渴望,也有出于对蜘蛛本身的探奇心理。因为蜘蛛几乎无处不在,如同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古代侠客,身怀绝技、神出鬼没。加上很多蜘蛛具有毒性,更是让人敬而远之,它们的神秘面纱才得以保留。英文原意的“蜘蛛人”译成中文的时候,便被冠以蜘蛛侠的名号,可见蜘蛛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个非同寻常的角色。
  这是一种在地球上存在了亿万年的古老生物,除了南极洲以外,几乎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寻到它们的身影。据文献记载,全世界的蜘蛛种类已知的有4万多种,仅在我国就分布有3000多种。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多样,水、陆、空都有其踪迹,所以这些已知的数据仅仅是实际数据的一部分。从高海拔的雪线附近,到庭前院后,甚至我们家中的角落,它们的身影都时常可见。许多种蜘蛛在幼体时还会爬上植物的枝头,腹部分泌出细细长长的蛛丝,轻盈的身体被风带入空中便可进行空中旅行,有时顺着上升的热气流能直达万米高空,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里休眠,这种超凡的能力使它们得以环游世界。之后,它们会随着某场暴风雨飘然而至,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安家落户。
  由于我国对于现代生物分类学的科普起步较晚,一直以来人们都惯于把蜘蛛等多种小型生物归到昆虫的概念当中。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连老虎都被称为大虫,也就难怪人们把蜘蛛也归为虫类。实际上蜘蛛和昆虫是分属于不同类群的生物,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但蜘蛛隶属蛛形纲,昆虫则属昆虫纲,旧称“六足虫纲”,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最为简便的区分方式是蜘蛛为八足,身体只有头胸、腹两部分,而昆虫则是六只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最为奇趣的是,蜘蛛基本上以各类昆虫为食,而这种猎人与猎物的关系有时候也会互换,比如有一种名为蛛蜂的昆虫,就专门捕猎各种蜘蛛……生物多样性这样的科学名词,往往就在这样的复杂关系下,才格外显得充满趣味和玄机。
  于摄影而言,各种各样的外表与造型,足以使蜘蛛成为明星级的模特儿。虽然从拍摄技巧上并没有明显的特殊性,但要想拍好它们仍然需要下一番不小的功夫。在人们印象中,寻找蜘蛛会首先想到蜘蛛网。没错,有一个谜语众人皆知:“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网各式各样,有些堪称艺术品。最为常见的蛛网像是展开的渔网,这是园蛛们的杰作。园蛛科还包括大名鼎鼎的金蛛,这是一类“会写字”的蜘蛛。上面一些类似字母或符号的特殊结构,据说可以反射某种光线,阻吓前来掠食的天敌。当然对于猎物而言,这张网是隐形的陷阱。远古时的人类,也从蜘蛛网这里获得了灵感,由此制造了各种捕鱼和捕鸟的网。这种近乎启蒙式的引导,对于早期人类文明的演化还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并非所有的蜘蛛都是织网的,有些则像是游猎民族。例如跳蛛科的种类,蛛丝只被它们当作行走和跳跃时的安全绳索,捕猎则靠优异的视力和敏捷的身手,以及锋利的螯牙和能够迅速麻醉和分解猎物的毒素!还有将蛛网织成地毯陷阱的,把蛛丝变成水帘洞迷宫的,把蛛丝制作成流星锤的等等……蜘蛛对于蛛丝的创意利用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蜘蛛通过腹部丝囊尖端的突起分泌粘液,这种粘液一遇空气即可凝成很细的丝。这种以丝结成的网具有高度的粘性和韧性,远超过人类制造的钢。许多科学家至今还在研究蛛丝的特性,用以发明类似的特殊材料。
  先谈谈拍摄织网类的蜘蛛。无论选择人工光还是自然光,也不论光线角度如何设置,其表现的几项重点包括:描绘网的结构以及蜘蛛和网的故事、蜘蛛网与环境的状态和关系等。拍摄的技巧要点是注意风的影响。很多无风的天气,林地里也会有大小气流穿行,足以影响对蛛网曝光时的参数。三脚架在这个时候是必备的,不仅便于等待在短时间无风的时候释放快门,也更便于选择和控制焦平面。如果想要使蛛网都在画面的清晰范围内,仅仅靠缩小光圈、增加景深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尝试找准蛛网的焦平面,使用相对合理的光圈,比如用大光圈虚化掉杂乱的背景,或者在使用自然光时相对提高快门速度,增加成功的机率。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三脚架,还可以避免拍摄者的耐心流失,比如拍摄蜘蛛织网的全过程,或者是等待猎物自投罗网等,仅靠手持相机是难以完成的;尤其是需要布置人工光源时,使用三脚架才能张驰得当。静下心,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和精力去构思创作。
  再说说那些四处为家的游侠吧,这类蜘蛛以跳蛛最为常见,全世界已知的有三千多种,是蜘蛛中的大家族。这种长着大眼睛的小家伙以跳为走,故名跳蛛,因为喜欢捕食蚊蝇类,也称之为蝇虎。它们体型很小但视力却异常发达,尤其是它们也习惯出没于人类居住的各种环境。不仅可以在公园里的很多环境下发现它们,就连阳台这样的小环境,也时常有它们造访。无论在哪种环境里发现它们,最佳的拍摄时机往往就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它们会对接近的人和相机镜头产生好奇,因此会摆出很多有趣的姿态,并且会面对镜头中自己的影子好好打量一番。只要在刚开始接近它的时候放慢动作,就会很容易成功。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让身体静止,耐心等待几分钟。因为它们体型较小,往往需要事先把镜头的放大率调整到最大,以免错失上佳的拍摄机会。经过了短时间的接触,它们发觉这个靠近的东西并无威胁,便会变得大胆起来。蜘蛛跳到镜头上的情况会让你哭笑不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去寻找另一只“初见”的目标……
  相对活泼的跳蛛而言,另一类比较奇特的就是蟹蛛了。它们能够横向行动,外形也像极了螃蟹。它们同样不结网,常常静守在各种花朵上伏击蚊蝇甚至蝴蝶、蜻蜓之类的大型猎物,因为它们的身体会拟态成近似花朵或者花蕊的颜色和造型,所以很难被发现,其捕食成功率也极高。要想拍摄它们,就要养成一种特殊的观察习惯,那就是在野外仔细地搜索每一朵生产花蜜的花,花蜜会吸引各类昆虫到访,蟹蛛也往往会潜伏其中。
  如果你有足够好的运气,也许会首先发现停在花朵上的某种昆虫一动不动,是的,它很有可能已经是蟹蛛的猎物了。有了好的拍摄时机,除了熟练地设置好拍摄参数,更应该稳住心情,放缓动作。无论是想要拍摄特写还是情景故事,在举起相机之前,都应该先预想好焦平面的位置和构图的角度。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要因为不小心的动作令器材或者肢体发生触碰而引起“危险”的震动,使它们会放弃猎物迅速逃走。因为它们早已经学会了分辨这种震动是源于风还是可能的天敌。正是由于种种奇特的天赋,蟹蛛家族才得以发展壮大。
  除此之外,一些热带地区还会有大型的穴居蜘蛛,被称为“捕鸟蛛”或“狼蛛”,甚至连幼蛇和幼鸟也在它们的食谱之中。
  现已知的最小型蜘蛛,人的肉眼几乎很难察觉。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几乎各类蜘蛛都会产生毒素,有些毒性很强。虽然尚无确切统计有多少种会伤害人类,切记不可过于接近或者触碰它们。在自然界里,我们面对的很多情况都是未知的,能够遵循的规则很简单,不管你自以为有多么熟悉和了解,身置其中都要始终保持着入学新生般的心态。探索并不意味着冒险!对于任何一类摄影而言,安全都是第一要素。
  人们总是对看起来美好的事物情有独钟,但对于自然摄影而言,不管你的拍摄目标的长相和体型如何,都不能厚此薄彼。善待这些充满奇趣的模特儿,我们也会由此得到很多观察机会,观察不同物种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对影像的构思更加多元化。它们作为猎物或者猎手所发生的种种生动故事,也让我们理解了生物多样性是多么具有魅力。
  古代人向蜘蛛学习织网也好,现代人向蜻蜓学习飞行也罢,人们在大自然这位老师面前,始终要做个谦逊的学生才好。若把时间停在二十一世纪,无论你怎么计算,对于自然界来说都是白驹过隙的一瞬。幸好时间还在漫步,人类才刚刚上路,这条深奥的求学之路,将十分漫长。
其他文献
周桥: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  佐藤:我出生于东京,从东京工艺大学写真技术专业大专毕业。毕业后就在资生堂公司宣传部工作。1995年离开公司成了自由摄影师。现在是日本广告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在日本全国各地举行过个展和集体影展。工作范围很广,但都是与摄影相关的,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也在摄影讲座上作讲师。    周桥:身为女性摄影师,你的照片让人有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请你谈一谈你对看待世界的角度
期刊
周桥:看了你的简历,挺吃惊的。你1993年毕业于冈山大学理学部地学科,1995年从东京大学大学院地球惑星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和摄影一点也不沾边,怎么现在会成为自由摄影师了呢?  坂口:我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一直都想成为天文学家或宇宙物理学家,对太阳系感兴趣,所以学习的都是这方面的知识,到后来才发现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大概10岁左右的时候,当时在我家附近有天文方面的老师来指导我们如何看天文,如何
期刊
在风光摄影的构图过程中,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取景器中,将自然景物合理地分配其间,就是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自然的空间安排上,内容不外乎大地景物与天空之间、地面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在画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还是天少地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主观来决定。一般性的空间划分规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占面积就应大些,这样的空间分割是因为,风光摄影的主体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天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陪衬,
期刊
摄影师自述    世界如此辽阔,以你的哲学来思考,仍然有想不透的事情。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如果这些照片之间真的有一根线将它们串联,那么这条线无疑是光与影的互动,揭示着人们肉眼所未见的现实世界。“未见”是因为人们将自己陷入各种日常活动中,被迫习惯性地挖掘事物本质,反而忽略了“看”的感官体验。  “看”暗示着停止——在扑面而来的各
期刊
摄影术在日本的早期发展  1839年8月,达盖尔摄影法在巴黎科学院公布。仅仅九年后,摄影的这种最初形式便在远东地区的日本登陆了。当时西方国家中唯一与日本通商的是荷兰,1848年,一艘来自荷兰的轮船将达盖尔摄影器材运抵长崎。商人上野俊之丞曾为把达盖尔摄影法带入日本出力,他也是日本摄影先驱之一上野彦马的父亲。他在笔记中记载,一台达盖尔相机1843年在运送过程中途经日本,而当时他只画了几张相机的草图而没
期刊
与许多摄影师一样,刘展耘也是喜爱养猫并与猫相处的一位摄影师。曾经最多一次养过15只猫的他,现在与家里的两只分别叫做罗拉和布丁的猫朝夕相处。在微博上关注刘展耘的朋友也一定经常看到他拍摄的猫倩影。摄影师与猫的关系一直是微妙的。许多摄影师都从猫的身上获取灵感。与一般的家庭宠物相比,猫更是独立精神、探索精神的代表。  刘展耘出生在上海,年幼随父母移居到香港,初中时参加学校的摄影兴趣班;由于小时候对父亲使用
期刊
新华社历史与共和国历史联系紧密,新华社摄影记者完整地记录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与瞬间,这些图片对于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至关重要。  这是新华社的奇迹:1950年起,从新闻摄影局到新闻摄影编辑部,无论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编辑部从来没有停止一天发稿;无论发生了什么,中国照片档案馆保存了全部发稿照片和底片。  60年来,几代新华社摄影记者继承了新华人特殊的素质和品格:忠诚、无私、精神内守
期刊
2012年3月22日,索尼发布数码单电相机新品α57。这款相机是对A55的升级,延续了约1610万有效像素APS-C画幅的CMOS影像感应器,最高感光度范围则进一步拓展至ISO 16000,但是使用了全新的机身设计,以及全新的Bionz处理器,每秒12张的连拍速度(远摄变焦连续拍摄优先AE模式下),带来更好的易用性和连拍性能。  从2005年接触索尼R1电子取景相机之后,试用α57是我第一次实际操
期刊
近日新进了一台佳能PowerShot S100V轻便型数码相机,以替代原有性能早已落伍的卡片相机作为随身携带的“佩枪”。选择这款相机的理由是,它是佳能PowerShot中S系列的最新款,它的镜头等效焦距达到24至120毫米、光圈F2.0~5.9,采用了全新1/1.7英寸高感光度CMOS影像感应器和佳能最新的DIGIC 5处理器,有效像素提升至1210万,并具有丰富的滤镜功能。它符合我对高清晰度、高
期刊
拍摄《二人转》这组作品的摄影师吴章杰显然花了很多功夫跟随照片中的几个主角,从卧房到舞台,时时刻刻地捕捉他们生活的瞬间。我很喜欢摄影师接近这些人的方式。  这一次,我将采用和前两期不同的编辑方式,不再逐张点评了,也不确定最终选出的照片,只是提出我的基本意见。  在编辑这组图片故事的过程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摊开,然后将它们分类。这组照片一共有40张,其中大约有13张是舞台表演的照片,有4张拍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