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优质小麦及其杂种后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与面包品质之关系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陕优225等16个品种及3个组合杂种后代分离材料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亚基组成及与面包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中罕见的Glu-B_1编码亚基14+15象Glu-D_1编码亚基5+10一样,对面包品质有重要贡献,存在于陕优225、小偃6号等优质品种中。国内大3数品种Glu-1品质得分与SDS沉淀值显著正相关,HMwg亚基组成遗传F_1呈共显性,F_2、F_3异质位点呈亲本1:混合型:亲本2=1:2:1分离比例。F_1沉淀值呈中亲偏低值,F_3品系沉淀值为:HMWg亚基组成优质纯合型>混合型>劣质纯合型。 SDS-PAG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HMWg) subunit of 16 hybrids of Shanyou 225 and three hybrids offspr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read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on Glu-B 1 coding subunit 14 + 15, like Glu-D 1 coding subunit 5 + 10, ha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bread quality and existed in high quality varieties such as Shanyou 225 and Xiaoyan 6. The Glu-1 quality score of domestic large three cultivar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DS sedimentation value. The genetic F 1 of HMWg subunit was co-dominant, the F 2 and F 3 heterozygous loci were the parents 1: mixed type: parent 2 = 1: 2: 1 separation ratio. F_1 sedimentation value was moderately low value, F_3 strain sedimentation value: HMWg subunit composition of high quality homozygous> mixed> poor homozygous.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31日至2012年1月1日,由河南驻马店王守义十三香古木盆景园园主王铁良先生及河南省盆景艺术大师、王守义十三香古木盆景园负责人孙全义共同邀请湖北、山东、安徽及
“花儿”王子.rn在青海乃至大西北的语境里,目前,这几乎是马俊的代称.与他至今记都记不清楚的各种荣誉相比,这是横亘在听众之中的无形昆仑,也是众口一词、当仁不让的民间大奖
期刊
玉树市到曲麻莱县有两公里多,经过隆宝镇。8月的湿地公园寂静如一幅画,栖息的鸟类都已飞回到换季的远方,黑颈鹤展翅起舞的场景没能看到。草地如绿毯铺展,一面小湖泊镶嵌在其中,映照出蓝天和白云的本色。湖边点缀的小帐篷,像是游牧者醒目的旗帜,伫立在天地间,吸日月之精华。守候鸟类的人也应该休憩在湿地边的某个并不显眼的角落,喝茶、晒太阳,等到它们返回的季节,就会一次次地遥望天空,有时在深夜里听到它们悠长的声音,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又见程昕东:安静悠然,细腻亲切。若不是此前有了一番了解,谁又能想像得到:眼前这位优雅俊朗的绅士,多年来一直行走于广阔天地、进发着无限的能量?而实际上,在中国的当代艺术
2019年9月19日,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长江源藏族生态移民村的扎西拉毛和昆仑民族文化村的索南穿着节日的盛装,双手捧着吉祥的切玛和洁白的哈达,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走进
期刊
基于DOS操作系统的铝电解槽控制系统监控软件界面呆板、灵活性及可移植性差 ,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 ,为此 ,用VisualBasic 5 .0开发了基于Windows98以上
目的: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禁食的影响,人体“应激激素”的释放,血浆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抑制、造成体内蛋白消耗,脂肪动员,糖耐量下降,机
目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行为、心理、机体免疫等诸多方面,虽然世界各国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及防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