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课堂话语策略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场域是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充斥着语言,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整个教学过程大多是通过语言进行的,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意义,语言是教学的工具、纽带和桥梁。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良好的课堂话语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话语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话语;话语策略;话语参与
  作者简介:邬小学(1962-),男,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系主任,副教授;龙红霞(1976-),女,湖南怀化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贵州 铜仁 55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铜仁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tr20101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069-02
  
  理解教师的语言和教师语言本身的意图是不一定完全相符的,教师说出的是A,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的意思可能是A,也可能是B,甚至是C。所以,教学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师的原意,也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语言。而在于同(接受者理解者)学生复杂组合不断生成的言语运动过程,即教师的心理行为与学生的心理行为通过语言交流碰撞之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意义的生成过程,目标到达过程。与学生的语言碰撞,需要学生的积极话语参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话语参与度。而要提高学生的课堂话语参与度,教师必须要讲究一定的课堂话语策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消解教师过分的权威,加强师生对话,营造言说的环境
  话语交流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单词并附带一些语法规则的语句之间形成的对话,在对话里面它毫无疑议携带着信息的传递、内容的交流。话语同时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关系、等级关系,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它也体现出相互关系的交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话语是有着话语权的问题。“相互关系的交流”构成“内容的交流”的全部“语境”,可以说同一段对话放到不同的人物关系中去说,效果将迥然不同,意义也将是大不一样的。如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单位课时教学任务的牵引和课堂场景以及黑板、讲台、课桌等的暗示,加上传统以来形成的教师权威,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彰显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他们习惯于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抹煞了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得不习惯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话语参与,教师必须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话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但这不是说教师就完全成为了一位倾听者,他在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的同时,还应加以评论或鼓励等话语,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理解、关爱和信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话语权,畅所欲言、表达思想。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乐学的基础。舒适、宽松的对话环境,平等、和谐、谦逊、互尊互爱的良好气氛,促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对话中来。“平等”是营造这种教学氛围的核心要素,教师应该放弃那种高高在上的地位、那种传统的师道尊严基础上虚幻权威,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指示、被检查、被分析、被修正的对象,而教师是中心,是无所不知、始终英明、正确的权威,因为他是老师所以就是正确的。在与学生的话语交流中要用诚挚谦逊的态度善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们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无拘无束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接受知识,并积极互动,有兴趣调动思维,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态地看待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生成性思维
  “教学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师的原意,真正意义处于同接受者理解者复杂组合而不断生成的言语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可视为教学的意义生成过程,是教师的心理行为与学生的心理行为(通过语言交流)碰撞后的即时闪现……”①所以流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意义的瞬间生成性给学生的理解带来无限广阔的空间。在我国的教学中一直以来就是把知识看作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教学就是传播真理的一个过程,教学的结果都是确定的。教学过程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在特别的空间时间创造新的意义的特定过程。生成性思维从根本上反对二元对立、一切既成,主张人与世界统一、一切将成,反对以某种单一性的、确定性的乃至终极性的东西,来解释和规范复杂性存在。它注重事物发展的过程性、非预设性,注重事物的多元性、差异性、非理性和具体性,关注人的现实存在状况,关注现实中丰富多变的生活。流动的动态的教学过程真切地反映着生成性思维的诸多特点。要求教师既要传递知识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追求。在这种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是教师以独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静态的书本内容,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的。课堂教学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提供不断创造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同一节课对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意义,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心理等差异所获得的教学意义也将有些许不同。比如,对“雪化了是什么”这个被引用多次的问题,就不会只满足于是“水”的事实性答案,雪化了是“春”、是“温暖”,将是更有灵气和创造性的回答。
  三、提高话语策略,促进学生话语输出
  1.控制教师话语数量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好教师话语的有效输入。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根据课文内容做一些相关的话语准备工作。记住这次课的目的、重点,教师话语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话语应具有标准性、简洁性、精确性、目的性和相关性。在设计教师话语时一定要计划好时间,控制好课堂话语,并给学习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与老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老师一上讲台便滔滔不绝地讲解开来,学生或心不在焉,或昏昏欲睡,思维处于极度的抑制或休眠状态。如果教师话语占用课堂时间过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就会很少。课堂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只是协调者、参加者和组织者,应尽可能控制话语的数量,将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话语参与的机会,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通过话语与教师的思维“相遇”。
  2.注意提问策略
  教师提问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基本的起始项,提问和回答是一个积极的交互活动。师生之间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促进课堂意义的生成提问,提问质量的高低不仅给学生带来语言输入而且决定了其语言输出。最普遍的学生话语参与形式就是学生能以“是”或“不”来做答,或者应答教师简单的、没有争议的提问,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即“教师提问—学生反应—教师评价”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典型和普遍存在的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
  那么如何使学生不仅限于简单的“是”或“不”,而是针对教师设定的话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更准确的语言表达呢? 所以说教师的提问需要一定开放性和挑战性,不能让学生简单地以“是”或者“不是”来回答,他们必须要理解教师的问题,再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高质量的提问可促使课堂活跃,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低水平的提问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时,教师提问的语言应该简单、清楚。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更真实的交流,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应该少使用展示性问题而多采用参考性问题,鼓励学生解释、扩展和说明。提问时,教师应面对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在面对自己说话,从而集中精力于课堂之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在场”的状态之中。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有些问题要有挑战性,而有些问题要有鼓励性,以增强不同程度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教师还要注意给不主动的学生提供回答机会,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
  3.设计的问题最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提一些参考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一些参考性的问题,参考性问题是指教师不知道答案或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内心矛盾,从而产生解决矛盾的动机和欲望。提参考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输出和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
  (2)多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类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照“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大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
  四、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话语共建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飘忽的声音携带意义传播的一种流动的过程。这是一个在教师引领中的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创建高质量的话语交流中,学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由于兴趣或疑问而启动相关话题或子话题,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在教师原有的教学计划中的。在意义转瞬间随着话语生成、转瞬间消失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以及同一学生在教学的不同时间段将捕捉住教学流中的不同片断,产生出不同的意义或意义的不同重点,于是乎,同一节课教学,不同学生将获得不同意义。教学带来了种瓜得豆的困惑。”①可能根据同一问题、同一事件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在课堂话语参与中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是教师无法预料和预测的。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储备并合理地运用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学技巧和言语策略,将这些突发事件转化为教学契机。如教师在课堂上传出的话语意义是X,但有的学生因为意外走神,恰巧那时思维游离在窗外去了,所以进入此学生耳中后形成的是Y意义。针对学生错误的、不准确的表达,教师不直截了当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或给出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延伸对话,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讨论的话题中来,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不断地发问、不断地梳理,从而不断地延伸学生的话论。教师需引导在其话语参与的过程中澄清知识、构建话语意义、理解话语本身所携带的意义,不断地追问增多他的话语量和延长话论。如质疑对方的内容,从而推动其积极思考。提供一些线索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纠错或使用消极的评语。这样容易既促使学生话语参与又澄清了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大量的言语的参与必然使说话人的注意力思维也仅仅围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话语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系列能力也将获得提升,如对错误的甄别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在公共场合不怯场的心理品质等。
  五、结语
  总之,教师通过一些话语策略引导学生话语进入流动的教学过程,通过代表师生之间思维、心理等现碰的话语碰撞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流向既定的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注释:
  ①石鸥.教学过程:飘忽的声音和流动的本质——兼论教学语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
  
  参考文献:
  [1]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3,(3):39.
  [3]李娜.如何提高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的作用[J].理论界,2003,(6):145-146.
  [4]伍红.合理运用教师话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66-68.
  [5]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6]赵有斌.教师课堂话语与教学质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1):77-78.
  [7]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地方高校应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计算机人才。本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努力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徐秀芳(1973-),女,江苏建湖人,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唐拥政(1973-),男,江苏
期刊
摘要:以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平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精选习题,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设置松散式创新实践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赛,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仅能促进教学改革,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创新
期刊
摘要: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人才。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出版产业的发展,结合北京印刷学院的发展特色,提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新理念。通过分析出版产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以及目前信管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现状,提出从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三方面搭建面向出版产业需求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最后讨论了新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出版产业;信息管理;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蒋骁(1982-),男,土家族,湖北
期刊
摘要:教师行为艺术是教师行为的凝练与升华,集中体现着教师行为的魅力。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良好的认知能力对教师行为艺术体系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师行为艺术;认知能力;教学行为  作者简介:李丽(1978-),女,广东梅州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助理研究员;苑婷婷(1983-),女,山东阳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助理研究员。(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期刊
摘要: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明确,定位要准确,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其知识覆盖面要宽、实践性要强,并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建立“多导师”培养模式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环节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开题、评阅和答辩等重要环节还应加强管理,落实到位。  关键词: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孙后环(1965-),男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班主任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和管理等三方面的重要责任。结合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讨在新形势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赵琪(1978-),女,河北唐山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讲师;李宗磊(1981-),男,山东临沂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讲师。(江苏徐州22114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国内外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修订和分类后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保留教师和学生都能认同的指标。经测试,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认可度。  关键词:学生评教;问卷;指标  作者简介:刘俏芝(1983-),女,湖南岳阳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助教;陈磊(1982-),男,江苏盐城人,河海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181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之后,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量。与此同时,基于对教育社会功能的过高期待,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学校强制性支出、生活必需性支出、社会活动性支出、素质提高性支出、家庭自主性支出构成了影响家庭教育支出水平的五个主要因素。由于不同家庭教育支出能力的差异化,盲目地追求过高教育支出量体现出家长的无奈盲从心态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这不但会影响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也会
期刊
摘要: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围绕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三大特点,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化管理、高效有序的引导化管理、注重细节的过程化管理和重视数据的定性分析管理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民办高校教务管理特色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务管理;特色建设  作者简介:崔丽英(1976-),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李纪惠(1977-),男,满族,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期刊
摘要:考试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因素,中美两国高校课程考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与美国高校课程考试比较起来,中国高校课程考试应在保持长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的实现,以人为本,有效考试。  关键词:中国高校;美国高校;课程考试;比较  作者简介:梁泽磊(1965-),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工程师;张同心(1982-),男,河南项城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