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兵器到圆梦奥运之剑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表达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喜悦之情,“圆梦奥运之剑”——龙泉宝剑横空出世。这把巨剑从设计至最后完成,历时一年;钢材投料70千克,动用5个人来锻打剑坯,剑身镌刻了100枚金牌和100枚银牌的比赛项目标志及获奖健儿姓名……
  “龙泉宝剑”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有“中华第一剑”之称。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沈广隆壬字号”所铸的龙泉宝剑被评为获奖工艺品,蜚声于世。
  然而,龙泉宝剑前身是作战用的冷兵器。从武器到工艺品经历了曲折起伏的漫长之路,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欧冶子铸就“龙渊剑”
  欧冶子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越国人,善铸造兵器。他铸造的一系列青铜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征战中,显示了无穷威力。史载欧冶子为越王勾践铸了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和巨厥五剑,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
  东汉袁康所著的《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楚惠王(公元前488-432年)召风胡子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妻莫邪)、越有欧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此三剑锋利无比,剑身上花纹非常美观。龙渊、泰阿、工布三剑名扬天下,这就是龙泉宝剑的起源。
  南宋何澹所著的《龙泉县志》记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欧冶子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欧冶子的“龙渊剑”铸剑处是在秦溪山麓剑池湖畔,属越国领域。东晋太宁元年(223年),朝廷借“龙渊剑”之名,在秦溪山麓设立了“龙渊乡”,属永嘉郡松阳县 ;唐武德二年(620年),因避高祖李渊讳,将“龙渊乡”改“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年)撤乡建立龙泉县。
  龙泉剑的前世今生
  剑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的定论,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3000多年。考古发现,早先的剑较简单,出土的剑体一般通长20多厘米,用青铜浇铸。西周时两军交战,以车战为主,远则弓箭对射,近则戈矛相接,如此短小的剑打仗用不上,主要是用来防身。
  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相继崛起,争霸于南方。两国均地处水网地带、丛林坡地,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吴越军队的主要兵种,剑也就成了作战的常规武器,因此剑身也增长了。1965年冬,湖北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青铜剑),剑身长度为55. 7厘米,宽4. 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
  战国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的需要限制民间铸剑,将兵器制造权收归国有,设立了称为“尚方”的兵器制造机构,监理兵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未见有龙泉剑传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有18般武器之说,但一一列数,古代兵器五花八门远远超过18种。纵观历史,中国古代战争频繁,且交锋战场辽阔,在实战中主要还是以刀、矛、弓箭等武器为主。
  龙泉剑与铁剑有着共同的盛衰命运。汉代是铁剑发展最重要的时期,随着汉王朝势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拓展,铁剑最终取代青铜剑,汉式铁剑逐渐盛行于世;后来由于环首刀的普及应用,东汉时期剑的数量已不及前朝,到了魏晋之后,剑的数量锐减;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剑逐步退出战场。
  剑从兵器家族中退位后成了人们的饰品,特别是在唐代,佩剑之风日益盛行。龙泉剑是历代剑客梦寐以求的名器,也受到帝王将相、文人侠客的珍爱,于是就有了“宝剑”的美称。唐初郭震《古剑篇》中有“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的诗句;李白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之句,对其赞誉有加;文人雅士对龙泉宝剑更是诗咏不断,可见盛唐时期民间普遍崇尚龙泉宝剑。
  清初道教兴起,自古以来道士均以“七星剑”作法器,甚至以“七星剑”作镇门之宝,其时佛道并雄又均崇尚武艺,佛徒、道士和武侠要求铸剑增多,龙泉宝剑就自然得到发展。
  龙泉宝剑装饰独特,剑身除镌刻龙凤、七星图案外,有的还刻有剑主姓名以作纪念,剑鞘、剑柄以当地特产花梨木制成,纹理美观,不翘不裂,并镶以银、铜镂花饰件,古朴庄重,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剑术与舞剑为国术界重视,宝剑的功用也促进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民国时期,达官贵人、文人贾商,选购龙泉宝剑主要用于装璜厅堂、馈赠友人、收藏鉴赏。
  传承经典续谱辉煌
  明代,龙泉宝剑剑制基本固定,工艺技术提高,剑体多为铁夹钢复合体,剑身纹理细密,经磨砺后寒光逼人,宝剑锻造精良、坚韧锋利;乾隆十三年(1743年),铸剑匠人用“灌钢”法,将熔化生铁注熟铁制剑,所铸之剑刚锋极佳。
  1830年前后(清道光年间),龙泉廖太和剑铺创造出在剑面上凿洞嵌铜技术,七星都是圆的,颗颗钻过面,两面出现相对的圆七星;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宝剑的整套生产技术又有了显著进步。
  龙泉剑在长期的发展中,随着剑的功能不断扩大和转化,形制不断演变和美化,经过历代铸匠的钻研和创新,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
  龙泉剑以传统方式制造,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工序。现在制剑材料选用中碳钢,进行锻打使剑成形,并通过锻造使轧制钢的材质密实;经铲、锉等加工后,技艺高超的剑工就会用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徒手刻花“龙凤呈祥”、“鸳鸯戏水”、“仙女下凡”等图案或七星标志或文字,且不画底样,刻凿深浅均一,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磨后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钢剑送热处理淬火后,最后进行磨砺,先是粗磨和细磨,后再进行精磨,此时须用龙泉境内特有的“亮石”,在这种石上磨制需时数日,一旦磨出则青光耀眼。
  龙泉剑按性能可分为硬剑、软剑、传统武术剑三类。硬剑以锋利见长,可刺可舞,开刃后能将叠合在一起的6枚铜币一劈为二而不伤剑刃;软剑以柔著称,能屈能伸,其中腰带剑能弯成360°束于腰间,松开以后剑身恢复原状;传统武术剑又有长锋和短锋两种,可作90°自由屈伸。此外,还有云花剑、鸳鸯剑、鱼肠剑、手杖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
  龙泉宝剑,既是精美的手工艺品,又是健身运动器械。20世纪80年代初,龙泉宝剑的全名固定为“龙凤七星龙泉宝剑”,国家将其列入赠送外宾的“国礼”。
  龙泉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它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2006年5月20日,龙泉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地打造的 “圆梦奥运之剑”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宝剑,已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影响莲心总碱稳定性的因素,为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RP-HPLC法测定莲心总碱中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的含量,并以这三种生物碱含量为指
会议
目的:建立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姜黄素及其代谢产物四氢姜黄素浓度的方法。 方法:采用HPLC-MS/MS系统同时测定姜黄素及四氢姜黄素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
会议
目的:通过对服用环孢素A的肾移植患者的生物体液进行代谢物分析,并根据图谱变化建立模式识别模型,从而判断环孢素A是否对患者肾脏功能产生影响。 方法:采集经过肾移植患者的血
会议
目的:通过总结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7年7月湖南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077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明矾布比卡因注射液中盐酸布比卡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方法:采用C18柱,以乙睛-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94g,磷酸氢二钾2.48g,加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利福喷丁的HPLC法。 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1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30m·mol·L-1 KH2PO4(磷酸调pH4.0)=69.5:30.5(v/v),流速:1mL·min-1,检
会议
2007年世界药学大会暨国际药学联合会第67届年会9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千位药学专家将围绕“循证药学
会议
2005年开始,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目的:内脏脂肪素是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2)能直接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促血管新
会议
本文介绍了2007年第67届世界药学大会的内容和主题,指出靶向药物-靶向输运与控制释放是药物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阐述了学科交叉与结合的药学新研究方向,提出传统中药、天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