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原则与准备过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下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1.理论课的授课原则
  教材中的一些全新的理论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对此可从一些类似的比较开始进行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者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例如,在讲授文字的编码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学过水有三种状态,有没有人告诉我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特点?对于已上技校学生说,这是小菜一碟。教室里每位学生都举起了手,我随口叫起一个学生,得到准确的答案后,顺势接过话题:我们的汉字从书写到纸上到出现在电脑显示屏上,你们知道这个变化过程吗?学生马上兴奋地低声议论起来。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怀着急切的心情要听老师讲解这个问题。我这时再恰当地比较水的变化和汉字编码的变化,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2.理论课的准备过程
  2.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信息技术理论课进行准备,不是盲目地添加或删减知识点,更不是跑题式地堆砌一些时尚话题,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进行知识点“再砌”。所以,我认为它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2熟悉教材,分析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一节理论课,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要熟悉,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判断该节内容需要再“加工”。我们来分析本节内容,单看书面,教学重点和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何谓“信息”,并能自己说出一些常见的信息,能描述信息的形态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多描述一些生活中的其他信息并能说出相应的形态,这也是可行的。
  2.3查找资料,自编自造,累积教学。
  “资料库”任何一个学科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可能需要查找资料,信息技术教师在此方面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网络、录像带、书籍等,有心寻找总有大量的备课资料可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所需自己编制教学资料。我认为有时候这种利用身边的人和事编制的教学事例倒是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识常规。
  2.4实例贴近生活,并具启迪性。
  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例,学生易于明白,也易于接受,而富有启迪性的事例,更易于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弄清楚CPU、内存和外存三者关系,我通常会从最常见的电动机、混凝土搅拌机和材料场这三者关系谈起。由于建筑工地到处可见,一般人都能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然后把CPU电动机、内存比作混凝土搅拌机,电动机带动混凝土搅拌机旋转,这样电动机就能处理混凝土搅拌机里面的各种材料。材料场上的各种材料再多,只有送入混凝土搅拌机中,电动机才能带动混凝土搅拌机加以处理。从而说明CPU只能处理内存里面的各种信息,而外存(外存比作材料场包括硬盘、光盘、软盘及各种存储介质上)信息再多,只有装入内存,CPU才能处理。这样CPU、内存、外存这三者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通过这一举例,也使学生们明白了要想让CPU可以执行处理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输入的命令,必须先将用到的存储在外存的各种软件信息调入到计算机内存里这一理论概念,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软件的安装和输入信息等操作技能积极性。
  2.5“任务驱动式”为主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任务驱动式”作为计算机专业广泛的应用之一,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向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重要基地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表现在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完成的任务能够运用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常常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要有趣味性首先要有生活性。学生根据事先分好的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本节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基本任务的目的是要保证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此,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要求不能过高,明确学生必须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来操作。只要同学们掌握了老师本节课所教的内容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例如:在《文字信息处理》这一章节讲“编辑文档”部分“复制”和“移动”文字操作时,提到了“复制”和“移动”的文字是通过“剪贴板”来完成的。书上关于“剪贴板”的概念,以及“剪切”、“复制”和“粘贴”操作时是这样说的:剪贴板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信息的区域,其中内容如果不被覆盖,断电前都会保留,常用来交换数据。“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复制”按钮可以把选中的内容剪切、复制到剪贴板上,而“粘贴”按钮则可把剪贴板上的内容复制到需要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说要想一下子把上述这段文字理解到位和使用到位,并不是很容易的。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除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角度,强化教学内容,必能收到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辉.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举例技巧.考试周刊,2008.17.
  [2]王雪冰.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76.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金属铜微粒与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实验研究以及对这种无序体系的自相似性结构的探讨,提出了体系的分维性是可以通过特定的工艺过程来改变的。对于微粒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差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增长点。所谓的差异教学就是指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
该文介绍了金属复合材料在高温显微镜压缩炉中进行的高温及高温压力下的模拟实验,用高温显微镜观测了Ti-Cu等十种复合材料接合面处的动态扩散过程,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显微
通过电镜观察和扫描能谱分析,发现在SiCp/ZA22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和ZA22合金富铝相α-Al两相界面上存在着层状反应物MgAl〈,2〉O〈,4〉,并对其产生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复合材料制备温度范围内满足产
该文采用纤维强度测定法差热分析(DTA)技术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NICALON纤维与铝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NICALON纤维中含有大量氧和自由碳是这种纤维与铝相容性不好的主要
茶树嫁接改种一步成园的技术周汉忠,叶美风(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1、问题提出近十来年笔者在研究茶树通穗嫁接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把这一技术应用在老茶树改种上,使老茶园“
会议
王璜生V:理想的美术馆建筑空间是怎样的?我认为:美术馆的空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空间,而是与人共在的空间,理想的美术馆空间应该是人能够在这样的空间中实现文化作为、价值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