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人才。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等问题。会议提出,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推动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到2000年底,我国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达到6360万,其中党政干部585.7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80.1万,专业技术人员4100万,其他人员894.2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格局正在形成,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既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我国入世后,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中央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努力使我国的人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实现中央提出的人才工作目标,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动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一是要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三是引导人才在产业、地区和城乡间的合理流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其次,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人才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要把实施人才战略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依据中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规划。要对人才队伍建设全面部署,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总体推进。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办法,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人才。
第三,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当代社会,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资本,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带来巨大收益的资本。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相对于物质资源开发来说,具有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回报高的特点。因此,要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特别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把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
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类优秀人才就会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推动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到2000年底,我国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达到6360万,其中党政干部585.7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80.1万,专业技术人员4100万,其他人员894.2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格局正在形成,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既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我国入世后,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中央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努力使我国的人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实现中央提出的人才工作目标,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动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一是要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三是引导人才在产业、地区和城乡间的合理流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其次,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人才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要把实施人才战略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依据中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规划。要对人才队伍建设全面部署,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总体推进。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办法,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人才。
第三,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当代社会,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资本,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带来巨大收益的资本。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相对于物质资源开发来说,具有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回报高的特点。因此,要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特别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把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
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类优秀人才就会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有了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