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项目下资本流动规模估算研究

来源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收集44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关贸易统计资料,模拟现实贸易流程建立资本流动规模测算模型,测算出1993-2011年我国贸易项目下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并试图分析找出各阶段呈现不同特征的原因和机制。估算结果表明:一方面出口低报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法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并且很大一部分是以享受外资待遇或洗钱为目的迂回性资本外逃;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存在大量非法资本以进口低报的形式流入我国境内,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在贸易顺差的增长成为刚性需求的调节过程中致使金融市场价格长期扭曲,形成套利空间。
  关键词:
  贸易项目;资本流动; 进出口伪报; 海关数据 ;规模估算
  文章编号:2095-5960(2013)04-0059-07
  ;中图分类号:F831.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非正常的国际资本流动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纵观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的历史,不可持续性和易变性是其固有的特性。2008年下半年,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发生逆转,跨境资本在短期内频繁的流动以及中长期内周期性逆转“魔鬼”的一面暴露无遗,金融海啸几乎席卷所有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危机的殉葬品。无序的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无法对资本流动的脆弱性视而不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固定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的严重低估以及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人民币名义汇率与预期汇率偏离导致的人民币预期升值,出现了较大的“套汇”、“套利”双空间。在“双套利”空间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规模也更加庞大。在我国资本金融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资本流动在资本金融项目下受到限制,国际资本不甘被拒之门外。而贸易项目因交易规模大且频繁,其真实性难以核查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因此利用贸易项目下的进出口伪报进行国际资本流动成为便捷的途径。
  从各国海关的统计资料得以证实,贸易项目下出现大量隐蔽的资本流动,这增加了金融体系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威胁一国的经济金融稳健运行。那么究竟我国贸易项目下资本流动的规模、方向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年段呈现怎样的特征,有何变化趋势?呈现不同特征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是否有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与控制?
  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研究贸易项下资本流动的相关文献;第三部分是基本假设和资本流动测算模型;第四、五部分是利用国家或地区的双边海关统计数据测算我国贸易项下资本流动规模并进行原因机制分析;最后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并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贸易项目下资本流动这一问题最先引起Bhagwati(1964)[1]的关注,后来经济学家Bhagwati&Krueger&Wibulswadia(1974)[2]、Erbe(1985)[3]等作了进一步的研究。Znadowicz &pak(1999)[4]运用美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的商品编码分析每一笔进出口交易,测算出1995年巴西向美国的非正常资本流动在20亿到40亿美元之间。Boyrie&Pak& Zdanowicz (2004) [5]使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数据估算1995-1999年间俄罗斯向美国通过贸易途径的非正常资本流动为89.2亿美元。同时,贸易项下资本流动规模的测算也被用于对资本外逃总规模的一种调整(如Collier P.et al.(2001)[6]、Frank R. Gunter(2004) [7] 、Q.V. Le, P.J. Zak(2006)[8]、Zheng.YM &Tang(2009)[9]、L. Ndikumana & J.K. Boyce(2010)[10]、J. C. Brada et al.(2011)[11] 、Taiwo O. Ajilor(2012)[12])。
  国内对贸易项下资本流动的研究始于宋文兵(1999)[13],其使用15个贸易伙伴为样本估算我国进出口资本流动规模,但是没有考虑到转口贸易的影响。随后李庆云和田晓霞(2000)[14]以及杨胜刚和刘宗华(2000)[15]考虑到间接贸易(转口贸易)的统计的难度较大,将我国内地与所选择的样本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包括经香港转口的贸易)进行比较,进而得到资本流动规模。目前国内的部分学者(如牛晓健(2010)[16]张明(2011)[17] 、郑英梅等(2011)[18]、苟琴等(2012) [19])通过计算进出口项下资本的流动规模来调整资本外逃的规模。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前人通过双边贸易统计数据比较的差异测算贸易项下资本流动规模的基础上,但是又有显著的差异:(1)选取44个贸易伙伴的海关统计数据以及采取样本权重推算的方法估算我国贸易项目下的资本流动规模。(2)考虑到转口贸易以及海关贸易统计中的计价差异、转口毛利 、运输时滞,同时利用相关海关贸易数据估算转口增值率。(3)注意到转口贸易以及美国进出口贸易统计中计价的特殊性。(4)为了剔除价格变动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使估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使用了世界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做不变价处理。
  三、基本假设和测算模型
  (一)基本假设
  1. 假设贸易伙伴关于贸易的统计数据是正确的,并且考虑到海关贸易统计中的计价差异、转口毛利 、运输时滞。〖JP〗
  2.考虑到转口贸易中香港的转口贸易九成以上与内地有关,内地已成为香港转口货物的最大市场和最主要来源地,同时也为了简化计算,因此假设各贸易伙伴对大陆的转口贸易仅仅通过香港进行。
  (二)测算模型
  1.出口贸易中资本流动测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4]外经贸计财发第699号,实际出口商品的统计价格按离岸价格(FOB)计算,进口到货商品的统计价格按到岸价格(CIF)计算。按国际贸易的惯例,我国出口的统计中不含有香港发生的增值部分,而各贸易伙伴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中包含从香港转口贸易的增值部分。因此,我国的出口额与贸易伙伴的进口总额相比较时,应在贸易伙伴总的进口额中剔除在香港的增值部分。具体的公式为:
  CFexi= PICi/ CIFFOB Ratio – PECi- △Vexi / CIFFOB Ratio(1)
  CFexi(Capital Flow)表示我国利用出口高(低)报对某一贸易伙伴国i的资本流动,PICi代表贸易伙伴国i统计的从中国的进口额(CIF价),PEC i指我国对贸易伙伴国i的出口值(FOB价),△Vexi表示经香港向贸易伙伴国i出口的转口增加值(CIF价),CIFFOB Ratio = CIF/FOB。其中,△Vexi =ECHi/FOBCIF Ratio ×VR1(2)
  ECHi为我国大陆境内经香港转口再出口到贸易伙伴国i的总的转口额(FOB价),VR1为我国经香港转口出口增值率, FOBCIF Ratio= FOB/CIF。
  由(1)(2)得到(3):
其他文献
摘要:首先以A股上市公司2005—2012年各季度业绩预告消息属性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坏消息业绩预告存在集中公告现象。然后分行业选取样本,运用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从归因理论视角对集中公告现象作出解释。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时机选择受之前同行业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影响,即近期同行业公司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数量越多,管理层越会迅速做出发布坏信息业绩预告的决策,从而形成坏消息业绩预告
期刊
摘 要: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
期刊
摘要:   目前计算变量相关系数的方法需要设定滚动窗口,导致不能测算时点相关度,进而引发实证分析存在自相关、自由度减少等内在不足。在重新测度中美两国时点经济协动度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分析1978—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和两国经济协动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从相互影响来看,二者存在相互明显的短期正向冲击,长期内冲击作用较弱;从影响程度来看,二者主要受自身水平影响的短期强正向冲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以辽宁省9市、126位农村创业者样本数据为基础,利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创业者正规信贷支持的影响,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创业者在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男性创业者获得正规信贷支持的发生比是农村女性创业者的1.6倍;社会资本对于创业者获取正规信贷支持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于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作用大于农村男性创业者;社会资本分量指标中“网络规模
期刊
摘 要:“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逐步由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过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基于2010—2012年六个行业的产值比重、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存量占比、贸易总额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相关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构建三元悖论指数(trilemma index)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不重复Bootstrap的数值模拟、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两方面的检验:一是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三元悖论在中国是否成立;二是三元悖论成立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三元悖论在三个政策目标的搭配下是成立的。在货币政策独立性所受影响方面,长期内,汇率制度弹性越大,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低,货币政策独立
期刊
摘要:DEA-Malmquist方法能在样本数量不大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进行分解。然而中国各省份间要素禀赋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能满足其“所有经济体面对同一技术前沿”的假设。通过估算DEA-Malmquist方法与索洛余值方法的偏差发现,该方法适用于中国省份TFP的估计。利用省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对DEA-Malmquist方法估计的省份结果取几何平均,可以得到与传统
期刊
摘要: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并从股权结构视角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内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国有控股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减弱了这种治理效应。  关键词:股权结构;会计信息质量;非效率投资  文章编号:1003-6636(2013)01-00
期刊
摘要:基于现有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黑田法对其他相邻年份的直接消耗系矩阵进行序列外推,并以此为基础采用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VSS指标)计算我国总体及行业VSS值。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总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上升迅速,从1990年的11.13%上升到2010年的26.79%,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进口日韩及东盟中间投入品的增加实现;各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在样本期内
期刊
摘要: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源泉。运用30个中药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选取过去三年累计专利申请数据作为技术创新的替代指标研究技术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数量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倒U型关系。技术创新类型,即专利的三种类型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不一致,表征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和表征市场导向的外观设计专利均具有正向作用,并具有倒U型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