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古诗文教学应用中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方式死板、课堂沉闷、效果低下,我试图把音乐和古诗文的教学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民乐的教化作用、渲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探索,积极完善,使之切实可行。现在所做的,其实都是为了抛砖引玉,给同行提供一种可以参考借鉴的模式。相信每个人都去尝试、都去探索,我们的语言课堂必将充满活力,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必然前途无量。
  【关键词】:音乐;古诗文;可行性;具体做法
  一、理论依据
  1、古诗文与民乐同源同性,密不可分。
  首先,古诗文和音乐(即前面所说的民乐)本是同一个源头。中国音乐的产生众说纷纭,但是大家还都认同音乐与诗歌是几乎同时产生。《毛诗序》中记载: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在初始阶段,诗歌、音乐、舞蹈都是混同为一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后来的文学形式,无论是乐府、唐诗,还是宋词、元曲,都是可以入乐的。比如《水调歌头》,调是音乐的要求,歌是文学体裁。而词牌中的令、慢、引、近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如梦令》、《扬州慢》就是乐调的长短、音乐曲风的不同。
  其次,诗文和民乐都是内心的外化。诗文和民乐同属于创造美的艺术,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只不过,诗文以语言的形式塑造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感染人、启迪人。而乐民呢,以亦柔亦刚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与听众交流心情、分享快乐。理解古诗文和理解民乐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心。用心体悟,才会发现古诗文民乐相融合,妙不可言。
  2、古诗文与民乐比翼齐飞,孔子有力焉。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个把音乐与文学教学结合起来的人。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节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唱歌。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在他的生活中课堂上,诗文音乐浑然地结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在他的模范引领下,后世的文人也把音乐与文学并重,自由地穿越于文学与音乐之间。
  由此,我们对诗文与民乐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她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相濡以沫,如影随形。现在把民乐引入语文古诗文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必定会受到学生的亲睐。
  (二)储备积累
  1、整合诗词,分门别类。
  咏物寄情类:《闻雁》、《白莲》、《鹧鸪》、《卜算子·咏梅》、《题红叶》、《赤壁》;
  田园风光类:《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过故人庄》;
  四季景色类:《钱塘湖春行》、《浣溪沙》、《题破山寺后禅院》、《次北固山下》;
  爱国忠君类:《别云间》、《雁门太守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渔家傲》;
  人生感悟类:《无题》、《观沧海》、《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过零丁洋》、《春望》;
  怀乡思友类:《夜雨寄北》、《无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
  2、建立乐库 以备调用
  分类如下:
  笛箫类: 《幽兰逢春》、《龙门夜雨》、《小放牛》、《姑苏行》、《枉凝眉》、《梁祝》、《霓裳曲》 、《秦川抒怀》、《春到湘江》、《大漠》等。
  二胡类:《赛马》、《江河水》、《二泉映月》、《望乡》、《苏武牧羊》、《牧羊女》、《旅愁》、《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故宫的记忆》等。
  古琴类:《渔樵问答》、《忆乡人》、《广陵散》、《酒狂》、《平沙落雁》、《墨子悲丝》、《游园不值》、《林冲夜奔》、《梅花三弄》、《夜宿山寺》、《阳关三叠》等
  古筝类:《禅院钟声》、《蕉窗夜雨》、《渔舟唱晚》、《临安遗恨》、《虞美人》、《枫桥夜泊》、《陆游与唐婉》等。
  琵琶类:《琵琶语》、《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
  埙类 :《楚歌》、《妆台秋思》、《问天》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资料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靠长期的积累。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从古曲网,华音网及其它民樂网下载了一些曲目,以备课堂教学使用。但这些显然不够,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实践成果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做了一定的准备之后,我开始尝试古诗文新式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古诗词篇幅短小,言有尽而意无穷,更适合借助民乐来分析理解。所以下面着重说说民乐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实践成果。
  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唐突,在学到《皎皎牵牛星》这首古诗时,我做了适当的铺垫,以便更早地引出民乐来。当时想表达的是“诗言志”这个理论。诗歌的主要目的就是表达了作者的深情,这和音乐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诗歌是用文字,用意象;而音乐靠的是音符和旋律。为了补己之短,我请学校的老艺人孙师傅来配合我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的目的是强调诗歌的表情性和社会性,孙师傅则用乐器举例来说明音乐的传情表意性。因为形式特别,很受大家欢迎。
  如果说之前的课,只是让民乐走进课堂,那么随后的事情就是让民乐融入课堂,服务于诗词的教学。那么如何开展教学呢?
  在前辈的启发下,在同事的支持下,我在不同班级做了如下尝试:
  1.作为导入来使用。比如在初三学生学习《诗经·蒹葭》时,我采用歌曲《在水一方》的伴奏作为引导。旋律舒缓悠扬,与诗歌多情迷惘的主题比较接近,内容相同。所以我借助它顺利地完成了引导的环节。
  2.作为诗歌的背景来使用。《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佳作,意境清幽闲远,我就采用《禅院钟声》这个古筝曲子充当背景,时时营造一种幽静美好的氛围,让人于空灵清幽处感受古庙钟声悠悠的效果,别有一番妙趣。恰当的民乐好比给诗文插上了翅膀,使之自由翱翔于天际。柳宗元的《江雪》可用《寒江残雪》展现,无须多讲,妙然心会。因为二者异曲同工,意味深远。   3.作为正文的对比来使用。初中阶段苏东坡的词无疑是重头戏。作者洒脱旷达的风采时时显露。《水调歌头》末尾积极健康,一反前人的愁怨,给人以希望和慰藉。对于这首经典的词。我选用赵曼倩作曲,唐俊乔演奏的《望月》作为对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独立月下,無限惆怅。苏词俊朗,乐曲哀伤,都极好地表达了中秋节大家的心绪,可以对比,互为参照。
  4.作为诗文的拓展来使用。这种情况似乎很难,因为好多老师都认为创造曲子是那些专业人士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正如舞蹈是身形的夸张一样,乐曲就是说话的夸张,是朗读的夸张。仔细对比乐曲和说话的区别,不难发现,乐曲实际上是把句子中的某个字的音拖长了,某个字的声音提高了。比如说,李叔同的乐曲《送别》,据说是反映《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的,歌词的第一句是“长亭外,古道边”,其旋律,想必大家都熟悉。长亭,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外”的音长被夸张的,被拖长了。“古道”没有大变化,“边”的音被夸大了,拖长了。音符上表现为“5 35 1---6 1 5---”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音高出现了变化,还是这句,“外”和“道”的音被强调了,表现为谱子上的高音1。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不必知道那么多乐理知识,只要随着心情来哼唱就行了。根据感情的需要,将其中的一些字、词进行夸大就行了。现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手机里都有录音功能,操作方便简单。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古诗唱成具体的民乐的曲子,旋律不优美,没关系,可以不断修改。因为大部分古诗词都很简单,我的要求又很低,所以学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另外,假若有人不能自己创造旋律,也可以借用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歌曲来唱诗词,所谓旧曲填新词,就是这意思。比如我自己就曾用《我的温柔你永远不懂》的调子来唱新词,“死机硬背你总是说不,我教你一种新的方法……”虽然词语拙笨了点,但因朗朗上口,竟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中卧虎藏龙,多才多艺的人很多。谷思佳会弹琵琶,彭天航会街舞,张嘉嘉活泼开朗,声音清亮。在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之后,我提议大家课余可以尝试来唱,并以微信的形式来回复。事实证明还是有很多学生唱的很好的。可惜大家不会用简谱的形式记录,只能成为空中永远的绝响了。很多同学参与进来,互相点评,互相比赛,气氛十分融洽。我想或许这也是他们在初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了,快乐永恒,青春无悔。
  5.还有的诗文,可以用我们的民乐作为结束语,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吴玉霞演奏的琵琶曲《灯月交辉》:月是明的,灯是昏的,却能并存着,交融在秦淮河湾里……其曲清澈柔美充满幻想,自有动人的地方,一时难以言传,正好补充了《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言而未言的意境。
  这些都是我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出的诗文与乐民结合的实际方法,初中课本的诗文有限,但是所搜集的乐曲无限。对我而言,最难的莫过于给诗文匹配恰当的曲子。积累越多,匹配越自由。对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以合适的旋律来哼唱诗词。需要不断寻找窍门,降低难度,提高质量。
  (四)课堂效果
  引民乐进入语文的殿堂,与诗文结亲,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变化:
  1、堂上的笑声增多了。其实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一到了夏天,或者是到了复习阶段,课堂上总有人倒伏在一边,和周公对弈去了。大家开始还在听讲,听着听着,眼皮就沉重了。现在常有人来表演、来歌唱。稍微不注意,一个捧腹的笑料就没有了,哪会有困意。一个没有欢声笑语的课堂,无异于地狱囚牢。我希望大家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而不要有厌学状态和沉睡身姿。
  2、學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以前就是一种方式—背诵。现在可以在乐曲旋律中品位、感受,甚至可以吟唱,而且是随意地、即兴地表现。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了,形式灵活多变了。学生在德育、美育双管齐下,悄无声息地进步了,成熟了,自信了。聚集天下英才于身侧,哪有我们身为教师自身素质不提高,没有工作幸福感、成就感的道理?
  七、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1、完善民乐素材库,并把它变成共享的资料。资料的多少决定着我们运用它成就语文的空间。
  2、学生在自由哼唱诗词时,开始的时候不敢尝试,费了不少时间。另外从哼唱的内容看,前后基调不同。所以出现了局部好,整体差的现象,这的确是个难题。
  3、参与的人不像预期的多,还有个别的学生不好意思表演,甘当听众,以后得多关注这类学生。
  所以今后,要继续完善民乐资料,并发动大家共同完善。其次,在课余,适当增加好听的民乐。比如《酒狂》《悲丝》《渔樵问答》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对于诗歌的吟唱,要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引导大家都来尝试,把最美的诗篇唱成心中最美的歌。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是一个终身探索的人,只有用心探索,才会有新发现,才会有新领悟,才会出现奇迹。现在我走向了一条艰难的小路,弯弯曲曲,不知凶险,但只要这种追求不改变,过程本身就非常了不起。
  八、主要参考的文献:
  【1】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钟嵘.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古曲网.http://www.guqu.net/
  【6】华音网. http://www.huain.com/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高原短跑運动员不同负荷训练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分析不同运动负荷状态(安静时、定量负荷后、极量负荷后)下高原短跑运动员心率、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安静状态时运动员白细胞处于正常值范围内,随着负荷的增加,白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定量负荷和极量负荷后接近和超过其正常范围值。3种不同负荷状态下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别。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血红蛋
期刊
【摘要】:通过学习演唱,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深深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由衷感到骄傲与自豪; 同时也感到惭愧。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对中国古典诗歌曲的传承工作做得还很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以老师为榜样,为中国古典诗歌曲的学习和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歌曲;声乐  一、前言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中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是
期刊
【摘要】:根据“魔块式”理念,灵活机动的配方教学,传授绘制动漫CG插画人物眼睛的技巧与步骤。运用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的主动学习,进行“魔块化教学”。运用一个课堂案例,配合配套教材,以“跟我做”、“想想做”、“创造做”这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实施进阶学习,巩固知识、拓展知识。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层面、不同学习方式的需求,达到学以致用,循序渐进同时通过“基础性任务、拓展性任务、研究性任务”进行无限拓展:
期刊
【Abstract】: Subtitle translations, besides facilitating watching experience, shall contribute to cultural communications.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specific items
期刊
【摘要】:提到德性伦理必不可少的会想到亚里士多德,他作为伦理学之父,在伦理学的建树上的成就不可忽视。而德性本身作为作为精神的内在品质,具有思想的功能,是一个人生命思想“活的灵魂”。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主要为例,结合德性伦理学对现当代社会的理论指导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德性伦理思想;亚里士多德;现当代;意义  自古哲学家都喜欢探讨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答案无疑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公共领域逐步生成,各种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甚至从网上发展到网下,形成现实社会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為政府机关处置应对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网络公众舆情  一、公共领域与网络公共领域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及特征  公共领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指出“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
期刊
【摘要】:社會大环境下传媒翻天覆地的改变,为高校带来机遇与挑战。现如今,大学生消费能力日渐增大,大学校园成为更多企业看重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多的宣传和营销进入校园,寻求校园媒体合作,传统的零散随机的合作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损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校园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统一校园主流媒体的经营,而校园雄厚的人才资源,高素质的文化团队为此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可靠的锻炼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人口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天时、地利和人和三方面,对我国古代人口南移现象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气候、天下局势等因素对人口南移的影响。  【关键词】:天时;地利;人和;人口南移  “三才”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到战国时期,荀子用“三才”理论阐述农业思想,其思想主要表达为“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1]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提高,财富增加。而在这三要素中,又
期刊
【摘要】:本文从《逻辑哲学论》探讨关于本质的问题。由世界的本质,引申到艺术的本质。关于本质的追问是我们语言无法抵达的,就像没有人可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美是什么?所以本文将主要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李森老师的漂移学中汲取营养,领悟关于本质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逻辑哲学论》;世界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本质空相  逻辑哲学论  对本质的渴望和追求,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崇高的本真的精
期刊
【摘要】:叔本华认为概念知识根植于直观知识,并且直观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较概念知识具有优先性,默会知识论学者关于强的默会知识与明言知识关系的论述与叔本华直观知识和概念知识的论述可以相互阐发。  【关键词】:直观知识;强的默会知识;概念知识  叔本华通过对康德的批判继承,试图用非理性的直观认识代替理性主义认识,在此过程中叔本华的认识论显示出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转向。叔本华非理性的直观认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