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福船:重回海上丝绸之路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d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常在码头上看船,那些船头尖、尾部宽、两头上翘的木帆船停得到处都是。大人说,这是出海打渔的“麻懒”船。那时并不懂海上谋生的艰难,只觉得这些船很有趣,总是趁大人不注意和一群小伙伴爬上船,四处乱窜。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很难再见到木帆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铁制轮船、快艇。长大后才知道,“麻懒”船的学名叫“福船”,它的正确读音是“锚缆”船,因为福建人口音的差别,把“锚缆”说成了“麻懒”。
  黄昏橘色的光线在缭绳上随海风跳跃,世界弥漫在淡淡的鱼腥味和有节奏的涛声中,这是福船留给我最亲切的记忆。至今,偶尔还会出现在梦中。从未曾想过,儿时玩耍的木帆船,已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后一批福船。
  寻航:从文儒坊开始
  遨游于大海,是从古至今人类的梦想。如果缺乏舟楫,海洋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如果有航海技术和工具,海洋便是送我们去往天涯海角的坦途。早在宋代,便有“海舟以福建为上”的说法,福船跨越重洋,将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从福州港、泉州港送到远洋,然后载回舶来品。“百货隋朝传入世,万家沽酒互垂怜”诠释了当年的盛况。
  只是,如今要看福船却要到博物馆了。
  来到三坊七巷文儒坊,粉墙黛瓦的古屋间的石板路上,一股清新之气夹杂着海风扑面而来。我们直奔尤氏民居,两年前它被辟为福建第一座福船文化馆、福船文化研究中心。刚迈入古宅,便闻到一阵木香。走进去,果然是船的天地,各种船舶的文字、图片知识扑面而来,更多的还是模型,福船、广船、沙船,正面、剖面……
  “福船尖底、小头、阔尾,使得结构坚固、抗风力强、吃水深、善于装载,能吃水4米,是远航利器,也是优良战舰。”三坊七巷文史研究部副主任徐炎说,“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明清册封琉球的‘册封舟’就属福船,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运输船也以福船为主。”福船之所以能够远洋航行,关键在于水密隔舱。福船有8个或13个互相独立不浸水的隔舱,即便破损了两三个,船也不会沉没。
  让人意外的是,庭院的水池上,居然停泊了一艘福船!船身通体红黄蓝三色,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虽然不用航行,船上依然配了3张巨大的风帆。更令人惊喜的是,还能上船!踩着木梯走上甲板,好像又回到了儿时。抚摸船身,闭上眼,码头上依然停满木帆船……
  船按1:0.7的比例复原,长26.5米、宽5.7米、深1.7米,可载重50吨。看着这些资料,不禁想,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现在还有人在做福船吗?
  “船就是在院子里做的,当时我们召集了一批非遗传承人,花了3个月才做出来。”徐炎说。整艘船用了20立方米杉木,各种钢钉、螺栓3 000枚以上。造船的匠人,只用斧头、锯子、刨子、鲁班尺等传统木工工具,就把它做了出来。他们分别来自福州、泉州、晋江,更多的还是来自宁德一个叫岐后村的地方。
  觅道:漳湾镇岐后村刘家人
  岐后村不难找,我们来到当地最大的造船厂——漳湾造船厂,正好碰上新船下水。伴随着一阵鞭炮声,船主揭去船头两端的红布,露出了一双“大眼睛”。新船“开眼”后,众人一起大喝一声,合力将船只推入海中。船主将缆绳丢过来,一人伸手接住顺势系在一旁的木桩上,船身晃了几下便稳了。岸上一阵欢呼声。
  船头那双大眼望向大海,似乎要去深海一探究竟。“这是一艘渔船,船头的那对眼看着海里。”漳湾造船厂厂长刘登传说。老一辈认为,船和人一样都有灵性。所以福船都要配船眼,也叫“龙目”。龙目眼珠朝下的是渔船,意味着能直观海底,满载而归。眼珠朝上看是商船,表示识途,能勇往直前。
  “来来来,吃颗糖,沾沾喜气。”在这里,新船下水是和婚嫁一样的喜事。“以前新船下水才讲究,如今只需放鞭炮了。”过去新船下水叫“落令”。新船造好后,船主和造船师傅先去妈祖庙烧香祀求海神保佑,然后择吉日烧金礼神,并宴请造船师傅和推船下水的人。
  刘登传点燃一根烟,“这门技术是从老祖宗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据说刘家先人帝美公本来生活在闽南一带,世业造船。明洪武年间,社会动荡,为避战乱,他以一身绝技驾海船逃难到宁德。见漳湾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天然良港近在咫尺,断定这里是造船“宝地”,便在此开基立业,造船传艺。从此,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便在漳湾生根发芽。
  所以在岐后,不管是非遗传承人还是造船工匠,都姓刘。如今历经600多年,已经传了26代。“现在有60多个工匠,4个非遗传承人。”4个非遗传承人中,刘细秀是唯一掌握所有造船技艺的人,还擅长各种船型的制图;刘三济执业40多年,造船近千艘;刘朝为无需图纸,就能估算出价格;刘朝安能单独制图、全程完成各式福船。“我嘛,也在跟4位师傅学习。”刘登传笑。
  造船厂内20多名工匠正忙着。一位工匠正在砍一根七八米长的木头,几斧头挥下去,大体模样逐渐出来了。“这是龙骨,船的主梁,女性不能横跨木料,也不能靠得太近。”刘细秀走过来,将我们拉远一点。“这些是樟木,这些是杉木,都是做木船的一等料。”造船的工具也简单,斧头、刨刀、锯子……他们不管福船的大小,都是纯手工制作。一艘最普通的渔船,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好。
  造船:十二生肖在船头
  年近六旬的刘细秀大半辈子都和船打交道。初中毕业,他就进了漳湾造船厂学艺。至于制图设计,是他自学的。出师至今,建造的大小船只数百艘。他摊开双手,满是深深浅浅的刀疤。旁边的师傅摊开手,也都是刀疤。“干这行,哪有不受伤的。”
  他指着一艘快做好的船说,“横着这根是龙骨,翘起来的是牛头,船下是水蛇,再往下是走马,船上有狗撑、兔耳、鼠尾……”凑齐十二生肖,除了好看,更多的是为船员祈福。从前在海上谋生,一步生,一步死,殊为不易。
  水密隔舱的制作并不轻松,安竖龙骨、配搭肋骨、钉纵向构件舷板、搭房、做舵,最后上油漆。虽说都是福船,但功能不同,船型便不同,制作方式也复杂多变。可以说,每一步,都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船厂同时制作好几艘船,刘细秀带着我们一路观看制作过程。
  “第一步是安龙骨。”龙骨是贯通全船,连接首、尾柱的纵向构件。它支撑船身,如同人的脊椎。造船师傅会根据船舶尺寸,选一整棵树加工成一个长方体。然后按图纸进行分舱,钻上螺栓孔作梁位,打上螺栓,固定龙骨。安好龙骨后,用钉子将一块红布钉在龙骨上。“这块红布不能去拔,它自己掉了没事。”这块红布大都会留在船上,一直跟随着这艘船,下水、出海……古老的说法,红布会保佑制船顺利,也保佑出海的人平安归来。
  然后师傅挨着龙骨两旁钉平底,增加船底面积。它们是龙骨的“左右手”,一起承受各种外力。接下来将肋骨装在龙骨的螺栓上,再安装竖着的牛头,最后装隔舱板。如此,船的大体框架就完成了。
  “水密隔舱的不仅防水,也很实用。它可以分舱放货,上下货都方便。”水密隔舱研究会刘登兴会长说,“船被隔板层层隔断,就像人的肋骨,这样船体就更坚固,船的抗沉能力就更强了。”
  做船壳的顺序和想象中不同,是先钉船壳板,再钉腹舷板,最后钉船底的舷板。顺序是从上往下,而非从下往上。“这样钉,船板之间的缝隙会更小。”最后盖上甲板。
  做好船上的房子后,就可以塞缝了。“这一步非常关键,漏不漏水就靠它了。”说罢,刘师傅将麻绳、桐油和石灰一起倒入一个石舂里,仔仔细细舂了十几分钟。再理成长条并卡入船板缝隙,然后用灰凿将其一点点打紧,最后再补一层由竹丝和油灰加工成的灰面。据说这些捻料可以随着船板一起热胀冷缩,保证隔舱板不会透水。接下来还要做舵、做桅、做帆……就都是船上的作业了。
  远航:路在脚下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铁壳船不断增多,大吨位的福船制造业务便日渐稀少,整个福建传统造船业纷纷溃败。短短二三十年,还在做福船的地方仅剩下宁德漳湾和晋江深沪。造船的工匠要么转业,要么做一些船模维持生计。
  列入国家非遗项目后,情况有所好转,开始有仿古福船的生意。2008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芳财在台湾商人的支持下,造出一艘长15.5米、宽4.56米的太平公主号,试图横渡太平洋。可惜归程时,在公海上被利比里亚籍的商船撞成两截,壮举功亏一篑。只是,福船的名头也从此打响,
  只是,福船的传承依然堪忧,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学造船。作为厂长,刘登传也不愿意儿子干这活。“他读了大学,就在城里找个干净活,造船太苦太脏太累。”
  近几年福船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主要源自“海上丝绸之路”的热潮带动,观光旅游、学术研究、福船工艺品都找上门来。如今在福建省的内河、湖泊、景区,很容易见到观光福船的身影。仅做观光用船已经忙不过来,几乎所有会做福船的人都被找了出来。一时间,福船好像找回了生命。
  其实6年前就有船舶专家预言过,福船终究会再放异彩。因为木船有优越的抗风性,且造价比铁壳船低2/3,十分适合现代近海养殖业。且受铁壳船冲击,从事木船制造的企业和人数减少,正好为剩下的船厂赢得市场。
  今年年初,漳湾造船厂启动承建了一艘国内最大仿古福船。船长45米、宽12米,也是漳湾造船厂造船生涯中最大的一艘。6年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漳湾镇政府曾许诺:要造一艘仿古大福船。此次启动造船,正是要兑现当年的承诺。如今船已经修得差不多,预计今年10月下水,然后装修一年,明年中秋就可以出海了。
  造船厂附近的天后宫里,陈列着20多艘大大小小的福船,其中就有郑和宝船、郑成功战船。看着它们,脑海里浮现出古人远航的情形。我想,终归就有一天,福船会重新走上“海上丝绸之路”。
其他文献
2010年,在福州出生長大,后移居加拿大的华商赵献出于对彩绘玻璃的喜爱,建立了纯手工彩绘水晶玻璃的文创企业——杰瑞堂。通过10多年对彩绘玻璃的研究,他将苗族图腾、畲族服饰等中国民俗文化元素作为彩绘艺术玻璃创作题材,绘出具有民风民俗的艺术品。这些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手工彩绘水晶玻璃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肯定,在远销欧美市场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民俗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摘 要: 戏剧节最早兴起于欧洲,是一种公共空间艺术形态,因其演出的自由、即兴及群众高度的互动参与感,常给人以不期而遇的美好体验。本文利用街头互动偶戏参演戏剧节的实验来发掘了一个有趣的动画衍生方向。  关 键 词: 戏剧节;街头互动偶戏;动画衍生  动画是以“故事”和“表达”为本质,兼具分工性和展现多样性的独特艺术形式。从动画衍生的角度出发,动画与偶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偶戏的概念,是各种偶像的
留下来或者回来店主老潘的骨子里,是一个不羁的才子。电影学院毕业后,他一边行走,一边拍摄,到过几十个国家,拍了数百万张照片。“我承认,旅行真的会上瘾。在路上,可以让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没想到有一天他也会被一个地方“绊住脚”。  2006年,为拍摄一个小电影,老潘来到了西藏。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藏,却一下子爱上了这片圣土。他说:“那是一段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时光。”因为沿途路过很多贫困区,老潘特
洛阳市东方教育中心坐落于“九朝古都”洛阳,是洛阳市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办学实体。教育中心原是国营厂矿子弟学校, 2005年更名为洛阳市东方教育中心。洛阳东方教育中心始终坚持以“创一流业绩育一流人才 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全面实施集团化管理、高质量办学策略,在历届领导和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打造出了知名度高、办学特色鲜明的6所中小学,成为洛阳教育界的领军力量。    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切实培养学
邱婷说:“在客堂,咖啡只是一种载体,它所存在的空间,有无数的可能性。”  第一次见到邱婷,很难想象这个有着一张娃娃脸的女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难想象,她是这间3000平方米的美学咖啡馆创始人。冯唐曾说:“不要轻易开一家咖啡馆,喝咖啡和开个喝咖啡的馆子是两回事儿。”为了客堂的创立,邱婷放弃了和丈夫一起苦心经营多年的商场,满世界寻找咖啡馆的灵感。去年“双11”,客堂终于诞生了,“希望在这个有些孤
深夜,海面,风高浪急。鱼儿们都已经沉入海里入眠,但几艘诡异的帆船却在此时悄悄地破浪前行,像是暗夜里的幽灵,寂静的夜空被一柄柄闪着寒光的剑刺破——是海盗,他们借着黑夜的掩护出动了。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看到满屋子的收藏品,对着墙上铺得满满的世界地图,幻想出来的场景。这间屋子的主人——傅定彦,热爱海盗文化,喜欢复古风,也偏爱暗黑风和中世纪的古老。他用三年时间,把这间套内80平方米的家,打造成了一艘巨大的
荆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级优秀美术辅导教师,荊门市群众艺术馆群众文化美术馆员,从事群众文化美术工作。
生理因素并非男女生数学成绩差异的主因    人们一直认为男生的数学成绩要比女生好,但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一些男性与女性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的国家。性别引起的数学成绩差异并不明显。  几年前,前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就提出由于性别不同会造成男女生数学成绩出现差距,他认为男女先天生理上的差异是造成男生数学、自然学科成绩较好的原因。此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在小学音乐素养的发展过程中,西洋管乐团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体现在器乐学习上。它更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的提高,提升自我表现力和音乐鉴赏力。就管乐团的发展现状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找出不足,用符合现代国情的标准,去解决管乐团在小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响应时代的潮流,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团,让小学管乐团更具有集体性、开
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它不仅浸透着历代手艺人的心血,还承载着壮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与鲜明的地域特色。那么,它起源于何时?又有怎样的发展与变化呢? 樊道智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系研究生 万辅彬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系 硕士研究生导师  据考证,1974年,出土于广西平南县石脚山遗址的两件原始陶纺轮属于新石器时代。这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广西就已经有了纺织。其后,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葬也出土过1件陶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