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前场镇在确保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情,进行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实践,在不断的积极努力探索下,促进了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更加专业化,有效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28
1前场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2014年底,前场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991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2896亩的18.5%。其中以转包形式流转的面积112亩,以出租形式流转的面积1169亩,以互换形式流转面积1210亩,以转让形式、股份合作形式和其他形式流转的土地均没有。
2流转特点
2.1流转形式丰富
有出租、转包、转让、入股、互换及其他多种形式,以出租、转包、互换为主。
2.2流转地域相对集中
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组,土地流转比重明显高于经济较落后的村组,集镇新街土地流转比边远村组多,土地集中连片,具备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条件并且水源条件好,流转率相对较高。而地势复杂、人均耕地数量不多,且零星分散的地方,流转率则低,如新街村委会、石河村委会流转率高,新民、稗子田流转率相对较低。
2.3流转主体明显,用途集中
流转主体有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流转方式由农户的小规模流转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流转。目前,前场镇农村土地流转的承包土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种类主要是烤烟、蔬菜为主。
2.4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多年来,经县、乡两级农经部门加强对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土地流转正从农民自发流转向组织化、规模化流转转变。成片流转,便于栽种和管理。
2.5流转的耕地效益发挥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石河3亩大棚,缺少种植能手,管理不善,缺少鲜、特农产品。辣椒、番茄、白菜、青菜、三月瓜、萝卜均已种过,效果不令人满意,开始由村委会人员每人承包一个大棚,转变为承包给一户人家再到交给村委会管理,缺少专职人员管理,效益不佳;新街村委会广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两个法人和本地人承包种植蔬菜,开始几年,效益还是好的,现在已经荒废,目前已由一个法人来接手经营,有产房、有地、有水、有电、有路,条件比较好。正在种植特色蔬菜,10亩大棚必须翻修,冷库已建成,使用了两三年,现已闲置。
3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土地流转的成绩是显著的,作用也是突出的,但流转的过程并非完美无缺,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的所有权界定不严格及流转发生不明确。国家相关法规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经济、法律、财产地位及职能范畴、行为发生等方面没有完全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土地的所有权界定不严格,给流转带来许多问题。另外在流转形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出现难解之题;二是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难以扩大,一方面原因是农民的生存保障缺乏基础,所以土地仍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不愿意长期转出,而经营者难以获得较长的经营期限,所以在土地转到手后,往往在资金、劳动力投入方面都有限,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投入不足,不利于地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责任制时,对土地划分到户缺乏农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战略思想,兼顾土地肥瘦均等化、导致土地零星分散摆布,实行土地划分指手为界,导致土地四至界限不清的问题,加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缓慢,影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导致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高。
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口头协商的较多,书面文字协议的少。私下流转的多,组织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规模转让的少,缺乏完善和规范的流转手续。除此之外,流转中农民用工成本高,经营者经常更换,缺乏长效的投资和管理。同时也缺少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农业后续经营人才缺乏。
4对策与建议
要突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行适度农村经营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现实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抓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监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效益,大力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保障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农民对土地的过多依赖,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地释放土地流转的经济功能。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产业化发展。按照“农村土地流转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坚持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土地规模经营业主互相联手,实施跨地域大规模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場竞争力。
作者简介:布金荣,大专学历,姚安县前场镇农经站,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28
1前场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2014年底,前场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991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2896亩的18.5%。其中以转包形式流转的面积112亩,以出租形式流转的面积1169亩,以互换形式流转面积1210亩,以转让形式、股份合作形式和其他形式流转的土地均没有。
2流转特点
2.1流转形式丰富
有出租、转包、转让、入股、互换及其他多种形式,以出租、转包、互换为主。
2.2流转地域相对集中
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组,土地流转比重明显高于经济较落后的村组,集镇新街土地流转比边远村组多,土地集中连片,具备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条件并且水源条件好,流转率相对较高。而地势复杂、人均耕地数量不多,且零星分散的地方,流转率则低,如新街村委会、石河村委会流转率高,新民、稗子田流转率相对较低。
2.3流转主体明显,用途集中
流转主体有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流转方式由农户的小规模流转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流转。目前,前场镇农村土地流转的承包土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其种类主要是烤烟、蔬菜为主。
2.4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多年来,经县、乡两级农经部门加强对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土地流转正从农民自发流转向组织化、规模化流转转变。成片流转,便于栽种和管理。
2.5流转的耕地效益发挥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石河3亩大棚,缺少种植能手,管理不善,缺少鲜、特农产品。辣椒、番茄、白菜、青菜、三月瓜、萝卜均已种过,效果不令人满意,开始由村委会人员每人承包一个大棚,转变为承包给一户人家再到交给村委会管理,缺少专职人员管理,效益不佳;新街村委会广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两个法人和本地人承包种植蔬菜,开始几年,效益还是好的,现在已经荒废,目前已由一个法人来接手经营,有产房、有地、有水、有电、有路,条件比较好。正在种植特色蔬菜,10亩大棚必须翻修,冷库已建成,使用了两三年,现已闲置。
3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土地流转的成绩是显著的,作用也是突出的,但流转的过程并非完美无缺,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的所有权界定不严格及流转发生不明确。国家相关法规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经济、法律、财产地位及职能范畴、行为发生等方面没有完全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土地的所有权界定不严格,给流转带来许多问题。另外在流转形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出现难解之题;二是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难以扩大,一方面原因是农民的生存保障缺乏基础,所以土地仍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不愿意长期转出,而经营者难以获得较长的经营期限,所以在土地转到手后,往往在资金、劳动力投入方面都有限,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投入不足,不利于地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责任制时,对土地划分到户缺乏农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战略思想,兼顾土地肥瘦均等化、导致土地零星分散摆布,实行土地划分指手为界,导致土地四至界限不清的问题,加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缓慢,影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导致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高。
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口头协商的较多,书面文字协议的少。私下流转的多,组织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规模转让的少,缺乏完善和规范的流转手续。除此之外,流转中农民用工成本高,经营者经常更换,缺乏长效的投资和管理。同时也缺少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士,农业后续经营人才缺乏。
4对策与建议
要突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行适度农村经营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现实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抓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监管,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效益,大力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保障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农民对土地的过多依赖,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地释放土地流转的经济功能。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产业化发展。按照“农村土地流转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坚持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土地规模经营业主互相联手,实施跨地域大规模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場竞争力。
作者简介:布金荣,大专学历,姚安县前场镇农经站,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