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宏望南越琴士 以弦修心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宏望 中国古琴学会理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古琴研究会会长,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古琴代表性传承人。
  “古人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心正则正音出。我的目标是弹好琴,交一批有志趣的琴友,将古琴传承下去,把古琴之美展示给世人。”
  初见吕宏望,是在他装饰得古香古色的家中。推开厚重的对开木门,两座摆满古玩储物柜区分了玄关和客厅,入眼所见皆透露出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一如他递上的名片。那张名片特别之处在于“吕宏望”三字为楚简字体,是战国时期竹简,其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折期的风格。吕宏望非常喜欢这种字体,楚国文字,方正为美。对书法颇有研究心得的他还拿出家中珍藏的一幅字画与我们分享,娓娓解说着。
  然而,客厅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把摆放在茶几上的古琴,只见他双手灵巧地在琴弦上来回拨弄,响起了雄厚但余音袅袅的古琴声。“你看,弹奏古琴时候,人的双手就好像是双鸾并舞,两鹤对飞,是不是很有意境?古琴的最高境界是宣和情志,变化气质。”
  心正则正音出
  古琴,原名琴,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之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先秦以至两汉典籍中,颇不乏与琴有关之记载,如《礼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经》:“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古琴所发出的哀音、乐音、喜音和怒音是扣人心弦的。古琴爱好者往往都会竭力寻求好的古琴而珍藏。如宋代文宗欧阳修有《三琴记》,宋徽宗皇帝赵佶有百琴堂,皆为后世所欣慕。唐琴在北宋已不可多得,而宋明琴在今日,亦非寻常可得之物。吕宏望说,古琴爱好者在寻找好琴,而好琴,也在寻找有缘人。
  他和古琴间便有这种奇妙的缘分。
  在吕宏望三楼挂满诗词字画的书房里,有一张相片格外引人注意。那是他年轻时当兵的留影。谁能想到,眼前这位书法爱好者、南越琴士和古琴藏家,年轻时当过兵,从部队转业后当了一名警察。这一文一武、一静一动的转变,吕宏望过渡得如此自然且在两个不相干的领域里表现得非常出色。“是因为从小家里的氛围就是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我爸爸让我自幼开始练习书法。”吕宏望说到。至于和古琴的缘分,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当警察压力大,性子急,我希望能通过学习古琴来放松自己。”
  1997年初,吕宏望在杂志上看到岭南派古琴家谢导秀先生的报道,触发了他对古琴的热情。结果独自一人到谢老师教学的学校门口去等他,见到谢老师便直言自己的来意,谢老师倒也不意外,说好啊,就来我家学习吧。当年学琴时的第一把古琴,吕宏望依然保留至今,那是一把汉代木头所制的古琴。后来出现朋友想要高价带走的情况,“不会卖的,会一直保留。不忘初心嘛。”
  古琴音乐,在中国流传近三千年而不曾中断,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和传承力,其传承要求口口相传。“广东主要是广东古琴研究会,特别是我的老师任古琴研究会的会长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在吕宏望努力下成立的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古琴研究会也在不断教学古琴,保存、 研究相关的古琴谱,特别是2006年,研究会从云南找回了于清朝手抄的岭南派古琴琴谱,为岭南古琴爱好者对古琴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弹奏古琴时候的吕宏望,全身心投入,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其琴风刚健,爽朗,明快,余韵袅袅的琴声自他手指间流淌而出。心正则正音出,琴如其人,透过弹琴正心修身、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品质。德艺并重,是历代琴论中反复强调的儒家观点。
  弹琴,愉己而非为娱人。吕宏望在自家小区有一个练琴房,平日里开班授徒,古琴已成为其生活的一重要部分,迄今吕宏望已有弟子近百人。学古琴不似西洋乐器如钢琴那样讲究童子功从小练起,古琴班里的学生皆是成年人,懂得体味古琴里的人文意境,谈弦外之音的感悟,才好教学。古琴表现含蓄的感情,追求深邃的意蕴,欣赏悠长深沉的韵味,讲究精炼完整的艺术表现,这些都需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体会。采访当日,同行还有一位新近的古琴爱好者,他表示从前不懂得欣赏古琴的韵味,而现在却喜爱不已。日间劳累,回到家中,听上一曲古琴,内心可得恬静。
  琴人藏琴
  在2013年的中国嘉德春拍夜场中,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以1.15亿的落槌价被买家收入囊中。从前古琴只是古琴爱好者之间相互流通,一下子从冷门收藏成为众多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
  像吕宏望现在珍藏的四把古琴,有的是从老琴家手里传承过来的,有的是琴友之间以琴易琴互通有无得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琴都能像“大圣遗音”那样拍出过亿元的高价。吕宏望说:“一来唐代的古琴存世量很少,二来这把琴流传有序,是文物鉴赏泰斗王世襄的旧藏,这又为这把琴增色不少。所以收藏古琴跟收藏古代书画一样,也讲究流传有序,如果是名家收藏过的价值更高,判断古琴的流传可参考史料和古琴上的铭文。不过铭文也有造假的,但可以看其刀痕,如果是古代所刻,肯定会有风化的痕迹。”为了区分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和新制的古琴,行家将民国以前的古琴都称为“老琴”。吕宏望说:“老琴不可多得,现在在古玩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真的老琴了,即使是清代和民国的古琴都很少了。”
  采访当天,吕宏望为我们弹奏一曲,用的是自己收藏的一把古琴,名为“正音”。这把琴大有来头。吕宏望还专门写作一篇《正音琴记》来讲述该琴的故事。“正音琴为不新不旧之琴、奇琴,盖因其面板为明代杉木,底板乃原明代古琴底板,上有近代同盟会先贤及岭南古琴三大家题签,且由岭南三代琴人历时二十余载所制成之故。”吕宏望介绍,该琴是由陈一民制成,系岭南古琴大师杨新伦弟子,曾为其师修唐宋明清古琴数十床。1998年经吕宏望的古琴老师谢导秀(岭南派古琴杨新伦嫡传弟子)先生推荐认识,两人相交多年,经常相聚谈论古琴。“老琴收藏一讲究缘分,二讲究财力。能收藏一把宋代或者是明代的古琴,那是需要有好机缘的。”如吕宏望的另一把南宋古琴“金风环佩”,是一位谢姓老先生生前以低价“义让”给他的。
  吕宏望细抚古琴,对我们讲述古琴的断纹之美。断纹是古琴漆面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是鉴别老琴年份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古琴历史超过两三百年就会出现断纹,年代越久的琴身出现的断纹越多,很可能形成“梅花断”,而年代相对较短的则可能出现蛇腹断、流水断、牛毛断、冰裂断。
  断纹多且好看,为古琴增色不少。吕宏望曾用自己的一把明代古琴同一香港的藏家交换,得来“碧云深”古琴。这把琴是“仲尼式 ”,形制漂亮,漆灰做工精致,棱角线条非常的爽利。吕宏望尤其喜欢它的断纹多,好看。当然,作为乐器,声音自然是好的,“碧云深”按音细腻,泛音清越,散音浑雄,深得吕宏望心。
  “现在很多假琴也在断纹上做手脚。”吕宏望说。“鉴别一把老琴的真假除了看断纹,还要看形制、闻漆味、看木头的质地。一些造假的人专门收购了唐宋年间的老木头做古琴,假冒老琴。其实只要懂行的人,一看古琴背面的‘龙池’和‘凤沼’就知道了,再古老的木头,只要是新开出来的,里面的木色一眼就可以看出新旧。所以一些造假的人又想到了在新开出来的木头上贴旧皮的方法,有些则是用药水对木材进行腐化,人为做旧,但只要是经常玩琴的行家,还是能够看出破绽的。”
  痴迷古琴的吕宏望,近来迷上了“尺八”这种传统乐器。短短一尺八的竹子上五个孔,却能吹奏出苍凉辽阔又空灵恬静的意境。尺八同古琴颇有相通之处,前者空灵辽阔,后者飘渺悠长,皆需要演奏者的心足够沉静。吕宏望吹罢一曲,再次满足地说道,心好像清风拂过一样。(实习生吴娇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记者:你认为一把好琴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吕宏望:一把好琴应该具备有“音质好、形制好、工艺好”这三个条件。首先,标准还是音质好。古人认为一把好琴应具有“奇、古、透、润、静、圆、清、匀、芳”九德,但是具备九德之琴非常难得。现在松透浑雄、抚弹起来不抗指的琴已属一把好琴了;千琴千面,音色各有不同。如人的气质和声音,琴音不浮、不干、不炸,清和静逸、余韵悠长为好;弹琴时手感爽滑、服手为佳。音好、质材、工艺均
期刊
当你把一块烧红的炭投入一杯冰水炭的滚烫和水的冰凉都不复存在在所有的物种当中唯有你是恒温的我坐在沙发上看着恒温的你像一条直线进入手术室躺到病床上两扇门合上,指示灯亮起绿灯亮起,医生先走出来护士紧跟其后瘦小的护士向我走来走了十一步她最终露齿而笑我看到两扇门继续合上里面没有你
期刊
高端稀缺的活动体验、满意度高的极致服务、全媒体传播覆盖面广是平安VIP俱乐部 “非凡传承,平安精英”系列活动的策划宗旨。纵观2015年私享系列活动,穿越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徒步众筹,古长城瑜伽修炼,与禅修大师品茶论道,操控无人机高空拍摄,等等交汇成自然与人文精神、 科技创新与公益实践为一体的“非凡”交响乐。  “以上帝的视角俯瞰大地,越过世界尽头”— 2015年11月中旬的英德仙湖温泉度假风景区中
期刊
记者:世界越来越扁平化,这会对艺术形态产生什么改变? 朱敬一:在我认知里,每个人都有艺术细胞,只不过因为条件所限,没办法从事。但现在世界越来越扁平化,这种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我的观点是,每一个行业的顶尖高手,做鞋子的、擦鞋的都可以是艺术家。反而在我们所认知的艺术行业,大家都是工匠,本身不具备创造力。 记者:你所谓的“创造力”是指什么? 朱敬一:尽量要做和大家不一样的东西,你的自我认知就是要和大家不
期刊
旧居改造,不仅仅是整理物品,重要的是整理心情,因为你要迎接一个新的房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借由房子重新面对一次生活,期待生活有所改变。  叶怡兰一直相信,空间是生活的容器。当这容器能够确实呼应合乎主人的作息方式、需求和愿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舒坦。她和先生花了一年的时间重新改造居住了17年的房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点。旧居新貌新生活,工作依然忙碌,日常步调依然无比紧凑,但是叶怡兰比往常更恋家更懒得出
期刊
如何面对自己在“文革”中犯下的罪行,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似乎从来没有被拿出来讨论过。大部分主流的声音都会把这些问题归咎于时代或者个别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参与这些罪行的人以及这些罪行的受害者,其实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他们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那么他们是如何让自己的心灵从那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呢?话剧《冬之旅》所讲述的就是当年犯下罪行者和受害者之间内心世界的一场灵魂追问。  《冬之旅》之所以吸引人的
期刊
几年前,我去河南郑州参加过一个项目的设计顾问工作,项目的规划设计师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黑川纪章。他设计了郑州的新城“郑东新城”,又为中国城市房地产联盟设计了一些住宅小区,其中有建业集团的“联盟新城”第一期,就这个项目,我和他打过交道,对他的工作方法有一点了解。“新陈代谢派”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迄今依然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战后涌现的这一批人物,后来都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大师,这个圈子我
期刊
“这个现代舞到底是在讲什么?”每次看完现代舞,都能听到一些新观众这样发问。人们觉得现代舞不好懂,是因为舞者并不直接在舞台上演绎具象的故事。不讲故事的表演,让许多观众对现代舞产生了“晦涩难懂”的感受。  我们欣赏艺术时,故事性总能让普罗大众更易于接受,同时产生想要了解的兴趣。但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而言,故事性真的是必要的吗?当我们在欣赏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的时候,几何图案和色彩搭配有故事可言吗?但这无碍
期刊
朱敬一 艺术家、专栏作家、艺术产业研究学者、“南门精舍”创立者。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定居上海,致力于突破中国的传统绘画材料语言,并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代表《妖野荒踪》系列、《立体的墨》系列和《万物》系列等,将水墨画推向新境界。  研习国画出身的朱敬一,如今在不停探索着水墨的出路:他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画妖兽、写怪字。他偏爱野路子,不按常理出牌,坚信对于艺术家而言,“不同就是美”。 
期刊
我们想打破电子产品所垄断的亲子时间,我们想提倡爸爸们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带他们去亲近大自然。可是,面对千篇一律的出行模式与规范,爸爸们又该如何揉炼出一场更有意义的亲子户外SHOW?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爸爸妈妈们不该缺席。 也许是这句发人深思的话语里包含了太多情感与无奈,所以,眼下的父母们接受了“要多多陪伴孩子”的提议,并且想方设法的带他们去尝试更多,体会更多。同时,因为“爸爸去哪儿”的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