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班学习成了习惯时……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张德崇,福建省浦城人,1978年12月入伍,1982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大校军衔;历任战士、学员、指导员、团政委等;荣立三等功1次。现任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政委。
  从我从事部队新闻宣传起,就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要加班学习至少三个小时。以前是经常加班加点的采访、写稿,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这个习惯却不曾中断过。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晚上我都要到办公室泡上几个小时,静静地读一会儿书或是翻阅报刊,思考些工作问题,亦或是写点东西等。
  当了主官后,每天晚上加班学习更是成为我一种生活的方式。当然,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我收获知识与力量,也让我收获宁静与淡定,更让我收获着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成功。
  去年3月的一天,突然接到通知,军区工作组第二天突击检查军代处。带队的首长是第一次到我们单位,需要全面汇报部队的建设情况。当时负责汇报材料撰写的干部也相当重视,一心想把材料写出特点特色,希望能通过汇报给首长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可是,这位干部加班到深夜时,经不住同事的劝说,于是在吃宵夜时,有人提议喝点啤酒,借着点酒劲能够拓宽思路。不曾想,几个人一高兴就喝多了,留下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的材料。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点钟,首长上午就要听汇报了。我只得自己加班动手写材料。
  当时,我到军代处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在那次检查中,我的书面与口头汇报,得到了首长的高度肯定与表扬。特别是,在口头汇报中,由于我对单位工作的深入了解,基本上做到了“一口清”。也是这次,让我真切的感悟到:自己动手方能“丰衣足食”。
  其实,我深知自己在那次突然性检查中之所以能做到“一口清”,完全得益于自己的“加班学习”的习惯。正是因为这一习惯,让我在这次汇报中如鱼得水。到军代处上任后,我除了正常工作之外,大多数晚上都要花四五个小时,将军代处近几年来一大摞工作资料进行反复学习和研读,并且对每一年的工作特色、经验做法、有关数据等情况进行梳理记录。半年内,我就与所属单位每名干部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与谈心。
  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许,正因我有“加班学习”的习惯,严重打破了机关“准点上下班”的工作模式。有的机关干部一年到头也不曾加过班,如今机关加班或晚上学习的氛围明显浓厚了许多。讲句实话,我并不是提倡人人加班,或者说多加班就是好事。但这种加班学习的习惯,折射出来的却是一种态度与心态。特别是,在这个较为浮躁的年代,能够保持着这样一分心境更是难能可贵。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唯有如此,人生才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内心也才会不断强大与丰富,生活才会不断多姿与多彩。
  前不久,与一位机关干部交流中,我得知了不少机关干部的心思。有人认为,作为一级师单位的主官,还如此加班加点的学习,完全可以没这必要。但我认为“八小时”以外出成果,既获得了延长工作时间的馈赠,也拓展了生命的价值,应成为我们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人生状态的不懈追求。这一路走来,“加班学习”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与血脉,我不仅热爱她,更是因为我享受与她在一起的时光。这些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绿色人生》《枪手好潇洒》《非常勇士》《精彩人生》等多部报告文学集,这些都完全得益于陪伴我成长的这一好习惯。
  当“加班学习”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之时,想必那定是一种享受,也更是一种收获吧!
其他文献
在与时下流行的各种文化元素快速高度融合的同时,部队独有的“兵文化”究竟该去向何方?军营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不能光靠部队“单打独斗一肩挑”,更要善于依靠地方文化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的,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陆军第16集团军某旅与地方文艺团体合作的一段经历值得借鉴。  名曲咋成了催眠曲  多年来,陆军第16集团军某旅与素有中国朝鲜族
期刊
为了让基层官兵扎根边疆安心放心,云南边防总队大理支队党委,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来队家属的用车和临时住房问题,如今,支队官兵家属到队探亲不仅有专车接送,还有了住房保障。  武警云南总队军嫂罗娜带着三岁的女儿,坐专车来到了海拔1320米的大理州南涧县小湾镇,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丈夫——武警大理支队六中队队长彭诗杰,开始了她三天的“探夫之旅”。大理支队六中队担负着大理市南涧县小湾镇小湾水电站的守卫任务。三年前,
期刊
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值班飞行员一跃而起,飞速冲向战机。稍顷,两架新型三代战机次第起飞,直奔目标海域而去……这是“海空雄鹰团”飞行一大队半个多世纪来担负东南海空巡逻警戒任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这支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在海天鏖战中不断成长的部队,不断提升“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创新战法训法数十套,紧急战斗起飞数百架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数十次,先后孕育出王昆、舒积成、高翔、王鸿喜、孙来沈、李洪生、魏文
期刊
【人物名片】 王铁,安徽省金寨人,1980年11月入伍,1983年12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历任战士、学员、工程师、分库主任等;荣立三等功4次。现任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主任。  从军34载,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当然,更多的是感恩军旅,感恩这身军装。由一名山里娃到如今的中高级干部,我的每一步脚印都见证着自己军旅人生的成长与进步。  随着年龄与军衔的增长,随着职务与岗位
期刊
“有才!快来帮我听听这发动机声音怎么不对啊?”  “有才!这个平台车你能不能给加装一个探照灯啊?”  “来了来了,修完这个马上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满脸油污、留着“寸头”的脑袋从车底下探了出来。  “寸头”名叫陈志豪,是机械连修理班上士班长,“有才”是他的外号,寸头是他的标志。为啥叫他“有才”,因为他有才啊,不管电路油路、汽修机修都是手到擒来。至于寸头,主要是经常在车底下钻来爬去,留个寸头洗起来
期刊
清明前夕,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阵地。一排年轻官兵手捧洁白的哈达、缤纷的鲜花,虔诚敬献在那座背靠阵地的玛尼堆上。玛尼堆,原本是藏族同胞用凝结了内心祈愿的一块块石子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而在这个特殊的玛尼堆下,埋葬着1962年随部队第一批进藏的共和国雷达兵、在驻藏空军雷达某团战斗了20年的副团长张在安的忠骨。  “向老兵敬礼!”阵地总值班、排长杨雪帆的口令随寒风在雪山之巅回荡,新一代甘巴拉人
期刊
见到马伟的时候,他正在政工车上忙碌着,“准备试线,看看信号怎么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旁为他帮忙的战友田云龙说,“他已经有好几个周末没有休息了”。马伟接过话头,调侃自己,“人闲马不闲”。  马伟,某团电影组放映员,中士军衔。聊起他,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马班长不简单”。团里规定每周放一场电影,“放什么?战友们爱不爱看?能否起到教育意义?”对于这每周仅有的一次放映机会,马伟显得格外珍惜,
期刊
本期《名人连线》我们邀请到的是著名歌手、主持人赵伟,他2010年获全国“十大金牌歌手提名”,赢得 “金号奖”,现为中国互联网电视台主持人。  94153部队 谢九平(上士):您的音乐之路是怎样开始的?是从小就热爱吗?  赵伟:我小时候睡觉前特别爱哭闹,一个偶然的机会,收音机里的优美歌声让我改变了哭闹习惯。我童年的音乐启蒙老师其实是我姐姐。姐姐从小音乐感觉就特别好,尤其是音乐记忆力好得出奇。她看一场
期刊
婚嫁宴请随份子,是中国古来的习俗。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红包越随越多,结婚宴请、孩子满月酒、过生日、孩子考学、乔迁新居,凡事都要沾点“喜气”。同时,红包也越随越厚,百八十块钱的礼太薄,大家都拿不出手,三五百块钱的礼是大众“消费”,赶上相好的对劲的朋友有喜事,份子钱随得更多。生活在军营的官兵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份子也开始要面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一定的攀比心理。一方面,大家要面子重
期刊
这里是北京,驻璧山麓、石鹰头下。经历了历史风云的冲刷涤荡,见证了漫长艰辛的岁月沧桑,我军唯一的防化武器装备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  时间追溯到1954年10月1日,肩负着为新中国提供防化学、防原子、防细菌装备技术的使命,防化学兵部化学防护研究所正式成立了。  他们是勇往直前的降“魔”神兵,是不惧艰险的科技先锋。  他们把崇高使命融入血液,把防化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