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似乎是一个惆怅又多情的字眼。我一直以为故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装着童年的欢乐,少年的叛逆,青年的烦恼,中年的牵挂,暮年的记忆。在这个充满复杂情感的地方始终有一种情愫维系着故乡与“我”的牵绊,那就是无尽的乡愁和深深的眷恋。
母亲提起她的故乡,总是一往情深地描述那里的水如何甜,冬天怎么冷,景色多么美,然而命运却在冥冥之中使她背离故土亲人,远走他乡,从此,落下一个终身难以化解的“思乡病”。乡愁,乡愁,白了头。已过古稀之年的她突然闹着回东北老家,并坚持在那里住几个月,家里人谁也撼动不了她的决心,只得任其自便。她一回去就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同学和乡亲,大家拿她当贵宾一样招待,带她下馆子,逛集市。她也给大家做山西的饭食,相当得意地露了一手。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的口音、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熟悉的生活已经不适。几天的劳顿和激动,她的心脏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兴奋和疲惫,终于犯病了。凌晨三点她就打电话向我“报警”。我心急火燎马不停蹄地从晋东南赶到东北“救急”,待她的病情稍稳定些,我们便火速返程。临走时,她的同学和乡亲们都赶来送行,我们在匆忙、离乱、伤感中一一道别,使本应愉快的行程充满了悲情色彩。大家怕刺激母亲,都克制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母亲却无法掩饰她的遗憾和留恋,留给大家的是满脸泪珠,把送行的人都浸湿在一片离愁别绪中。此情此景,走的人、送的人和我这个接的人全都沉浸在唏嘘啜泣之中不能自已,唉,这真是一趟五味杂陈的回乡之旅。回到家后,她心情一放松,血压渐趋平稳,各种不适症状也渐渐消失。我埋怨她明知自己有心脏病,不能劳累、激动,还不注意节制,放任自己,害得大家兴师动众,提心吊胆,虚惊一场。她却说:“我一见到你心里就踏实了,早知道这么快就好了,不如在老家再熬两天,说不定也就顶过去了。这辈子,可能再也回不去了!”说着眼泪又溢出来。我逗她:“那咱们再返回去?”她拭去眼角的泪水,嗔笑着说道:“那你得陪着我,你在身边,我心里才踏实。”我心头忽然滚过一朵浪花,雾气瞬时迷蒙了双眼,第一次感觉我像一朵故乡的云,载着年迈的母亲的心,悠然地游弋在她怀念的地方,无论飘到哪里,都能带给她踏实又柔软的依靠。
女儿从生下就体弱多病,每到换季,必定大病一场。她的老家远在南方,冬天的南方家里没有暖气,潮湿阴冷,围着火炉长大的北方人很难适应,我的工作又非常忙碌,因而很少带她回老家。女儿9岁的时候,跟她爸爸回故乡过春节。她长这么大,每晚都是和我睡觉,我担心她去了那里不适应,怕她生病,怕她因离开我而孤单。直到临走那天,我还忧虑忡忡,而她却充满好奇和憧憬,丝毫没有小孩子离不开妈的黏腻劲,甚至有些归心似箭的感觉。看到她没心没肺的样子,我也释然了,毕竟人家是回故乡,而我也害怕离别的眼泪。我看着女儿笑着上车,一直和我挥手,还做着鬼脸,我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忽然她大声地说:“妈妈,我给你写了一封信在电脑桌上,你回去看看!”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歪倒在沙发上,思维迟钝,目光呆滞。没了女儿的声音,屋子显得那么空寂,比南方冬天没有暖气的屋子还冷。突然想起女儿的信,一扭头就看到一个叠成心型的信笺乖巧地立在电脑旁,“心”的中央用稚嫩的铅笔写着“妈妈亲启”。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信笺:“妈妈,我回老家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你,我舍不得你,你自己在家好好吃饭,我把你的枕巾带走了,因为上面有你的味道,我每天晚上枕着它,就好像你在身边一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妈妈,我想你!”睹物思人,母女情深,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她微笑着与我道别,笑颜却藏不住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在她纯净的心灵里面,那遥远的南方对她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履历上的故乡,而我可能才是烙熨在她心尖上的故乡。
对我这样一个从没回过老家,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人来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以前我总是羡慕那些逢年过节就千里迢迢奔赴故乡的行者,觉得只有那样一种远赴千里的跋涉才是对乡情的诠释,那种声势浩大的充满仪式感的送别场面一直让我对故乡有着粗浅的理解,认为故乡一定是远离生活的地方,是生命航线里离别和回归交替出现的一个节点。而今,我才明白故乡是一种情怀,是心灵安放的地方。当母亲在她的故乡病重时拨通我电话的瞬间,当女儿在她的故乡枕着能抚慰她思亲的枕巾,她们身处故乡,却依旧寻求内心的依靠和慰藉,我才知道我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和牵绊,是她们内心踏实却又永远无法抹去的乡愁。
原来,我亦是故乡。
母亲提起她的故乡,总是一往情深地描述那里的水如何甜,冬天怎么冷,景色多么美,然而命运却在冥冥之中使她背离故土亲人,远走他乡,从此,落下一个终身难以化解的“思乡病”。乡愁,乡愁,白了头。已过古稀之年的她突然闹着回东北老家,并坚持在那里住几个月,家里人谁也撼动不了她的决心,只得任其自便。她一回去就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同学和乡亲,大家拿她当贵宾一样招待,带她下馆子,逛集市。她也给大家做山西的饭食,相当得意地露了一手。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她的口音、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熟悉的生活已经不适。几天的劳顿和激动,她的心脏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兴奋和疲惫,终于犯病了。凌晨三点她就打电话向我“报警”。我心急火燎马不停蹄地从晋东南赶到东北“救急”,待她的病情稍稳定些,我们便火速返程。临走时,她的同学和乡亲们都赶来送行,我们在匆忙、离乱、伤感中一一道别,使本应愉快的行程充满了悲情色彩。大家怕刺激母亲,都克制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母亲却无法掩饰她的遗憾和留恋,留给大家的是满脸泪珠,把送行的人都浸湿在一片离愁别绪中。此情此景,走的人、送的人和我这个接的人全都沉浸在唏嘘啜泣之中不能自已,唉,这真是一趟五味杂陈的回乡之旅。回到家后,她心情一放松,血压渐趋平稳,各种不适症状也渐渐消失。我埋怨她明知自己有心脏病,不能劳累、激动,还不注意节制,放任自己,害得大家兴师动众,提心吊胆,虚惊一场。她却说:“我一见到你心里就踏实了,早知道这么快就好了,不如在老家再熬两天,说不定也就顶过去了。这辈子,可能再也回不去了!”说着眼泪又溢出来。我逗她:“那咱们再返回去?”她拭去眼角的泪水,嗔笑着说道:“那你得陪着我,你在身边,我心里才踏实。”我心头忽然滚过一朵浪花,雾气瞬时迷蒙了双眼,第一次感觉我像一朵故乡的云,载着年迈的母亲的心,悠然地游弋在她怀念的地方,无论飘到哪里,都能带给她踏实又柔软的依靠。
女儿从生下就体弱多病,每到换季,必定大病一场。她的老家远在南方,冬天的南方家里没有暖气,潮湿阴冷,围着火炉长大的北方人很难适应,我的工作又非常忙碌,因而很少带她回老家。女儿9岁的时候,跟她爸爸回故乡过春节。她长这么大,每晚都是和我睡觉,我担心她去了那里不适应,怕她生病,怕她因离开我而孤单。直到临走那天,我还忧虑忡忡,而她却充满好奇和憧憬,丝毫没有小孩子离不开妈的黏腻劲,甚至有些归心似箭的感觉。看到她没心没肺的样子,我也释然了,毕竟人家是回故乡,而我也害怕离别的眼泪。我看着女儿笑着上车,一直和我挥手,还做着鬼脸,我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忽然她大声地说:“妈妈,我给你写了一封信在电脑桌上,你回去看看!”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歪倒在沙发上,思维迟钝,目光呆滞。没了女儿的声音,屋子显得那么空寂,比南方冬天没有暖气的屋子还冷。突然想起女儿的信,一扭头就看到一个叠成心型的信笺乖巧地立在电脑旁,“心”的中央用稚嫩的铅笔写着“妈妈亲启”。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信笺:“妈妈,我回老家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你,我舍不得你,你自己在家好好吃饭,我把你的枕巾带走了,因为上面有你的味道,我每天晚上枕着它,就好像你在身边一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妈妈,我想你!”睹物思人,母女情深,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她微笑着与我道别,笑颜却藏不住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在她纯净的心灵里面,那遥远的南方对她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履历上的故乡,而我可能才是烙熨在她心尖上的故乡。
对我这样一个从没回过老家,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人来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以前我总是羡慕那些逢年过节就千里迢迢奔赴故乡的行者,觉得只有那样一种远赴千里的跋涉才是对乡情的诠释,那种声势浩大的充满仪式感的送别场面一直让我对故乡有着粗浅的理解,认为故乡一定是远离生活的地方,是生命航线里离别和回归交替出现的一个节点。而今,我才明白故乡是一种情怀,是心灵安放的地方。当母亲在她的故乡病重时拨通我电话的瞬间,当女儿在她的故乡枕着能抚慰她思亲的枕巾,她们身处故乡,却依旧寻求内心的依靠和慰藉,我才知道我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和牵绊,是她们内心踏实却又永远无法抹去的乡愁。
原来,我亦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