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嗣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三、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四、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五、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人们总习惯于“样板戏”,传统模式的教学桎梏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徘徊。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高素质的教师担当素质教育的领军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则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脱颖而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元 素质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  在人们生活的浩大一个
期刊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作为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地理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推动并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施地理选修模块的教学及体现课程实效性,是高中地理教师广泛关注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选修 模块 教学策略  1正确认识选修课模块  1.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情趣 任务驱动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
期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计算是学科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很好途径,只要方法得当,灵活运用,就能大幅度提高解题效率。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买东西”的活动中,经历估算的应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的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
期刊
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该科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然而,小学生自觉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可能持续很久,继而演变成视学习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学生在
期刊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
期刊
作文,一直是老师、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有些学生视作文为大敌,甚至为“下地狱”,抓耳挠腮,很久才写上那么几句话,且语句干涩无味;教师呢,讲得很多,指导得很辛苦,但收效寥寥。信息论表明:必须建立信息的输出、输入、评价相联的整体信息网络,才能形成多向、可控、有序的开放式的思维训练模式。这种只重视教师信息的输出,忽视学生信息的输入,不利于师生间感情的和谐和共鸣,就难免出现文章开头描写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