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与教师素质的发展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人们总习惯于“样板戏”,传统模式的教学桎梏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徘徊。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高素质的教师担当素质教育的领军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则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脱颖而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元 素质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
  在人们生活的浩大一个圈子里,到处都有语文的元素存在。语文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塑造我们的灵魂,催促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发展。那么,语文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其实,在人类活动的范畴,语文功能的渗透,好似一株大树的根,串联着每一粒土壤,而那无数的土壤中,蕴涵着多种营养元素,深埋的根须,像千万只有形和无形的抓手,为根捕捉、提供丰富的养分。正所谓“语文——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我提倡,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多元化。
  在过去的地方教育体制中,文本思想及慵懒的人性钳制着教师的创新思维,长期以来,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缺编,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年轻的语文教师一开始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由原来的雄心勃勃逐步变得慵懒,不喜欢读书,一看书要么头疼,要么就打瞌睡。谈到吃喝玩乐则精神抖擞,餐桌上推杯换盏三碗不过冈,麻将桌上慷慨激昂彻夜不寐。上课就只依靠一本语文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教鞭。由于慵懒,教学计划是瞎编的,教案是抄写的,都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教学课堂变成一滩死水,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可见,教学模式的单一不只是体制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外因是一种表象,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教师自身。
  看看今天的一个课时案例便知一二。
  课时计划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揠苗助长》一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寓言?
  师(代言):寓言就是通过学习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现在我们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
  师:(板书)揠苗助长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揠苗助长”。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师(代言):“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ǎng”,不能读成“cháng”。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
  二、学习课文,要求学生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1、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大体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发现生字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会听也是会读的一种方式。
  4.结合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分小组进行)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寓意。
  1、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代言):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快快长高,他揪住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体会人物思想及行为动态。
  师:种田人怎么想?他怎么做?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生1:这个种田人迫切地想让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
  生2:由于性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后来他等不及了,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
  生3:我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感悟寓意。
  师:假如自己就是那个种田人,这种做法好不好?
  生1:这种做法不好,很愚蠢、可笑。
  生2:他费力而不讨好,忙碌了一天,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还把禾苗都弄死了,最终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
  师: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可否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1: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生2:不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尽干蠢事,把事情弄糟。
  师(总结):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努力的结果很可能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悖。简而言之就叫“欲速则不达”。意思为: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七嘴八舌,生活应用。
  师:用心努力为什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生1:照那人的做法,种下地的庄稼,要不了一周时间就可以收获,今天的袁隆平爷爷就没有“世界粮食之父”的桂冠啦!
  生2:古人都不读书,所以变得无知,尽干蠢事。
  生3:他们不善于观察,不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
  师(总结):庄稼本是按照自然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自己生长的,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原本连接的茎被截断,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犹如婴儿离开了母乳,亦如鱼儿离开了水,无法生存下去。要想有好的收获,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辛勤地劳动,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都没有好结果的。
  四、回顾全文、加以巩固。
  1、全体读课文。
  2、再说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略)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把预设的问题范围圈起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答案中把学生的思维一股脑儿“筐”进去。学生按老师设定的“标准”回答问题,学生跳不出老师计划的“怪圈”,富有思想个性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成了笼中鸟,成了套中人,这样的计划课堂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
  在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理念中,人们总习惯于“样板戏”(比如宣传、推广“x x 教学法”之类的“先进经验”)的形式来让大家共同学习,抛出一个课题让大家一起探讨,大多数的教师屈从于问题的研究,自己就不去生产问题来反思,长期的被计划形成了怠惰,教育思想逐渐僵化,讲台上重复昨天的故事,穿新鞋走老路,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教学趋向“一元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地教育资源的差距正在缩小,资源配置逐渐达到均衡,学校硬件设施基本健全。大量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教师编制趋向合理,国家以“绩效工资”作杠杆,鼓励有能力的老师积极进取。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转变观念,高屋建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技能,革除陈旧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育人方法面对现在的学生。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对各学科课程进行改革,目的是搞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在考试制度方面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人才的肯定和评价进行多维度的综合量化和考核,客观地概定人才潜在的能力。
  我们倡导语文教学多元化,这里的“多元”不是乱教,更不是无缰的野马,想怎么跑就怎么跑。教材是教学的依托,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通过教育专家严格审编的,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刻阐述了我国的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有生命力和号召力,发展才能引领中国文化前进。应该提倡多种教材百花齐放,以课本为载体,内容的丰富性,使得我国民族的多元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教师是多元文化的领航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要终生学习。若是不对教师搞继续教育培训,我们只会坐吃山空,就会黔驴技穷。“吃老本”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生于忧患,才有对源头活水来的渴求。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它是教学多元化的一个例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然而,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感到乏力,引领学生“走马灯”似地飘然而过,这样的老师应当感知自身能力的匮缺。此时此刻,可以试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读书上?写了几篇与自己身份相称的好文章?是否写得一手好字?自己的“德”与“行”是否博得学生、同行的尊重?为什么一个上肢残缺的人能用脚在钢琴上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写得一篇好字,而自己肢全智健却平庸无奇?
  祖国丰富的多元的文化呼唤语文教学的多元发展,教学的多元发展则呼唤具有真才实学的语文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博而精专,使自己具备渊博的学识、浩瀚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一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应当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标杆,勤于科研,躬于实践,以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以精湛的技能带动人,以优秀的成果信服人。
其他文献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
期刊
相当长-个时期以来,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艰难跋涉。对此,广大有志于语文教改的人士正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新途径,见仁见智,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语文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我们的回答则是: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即语文美感教学。在此,简要地谈-谈我们提出这一教学的理论思考。  无疑,语文教学面临这-个无法回避的实质问题: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差异显著。英语学习环境的欠缺、家庭教育的短缺等问题的存在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困境。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是每位英语执教者所面临的挑战。面对这个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英语教学。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形成一种新型有趣的学习氛围。  子曰:“知之者
期刊
《一厘米》是一篇温厚深情的小说,是一首慈母的颂歌。课文围绕母子故事,塑造了一个负责任、有尊严的母亲形象。借此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小说鲜活的形象、深刻的主题得益于小说特色、典型的塑造方法。  一、以事写人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述故事塑造
期刊
摘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课堂教学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动机  兴
期刊
新课改提出的语文观中有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得不思考,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每次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创新?从何创新人手?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创新”。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
期刊
摘 要:本文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数学教学中在情境创设、课堂活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用案例呈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保留的特色,即数学问题应多一点,思考感悟应多一点,思维交流应多一点,更应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者想与广大教师共勉:沉下心来,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学,还数学教学本应有的特色。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
期刊
摘 要:《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这既体现了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对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探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广大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字:减负;双边活动;探索;构建课堂活动;快乐学习  教学活动的精彩与否在于双边的活跃程度,而教学
期刊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实施德育教育,更体现趣味性、活动性和教育性。在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游戏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游戏中学习交往、合作技能,体验分享;在游戏中培养关爱、互助情感;在游戏中让幼儿尝试挫折,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集自由、趣味、假想和创造于一体,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年龄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