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学发展具有"波段共振性"的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进入了华文教学"主动本土化"阶段,在主导力量、办学理念、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学习群体、教学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型。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这一阶段的本土化可分为4种类型:融入型、融合型、后发型、调适型。基于对以上类型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进入国民教育体系不能完全解决华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东南亚华语教学并未"全面二语化"、华语作为民族语言教学和作为国际语言教学应双轨道并行、坚持家庭使用对于华语传承的作用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