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女职工职业幸福感,根据三年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高职院校女职工职业疲劳的表现,并剖析其原因,个人、学校都有能力为女职工职业幸福感做加法。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环境。
关键词:激发;职业幸福感;潜能
一、绿色环境——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高职院校女职工与男同志一道站在职业教育战线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同样需要社会给予其教育角色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促进其更好的为教育事业付出一切,让其体会到职业幸福感,将个人理想价值与学校的发展相融合,从而提升自我价值升华职业幸福感。这些都需要一个重要的社会支撑平台,政府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大环境。给女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比如: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问题,女工人五十岁退休,女干部五十五岁退休,有些女职工希望享受男同志退休政策,愿意六十岁退休,可以灵活处理,由女职工自愿选择。并且在个人待遇上能够彻底改观,政府加大资金的配套支持,对职工的生活待遇进行改变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家的政策的支持。这也是女职工需要达到男女平等的心理诉求,从而激发女职工对高职教育工作的热情,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扩招,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招生竞争压力很大,生源质量严重下降,高职院校教职工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高职院校女职工面临更大的挑战,要想提升高职院校女职工的幸福感。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抓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优化办学环境,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业务提高机会外,关系她们的身心健康,为女职工减缓心理压力,提升她们的教学工作能力,才能创办一流的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不断充电——建立科学的师资培训机制
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半边江山的作用,是培养社会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的全能型、高素质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从自身改革做起,首先抓师资力量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从中专转型过来的,理论教学水平没有达到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实践教学能力也欠缺,所以学校要拿出大量的经费帮助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同时输送大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尽快掌握实践教学经验,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通过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新老结合,共同成长,尽快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在职业技术学院中,要有三成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我们说,这是一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但也不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现有高职院校职工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较少,新进的青年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生,教师学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真正能胜任“双师型”称谓的教师较少,由于高职院校现有的职工,绝大部分是由中专学校教师转评过来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工作岗位上奔波,都有程度不同的知识枯竭感,为此,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知识枯竭的程度与职业幸福感低下呈正相关。
因此,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力量提升、考核、晋升等制度,将其进行有效的实施,推动教育体系改革目标向双师型或复合型过渡。在素质教育的支撑下,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创新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娄底职院针对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推行职工深造、深入企业实践举措,并在待遇上进行配套,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职人员成功完成研究生学业得到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学院都给与适当的奖励。其妻子优先在学校安排合同工、辅导员,取得博士学位证书者,除给予奖励外,还帮助解决其妻子正式工作。根据教师本人申请学院根据专业需要保送老师外出访学。
三、拓展空间——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层次
人才的层次性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层次性,两者是直接对应的关系。虽然社会需要全能型的复合人才,但人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都具有偏颇性,不可能出现所有层面都高人一等的画面,“行行出状元”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因此,对于人才来说,仅就某一方面具有高超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在哪个岗位上就职,都要受到社会的赞美。为了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提高高职教育层次是最好的出路,能够利国利民利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文的沉淀都具有推动作用。在提升办学层次上,可以将台湾当局的教育经验作为借鉴,在高等院校开设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与教育,培养高学历、懂理论、会技术的人才,将教育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零距离衔接,形成一条龙式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像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可以培养具有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当然,提高高职教育办学层次,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
第一,在招生制度上进行完善,促进督导评估制度的健全。在招生制度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行分卷考试招生,避免部分学生受统一考试的限制而不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教育。在测试卷中要体现理论、实践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能力考评,对于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测试时要注重动手能力题型的比例要大,并在改变学生理论结构上适当录取有意向的优秀“三校生”,但是必须采取宽进严出的办学方式。在督导评估上,也应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区别对待,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研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侧重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第二,在实践教学中拓宽道路,加强政府、校方、企业三者的联合。高职教育要以技能教育为主,以理论教育为辅,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要体现较大的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如娄底职院,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帮助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院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院先后与华菱涟钢、华达机械厂等97家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的骨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办学、聘请专家任实习指导教师、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把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近年来,娄底职院还组建了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筹建了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中心和矿山安全评价有限公司。近年来,该院又与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搭建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平台,建立了面向园区、依托园区、服务园区的“前校后厂”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先后建成了现代制造技术、采矿与安全技术、建筑技术等8个院内综合性实训中心,注册成立了弘智商务咨询公司等9家产学合一的生产型服务实体,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开展科研活动的环境和机会,又为相关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增强了学院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结合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与现场专家共同开发了《电气控制与PLC》等100余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指导书,建设了集纸质、电子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另外,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学院在图书馆建设方面也加大了配套力度,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藏书结构,藏书总量达到了54.3万册.
四、整合资源——争取社会支持与合作
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以娄底职院为例: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我院在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娄底市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市政府向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做出如下承诺:
资金保障:一是承诺按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不低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建设资金;二是保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不低于湖南省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的平均数。
组织保障:成立由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娄底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督促学院尽快制订好《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开展项目建设专项检查,确保项目按建设方案实施到位。
政策保障:一是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列入《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在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继续落实好下放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权、提高跨省招生特别是西部地区招生的比例、落实单独招生试点和提前录取批次、省内各类立项建设项目给予倾斜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与培训制度、生均财政拨款、基础能力建设专项、兼职教师课时费、实训耗损补贴等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坚持校企合作,把课堂搬到工厂,把论文写在田野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我院与娄底三星公司、华南煤机、飞鹰驾校、娄底市新农村示范村——中阳村合作办学。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化操作是,将学生引入到终端岗位上上进行实践演练,将学生彻底的从理论课堂教育解脱出来,形成了校企共培,人才同育,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不但能够给企业代培掌握理论,懂得企业理念的实用型人才,还能够为高校拓宽实践办学的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深入合作,校企各方都能够将人才培养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将优势转化到学生身上,使得学生集众多优势技能于一身。另外,学校在联合中,管理能力、师资能力、理论转化能力均大幅提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人才培养创新性转变过程中,注重专业建设的并重。结合院校的地理特点和企业的地域特征,学校及时将专业结构进行区域性调整以适应区域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对口需要。另外在办学模式上也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订单委培、半工半学等成为新亮点。通过项目法、任务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践环节结合理论课堂将实践进行分段分层次性互补教学模式创新;利用社会实践型人才进行师生能力提升培训;社会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模式创新等等。这些新的尝试与创新,给院校人才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结合区域社会的发展层次向社会输出创新型实用人才,形成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模块,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全体师生的服务能力,让高职教师有一种成就感。学院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女职工幸福感要让政府社会主动买单。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其教学行为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参考文献:
[1] 李翠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自我调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3-125.
[2] 李翠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剖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2):158-160.
[3] 李翠华.论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作用.今日财富,2010(12):268-269.
[4] 李翠华.高校教师焦虑心理及其化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9-121.
[5] 李翠华.高校呼唤楷模精神[J].工会博览,2011(5).
作者简介:李翠华(195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人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键词:激发;职业幸福感;潜能
一、绿色环境——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高职院校女职工与男同志一道站在职业教育战线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同样需要社会给予其教育角色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促进其更好的为教育事业付出一切,让其体会到职业幸福感,将个人理想价值与学校的发展相融合,从而提升自我价值升华职业幸福感。这些都需要一个重要的社会支撑平台,政府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大环境。给女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比如: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问题,女工人五十岁退休,女干部五十五岁退休,有些女职工希望享受男同志退休政策,愿意六十岁退休,可以灵活处理,由女职工自愿选择。并且在个人待遇上能够彻底改观,政府加大资金的配套支持,对职工的生活待遇进行改变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家的政策的支持。这也是女职工需要达到男女平等的心理诉求,从而激发女职工对高职教育工作的热情,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扩招,高职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招生竞争压力很大,生源质量严重下降,高职院校教职工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高职院校女职工面临更大的挑战,要想提升高职院校女职工的幸福感。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抓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优化办学环境,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业务提高机会外,关系她们的身心健康,为女职工减缓心理压力,提升她们的教学工作能力,才能创办一流的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不断充电——建立科学的师资培训机制
高职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半边江山的作用,是培养社会经济建设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的全能型、高素质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从自身改革做起,首先抓师资力量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从中专转型过来的,理论教学水平没有达到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实践教学能力也欠缺,所以学校要拿出大量的经费帮助教师到大学进修学习,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同时输送大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尽快掌握实践教学经验,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通过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新老结合,共同成长,尽快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在职业技术学院中,要有三成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我们说,这是一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但也不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现有高职院校职工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较少,新进的青年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也有博士生,教师学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真正能胜任“双师型”称谓的教师较少,由于高职院校现有的职工,绝大部分是由中专学校教师转评过来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工作岗位上奔波,都有程度不同的知识枯竭感,为此,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知识枯竭的程度与职业幸福感低下呈正相关。
因此,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师资力量提升、考核、晋升等制度,将其进行有效的实施,推动教育体系改革目标向双师型或复合型过渡。在素质教育的支撑下,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创新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娄底职院针对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推行职工深造、深入企业实践举措,并在待遇上进行配套,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职人员成功完成研究生学业得到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学院都给与适当的奖励。其妻子优先在学校安排合同工、辅导员,取得博士学位证书者,除给予奖励外,还帮助解决其妻子正式工作。根据教师本人申请学院根据专业需要保送老师外出访学。
三、拓展空间——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层次
人才的层次性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层次性,两者是直接对应的关系。虽然社会需要全能型的复合人才,但人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都具有偏颇性,不可能出现所有层面都高人一等的画面,“行行出状元”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因此,对于人才来说,仅就某一方面具有高超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在哪个岗位上就职,都要受到社会的赞美。为了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提高高职教育层次是最好的出路,能够利国利民利教育,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文的沉淀都具有推动作用。在提升办学层次上,可以将台湾当局的教育经验作为借鉴,在高等院校开设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与教育,培养高学历、懂理论、会技术的人才,将教育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零距离衔接,形成一条龙式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像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可以培养具有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当然,提高高职教育办学层次,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
第一,在招生制度上进行完善,促进督导评估制度的健全。在招生制度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行分卷考试招生,避免部分学生受统一考试的限制而不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教育。在测试卷中要体现理论、实践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能力考评,对于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测试时要注重动手能力题型的比例要大,并在改变学生理论结构上适当录取有意向的优秀“三校生”,但是必须采取宽进严出的办学方式。在督导评估上,也应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区别对待,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研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侧重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第二,在实践教学中拓宽道路,加强政府、校方、企业三者的联合。高职教育要以技能教育为主,以理论教育为辅,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要体现较大的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如娄底职院,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帮助解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院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院先后与华菱涟钢、华达机械厂等97家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的骨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办学、聘请专家任实习指导教师、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把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近年来,娄底职院还组建了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筹建了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中心和矿山安全评价有限公司。近年来,该院又与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搭建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平台,建立了面向园区、依托园区、服务园区的“前校后厂”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先后建成了现代制造技术、采矿与安全技术、建筑技术等8个院内综合性实训中心,注册成立了弘智商务咨询公司等9家产学合一的生产型服务实体,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和开展科研活动的环境和机会,又为相关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增强了学院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结合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与现场专家共同开发了《电气控制与PLC》等100余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指导书,建设了集纸质、电子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另外,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学院在图书馆建设方面也加大了配套力度,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藏书结构,藏书总量达到了54.3万册.
四、整合资源——争取社会支持与合作
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以娄底职院为例: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我院在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娄底市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市政府向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做出如下承诺:
资金保障:一是承诺按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不低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建设资金;二是保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不低于湖南省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的平均数。
组织保障:成立由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娄底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督促学院尽快制订好《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开展项目建设专项检查,确保项目按建设方案实施到位。
政策保障:一是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列入《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在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继续落实好下放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权、提高跨省招生特别是西部地区招生的比例、落实单独招生试点和提前录取批次、省内各类立项建设项目给予倾斜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与培训制度、生均财政拨款、基础能力建设专项、兼职教师课时费、实训耗损补贴等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坚持校企合作,把课堂搬到工厂,把论文写在田野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我院与娄底三星公司、华南煤机、飞鹰驾校、娄底市新农村示范村——中阳村合作办学。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化操作是,将学生引入到终端岗位上上进行实践演练,将学生彻底的从理论课堂教育解脱出来,形成了校企共培,人才同育,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不但能够给企业代培掌握理论,懂得企业理念的实用型人才,还能够为高校拓宽实践办学的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深入合作,校企各方都能够将人才培养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将优势转化到学生身上,使得学生集众多优势技能于一身。另外,学校在联合中,管理能力、师资能力、理论转化能力均大幅提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人才培养创新性转变过程中,注重专业建设的并重。结合院校的地理特点和企业的地域特征,学校及时将专业结构进行区域性调整以适应区域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对口需要。另外在办学模式上也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订单委培、半工半学等成为新亮点。通过项目法、任务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践环节结合理论课堂将实践进行分段分层次性互补教学模式创新;利用社会实践型人才进行师生能力提升培训;社会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模式创新等等。这些新的尝试与创新,给院校人才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结合区域社会的发展层次向社会输出创新型实用人才,形成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模块,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全体师生的服务能力,让高职教师有一种成就感。学院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女职工幸福感要让政府社会主动买单。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其教学行为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动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参考文献:
[1] 李翠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自我调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3-125.
[2] 李翠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剖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2):158-160.
[3] 李翠华.论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作用.今日财富,2010(12):268-269.
[4] 李翠华.高校教师焦虑心理及其化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9-121.
[5] 李翠华.高校呼唤楷模精神[J].工会博览,2011(5).
作者简介:李翠华(195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人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