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爷爷”梁发双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y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一个服役27年的空军无线电工程师,放下空军上校军衔的身份从科员做起,决心要成为编纂党史的行家里手。
  他,全身心地投入党史编纂工作,忘我无我,近20年间,发表研究文章50余篇,先后编纂出版了10余部地方党史资料;活跃于各个社区、学校和单位宣讲鲜活的党史故事,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党史爷爷”。
  他,退休后婉拒去广州跟亲人团聚及优厚的薪酬待遇,分文不取,执着坚守自己的党史人生。
  他就是梁发双,2016年1月,他从襄阳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宣教科科长的岗位上退休。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湖北省党史工作先进个人”“风范长者”等荣誉称号。
  “只要肯吃苦,功夫下的比别人大,就一定能行。”
  梁发双是襄阳市樊城区梁坡村人。1973年12月他应征入伍,而从部队转业时已过43岁。俗话说“人到中年不学艺”,他在部队是无线电专业,回到地方却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心境。
  梁发双的新岗位是襄阳市党史办征编科科员,为了熟悉业务,他时刻把中国共产党党史、湖北历史、襄阳历史和襄阳大事记等书籍放到身边,拿在手上,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初读一遍后,第二遍就开始深读细研。一年间,废寝忘食的刻苦学习,他记下20余万字、10余本的读书笔记。
  2001年,迎来了建党80周年,上级要求编纂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地方历史。领导分配梁发双编纂《中国共产党襄阳历史》(第二卷)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月)部分。
  梁发双把这个任务当成一个考验,更是一次机会。他天天住在档案馆查资料,虛心求教。复印的资料办公室堆不下了,他跟领导请示,放在自己家里编。炎热的夏天,家里没有空调,怕吹乱资料也不敢开电扇,他就穿个裤头、背心,埋头一干就是3个多月,经过反复修订的初稿,终于上交了。
  分管副主任审签后,传给主任签,领导们对他的稿子都给予肯定。通过这件事,老梁增强了干好本职业务的信心。尽管自己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只要肯吃苦,只要用的时间比别人多、下的功夫比别人大,就一定能干好。
  从此,办公室很多难事、艰苦的事,都交由老梁去完成。
  “收录有价值的事、记载有影响的人,要经得起检验。”
  2006年初,省里下达开展抗日战争时期襄阳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课题调研任务。面对这个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未开展过此类调查、历时久远的的难题,党史办领导决定成立专班,老梁也在其中。
  老梁加入调研专班后,他一方面组织9个县(市)区的调查骨干进行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每个村、每个社区的地毯式调查,访谈知情老人,摸排有价值的线索;另一方面把各县(市)区档案馆的相关档案都过一遍。由于历史太久,很多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解放后没动过,有的纸张破损了,还有的是繁体字,字迹模糊。为了查资料,他就拿着放大镜,反复研究辨识,把眼睛都用坏了。
  当统计出来的数据和具体事件有出入时,为了取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证明材料,他走访当事人、知情者326人次,取得有价值的口碑资料157份8万多字。此外,他还外出调查南京、武汉、宜昌等27家档案馆(室),逐一核对完善数据。
  调研工作2009年1月结束时,专班共调阅各类档案2368卷,复印档案资料4390余份,共计220万字,证实抗战期间日军在攻占襄阳地区时,轰炸413次,出动飞机2380架次,炸死炸伤20200余人,炸毁房屋58350间,整个侵占过程直接杀害襄阳地区民众107146人,细列了日军2次使用毒气弹,大量残忍屠杀军民,掳掠奸污妇女等详实罪证,向省里递交了26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其调研经验得到上级肯定,做法在全省推广。
  梁发双说:“编纂工作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2009年,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梁发双编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襄樊》大型画册。为了了解编纂邓小平同志1980年7月21日到丹江口考察南水北调的实际情况,他3次赴丹江口水库,左胳膊摔骨折了打着夹板,他就用右手拍照和记录。在国庆节前,他完成了87个党和国家领导人128次考察襄樊的画册出版任务。
  在调研中,他还深挖图片背后的故事,还原鲜活的历史片段,相继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毛泽东关注的襄阳三线建设》《毛泽东、朱德关注的襄樊战役》等研究文章,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工作选择了我,我就要用有声有色的工作成果来回应。”
  2010年初,襄阳市进行机构改革,党史办与地方志进行合并,按当时政策,工作满30年的老同志可提前离岗退休,工资调高一级。
  分管领导找老梁谈心说:“你符合离岗退休条件,但希望你能继续在新合并的单位工作,担任最苦、最累的资料科科长,把这件事做好。”
  老梁说:“只要工作需要,我没什么可说的。”
  同年4月,梁发双上任资料科科长,面对两个单位合并后杂乱无章的资料库房,每天12个小时工作是他的常态,通过编、排、分类,一点点倒腾,把政治、党史、年鉴、方志、组织各类资料规范得井井有条。
  这期间,有几次晋升职务的机会,他却说:“晋升名额有限,多照顾年青人。”
  2012年,资料科更名宣教科,增加了党史宣传教育的职责。只要是宣传党史的事,无论是哪个基层单位,梁发双总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把自身丰富的党史知识精炼成形象直观的历史故事,他活跃于各个社区、学校和单位,深受大家喜爱。
  宣讲的次数多了,他走在大街上,时常有学生亲切地喊他:“党史爷爷。”
  “现在最紧迫的是把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事件发掘出来,传承下去。”
  2016年1月,梁发双即将退休。史志办主任江万丰提前几个月就跟他打招呼:“老梁,你退休后办公室还有三件事离不开。一是成立党史学会,把全市的党史工作力量整合起来;二是任退休党支部书记,为老同志们搞好服务;三是带一带年轻同志。”
  梁发双的儿子、儿媳妇和孙女都在广州,儿子是南航的一名机长,儿媳妇是上市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儿媳妇特意打来电话接他去广州团聚,而且还为他找好了岗位,每月5000多元工资。
  老梁回话:“组织还需要我,我作为老党员,还讲什么条件。”其实,只拿退休工资的老梁还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他正在编纂的《仙人渡集中营史料专辑》一书还没完稿。
  2018年7月,市里举办解放襄阳70周年主题展,老梁重操讲解旧业,62岁的他每天讲解四五场,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展览现场,他讲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目前,襄阳下属的老河口市正以他编纂的《仙人渡集中营史料专辑》为蓝本,紧锣密鼓的重建仙人渡集中营遗址,老梁热心快肠地当上了规划建设顾问。建成后的集中营遗址将作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社会开放。
  谈起今后打算,老梁讲了当年仙人渡集中营的幸存者陈顺友的越狱故事。老梁为找到他,打了50多个电话,辗转多地,才在沙洋监狱总医院的病床上见到98岁高龄的陈顺友,访谈其越狱经过,陈顺友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死也要死到共产党那边”!
  老梁感叹,这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随着年岁的增长,知情人、幸存者越来越难找寻,他要尽早把这些鲜活的党史细节发掘出来,公之于众。“不但我讲,还要培养更多的讲解员都来讲,让党的历史接续、革命精神传承。”
其他文献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他是脱贫致富的探索者,敢想敢干,革故鼎新。从发展蔬菜大棚到到义务水电改造;从教村民学电脑科技知识到带领村民发展红高粱产业;从育苗辐射他村到成立合作社外销农产品,他把帮扶群众脱贫,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兴武子”(黄兴武)——他的名字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阳日村人尽皆知。  黄兴武在外摸爬滚打了5年,本已扎根于东风公司公安处,做着别人羡慕的工作,拿着别人羡慕的工资,但他却做了一
期刊
在嘉鱼县信访工作岗位上,彭光新任劳任怨,一干就是13年。  “接待员的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都代表着党和政府”。面对上访群众和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体,他一声声“您好,请坐,有话慢慢说”让来访群众仿佛回到了家一般的感觉,一句句“好的,谢谢,我送您走”让来访群众体会到了无微不至的關怀。  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把握准确,办理信访问题规范及时妥当,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效果多方满意,是彭光新处理信访事件所秉持的一贯
期刊
“俺们要感谢乐书记,是他带着乡亲们让生活变了样。”在阳新县三溪镇田西村,村民口中的乐书记,不是别人,正是村党支部书记乐祖林。  田西村属山区,过去无主导产业,致富无门路,“造血”能力几乎为零,是全县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  为了改变乡村状况,镇委镇政府想到了曾经当过32年镇干部的乐祖林。作为土生土长的田西村人,乐祖林认为村民的穷根子就是“身在宝山不识宝”,8000多亩的山场,除了稀稀落落的马尾松和齐
期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枣阳市年出栏100万头生猪、3000万只禽、15万多头牛,消费各类畜产品5万吨。“放心肉”从哪产、怎么管、如何安全上餐桌?有一位党员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盯着这一件事干,他就是枣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史勇声。  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肆虐大半个中国,疫情就是命令!史勇声果断采取“设明岗与布暗哨相结合”“部门监督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主动查处与群众举报有奖相结
期刊
蓝天之上,一架无人机在飞行、逐渐靠近。  肖龙站在小型微波反无人机设备旁,紧张地望着天空。“来了,来了!”他在心里默念。  700米、500米……无人机离地面越来越近,团队成员们屏住呼吸。  “瞄准,三、二、一,启动……”无人机被成功击落!  “试验成功!”肖龙激动地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31岁的肖龙,身形高大,皮肤黝黑,有一股稳重又老到的学者气息,笑起来却带着一种“孩子气”。怀揣着一颗赤子之
期刊
“为了党的文化事业,我将奋斗到底。”这是73岁的退休老党员尹纪有的心声,也是他退休后投身文艺创作的真实写照。4年里,他创作了17部文艺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获得省、市大奖。  退休后重拾文艺梦  日前,在十堰市张湾区郧剧团的排练室里,几名演员正在排练一台郧剧。73岁的尹纪有坐在一旁,仔细观察每一位演员的表演。排练结束后,尹纪有把几位演员叫到身边,给每个人讲戏,提醒他们唱词要清晰,表情要到位。  演员们
期刊
作为“农林类”高职院校,更应自觉肩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林业生态建设和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论断和新要求。省委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部署中,也明确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
期刊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开展反腐败的决心、信心和恒心,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第20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之际,围绕學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和《监察法》,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性这个主题,我们要从三方面深刻领会、学思践悟。  深刻领会党中央开展反腐败的决心、信心和恒心。新《条例》和《监察法》的
期刊
思政课就是学生的人格健全课、情感丰盈课。让学生心中充满爱,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感恩的人,是咸宁市温泉中学思政老师王立三的首要目标。  初中三年,王老师有计划地开展感恩教育。初一年级侧重感恩父母,初二年级侧重感恩老师,初三年级侧重感恩自然,他让学生给父母、老师分别写上一封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和对老师教育之情的感谢,并将部分书信集结成书,人手一本。  学生陈茹萌一度和家长关系闹得很僵,回家关上房门
期刊
坚持脱真贫、真脱贫,组织部门必须围绕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发挥职能优势,最大程度集聚干部力量,为打赢最后一役、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关键支持。  习近平總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强调要顽强作战,坚持脱真贫、真脱贫。组织部门、组织工作作为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和工作部分,必须围绕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发挥职能优势,最大程度集聚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