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十七岁半的先生道歉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晚上他充满了怨恨,他是那样地怨恨。这个城市这样华丽,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富有,他们兴高采烈地将那么多的物品丢到购物车上,连价钱都不看。而他,却要不回来自己辛苦一年挣得的为数并不多的血汗钱。
  春节临近的时候,他跟着工友一次次去要钱,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而最后一次,竟然是人去房空。他出来了一年,手里,就只剩下了68块钱,都不够回家的车票钱。
  他才17岁半,要过完了年又过完春天才到18岁。读到高中,家里实在没有钱供他继续念书了,爹狠狠心把他从学校拉了回来,说,想念书,自己去赚钱交学费吧。
  他把眼泪擦干,拿起再简单不过的行李跟着几个同乡出了家门。坐了一整天的车到达城市,又跟着他们一头扎进尘土满天、机器轰鸣的建筑工地。那是一栋盖了一半的高楼,听说要盖到30层那么高,他想30层的楼盖起来,他就可以回去继续读书了。
  他干得很卖力,觉得楼每高一层,离自己的梦想就近了一步。原本有些消瘦的身板,耗得几乎瘦成了一根竹竿,心里却是充满了喜悦,在辛苦的等待中喜悦着。却直到那天晚上,他年少的心,承受了梦想被彻底粉碎的绝望。
  终于没有忍住,他站在那里,背过身去,眼泪很没出息地落了下来。怨恨就在那些眼泪无声的流淌中,一点点塞满了他的心。心好像要炸开了,想发泄,想做些什么,想报复……而那些同乡,他们却似乎是习惯了,只麻木地叹息,眼神无奈而无望。然后,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拉着他说,走,买酒去,喝点酒就不想了。
  他的心一阵疼痛,然后又是一阵绝望,一阵怨恨。他擦了把眼泪,被他们拉扯着进了离工地不远的这个大超市。超市在街的斜对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家世界”。
  一年的时间,他连一次都没有去过。那时候他想,等拿到钱,一定进去给爹和娘买点东西带回去……想着,他的眼泪又下来了。
  琳琅满目的商品慢慢牵住了他的视线,他看到了许多甚至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们那么光鲜诱人,就那样摆在面前,似乎唾手可得。那些衣着光鲜的城里人随手挑拣着,他却不敢碰它们,怕弄坏了,因为不敢,他心里更加的恨,恨这个世界的不公。
  在同乡的催促和建议下,他拿了一瓶两块五毛钱的二锅头,两块钱一大袋的膨化食品,还有两个打折后不足两元的面包。然后他跟着他们朝门口移动,袖子里,塞着那只沉甸甸的剃须刀。他想,他要把它带回去送给爹,爹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剃须刀呢,这是城市欠他的。
  他也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骗了他的城里人。
  终于挨到了付款台前,他的心忽然开始狂跳起来,藏在袖子里的小东西忽然变得格外沉重。
  他掩饰着,却觉得脸在出火。收款的女孩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几岁,笑容和蔼,小眼睛,看着却格外亲切。女孩收款、找钱,然后将东西仔细装进袋子中,说,请走好。
  他松了口气,心虽然还狂跳着,却忍不住有报复后的快感。趁人不注意,他迅速将袖子中的剃須刀放进了袋里,朝着那个正对收款台的出口走去。
  他只迈出一只脚,报警器就刺耳地响了起来。他愣住了,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也不会想到,看似管理疏忽的超市,竟然还有这样的装置。他能感觉到周围人的眼神都朝这边投了过来,而不远处,保安也正迅速朝着他走过来。他站在那里,看着保安的逼近,完全傻掉了。
  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保安到达他身边的前一刻,那个女孩,那个收款的女孩竟突然地挡在了他面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大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我不小心把一件没有刷过的商品丢进了您的购物袋里了,请您原谅。先生,实在对不起……
  她连声地道歉,更让他傻了,一连串的事情让这个不足18岁的农村少年,根本无法应对,他只是那样呆呆地站着,任由那个女孩拿过他手里的袋子,一脸歉意地跟保安解释着,然后带着他走出人群,回到收款处。
  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机械地呆滞地跟随着。心都好像不再跳了。
  女孩在台子上将袋子打开,拿出那个剃须刀,放到一边,好像真的是她不小心放进去的一样。
  然后她又重新将他的袋子整理好,递给他说:“先生,刚才真的对不起了。”
  他慌乱得说不出话来。压根儿不敢抬头看她。她跟他道歉,还叫他先生。他来到这个城市一年了,从来没有人这样对过他。他相信她是故意这样做的,她是为了他。
  心,忽然就有说不出的酸,说不出的委屈,又有说不出的感动。他依旧低着头不敢看她,一把抓过袋子,恨不能飞快逃开。只走了两步,却又听她在身后说:酒要是买给自己的,就少喝点,你还小呢,碰到事,要朝宽处想……
  他几乎是奔跑着逃了出去,快步地跑着,不顾工友在后面喊他的名字。一直跑出灯火辉煌的超市,急急穿过马路,站在那栋30层的高楼下,呆呆地站着,眼泪流满了一张脸。再也忍不住,他将手里的东西丢出去,蹲在地上放声大哭。
  半年后,他回到了学校。他终于通过正当渠道拿回了工钱,又打了半年工,攒够了学费。三年后,他考上了大学。在城市,他一边打工一边念书,这样的生活里,也会受到许多委屈,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可他始终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地对待着他的人生。他知道,那样的错误,他今生不会再犯。因为他一直记得那年的冬天,一个女孩为了掩盖他的过错,所给予他的昂贵的道歉。
  他17岁半的时候,那个女孩,尊敬地叫他先生。他便是在那一刻开始,长大成人。
  (摘自《经典文摘》)
其他文献
辛亥革命以后,为什么连年混战,闹得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军事派系多,各系军阀为了争权夺利,连年混战,即使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直至逃离大陆止,派系斗争也没有停止过。  北洋军阀与直、奉、皖三系  北洋政府以军权为中心,由军权支配一切,没有民主,没有政治,所谓政治,不过是军队的附属品。北洋军阀的头子是袁世凯,他手下有三支部队,即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因为袁世凯曾任清政府的北洋大臣,后又组织北洋
期刊
今天能够在世界上最优秀的高校之一参加各位的毕业典礼,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本人没能从大学毕业。说句实在话,今天要算我同大学毕业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次了。现在,我想给诸位讲三个我的人生故事。是的,没什么大道理,只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串起你生命中的点滴。  我在里德学院念了6个月大学后就退学了,但随后我在学校旁听了18个月的课,然后才真正地辍学。那么,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故事要从我出生前说起。我
期刊
以最慵懒最松散的状态深陷年味浓郁的寒假中。大雪封门,正好围炉读书;日出晴暖,则走亲访友。如此,日日是好日,时时是良辰,不知不觉中,把个假期消磨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暖意洋洋春意盎然。  春耕啰——某个午后,正当我习惯性于火桶里打坐昏昏欲睡之际,不知是谁于窗外的春阳下一声吆喝,吓我一跳,宛如听到集结号,是春耕集结号了!不由惊觉,咱业余爱鼓捣把玩的小文字呢?似乎全然抛却在脑后,冬眠了一样。即使冬眠也该醒来
期刊
近读“怎样走过人生的六个坎”一文感触颇深,文中将人生的六道坎和盘托出:20岁之前谈梦、20岁以后谈理想、上了30岁谈责任、40岁谈事业、50岁开始谈经验、60岁以后谈往昔。  那么我们该如何迈过这人生的六道坎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从容。从容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容是一种境界,需要修炼。曾有一位大师告诫弟子们说:只有抛弃了内外、生死、善恶、是非、祸福、利害、明暗等一切相对,不偏执拘束
期刊
那一年的8月,我刚满21岁。  刚刚雨过天晴后的阳光像在张扬自己的热情,肆意地将它的光芒播撒在还滚动着雨珠的叶子上。闭上眼,深深地呼吸,乡间那带着泥土与庄稼气息的空气就鲜鲜地沁入心脾。这样的美景显然没有打动前来送我报到的父亲和司机,他们不时嘀咕抱怨着乡间道路的泥泞。就这样,一路颠簸,汽车扭着秧歌终于把我送到了即将掀开我工作生涯的地方──一所乡村中学。  斑驳的院墙、早已褪色的匾额、依稀可见的大字、
期刊
算起来,从跨出师范学校的校门成为一名教师,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辛苦,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平凡,却也体会到了这份辛苦和平凡中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刚出校门的时候,对这份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颇不以为然,因为教师的辛苦和困窘我早有耳闻。然而短短的几年农村从教生活却改变了我。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堪称人师的教师。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们认真而固执地坚守
期刊
在我们鲁北,管棉花叫娘花。好多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叫棉花,而叫娘花。开始我以为是发音的缘故,后来我明白了,不是音发不准,而是故意为之。棉花本来就是娘的花啊,从一生下来就与娘有关。从棉籽埋进土里,到拱出幼芽,再到分蘖、打岔、灭顶芯,哪一项不与娘有关呢?尤其是那白花花的棉花桃子云霞一样绽放的时候,更是娘的节日啊。娘会戴上围裙,用两只灵巧的手,把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摘下来,带回家,在炕角堆成一个小小的
期刊
农家生活有勤苦,有纠纷,也有爱。母爱儿女,爱得有声有色,一会儿嫌破了衣衫,抱怨声中捏起了针线;一会儿嫌脏了手脸,边训斥边轻轻擦洗……  父爱有别于母爱。在我们家,也不能说父亲不爱他的三个儿女,但他在田野上的时候多,似乎是更爱水稻。  分田到户时,我家分到了7亩水田,父亲好高兴。他说,有了水田就可以种水稻,种好水稻就有饭吃有钱供儿女读书,能过上好日子。父亲老实本分,除了种水稻,没别的能耐。  人勤地
期刊
当皮斯托里斯在这个普通的南非家庭出生时,全家人的喜悦简直无法言状。然而,不久之后,高涨的喜悦就被撕心裂肺的痛苦替代了。皮斯托里斯只有11個月大的时候,因为意外受伤而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双腿自膝盖以下全部截肢,从此只能靠义肢才能独立行动。  时光飞快地流逝着,转眼之间,皮斯托里斯已经成为了翩翩少年。有一段时间,皮斯托里斯的父母明显感觉到他的举止有些反常——以前每天放学之后按时回家的他,现在常常很晚才
期刊
1943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集结了几十万大军进逼延安。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军区主力急赴陕北,保卫延安。此时,一个人不得不与他的队友们挥手告别了:“你们先走吧,我会跟上你们的……一切要服从杨司令指挥……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千万要转达我的问候。”  他不是不愿走,而是病倒了。当战友们来到延安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周恩来挽其:“民族英雄,我党战士”。毛主席挽其:“马本斋同志不死。”  肃穆的马本斋纪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