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数学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努力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小学生 情境 培养 激发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学习,进而长知识增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在练习中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举行运动会。在1000米赛跑中,狐狸得了第6名,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几天,狐狸碰到了千米赛跑冠军米老鼠,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对米老鼠说:“咱们再比一次,如果你还得第一,我才佩服你!”它们来到长300米,宽200米的长方形操场上,狐狸说:“咱们把操场从中间分开东边的叫东操场,我沿整个操场跑一圈是1000米,你沿东边半个操场跑两圈也是1000米。”米老鼠想了想说:“好吧。”比赛结果是狐狸得第一,米老鼠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比它跑得快,怎么会输给它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米老鼠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如身临其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思考专注、讨论热烈,终于帮米老鼠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原来,米老鼠跑二个半圈是(150+200)×2×2=1400米,而狐狸只跑了1000米,比米老鼠少跑了400米。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境中,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竞争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在教學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许多学生都纷纷说:“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这时,我抓住契机说“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 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四、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小学生 情境 培养 激发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参与学习,进而长知识增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在练习中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举行运动会。在1000米赛跑中,狐狸得了第6名,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几天,狐狸碰到了千米赛跑冠军米老鼠,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对米老鼠说:“咱们再比一次,如果你还得第一,我才佩服你!”它们来到长300米,宽200米的长方形操场上,狐狸说:“咱们把操场从中间分开东边的叫东操场,我沿整个操场跑一圈是1000米,你沿东边半个操场跑两圈也是1000米。”米老鼠想了想说:“好吧。”比赛结果是狐狸得第一,米老鼠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比它跑得快,怎么会输给它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米老鼠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如身临其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思考专注、讨论热烈,终于帮米老鼠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原来,米老鼠跑二个半圈是(150+200)×2×2=1400米,而狐狸只跑了1000米,比米老鼠少跑了400米。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境中,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竞争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在教學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许多学生都纷纷说:“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这时,我抓住契机说“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 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四、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