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类招生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招生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独到的优势,为此部分高校正在积极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学生培养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冷热门专业分化明显、专业分流不均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调查分析了影响专业分流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为大类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分流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气信息类;大类培养;专业分流;不均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3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目前现行的本科生招生与培养制度越来越不适合国情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弊端,这种弊端具体可以总结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都按照同一种培养方案、同一种教学计划、同一种学习要求培养成为具有同样或大致一样的知识结构的人才,这种弊端给学生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为了消除现阶段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探索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学生自身发展成才规律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模式。大类招生培养是为实现社会普遍所需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根本性的改变。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较好地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这种人才有着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具有思辨和创新能力的特点,能够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模式符合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电气信息类专业作为一个比较传统并且始终蓬勃发展的学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此对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探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大类培养过程中专业分流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校大类培养模式概述
  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隶属高校,把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可靠顶用”之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学校于2014年通过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关于修订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决定继续坚持实施按大类培养,分理工、经管、人文3个大类,学制4年。在自动化学院和信通学院试行按学院招生和完全学分制培养,弹性学制3—6年。2015年6月,学校综合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路,提出“构建大教育格局”,“打破相对自成体系的分布式的育人格局,整合校院相关机构职能,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探索本科生院模式,形成责权明晰、运行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扩大完全学分制试点范围,给学生在专业、学制选择上更大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自主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进一步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安排,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不断深化完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学校按大类招生的前两年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为主,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在接受通识教育和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社会需求再选择专业,实施与个性化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使学生把知识面广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起来,其实对专业的认知更深,对专业的选择更加理性。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专业,而是涉及大类学科领域,相关知识的交叉融会,形成复合式人才,使得学生的创新基础坚固,利于科技创新。在高年级阶段,不仅开设了专业拓展课程,而且设有个性化课程,这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二、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分流情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自2014级开始实施电气信息大类招生,电气信息大类下设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四个专业方向,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在达到要求的学分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的重新选择。经过2年的大类招生培养,顺利完成了2014—2015级学生的分专业分流工作,表1给出了具体的分流情况。
  由表1可知,两年来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集中于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人数较少,甚至出现后两个专业学生总数都不及前两个专业各自的人数,专业分流不均衡非常明显,实际上,测控技术与仪器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相对充裕,而热门专业扩张过快,师资力量等往往跟不上过快增长的需要,這势必导致教育资源出现结构性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现象。
  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需要对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进行客观分析,逐步总结专业分流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专业的分流工作积累实际经验。
  三、专业分流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必局限于具体的专业,只需关注喜欢的科学领域,这有效增加了专业选择的空间与灵活性。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较深,选择专业的理性增强。但在专业分流时仍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结合2年的专业分流具体情况,作者针对2015级学生做了一项“影响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就业前景、家庭因素、兴趣爱好、学校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就业前景和兴趣爱好在专业选择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一)就业前景
  历年来企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时的招聘专业计划和用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特别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一些较好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都需要大量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招聘现场造成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专业好就业的现象,这给很多学生提供了一种就业的信息,使得大批学生选择该类专业,这给专业分流造成了问题,不得不对其进行协调解决。   (二)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选择一个和自己行业相关度最大的专业,这一方面便于自己的指导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自身在本行业的经验人脉为孩子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机会,以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加快孩子在职场上的晋升。对于男生和女生,家人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对于女生,家人则偏向于算法和信号处理方向,希望女生从事该类工作。
  (三)兴趣爱好
  学生经过两年的大类培养,对该学科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活动,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对自身兴趣点的挖掘。同时结合学校大类培养的具体方法,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对专业的具体介绍,以及学生自身成绩与学科要求,最终结合自身兴趣形成专业方向的选择。
  (四)学校因素
  各专业的师资情况、教学资源和学科实力,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新生班主任对专业前景的介绍,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另外在学生完成大类培养的基础学分后,学校分专业的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即在考虑学生本人意愿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学生成绩进行专业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出现了随波逐流的情况,对专业分流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改善专业分流不均衡的建议
  针对造成专业分流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这些年的具体实践经验与思考,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在低年级中开设专业系列讲座、学科导论等课程,使得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历史发展、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学校软硬件教学环境及科研资源等有一个宏观实际的了解,从而消除学生对不同专业的固有偏见,形成初步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选择倾向,从而改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冷热门专业分流现象。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友交流会,邀请已毕业的各专业优秀校友,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谈谈个人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或者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真实感受各专业的工作内容,从而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合理地选择专业。
  (二)鼓励学生探索学术兴趣
  鼓励学生探索学术世界,发掘自身兴趣点,提高今后专业分流中专业选择的匹配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做好专业的引导与启蒙作用,比如课上可以多讲些应用实例和工程应用心得体会。学校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课题研究和生产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专业分流的衡量依据
  大类招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而在专业确认分流中,评价依据应该多元化,从学业成绩、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在未来专业的学习潜能。专业分流中若仅仅以课程成绩作为专业分流的主要依据,则有悖于大类培养的初衷,只是对高考填报志愿过程的简单重复,进而失去了大类培养学生的意义。为此,学校在专业确认过程中应弱化成绩绩点所占的比重,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在总评中合理化其权重,同时尽量客观化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测量指标,尽量排除人为的测评成分,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
  (四)革新企事业单位选才观念
  通过学校就业部门与企业进行的前期溝通,不仅能够让企业了解学校大类招生的特点,而且能使学生明晰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知识口径更宽,进而淡化长期以来按具体专业选才的做法,革新选才理念,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大类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合理宣传,使各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从内心认可按照综合素质和多维能力招聘人才的做法,更新选才观念,为大类培养提供有利支撑。
  五、结束语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独到的优势,它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自愿选择专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得招生培养和就业能够有机结合。但作为一种较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分流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此需要高校根据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加强引导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从而使大类招生更好地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小汎,丁亮.按学科招生的大类培养模式问题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3,(5):15-18.
  [2]罗晓田.大类招生:高校招生的大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3-26.
  [3]卢燕.论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2009,(21):95-98.
  [4]武明虎,廖冬初.按大类招生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研究,2010,(5):29-32.
  [5]韩立,肖东萍.电气工程本科人才分类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5):19-22.
  [6]郑南宁,王兆安.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A].第五届全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改革研讨会,2005.
  [7]朱军,上官漩峰.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7-18.
  [8]李晨,何延岩.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行为分析[J].高教探索,2015,(1):106-111.
  [9]王智.电气信息大类招生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世界,2012,(19):41-49.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青马工程”的目标就是要为党培养青年政治人才,培养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人才。在新形势下,“青马工程”在大学生骨干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并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文章通过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青马工程”的培养过程及实践效果进行分析阐述,提出进一步实践的建
摘要: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个案研究较少的现状,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进行了第二课堂“6S”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多元智能发展为内容,以“6S”项目为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关键词:多元智能;第二课堂;“6S”实践  中图
摘要:心理咨询是辅导员帮助学生消解思想上的症结、去除精神痛苦的方法,我们对于心理咨询一定要掌握其技巧方法,对心理咨询的实质、目的以及分类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对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一定要懂得区分,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帮助学生,让心理咨询发挥其实效性,并对心理咨询进行一点梳理,最后在心理咨询工作不断开展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的工作。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辅导员;自我反省 
摘要:随着“双一流”建设目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研究型大学非汉语专业学院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需求日益迫切,以中国本土学生为对象的教学管理体系严重制约了留学生规模。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专业学院在留学生招生、教学、保障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ICS(Innovate,Coordinate,Service)管理体系,并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作为实证,旨在对研究型大学专业学院开展留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关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呈现出与日俱增的作用。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少数民族地区独立院校在面对国际化进展的当今,应结合自身特点,承担起这个责任,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及其课堂英语文化导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英语,适应全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
[摘 要]工程力学课程是大多数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覆盖面广并且其理论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文章基于课程自身特点,以该课程绪论课堂为对象,以思政元素嵌入的方法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改革,以达到践行课程思政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力学;思政元素嵌入  [基金项目]2019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示范课堂项目“思政元素嵌入工程力学课程-绪论
[摘 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为理论依据,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在这一思想的有效引领下,我国公众生态意识逐渐形成,生态理论不断创新,生态实践如火如荼展开。生态意识自觉、生态理论自觉和生态实践自觉三者之间构筑起实践观念和实践方式的辩证统一,建立起整个社会的高度生态自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 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意识自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加强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例,从专业定位、对接产业发展、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区域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245-02  一、引言  高職院校作为实施高职
摘要:本案例针对近年来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结合微积分教学的特点,综述了微积分小班研讨教学案例的具体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案例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126-02   一、序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毛入
摘要: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根据高职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的特点,按照对接城轨企业职业技术领域、校企共建的原则构建“学校课程 企业课程”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课程体系;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职业领域;就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