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强调了食物链的重要性。食物链的智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意识到自己与自然万物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关系,而且通过分析,论文认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所以人类有必要重新认识到自己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建立一种正确的食物文化,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纵情夏日》芭芭拉·金索尔弗食物链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纵情夏日》是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的第五部小说,在该书出版的同年(2000年),金索尔弗被授予美国人文最高荣誉——国家艺术勋章。但令某些读者失望的是,和金索尔弗之前的鸿篇巨著《毒木圣经》(1998)相比,《纵情夏日》缺乏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乍看来,这本书就像“以说教为使命的小型风景画”,它在读者的脑海里刻下了郁郁葱葱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风景,同时,也在读者的耳边絮叨着拯救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本看似缺乏大家风范的小说却也有着小家碧玉的精彩之处:它描写平凡生活的行文之中洋溢着“作者对每种自然现象的激情,使人物角色所在的农村世界熠熠生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所谓的“说教”反而突显出作者循循善诱的艺术才能,在她笔下,女性人物就像热爱生活、拥有社会良知的生物老师,她们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世界,向我们讲述着生命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链。
在《纵情夏日》中,金索尔弗勾勒出阿巴拉契亚山脉那片生机盎然的世界。该书采用了多方位叙事方式,三位人物的故事构成了三条表面上若即若离、实质上却难舍难分的主线。“食肉动物”部分讲述了守林员蒂安娜的故事,已是徐娘半老的她在远离尘嚣的森林中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猎人埃迪,她在满足情欲的同时也希冀消除对方对食肉动物的偏见。“飞蛾”部分围绕一位由昆虫学家转变为农村寡妇——露莎的经历而展开。新婚丈夫在车祸中丧命后,有丰富的科学理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的露莎学会了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经营风雨飘摇的农庄。“栗树”部分讲述了年迈的鳏夫——加内特的故事,使用农药喷杀害虫的加内特在和邻居的交往中,逐渐敞开心扉并改变了自己掌控自然的傲慢态度。本文将综合三条故事主线,分析书中食物链与生态意识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生物圈中的食物链经常被简化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给人的错觉是自然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恃强凌弱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会同情弱者、痛恨强者,食肉动物作为强者的代表,往往遭人唾骂。《纵情夏日》中的蒂安娜却一再致力于为食肉动物平反。在她看来,食物链是物种紧密联系、相互平等的依据,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数量比率决定自然的平衡。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合理时,就能保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否则就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蒂安娜为食肉动物喊冤叫屈时,绝不是为了抬高食肉动物的地位,确认生物圈中不同物种的尊卑关系,相反,在不断强调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时,她肯定了所有物种的平等关系。在她眼中,“食肉动物是值得尊敬的”,首先,因为杀死一只食肉动物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当人们踩死一只蜘蛛时,一百只苍蝇将会骚扰我们的生活,当人们杀死一只短尾猫时,一千只田鼠将成为农民们的心腹之患;其次,食肉动物的养育过程更复杂,郊狼妈妈需要整整一年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大,她不仅要为解决全家温饱四处觅食,还要向下一代传授生存本领,而且要严密提防猎人们的捕杀。但是,人们往往对食肉动物有偏见,认为它们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小说中多次提到农民们认为郊狼捕食家畜,恨不能人人得而诛之,殊不知郊狼是田鼠的克星、农场的保护神。蒂安娜的男友是牧场主的儿子,他从小把郊狼视为天敌,在蒂安娜的影响下,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对郊狼的偏见,但是至少不再认为这种动物罪大恶极,并且主动放弃了对郊狼的捕杀。
同样,本是昆虫学家的露莎也深知食物链的重要性,并以之为准则经营丈夫留下的农庄。在大学实验室从事昆虫研究的露莎满怀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嫁给了强壮的年轻农夫柯尔,丈夫为偿还农庄的债务,农闲之余跑长途运输,结果死于车祸。悲痛欲绝的露莎面对债台高筑的农庄,没有弃之而去,而是开始谋求农场的新出路。她本可以选择继续像其他农民一样种植烟草,因为烟草是当时唯一挣钱的作物,可是,在食物链中,人类是烟草的直接受害者,当农民们为种植烟草而牟取利润时,人们却在喷云吐雾中残害自己的身体,所以露莎拒绝种烟草,转而养殖山羊。露莎也可以选择砍伐农庄中的参天大树,可是食物链中的人类最终也会成为这种做法的受害者。在茂密的农场树林,露莎和侄女克里斯侃侃而谈,她们之间的谈话鲜明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物种在食物链中的紧密关系:
“你可以把树都砍了,就有大把大把的钱了。”
“是啊,”露莎回答,“那我有大把大把的钱,就没有树了。”
“那么?谁需要树?”
“大概有1900万只虫子吧,它们生活在树叶里,树皮下,到处都是。”
“那么?谁需要1900万只虫子?”
“吃虫子的19,000只鸟啊。”
“那么?谁需要19,000只鸟?”
“我需要,你需要……再说了,雨水从山上浇下来,就把表层土壤冲走了,小河就成了泥滩,这块地方就成了坟墓了。”
克里斯耸耸肩,“树会重新长大。”
“这只是你的想法罢了。这片森林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这样。”
从上可以看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到食物链的智慧: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物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有与非人类自然友好相处,我们才能保证人类自己的生存。
此外,《纵情夏日》还指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农业产业化带来了食品危机。首先,当代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与土地关系的扭曲,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民与土地和谐相处,但是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力求从有限的土地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让土壤更加肥沃,人们购买化肥,为了让蔬菜瓜果不遭虫害,人们喷洒杀虫剂,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处于食物链中的人类也必将自食其果。《纵情夏日》中的老妇人纳尼痛斥邻居加内特喷洒农药的做法:作为邻居,她的身体深受其害,因为农药残存在空气中,当她呼吸到有毒的空气时,就很有可能染上肺癌。而加内特的妻子恰好八年前死于肺癌,他的妻子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这让加内特想到,很有可能自己就是导致妻子送命的罪魁祸首。纳尼的斥责促进了加内特对于自己经营方法的自省,并帮助他改变了掌控自然的傲慢态度。除此以外,农业产业化的另一结果就是大规模经营取代小农经济。著名美国农民诗人、小说家、随笔作家温德尔·拜瑞将农业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好农业,”他将农业生产视为“不可或缺的高雅艺术”;另一种是工业化农业,采取的是机器化大规模经营,目的是“将大观点、大笔钱和大技术引入小农社区、小农经济和生态系统”。柯尔家深受工业化农业的影响,六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两家还在维持小农场,但也经营惨淡、濒临破产,其他四家要么已经变卖土地,要么已经将土地租赁给大农场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后果就是食物链中的人们对于充饥果腹的食品安全一无所知。这种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食品危机也是金索尔弗本人一直担心的,她认为当代的工业化产业将食品变成了“受宠的小名人”,人们在空调房将它们加上光鲜的包装,资本家不惜巨资为其打广告,当人们站在琳琅满目的食品架前,已经忘却了食物来自何处,已经“远离了农业的根基”,因此也容易忽视食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长此以往,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和土地的关系,也无法正确处理生态系统中的危机。
对于金索尔弗来说,从自身做起,建立真正的食物文化是最重要的,因此她本人在外辗转漂泊三十年后,回到了故土维吉尼亚州,在一片农场开始种植自己的蔬菜瓜果的同时,不辍笔耕,并于2007年出版了《动物、蔬菜、奇迹:一年的饮食生活》一书,讲述了全家经营农场、自给自足的生活经历。正如金索尔弗书中所说,“对于真正的食物文化,其核心是人们与养育人类的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它不是指代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化食品,而是指在一定气候、土壤等条件下通过劳动生产出的食物,当人们从事于建立真正的食物文化时,我们就能与土地和谐相处,在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时,我们也能确保食物链的安全,进一步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毋庸置疑的是,《纵情夏日》中的露莎和纳尼也在为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而做出贡献,她们就像拜瑞所说,致力于“好农业”的实践,将农业生产当成了“高雅艺术”。作为传统农业的代表,纳尼擅长精工细作,而不是好大喜功。当人们针对眼前利益喷洒农药时,纳尼不辞辛苦地亲手捉害虫。她还告诫邻居加内特不要再使用杀虫剂,因为人们喷洒农药时不分敌友,杀灭了大量吃害虫的食肉动物,在这过程中,害虫产生了对农药的抗药性,而吃害虫的食肉动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保持生态平衡的数量,其必然结果就是生态失衡。纳尼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果实累累,她生产出来的蔬菜瓜果不仅味道更可口,而且更有潜在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高价购买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这也证明人们加强了食品安全的认识,开始拒绝当工业化农业的受害者。至于年轻的露莎,她是现代农业的代表。和纳尼一样,露莎也不愿意给作物施化肥、喷洒杀虫剂,她也一样认识到食物链的智慧,不同之处在于,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科学知识致力于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比如她调制一种药剂,让害虫消化不良的同时,不会影响传授花粉的蜜蜂和杀灭害虫的瓢虫。品尝着露莎婶婶种植出的蔬菜,克里斯的弟弟不再挑食,因为他第一次发现蔬菜原来也可以变得美味。而露莎也不用再像美国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依赖于资本家经营下的大型超市,她可以欣然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快乐地感受着自己和大地的紧密联系。
其实,纳尼和露莎就是新型女性农民的代表。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薇拉·凯瑟塑造了安东尼娅和亚历山德拉等女性农民的形象,她们没有趋之若鹜地奔向城市,而是选择坚守在热爱的土地上。在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金索尔弗塑造了关注食物链智慧的新型女性农民,她们不仅与土地建立了紧密的纽带关系,而且为食物链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展示了食物链的智慧,同时也在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生态观念。她呼吁人们认识到自己在食物链中与其他物种相辅相依,只有避免人为的食品危机,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才能确保食物链的安全,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注: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础学科研究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地方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JCXE-2011-01。
参考文献:
[1] Wendell Berry,from“The Agrarian Standard.”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The Future of Culture,Community,and the Land.Ed.Norman Wirzba.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3.23-33.
[2] Cheryll Glotfelty,from“Introduction:Literary Studies in an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Eds.Cheryll 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m.Ath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xviii.
[3] Barbara Kingsolver.Animal,Vegetable,Miracle:A Year of Food Life.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7.
[4] from“Foreword.”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The Future of Culture,Community,and the Land.Ed.Norman Wirzba.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3.ix-xvii.
[5] Prodigal Summer.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1.
[6] Janet Maslin,from“Three Story Lines United by the Fecundity of Summer.”The New York Times 2 Nov.2000:8.
作者简介:唐建南,女,1977—,湖南宁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小说、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纵情夏日》芭芭拉·金索尔弗食物链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纵情夏日》是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的第五部小说,在该书出版的同年(2000年),金索尔弗被授予美国人文最高荣誉——国家艺术勋章。但令某些读者失望的是,和金索尔弗之前的鸿篇巨著《毒木圣经》(1998)相比,《纵情夏日》缺乏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乍看来,这本书就像“以说教为使命的小型风景画”,它在读者的脑海里刻下了郁郁葱葱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风景,同时,也在读者的耳边絮叨着拯救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本看似缺乏大家风范的小说却也有着小家碧玉的精彩之处:它描写平凡生活的行文之中洋溢着“作者对每种自然现象的激情,使人物角色所在的农村世界熠熠生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所谓的“说教”反而突显出作者循循善诱的艺术才能,在她笔下,女性人物就像热爱生活、拥有社会良知的生物老师,她们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世界,向我们讲述着生命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链。
在《纵情夏日》中,金索尔弗勾勒出阿巴拉契亚山脉那片生机盎然的世界。该书采用了多方位叙事方式,三位人物的故事构成了三条表面上若即若离、实质上却难舍难分的主线。“食肉动物”部分讲述了守林员蒂安娜的故事,已是徐娘半老的她在远离尘嚣的森林中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猎人埃迪,她在满足情欲的同时也希冀消除对方对食肉动物的偏见。“飞蛾”部分围绕一位由昆虫学家转变为农村寡妇——露莎的经历而展开。新婚丈夫在车祸中丧命后,有丰富的科学理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的露莎学会了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经营风雨飘摇的农庄。“栗树”部分讲述了年迈的鳏夫——加内特的故事,使用农药喷杀害虫的加内特在和邻居的交往中,逐渐敞开心扉并改变了自己掌控自然的傲慢态度。本文将综合三条故事主线,分析书中食物链与生态意识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生物圈中的食物链经常被简化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给人的错觉是自然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恃强凌弱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会同情弱者、痛恨强者,食肉动物作为强者的代表,往往遭人唾骂。《纵情夏日》中的蒂安娜却一再致力于为食肉动物平反。在她看来,食物链是物种紧密联系、相互平等的依据,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数量比率决定自然的平衡。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合理时,就能保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否则就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蒂安娜为食肉动物喊冤叫屈时,绝不是为了抬高食肉动物的地位,确认生物圈中不同物种的尊卑关系,相反,在不断强调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时,她肯定了所有物种的平等关系。在她眼中,“食肉动物是值得尊敬的”,首先,因为杀死一只食肉动物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当人们踩死一只蜘蛛时,一百只苍蝇将会骚扰我们的生活,当人们杀死一只短尾猫时,一千只田鼠将成为农民们的心腹之患;其次,食肉动物的养育过程更复杂,郊狼妈妈需要整整一年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养大,她不仅要为解决全家温饱四处觅食,还要向下一代传授生存本领,而且要严密提防猎人们的捕杀。但是,人们往往对食肉动物有偏见,认为它们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小说中多次提到农民们认为郊狼捕食家畜,恨不能人人得而诛之,殊不知郊狼是田鼠的克星、农场的保护神。蒂安娜的男友是牧场主的儿子,他从小把郊狼视为天敌,在蒂安娜的影响下,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对郊狼的偏见,但是至少不再认为这种动物罪大恶极,并且主动放弃了对郊狼的捕杀。
同样,本是昆虫学家的露莎也深知食物链的重要性,并以之为准则经营丈夫留下的农庄。在大学实验室从事昆虫研究的露莎满怀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嫁给了强壮的年轻农夫柯尔,丈夫为偿还农庄的债务,农闲之余跑长途运输,结果死于车祸。悲痛欲绝的露莎面对债台高筑的农庄,没有弃之而去,而是开始谋求农场的新出路。她本可以选择继续像其他农民一样种植烟草,因为烟草是当时唯一挣钱的作物,可是,在食物链中,人类是烟草的直接受害者,当农民们为种植烟草而牟取利润时,人们却在喷云吐雾中残害自己的身体,所以露莎拒绝种烟草,转而养殖山羊。露莎也可以选择砍伐农庄中的参天大树,可是食物链中的人类最终也会成为这种做法的受害者。在茂密的农场树林,露莎和侄女克里斯侃侃而谈,她们之间的谈话鲜明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物种在食物链中的紧密关系:
“你可以把树都砍了,就有大把大把的钱了。”
“是啊,”露莎回答,“那我有大把大把的钱,就没有树了。”
“那么?谁需要树?”
“大概有1900万只虫子吧,它们生活在树叶里,树皮下,到处都是。”
“那么?谁需要1900万只虫子?”
“吃虫子的19,000只鸟啊。”
“那么?谁需要19,000只鸟?”
“我需要,你需要……再说了,雨水从山上浇下来,就把表层土壤冲走了,小河就成了泥滩,这块地方就成了坟墓了。”
克里斯耸耸肩,“树会重新长大。”
“这只是你的想法罢了。这片森林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这样。”
从上可以看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到食物链的智慧: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人类和其他物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有与非人类自然友好相处,我们才能保证人类自己的生存。
此外,《纵情夏日》还指出食物链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农业产业化带来了食品危机。首先,当代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与土地关系的扭曲,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民与土地和谐相处,但是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力求从有限的土地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让土壤更加肥沃,人们购买化肥,为了让蔬菜瓜果不遭虫害,人们喷洒杀虫剂,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处于食物链中的人类也必将自食其果。《纵情夏日》中的老妇人纳尼痛斥邻居加内特喷洒农药的做法:作为邻居,她的身体深受其害,因为农药残存在空气中,当她呼吸到有毒的空气时,就很有可能染上肺癌。而加内特的妻子恰好八年前死于肺癌,他的妻子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这让加内特想到,很有可能自己就是导致妻子送命的罪魁祸首。纳尼的斥责促进了加内特对于自己经营方法的自省,并帮助他改变了掌控自然的傲慢态度。除此以外,农业产业化的另一结果就是大规模经营取代小农经济。著名美国农民诗人、小说家、随笔作家温德尔·拜瑞将农业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好农业,”他将农业生产视为“不可或缺的高雅艺术”;另一种是工业化农业,采取的是机器化大规模经营,目的是“将大观点、大笔钱和大技术引入小农社区、小农经济和生态系统”。柯尔家深受工业化农业的影响,六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两家还在维持小农场,但也经营惨淡、濒临破产,其他四家要么已经变卖土地,要么已经将土地租赁给大农场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后果就是食物链中的人们对于充饥果腹的食品安全一无所知。这种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食品危机也是金索尔弗本人一直担心的,她认为当代的工业化产业将食品变成了“受宠的小名人”,人们在空调房将它们加上光鲜的包装,资本家不惜巨资为其打广告,当人们站在琳琅满目的食品架前,已经忘却了食物来自何处,已经“远离了农业的根基”,因此也容易忽视食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长此以往,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和土地的关系,也无法正确处理生态系统中的危机。
对于金索尔弗来说,从自身做起,建立真正的食物文化是最重要的,因此她本人在外辗转漂泊三十年后,回到了故土维吉尼亚州,在一片农场开始种植自己的蔬菜瓜果的同时,不辍笔耕,并于2007年出版了《动物、蔬菜、奇迹:一年的饮食生活》一书,讲述了全家经营农场、自给自足的生活经历。正如金索尔弗书中所说,“对于真正的食物文化,其核心是人们与养育人类的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它不是指代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化食品,而是指在一定气候、土壤等条件下通过劳动生产出的食物,当人们从事于建立真正的食物文化时,我们就能与土地和谐相处,在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时,我们也能确保食物链的安全,进一步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毋庸置疑的是,《纵情夏日》中的露莎和纳尼也在为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而做出贡献,她们就像拜瑞所说,致力于“好农业”的实践,将农业生产当成了“高雅艺术”。作为传统农业的代表,纳尼擅长精工细作,而不是好大喜功。当人们针对眼前利益喷洒农药时,纳尼不辞辛苦地亲手捉害虫。她还告诫邻居加内特不要再使用杀虫剂,因为人们喷洒农药时不分敌友,杀灭了大量吃害虫的食肉动物,在这过程中,害虫产生了对农药的抗药性,而吃害虫的食肉动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保持生态平衡的数量,其必然结果就是生态失衡。纳尼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果实累累,她生产出来的蔬菜瓜果不仅味道更可口,而且更有潜在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高价购买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这也证明人们加强了食品安全的认识,开始拒绝当工业化农业的受害者。至于年轻的露莎,她是现代农业的代表。和纳尼一样,露莎也不愿意给作物施化肥、喷洒杀虫剂,她也一样认识到食物链的智慧,不同之处在于,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科学知识致力于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比如她调制一种药剂,让害虫消化不良的同时,不会影响传授花粉的蜜蜂和杀灭害虫的瓢虫。品尝着露莎婶婶种植出的蔬菜,克里斯的弟弟不再挑食,因为他第一次发现蔬菜原来也可以变得美味。而露莎也不用再像美国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依赖于资本家经营下的大型超市,她可以欣然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快乐地感受着自己和大地的紧密联系。
其实,纳尼和露莎就是新型女性农民的代表。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薇拉·凯瑟塑造了安东尼娅和亚历山德拉等女性农民的形象,她们没有趋之若鹜地奔向城市,而是选择坚守在热爱的土地上。在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金索尔弗塑造了关注食物链智慧的新型女性农民,她们不仅与土地建立了紧密的纽带关系,而且为食物链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金索尔弗在《纵情夏日》中展示了食物链的智慧,同时也在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生态观念。她呼吁人们认识到自己在食物链中与其他物种相辅相依,只有避免人为的食品危机,建立正确的食物文化,才能确保食物链的安全,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注: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础学科研究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地方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JCXE-2011-01。
参考文献:
[1] Wendell Berry,from“The Agrarian Standard.”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The Future of Culture,Community,and the Land.Ed.Norman Wirzba.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3.23-33.
[2] Cheryll Glotfelty,from“Introduction:Literary Studies in an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Eds.Cheryll 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m.Ath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xviii.
[3] Barbara Kingsolver.Animal,Vegetable,Miracle:A Year of Food Life.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7.
[4] from“Foreword.”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The Future of Culture,Community,and the Land.Ed.Norman Wirzba.Lexington: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3.ix-xvii.
[5] Prodigal Summer.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1.
[6] Janet Maslin,from“Three Story Lines United by the Fecundity of Summer.”The New York Times 2 Nov.2000:8.
作者简介:唐建南,女,1977—,湖南宁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小说、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