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创造现状与对策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工作划分为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而激励创造是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文章分析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创造现状及知识产权产出过少的主要原因,提出以知识产权文化培育为抓手,以科研项目为推手,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的方法、途径和实施建议,以期有效改善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创造现状。
  [关键词]高职院校 知识产权创造 知识产权文化 产学合作
  [作者简介]丁桂芝(1958- ),女,河北沧州人,天津职业大学科研产业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科研管理;李建生(1964- ),男,甘肃武威人,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工及知识产权创造。(天津 3004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校区合作分层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创造源的路线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JJX11-080,项目主持人:丁桂芝)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31-02
  我国高等院校具有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拥有丰富潜在的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领域。但是,受人才培养目标的局限,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创造教育基本上还是空白,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中“零专利”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提出的“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极不相符;与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要求极不相符。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意识与能力。
  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创造现状
  (一)教师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受师资水平、生源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沿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不够重视,认为能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就足够了,知识产权教育和知识产权创造未跟上时代要求。调查研究发现,即使《国家知识权战略纲要》已颁布五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的指标已明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仍觉得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离自己很遥远,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社会认同的可展示的创新成果。
  (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60多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处于“零专利”状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2012年9月统计数据,国内高职院校已公开的专利申请约9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件,按高职院校在校人数约1000万推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数量大约2件,远低于全国2011年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2.4件的平均水平。而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靠前的10所高职院校中,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约817件,专利申请总数约2424件,分别约占到全国1260多所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数量的41%和27%。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编教师达40多万人,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除个别院校外,从专利申请数量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高学历人才和高新技术聚集的优势,不仅拖累了本区域的人均专利拥有量评价指标,而且导致未来经济转型中缺乏大批懂知识产权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整体社会地位和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二、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产出过少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为国内制造业培养“能工巧匠”。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地教学生“学会”一些简单操作技能,却不重视训练学生“会学习”和“会创造”的本领。许多教师自身也不重视科研和技术创新,在年复一年的重复性教学工作中,不但没有培养出太多的“能工巧匠”,而且连自己也逐渐失去了创造能力。其结果是,高职学生将“能工巧匠”简单理解为“熟练操作工”,而这种“熟练操作工”又往往局限在某一岗位或工位上,致使学生日常学习中不善于动脑和创造,创新意识很少得到培养。
  (二)高职院校中缺乏激励创新的制度
  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晋升考核学习本科院校,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的指标,致使专业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写理论文章上。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而且失败风险也很大。由于缺少激励创新的制度保障,大部分教师知难而退,很少主动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甚至放弃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转向行政化方向发展,导致许多工科专业教师的研究课题并不是企业关注的具体专业技术问题,教学中也很难让学生真实接触到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没有创新环境
  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的动机似乎是为了晋升职称和应付各种考核,没有提升到通过知识产权产出展示学校实力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度。学校中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使内部缺少宽松的创新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了外部对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导致高职院校争取来自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支持非常困难。即使有少量来自政府部门的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研究人员也以单打独斗方式开展研究为主,难以形成有实力的研究团队,发表几篇论文交账了事,很少取得社会认同的重大技术成果。久而久之,很难通过科研项目或产学研方式形成创新环境。
  三、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的方法与途径
  (一)以知识产权文化培育为抓手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
  从狭义上来理解,知识产权文化是指关于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包括制度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也就是知识产权的制度体系)、观念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其实质是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与认同的状态和程度)。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法律文化”“权利文化”,奉行权利本位并借此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崇尚创新、尊重知识的价值理念。根据知识产权文化的含义以及知识产权活动的实践,大致可以将知识产权文化分为知识产权意识文化、知识产权制度文化和知识产权环境文化。如下图所示,要以知识产权文化为推手推动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就要从意识、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具体来说,首先,高职院校要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知识产权文化培育战略目标,这是高职院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该肩负的重要使命;其次,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文化培育战略目标,分别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和环境层面梳理重点任务和可操作的实施途径,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基础和需求选择应用。
  (二)以科研项目为推手校区合作培育区域知识产权文化
  天津职业大学作为天津市知识产权建设工作试点单位,在知识产权文化培育过程中,师生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提升。据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年度专利统计分析,2009~2012年连续四年专利申报数在天津市51所高校排名第六。2011年学校又与天津市河北区知识产权局联手,共同承担了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校区合作分层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创造源的路线图研究”,并获研究经费资助。研究课题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入手,传播“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的创造教育观,引导学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参与创新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活动,结合学习和工作进行知识产权挖掘和创造,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创造源。以学校、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文化建设为纽带,可以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之路。
  四、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的实施建议
  全国高职院校中知识产权产出比较多的院校基本上地处广东和江苏二个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先进省份,这与当地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强、市场经济发达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密切相关。对已经具备比较好的知识产权文化基础和知识产权创造基础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创建知识产权示范校。对处于知识产权创造起步阶段的高职院校,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图
  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中,必须重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树立“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的创造教育观,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望。当务之急是消除本学校的“零专利”现象,树立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图。
  (二)培育知识产权创造的“种子”人才
  从有知识产权创造设想的一个学院、一个专业、一名教师或一名学生抓起,将其培育成为一颗知识产权创造的“种子”人才,以点带面逐渐形成知识产权创造的“种子”人才群。只要前期精心培育获得几件核心知识产权,掌握了知识产权创造技巧,以后几年学校知识产权数量就能实现稳步增长。
  (三)积极争取地方知识产权部门的支持
  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均划拨了知识产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各高职院校只要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计划实施,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承担相应的知识产权产出指标,就能得到地方知识产权部门的各种支持,从而利用人才和技术聚集优势,逐步成为当地的知识产权试点或示范单位。
  (四)产学合作提高知识产权产出
  只有将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例如,产学合作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现有生产技术改进、生产设备改造或产品新用途开发等挖掘专利,既能通过专利策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又能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产学合作是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的捷径。产学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挖掘,可使学校的专利创造目标更具有针对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容易实现专利成果转化。
  (五)开展创新教育提高知识产权产出
  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鼓励专家型教师将头脑风暴法、类比创新法、逆向思维法、检核表法以及创造问题解决理论TRIZ等创新技巧融入专业课程或开展创新技巧培训,引导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证明,开展技术创新技巧培训,可提高专利创造数量80%以上。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具有潜在的拓展前景。短期内高职院校的许多知识产权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转化为直接经济效益,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以多种形式体现出知识产权价值,因而比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创造更具优势。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基础来看,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和提高知识产权产出任重道远。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在校内系统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那么学生毕业后就会将知识产权意识带到所到之处,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产生不可忽视的覆盖作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为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虞文武,华文松.高等职业院校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现状论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2]马维野.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5(5).
  [3]颜惠庚,李弘,李耀中.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2).
其他文献
青钢1号高炉炉役历时9年11个月零5天,单位炉容产铁量10185t/m^3,在国内已属长寿高炉。重点对青钢1号高炉近10年来的长寿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主要经验是:加装炉底强制循环冷却装置,保
通过热工计算,为本钢3号高炉配置了3座高温长寿内燃式热风炉,采用了合理的热风炉结构。生产结果表明,热风炉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为高炉提供年平均温度为1200℃热风的能力。
住宅的主要用途是供人们生活、居住。社会在变,人的观念在变,住宅空间也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本文对住宅灵活空间的必要性、起源、理论及设计原则作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