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基层环境监测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基层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强调了加强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对促进现代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基层;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鲜明的特点是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动态地反映某一地区或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原因,其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信访案件仲裁、政府环境决策,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提技术监督、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环境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更为重要,它涉及面广,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排污监测,与排污对象接触最紧密,直接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涉及到水、气、声、渣等方面的排污情况进行监测。另外,国家各类环境基础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监测报表数据。由此可见,基层环境监测事业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地位。
经过近30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已初步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监测网络、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监测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为实现我国各阶段的环保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与环境约束瓶颈加大,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呈加剧蔓延趋势,生态与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显,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基层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着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基层环境监测能力与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要求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的要求,而目前新的环境形势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日臻完善,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先进科学,环境监测能力必须大幅度提升以满足现代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建设,以适应现代环境管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环境监测站基础差、底子薄
由于县级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一般成立较晚,许多都是从其他部门分家出来的,而且地方政府对基层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基层环境监测站基础差,底子薄的局面始终难以改变。从机构设置上看,联属关系太重,许多地方监测站与机关合属办公,财权物仍由机关统一支配和管理,形式上是法人机构,实际意义上却没有完全真正行使独立法人的权力;从办公条件上看,基层监测站办公用房和实验室监测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监测业务用房标准要求,设备仪器无法摆放或摆放不合理,安全使用距离不够,而且通风系统不好,达不到有些监测仪器使用需要恒温、恒湿的条件要求;从监测装备看,基层监测站监测仪器设备落后陈旧,档次低、品种少,仪器的质量、性能、灵敏度、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低,一些必须具备的基本监测仪器设备、监测车辆甚至都配备不上、配不齐,与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需要,保证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从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方面看,许多地方基层监测站人员编制设置不合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依然使用排污费开支,对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硬件指标建设不达标
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各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各级环境监测站按照新修订的《全国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总体上明显提升,尤其是地市级以上城市监测能力大幅度提升,达到一二级建设标准。但是,对于基层监测站来说,由于数量多,基础差, 底子薄,这些资金分散投入到各个监测站点,相对来讲微乎甚微,了不足道,要想使投入资金在较短时间内转化形成一定的监测能力,是不可能立刻实现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硬件指标建设不达标,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测仪器配置不全,满足不了监测工作的需要。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三级标准能力建设要求,基本环境监测仪器配置需要达到87种,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需要达到21种,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基层环境监测站只配置拥有其中的一少部分,与三级标准要求还相差甚远,许多地方日常必须使用的基本监测仪器都配备不足,导致日常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监测用房面积不达标,尤其是实验室面积过小,满足不了实际监测工作的需要。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三级”标准要求,实验室用房要求不低于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而目前许多地方基层环境监测用房面积根本达不到上述标准,并且实验室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恒湿等设施配置不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保证日常化验和监测业务的正常开展。
3、基层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
基层环境監测站基础差,底子薄,监测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导致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目前,许多地方基层环境监测站对于水质常规性质量监测,仍然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人工化验分析为主要手段,自动化程度极低,监测数据准确程度受采样人、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实验室化验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采样样品,可能因为化验时间及不及时、人的因素、监测仪器的先进程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监测结果。对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除国控重点源要求上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外,非重点排污企业各地方并不做要求,仍然以人工监测为主,不利于实时对排污企业的监管。目前,许多县级城市没有建设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不利于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定期公报。对于人口大于1000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没有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只靠人工监测,不能及时反映水质变化情况。此外,基层环境监测由于监测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对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反应能力差,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监测数据,不利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决策的制定。
4、基层环境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以及物理和生物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并对环境质量作出正确评价的系统工作,具有专业性强,质量、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环境监测背景调查、布点采样、实验分析以及分析综合等每一项工作都蕴含着一定科技含量,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完成,需要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而目前,许多基层环境监测队伍中专业性人才缺乏,有的监测人员非本专业毕业分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有的监测人员甚至没读过一天书,完全是一点一点掳成的,工作也只是机械的照抄照搬,缺少对监测结果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缺少对异常数据迅速识别和判断的资深能力,影响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有的基层环境监测站,对于国家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上集中配备的高精端仪器,由于缺乏专业性人才,没人会使用设备。此外,基层监测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中高级人才相对匮乏,技术储备差,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监测工作中难点问题。
5、资金缺乏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中,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仍然认识不上去,重视程度不够,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的博弈中,仍然热衷倾向于发展经济,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较少,用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资金就更少。目前,许多基层环境监测站,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地方人员开支,办公经费,仪器采购支出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全部依靠排污费开支,有的地方人员开支、办公经费虽已纳入财政预算,但是经费安排有限,不能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监测仪器价格昂贵,有的仪器一台就需要几十万元,基层环境监测站根本就无力购买。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仅靠中央投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地方财政加大资金投入。
三、加强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硬件能力建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环境监测工作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先进的、必要的仪器设备,无论监测人员手把有多熟练,技术有多精湛,面对问题也将是束手无策。基本监测仪器是保障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和前处理仪器的基础条件;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为实施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依据的基础条件。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因此,基层环境监测站切实加强硬件能力建设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大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力度。各地基层环境监测站要根据本地实际环境状况,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加大环境监测基本仪器、应急监测仪器的配置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此基础上按照一级、二级标准配置仪器,确保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和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加强监测用房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室用房面积达到三级标准1000平方米以上,并做好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恒湿等设施,以确保实验室仪器摆放位置合理,实验安全系数高,化验数据精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室三级标准能力建设,环境监测站可与几个企业联合共同建立一个综合性、规模相对较大的实验室综合检测平台,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各自资金等方面的不足。
提高
2.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效能
要彻底改变基层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这一长期历史局面,不断满足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研究建立高灵敏度、新型动态分析检测和多参数检测自动监控系统,与重点排污企业在线自动监测仪器联网,实时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控;二是要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开展水质自动监测,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管理,确保饮水安全;三是要加强城市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时对本地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公报数据;四要配备便携式多指标水质、大气等采样监测仪器,做到实时监测,实时读取数据,为应对环境信访和突发环境事件,快速而准确提供数据。另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数据综合分析体系和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及时性,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加强监测队伍技能培训和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要切实加强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一是要加强监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二是要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科学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监测技术人才;三是培养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骨干带头人,发挥业务骨干的能人效应,坚持以强带弱不断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注重高端人才引进,提高中高级人才比例,合理调配新老人员结构,促进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优化。通过以上措施,打造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4、要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
地方政府要将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充分保障环境监测运行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切实投入一定资金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和應急能力建设,确保各项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关键词 : 基层;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鲜明的特点是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动态地反映某一地区或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原因,其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信访案件仲裁、政府环境决策,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提技术监督、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在环境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更为重要,它涉及面广,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排污监测,与排污对象接触最紧密,直接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涉及到水、气、声、渣等方面的排污情况进行监测。另外,国家各类环境基础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监测报表数据。由此可见,基层环境监测事业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地位。
经过近30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已初步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监测网络、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监测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为实现我国各阶段的环保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与环境约束瓶颈加大,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呈加剧蔓延趋势,生态与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显,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基层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着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基层环境监测能力与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要求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的要求,而目前新的环境形势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日臻完善,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先进科学,环境监测能力必须大幅度提升以满足现代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建设,以适应现代环境管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环境监测站基础差、底子薄
由于县级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一般成立较晚,许多都是从其他部门分家出来的,而且地方政府对基层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基层环境监测站基础差,底子薄的局面始终难以改变。从机构设置上看,联属关系太重,许多地方监测站与机关合属办公,财权物仍由机关统一支配和管理,形式上是法人机构,实际意义上却没有完全真正行使独立法人的权力;从办公条件上看,基层监测站办公用房和实验室监测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监测业务用房标准要求,设备仪器无法摆放或摆放不合理,安全使用距离不够,而且通风系统不好,达不到有些监测仪器使用需要恒温、恒湿的条件要求;从监测装备看,基层监测站监测仪器设备落后陈旧,档次低、品种少,仪器的质量、性能、灵敏度、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低,一些必须具备的基本监测仪器设备、监测车辆甚至都配备不上、配不齐,与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需要,保证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从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方面看,许多地方基层监测站人员编制设置不合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依然使用排污费开支,对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硬件指标建设不达标
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各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各级环境监测站按照新修订的《全国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总体上明显提升,尤其是地市级以上城市监测能力大幅度提升,达到一二级建设标准。但是,对于基层监测站来说,由于数量多,基础差, 底子薄,这些资金分散投入到各个监测站点,相对来讲微乎甚微,了不足道,要想使投入资金在较短时间内转化形成一定的监测能力,是不可能立刻实现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硬件指标建设不达标,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测仪器配置不全,满足不了监测工作的需要。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三级标准能力建设要求,基本环境监测仪器配置需要达到87种,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需要达到21种,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基层环境监测站只配置拥有其中的一少部分,与三级标准要求还相差甚远,许多地方日常必须使用的基本监测仪器都配备不足,导致日常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监测用房面积不达标,尤其是实验室面积过小,满足不了实际监测工作的需要。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三级”标准要求,实验室用房要求不低于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而目前许多地方基层环境监测用房面积根本达不到上述标准,并且实验室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恒湿等设施配置不全,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保证日常化验和监测业务的正常开展。
3、基层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
基层环境監测站基础差,底子薄,监测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导致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目前,许多地方基层环境监测站对于水质常规性质量监测,仍然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人工化验分析为主要手段,自动化程度极低,监测数据准确程度受采样人、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实验室化验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采样样品,可能因为化验时间及不及时、人的因素、监测仪器的先进程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监测结果。对于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除国控重点源要求上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外,非重点排污企业各地方并不做要求,仍然以人工监测为主,不利于实时对排污企业的监管。目前,许多县级城市没有建设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不利于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定期公报。对于人口大于1000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没有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只靠人工监测,不能及时反映水质变化情况。此外,基层环境监测由于监测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对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反应能力差,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监测数据,不利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决策的制定。
4、基层环境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环境监测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以及物理和生物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并对环境质量作出正确评价的系统工作,具有专业性强,质量、技术要求高的特点。环境监测背景调查、布点采样、实验分析以及分析综合等每一项工作都蕴含着一定科技含量,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完成,需要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而目前,许多基层环境监测队伍中专业性人才缺乏,有的监测人员非本专业毕业分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有的监测人员甚至没读过一天书,完全是一点一点掳成的,工作也只是机械的照抄照搬,缺少对监测结果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缺少对异常数据迅速识别和判断的资深能力,影响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有的基层环境监测站,对于国家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上集中配备的高精端仪器,由于缺乏专业性人才,没人会使用设备。此外,基层监测人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中高级人才相对匮乏,技术储备差,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分析和解决监测工作中难点问题。
5、资金缺乏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中,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仍然认识不上去,重视程度不够,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的博弈中,仍然热衷倾向于发展经济,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较少,用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资金就更少。目前,许多基层环境监测站,经费得不到保障,有的地方人员开支,办公经费,仪器采购支出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全部依靠排污费开支,有的地方人员开支、办公经费虽已纳入财政预算,但是经费安排有限,不能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监测仪器价格昂贵,有的仪器一台就需要几十万元,基层环境监测站根本就无力购买。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仅靠中央投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地方财政加大资金投入。
三、加强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硬件能力建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环境监测工作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先进的、必要的仪器设备,无论监测人员手把有多熟练,技术有多精湛,面对问题也将是束手无策。基本监测仪器是保障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加强有机污染物监测和前处理仪器的基础条件;应急环境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为实施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政府决策依据的基础条件。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因此,基层环境监测站切实加强硬件能力建设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大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力度。各地基层环境监测站要根据本地实际环境状况,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加大环境监测基本仪器、应急监测仪器的配置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此基础上按照一级、二级标准配置仪器,确保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和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加强监测用房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室用房面积达到三级标准1000平方米以上,并做好通风、防腐蚀、紧急救援、恒温、恒湿等设施,以确保实验室仪器摆放位置合理,实验安全系数高,化验数据精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室三级标准能力建设,环境监测站可与几个企业联合共同建立一个综合性、规模相对较大的实验室综合检测平台,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各自资金等方面的不足。
提高
2.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效能
要彻底改变基层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这一长期历史局面,不断满足新形势下的环境管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研究建立高灵敏度、新型动态分析检测和多参数检测自动监控系统,与重点排污企业在线自动监测仪器联网,实时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控;二是要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开展水质自动监测,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管理,确保饮水安全;三是要加强城市地面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时对本地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公报数据;四要配备便携式多指标水质、大气等采样监测仪器,做到实时监测,实时读取数据,为应对环境信访和突发环境事件,快速而准确提供数据。另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数据综合分析体系和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及时性,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加强监测队伍技能培训和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要切实加强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一是要加强监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二是要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科学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监测技术人才;三是培养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骨干带头人,发挥业务骨干的能人效应,坚持以强带弱不断提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注重高端人才引进,提高中高级人才比例,合理调配新老人员结构,促进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优化。通过以上措施,打造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4、要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
地方政府要将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充分保障环境监测运行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切实投入一定资金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和應急能力建设,确保各项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