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载体,以建筑为载体的文化融合,能够为新时期的地域性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并赋予现代建筑以“灵魂”,丰富建筑设计思想,使建筑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以下对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实践探索
引言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建筑设计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必须加强地域文化的应用。同时,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建筑的载体功能。因此,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建筑师应充分认识到建筑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必要性,以地域文化为背景,以时代的设计为目标,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建筑活力,为地域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1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内容
建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要资源条件。同时,建筑设计水平往往直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不同地域建筑结构和建筑文化有本质区别的关键原因。建筑可以更形象、更立体地传达地域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文化特征主要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层是浅意,即建筑中的平面布局、细部构造、安装色彩、图案装饰。通过这些多元元素的融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层是中层,即从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中获得丰富的灵感,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法、建筑图案、建筑装饰、建筑符号等;第三个层次是高层次。相对于表面层次和中间层次,这一层次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强烈的象征性。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达到升华建筑的目的。
2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2.1相融性原则
一切设计与建设应该建立在保护街区环境的基础上,民宿顺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条例,注重整体的统筹规划,以传承当地地域文化为理念,尊重适应街区环境条件,注重生态保护。传统的民居建筑都是由简单的民居组合在一起形成特有的风貌,所以在进行民宿设计时要与当地民居风貌相融合,保护原有的风貌贴近自然风光和当地特色。以游埠古鎮徽派黑白灰为主色,外部环境的塑造上做到融于村落,外观看和民居没什么区别,将民居的各个要素运用到室内空间中,顺应原有的屋顶斜坡,简单的木结构装饰空间,同时引入自然山水,清雅朴拙且耐人寻味。
2.2取精去糟
地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在设计建筑时,要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中保留合理的地方,改进不足,使建筑更好地展现地域文化。屋顶设计继承了当地传统的坡顶飞檐形式和细致的建筑细节,并对其演变成现代几何形状进行了新的尝试,使建筑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融入现代风格。此外,苏州传统屋顶往往是用传统工艺制成的蓝色小瓷砖铺成的,透水性高,但容易破碎。为了延缓建筑的寿命,更贴近现代风格,采用中式黑色花岗岩作为替代品,这种材料雨天湿时为黑色,晴天干时为深灰色,色彩变化更为丰富。
2.3绿色可持续性
民宿的设计应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我们要注重对该地区原始状态的保护,避免对当地传统建筑及升天环境的破坏。遵循拆新保旧的原则,适当的进行拆除,再按照仿古建筑的要求重新建造,民宿建筑形态色彩要与传统的地域色彩效果保持一致,可以提取当地地域元素的特色构件,在现代建筑中加以提炼,使新的形式具有传统的韵味。对于民宿中无法拆除的构建,利用绿植进行化解生硬的环境,可以用一些绿色攀岩植物进行装饰,室内可以采用植物比如水杉、芦苇等点缀化解生硬,塑造一些富有层次感季相变化的植物。室内部分空间可以设置历史文化背景墙,以酒文化和酱油文化等做成景观小品,丰富空间人文内涵,打造富有游埠情怀及水乡特色的民宿空间。
3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
3.1地域文化表征与精神的体现
地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特征,也直接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是从功能到内涵的改变。这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增强了。建筑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迎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地域文化对材料、图案、符号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因此,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创新,现代建筑设计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赋予现代建筑设计更高的精神追求。在地域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的外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完善。在传统地域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地域文化对建筑师设计思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设计。这对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必要基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进行系统渗透,进一步丰富建筑文化和精神的内涵,使地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3.2增强建筑的视觉性能
城市建筑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如图书馆或历史博物馆,需要与当地浓厚的特定地域文化相融合。这样才能突出地方特色,通过建筑表达地方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师在建筑装饰中需要涉及一些带有文化经典元素的装饰。设计师还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图纸展示建筑的艺术美,同时有效增强建筑本身的真实感和层次感。在设计一些公共建筑时,一定要从细节入手,通过细节突出地域文化,比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它位于纽约市海港的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自由平等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3.3现代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建筑技术手段的合理选择是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关键问题。事实上,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地域性建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建筑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继承和发展传统地域文化,如何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合理表达地域性,是现代建筑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创作的发展方向。
3.4利用光影效果深化地域文化
室内的灯光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一直是较为重要的辅助环节,灯光所造成的光影效果对于室内设计主题具有明显的强调作用。灯光通过对空间中明暗部分、虚实部分的调整,可以起到渲染环境和烘托氛围的作用,在设计者设计理念的实际表达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设计者在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灯具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强化地域文化氛围,让室内设计的细节部分在地域文化的氛围中展开,从而可以有效深化地域文化的表达。
结束语
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继承与保护、优胜劣汰、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功能、建筑布局等方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改玲.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1):35-37.
[2]赵晶晶.地域文化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提炼与表达[J].绿色科技,2020(21):25-26.
[3]胡文佳.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3):166-167.
[4]郑宵.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5):92.
[5]毕波.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J].门窗,2019(16):134.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 扬州市 225003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实践探索
引言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建筑设计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必须加强地域文化的应用。同时,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建筑的载体功能。因此,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建筑师应充分认识到建筑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的必要性,以地域文化为背景,以时代的设计为目标,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建筑活力,为地域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1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内容
建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要资源条件。同时,建筑设计水平往往直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不同地域建筑结构和建筑文化有本质区别的关键原因。建筑可以更形象、更立体地传达地域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文化特征主要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层是浅意,即建筑中的平面布局、细部构造、安装色彩、图案装饰。通过这些多元元素的融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层是中层,即从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中获得丰富的灵感,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法、建筑图案、建筑装饰、建筑符号等;第三个层次是高层次。相对于表面层次和中间层次,这一层次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强烈的象征性。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达到升华建筑的目的。
2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2.1相融性原则
一切设计与建设应该建立在保护街区环境的基础上,民宿顺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条例,注重整体的统筹规划,以传承当地地域文化为理念,尊重适应街区环境条件,注重生态保护。传统的民居建筑都是由简单的民居组合在一起形成特有的风貌,所以在进行民宿设计时要与当地民居风貌相融合,保护原有的风貌贴近自然风光和当地特色。以游埠古鎮徽派黑白灰为主色,外部环境的塑造上做到融于村落,外观看和民居没什么区别,将民居的各个要素运用到室内空间中,顺应原有的屋顶斜坡,简单的木结构装饰空间,同时引入自然山水,清雅朴拙且耐人寻味。
2.2取精去糟
地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在设计建筑时,要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统中保留合理的地方,改进不足,使建筑更好地展现地域文化。屋顶设计继承了当地传统的坡顶飞檐形式和细致的建筑细节,并对其演变成现代几何形状进行了新的尝试,使建筑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融入现代风格。此外,苏州传统屋顶往往是用传统工艺制成的蓝色小瓷砖铺成的,透水性高,但容易破碎。为了延缓建筑的寿命,更贴近现代风格,采用中式黑色花岗岩作为替代品,这种材料雨天湿时为黑色,晴天干时为深灰色,色彩变化更为丰富。
2.3绿色可持续性
民宿的设计应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我们要注重对该地区原始状态的保护,避免对当地传统建筑及升天环境的破坏。遵循拆新保旧的原则,适当的进行拆除,再按照仿古建筑的要求重新建造,民宿建筑形态色彩要与传统的地域色彩效果保持一致,可以提取当地地域元素的特色构件,在现代建筑中加以提炼,使新的形式具有传统的韵味。对于民宿中无法拆除的构建,利用绿植进行化解生硬的环境,可以用一些绿色攀岩植物进行装饰,室内可以采用植物比如水杉、芦苇等点缀化解生硬,塑造一些富有层次感季相变化的植物。室内部分空间可以设置历史文化背景墙,以酒文化和酱油文化等做成景观小品,丰富空间人文内涵,打造富有游埠情怀及水乡特色的民宿空间。
3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
3.1地域文化表征与精神的体现
地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特征,也直接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是从功能到内涵的改变。这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增强了。建筑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迎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地域文化对材料、图案、符号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因此,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化创新,现代建筑设计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赋予现代建筑设计更高的精神追求。在地域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的外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完善。在传统地域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地域文化对建筑师设计思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设计。这对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必要基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进行系统渗透,进一步丰富建筑文化和精神的内涵,使地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3.2增强建筑的视觉性能
城市建筑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公共建筑,如图书馆或历史博物馆,需要与当地浓厚的特定地域文化相融合。这样才能突出地方特色,通过建筑表达地方地域文化特色。建筑师在建筑装饰中需要涉及一些带有文化经典元素的装饰。设计师还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图纸展示建筑的艺术美,同时有效增强建筑本身的真实感和层次感。在设计一些公共建筑时,一定要从细节入手,通过细节突出地域文化,比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它位于纽约市海港的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自由平等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3.3现代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建筑技术手段的合理选择是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关键问题。事实上,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地域性建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建筑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继承和发展传统地域文化,如何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合理表达地域性,是现代建筑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创作的发展方向。
3.4利用光影效果深化地域文化
室内的灯光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一直是较为重要的辅助环节,灯光所造成的光影效果对于室内设计主题具有明显的强调作用。灯光通过对空间中明暗部分、虚实部分的调整,可以起到渲染环境和烘托氛围的作用,在设计者设计理念的实际表达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设计者在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灯具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强化地域文化氛围,让室内设计的细节部分在地域文化的氛围中展开,从而可以有效深化地域文化的表达。
结束语
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继承与保护、优胜劣汰、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功能、建筑布局等方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改玲.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1):35-37.
[2]赵晶晶.地域文化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提炼与表达[J].绿色科技,2020(21):25-26.
[3]胡文佳.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3):166-167.
[4]郑宵.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5):92.
[5]毕波.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J].门窗,2019(16):134.
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 扬州市 2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