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云计算的重要应用,个人云存储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无论是网盘类云存储还是笔记类云存储,其精彩都远远超出存储的边界。
云计算仍让人觉得有些飘渺,但个人云存储已经在不经意间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盘类云存储公司Dropbox在2011年获得2.5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国际IT“三巨头”微软、苹果、谷歌相继推出了云存储服务,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京东商城也加入云存储的竞争队列。笔记类云存储公司Evernote估值已达10亿美元并计划上市,国内的盛大、网易也推出类似产品。
云存储是指将企业和个人的文件或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而非本地,并按实际使用进行付费的技术。云存储的大发展受到多重力量的推动:首先,移动终端的火热催生了用户对于多终端内容同步的需求,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性;其次,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云存储满足了这种要求;另外,云计算的逐步成熟让云存储能够在技术上得以实现。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达2300万,增长率高达804%。艾瑞预计,个人云存储将在近两年迎来快速发展,到2013年,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将达到2.23亿,在中国网民中的渗透率将达到36.7%。
Dropbox:网盘类云存储典范
Dropbox是网盘类云存储的先行者和典范,其2007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2008年产品上线。Dropbox的创始人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研究生,他们创办公司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简单”。Dropbox提供本地文件的网络同步存储,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随时随地存取文件,可以在离线情况下更改Dropbox中的内容,网络恢复后自动将修改的部分同步至云端,Dropbox还可以通过发送邀请的方式实现内容的共享。
Dropbox创立不久便获得了720万美元的融资,产品上线半年后,用户达到100万。2009年9月,Dropbox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万,并于同年底拒绝了苹果公司高达“九位数”的收购提议。2010年6月,Dropbox注册用户数突破600万。2011年10月,Dropbox获得2.5亿美元巨额融资,估值达到40亿美元。目前,Dropbox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
Dropbox的盈利模式为有限空间免费、升级付费。Dropbox为个人用户提供2G的免费空间,且其每邀请一个好友便可获得500M的额外空间,通过邀请好友而获得的额外空间最多为16G。也就是说,用户可获得的免费空间最高为18G。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空间,则需要付费。2012年7月,为应对竞争,Dropbox将付费用户的存储空间提高了一倍,年付费99美元的用户的存储空间从50G上升到100G,年付费199美元的用户的存储空间从100G上调到200G,并添加了每年499美元获得500G空间的新类别。2011年,Dropbox营收超过2.4亿美元,付费用户比例约为4%。
巨头搅局:扩展云存储边界
Dropbox凭借先发优势在云存储领域获得暂时领先,但作为互联网的重要新兴领域,云存储吸引了众多巨头前来搅局,它们纷纷将云存储与自有优势进行深度结合,不断拓展云存储的边界。云存储的精彩,将远在存储之外。
微软从2007年开始低调启用云存储服务SkyDrive,并于2012年4月推出付费版本,用户可用Windows Live或MSN账号进行登录,老用户可获得25G免费空间,4月22日之后注册的新用户可获得7G免费空间。微软还通过提示好友更新等方式,将SkyDrive与Hotmail、MSN等业务联系起来。2011年6月,苹果推出云端服务iCloud,代替之前具有云存储功能的Mobileme。iCloud的免费空间为5G,集成了App Store、iBooks和iTunes音乐的功能。2012年4月,谷歌推出云存储服务Google Drive,免费空间为5G,Google Drive与谷歌文档Google Docs深度整合,不同用户可实时共同处理各类文档。
国际IT“三巨头”纷纷出手,国内公司也不甘落后。2011年,抢在苹果正式推出iCloud之前,阿里巴巴推出“阿里云OS”操作系统和搭载了此系统的天语云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100G的免费云存储空间;2012年3月,百度推出个人云存储服务百度网盘,并可能将其与百度·易智能手机平台进行整合,并计划通过付费升级的方式探索多样化盈利;2012年7月,腾讯正式发布名为“微云”的个人云服务平台,提供微云网盘、微云相册、微云传输三大功能;2012年7月,京东商场上线云存储服务JBOX,目前仅向电子书用户和金牌以上用户开放,用户可将购买的电子书直接上传到JBOX。此外,新浪依托新浪微博的优势推出云存储应用微盘,用户可在微博上对微盘内容进行分享。华为、金山、中国电信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云存储服务,国内市场还出现了酷盘、115网盘等一批专门的云存储公司。
显然,这些公司并非将云存储业务单纯视为一项存储和同步的功能,而是希望借助原有用户数量优势,把其打造成自己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借此来与其他业务整合,或者把云存储服务打造成一个应用平台。当用户把大量的照片、通讯录、文件等个人数据存储在云存储平台之后,较高的迁移成本增强了用户黏性,这或许意味着,尽管目前云存储还只是通过付费升级的方式盈利,但未来,当用户群体形成后,更大的盈利空间便水到渠成。
笔记类云存储:个人信息管家
网盘类云存储主要是对文件进行存储管理,笔记类云存储则以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记录信息为核心功能,可编辑性更强,可以在多个终端随时写入和读取,充当着个人信息管家的功能。
Evernote是目前全球用户量最大的云笔记产品,于2008年6月上线。截至2012年6月,其用户量达到3400万,月均增速36%,其中付费用户140万。Evernote通过向高级用户收费的方式盈利,用户可选择每月支付5美元或者每年支付45美元,付费用户可获得多项特权,例如可上传更多类型的文件、每个月的限定流量更大等。2012年,Evernote成功获得D轮融资70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并有上市的计划;5月,Evernote推出“印象笔记”,正式进军中国。 Evernote的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笔记产品,而是希望成为“全人类记忆中枢平台”。按其规划,第一阶段是记录用户的一切想法,第二阶段则是更好地管理和挖掘这些信息的价值。2010年7月,Evernote宣布推出官方应用平台Evernote Trunk,其中集合了可以与Evernote协同工作的多种应用,例如发送邮件内容到Evernote、将名片等纸质内容扫描到Evernote等。
国内市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模仿Evernote的产品。2010年9月,盛大创新学院推出永久免费的云笔记产品麦库记事,这也是国内首款云笔记产品,并于2012年二季度向开发者开放API;2011年6月,网易旗下有道搜索推出云笔记产品有道云笔记,用户可使用网易邮箱积分兑换空间,有道云笔记也表示会将免费进行到底。
考虑到中国网络用户的付费习惯,免费仍将是国内云笔记产品的主流做法。在Evernote进军中国之时,其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曾表示Evernote在中国可10年不求盈利,只为做一款伟大的产品。麦库记事和有道云笔记背靠盛大和网易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短期来看盈利压力并不大。完善产品、培育用户,或将是中国云笔记市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安全”是道坎
无论网盘类云存储还是笔记类云存储,“安全”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以前,黑客只能攻击某家公司,如今,鉴于云存储是把信息存储到数据中心,黑客只需要攻击数据中心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抛开黑客,作为信息管家的云存储公司是否会监守自盗,或者因为技术问题而“失职”,也是使用者担心的问题。实际上,仅从近两个月发生的云存储安全事件来看,用户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2012年7月,荷兰的一位用户发现,在上传了9G的文件后,自己的SkyDrive账户被封号了,这也引发了对微软监控用户数据的质疑;也是在7月,一位用户称其为Dropbox专门设置的邮箱收到带有欺诈性质的垃圾邮件,对此Dropbox否认存在安全漏洞,但这样的否认难以让人信服,因为就在2011年Dropbox还曾出现过任何人都可以仅通过邮箱地址登录Dropbox的漏洞;8月6日,盛大云发布声明,称因为无锡机房的一台物理机本地磁盘损坏,导致部分用户个人数据丢失;同样是在8月初,一位记者的iCloud账户遭到黑客攻击,黑客删除了其在iCloud里的全部资料,并盗取了与之关联的Twitter账号。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宣称自己的数据中心是绝对安全的,“安全”这道坎或许永远绕不过去,但因噎废食显然有违潮流。云存储公司应尽量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防控技术,用户也可以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定期更换密码等,共同努力下,云存储仍可以为我所用。
云计算仍让人觉得有些飘渺,但个人云存储已经在不经意间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盘类云存储公司Dropbox在2011年获得2.5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国际IT“三巨头”微软、苹果、谷歌相继推出了云存储服务,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京东商城也加入云存储的竞争队列。笔记类云存储公司Evernote估值已达10亿美元并计划上市,国内的盛大、网易也推出类似产品。
云存储是指将企业和个人的文件或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而非本地,并按实际使用进行付费的技术。云存储的大发展受到多重力量的推动:首先,移动终端的火热催生了用户对于多终端内容同步的需求,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性;其次,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云存储满足了这种要求;另外,云计算的逐步成熟让云存储能够在技术上得以实现。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达2300万,增长率高达804%。艾瑞预计,个人云存储将在近两年迎来快速发展,到2013年,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将达到2.23亿,在中国网民中的渗透率将达到36.7%。
Dropbox:网盘类云存储典范
Dropbox是网盘类云存储的先行者和典范,其2007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2008年产品上线。Dropbox的创始人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研究生,他们创办公司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简单”。Dropbox提供本地文件的网络同步存储,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随时随地存取文件,可以在离线情况下更改Dropbox中的内容,网络恢复后自动将修改的部分同步至云端,Dropbox还可以通过发送邀请的方式实现内容的共享。
Dropbox创立不久便获得了720万美元的融资,产品上线半年后,用户达到100万。2009年9月,Dropbox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万,并于同年底拒绝了苹果公司高达“九位数”的收购提议。2010年6月,Dropbox注册用户数突破600万。2011年10月,Dropbox获得2.5亿美元巨额融资,估值达到40亿美元。目前,Dropbox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
Dropbox的盈利模式为有限空间免费、升级付费。Dropbox为个人用户提供2G的免费空间,且其每邀请一个好友便可获得500M的额外空间,通过邀请好友而获得的额外空间最多为16G。也就是说,用户可获得的免费空间最高为18G。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空间,则需要付费。2012年7月,为应对竞争,Dropbox将付费用户的存储空间提高了一倍,年付费99美元的用户的存储空间从50G上升到100G,年付费199美元的用户的存储空间从100G上调到200G,并添加了每年499美元获得500G空间的新类别。2011年,Dropbox营收超过2.4亿美元,付费用户比例约为4%。
巨头搅局:扩展云存储边界
Dropbox凭借先发优势在云存储领域获得暂时领先,但作为互联网的重要新兴领域,云存储吸引了众多巨头前来搅局,它们纷纷将云存储与自有优势进行深度结合,不断拓展云存储的边界。云存储的精彩,将远在存储之外。
微软从2007年开始低调启用云存储服务SkyDrive,并于2012年4月推出付费版本,用户可用Windows Live或MSN账号进行登录,老用户可获得25G免费空间,4月22日之后注册的新用户可获得7G免费空间。微软还通过提示好友更新等方式,将SkyDrive与Hotmail、MSN等业务联系起来。2011年6月,苹果推出云端服务iCloud,代替之前具有云存储功能的Mobileme。iCloud的免费空间为5G,集成了App Store、iBooks和iTunes音乐的功能。2012年4月,谷歌推出云存储服务Google Drive,免费空间为5G,Google Drive与谷歌文档Google Docs深度整合,不同用户可实时共同处理各类文档。
国际IT“三巨头”纷纷出手,国内公司也不甘落后。2011年,抢在苹果正式推出iCloud之前,阿里巴巴推出“阿里云OS”操作系统和搭载了此系统的天语云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100G的免费云存储空间;2012年3月,百度推出个人云存储服务百度网盘,并可能将其与百度·易智能手机平台进行整合,并计划通过付费升级的方式探索多样化盈利;2012年7月,腾讯正式发布名为“微云”的个人云服务平台,提供微云网盘、微云相册、微云传输三大功能;2012年7月,京东商场上线云存储服务JBOX,目前仅向电子书用户和金牌以上用户开放,用户可将购买的电子书直接上传到JBOX。此外,新浪依托新浪微博的优势推出云存储应用微盘,用户可在微博上对微盘内容进行分享。华为、金山、中国电信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云存储服务,国内市场还出现了酷盘、115网盘等一批专门的云存储公司。
显然,这些公司并非将云存储业务单纯视为一项存储和同步的功能,而是希望借助原有用户数量优势,把其打造成自己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借此来与其他业务整合,或者把云存储服务打造成一个应用平台。当用户把大量的照片、通讯录、文件等个人数据存储在云存储平台之后,较高的迁移成本增强了用户黏性,这或许意味着,尽管目前云存储还只是通过付费升级的方式盈利,但未来,当用户群体形成后,更大的盈利空间便水到渠成。
笔记类云存储:个人信息管家
网盘类云存储主要是对文件进行存储管理,笔记类云存储则以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记录信息为核心功能,可编辑性更强,可以在多个终端随时写入和读取,充当着个人信息管家的功能。
Evernote是目前全球用户量最大的云笔记产品,于2008年6月上线。截至2012年6月,其用户量达到3400万,月均增速36%,其中付费用户140万。Evernote通过向高级用户收费的方式盈利,用户可选择每月支付5美元或者每年支付45美元,付费用户可获得多项特权,例如可上传更多类型的文件、每个月的限定流量更大等。2012年,Evernote成功获得D轮融资70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并有上市的计划;5月,Evernote推出“印象笔记”,正式进军中国。 Evernote的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笔记产品,而是希望成为“全人类记忆中枢平台”。按其规划,第一阶段是记录用户的一切想法,第二阶段则是更好地管理和挖掘这些信息的价值。2010年7月,Evernote宣布推出官方应用平台Evernote Trunk,其中集合了可以与Evernote协同工作的多种应用,例如发送邮件内容到Evernote、将名片等纸质内容扫描到Evernote等。
国内市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模仿Evernote的产品。2010年9月,盛大创新学院推出永久免费的云笔记产品麦库记事,这也是国内首款云笔记产品,并于2012年二季度向开发者开放API;2011年6月,网易旗下有道搜索推出云笔记产品有道云笔记,用户可使用网易邮箱积分兑换空间,有道云笔记也表示会将免费进行到底。
考虑到中国网络用户的付费习惯,免费仍将是国内云笔记产品的主流做法。在Evernote进军中国之时,其CEO菲尔·利宾(Phil Libin)曾表示Evernote在中国可10年不求盈利,只为做一款伟大的产品。麦库记事和有道云笔记背靠盛大和网易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短期来看盈利压力并不大。完善产品、培育用户,或将是中国云笔记市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安全”是道坎
无论网盘类云存储还是笔记类云存储,“安全”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以前,黑客只能攻击某家公司,如今,鉴于云存储是把信息存储到数据中心,黑客只需要攻击数据中心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抛开黑客,作为信息管家的云存储公司是否会监守自盗,或者因为技术问题而“失职”,也是使用者担心的问题。实际上,仅从近两个月发生的云存储安全事件来看,用户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2012年7月,荷兰的一位用户发现,在上传了9G的文件后,自己的SkyDrive账户被封号了,这也引发了对微软监控用户数据的质疑;也是在7月,一位用户称其为Dropbox专门设置的邮箱收到带有欺诈性质的垃圾邮件,对此Dropbox否认存在安全漏洞,但这样的否认难以让人信服,因为就在2011年Dropbox还曾出现过任何人都可以仅通过邮箱地址登录Dropbox的漏洞;8月6日,盛大云发布声明,称因为无锡机房的一台物理机本地磁盘损坏,导致部分用户个人数据丢失;同样是在8月初,一位记者的iCloud账户遭到黑客攻击,黑客删除了其在iCloud里的全部资料,并盗取了与之关联的Twitter账号。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宣称自己的数据中心是绝对安全的,“安全”这道坎或许永远绕不过去,但因噎废食显然有违潮流。云存储公司应尽量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防控技术,用户也可以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定期更换密码等,共同努力下,云存储仍可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