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在教育领域,著名教育家博耶尔(ErnestBoyer)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用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博耶尔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
莱芙和温格(Lave和Wenger)认为,学习共同体就是参加学习者(包括专家、教师以及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情境”的动态结构。
2008年赵健将学习共同体概括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于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交互中蕴涵着多种层次的参与。每一个成员从不同的水平和角度加入到围绕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并且从中获得来自他人的和人工制品的支持,在形成共同体的共识性知识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
二、研究意义
大学英语是全国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基本都是大班教学,师生之间的见面只在课堂,上课往往“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知识无法及时消化。加上学生多,教师的监控能力有限,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另外考核模式单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应试能力提高了,但其他的综合素质却原地踏步,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
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以教为主”教学模式到“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学习共同体关注学习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分布性,关注代际之间的交往,关注初级学习者对专家型学者(包括老师)的模仿,使学习者由一个边缘参与者成长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在学习共同体中,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在一个可以有多样性身份,扮演不同角色的空间里,可以与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共享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可以获得资源支持、学术支持和人际支持。
三、教学实践
英语教学一般为大班教学,为了更好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导地位,响应学生把课堂归还学生的要求,小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小组如何分,怎样分,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怎样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
1.教学理念。我们所采用的非分级式分组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要虚拟的缩小班容量,把小组作为基本单位取代学生个体,小组内各成员的平时成绩基本一致,每个成员的发言都代表小组,从而激发学生小集体荣誉感,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形成性评价方式中除了教师打分之外还加入了小组成员互相打分以激励个体在小组活动中的积极性。
2.授课模式。大学英语授课采用非分级式的分组教学,整体分为两类,一是针对普通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结合PBLL(project 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教学理念,坚持以输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合作、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适度的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另外,是针对音体美专业本科学生和专科专业学生在“内容简单化,形式游戏化”的基本思路下采用更为自由的分组教学。
本次研究对象为13级自动化1、2班68人和12级舞蹈本1、2班75人。首先涉及到分组办法,分组办法有自愿组合,以宿舍为单位,按学号组合,按平时座位位置等几种办法。自动化1、2学生英语基础较扎实,思维活跃,平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学之间英语运用能力差异相对较小,每个同学基本可以独立地承担部分工作。为方便共同完成任务他们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宿舍长即为本组组长,负责任务分配,督促组员按时、保质完成小组任务。12舞蹈本1、2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有个别学生英语能力较强,英语学习动力弱,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习惯。因此舞蹈专业学生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以好朋友共同解决困难的心态去完成小组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人数较少,大约为3-4人。
3.具体做法。面对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多样化的现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任务有:课文朗读、翻译、重点词汇讲解;背景知识介绍、导入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英语才艺展示,如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人物,名胜古迹等等,努力做到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注意根据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层次制定需达到的目标,同时考虑处获得知识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尝试以拍摄短的学习视频为手段的自学过程,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拍摄情景剧、面试、采访、配音、配乐朗读或收集、剪辑课文相关背景视频、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学会学,给学生大量体验的机会,用体验式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手段,提供个性化和团队式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比如在讲到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大众科学观一单元时,学生被要求自愿介绍霍金的背景资料。此次介绍计入平时成绩,自动化一、二班各有一个小组主动承担此项任务,两个小组以PK的形式参与此活动。为了维护班级荣誉,两个小组热情高涨,积极配合,合理分工,一位同学负责搜集资料,一位同学负责课件制作,一位同学负责课堂讲解。在课堂上小组一和小组二先后展示他们的成果后,由自动化一班小组成员点评自动化2班小组的表现,自动化2班小组成员点评自动化一班小组表现,然后全班同学评议。
第一组课件内容全面,包括生平简介、主要成就、获奖列举、主要作品及内容介绍、名言、人生观等;负责讲解的同学声音洪亮,仪态大方。不足之处是全部为中文,不能很好地提高英语学习和增强英语运用能力;而且字体颜色和课件背景对比度差,观看不方便。第二组课件首先列出与霍金相关的英语单词,然后色彩鲜艳的图片配合英语介绍了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不足之处:不善于利用字体变化体现课件内容条理和层次;另外因为语言全部为英语在介绍霍金科学成就时,一些专业术语无论是给讲解者还是给全班同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最后一班和二班两个小组的成员结合两组课件的优缺点共同制作出第三个课件,并且由其中一个班的班长负责讲解。
通过这样的小组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和比例,调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培养了即竞争又合作的意识,部分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
又如在学习代沟一单元时,分小组角色扮演剧中人物是可以推荐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不妨亲自扮演一个角色,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在角色扮演之后全班同学评选出每个小组的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最佳演员可以要求其他组成员献歌等。在热烈的教师气氛中,学生对下一次小组活动充满期待。
四、总结
小组教学是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模式之一。首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学生根据教师分配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查阅等相应自学手段筛选所需资料,并与其他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责任感、义务感,增加了语 言实践机会,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机会更多,学生的协作意识、团体意识和社会交际意识逐步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何林.合作式分组学习策略在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
[2]林睿菡.任务型分组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以下课题研究成果:①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编号:13120021 主持人:赵瑜 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践究。②2013年度邢台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编号:2013XTXY13YB206 主持人:赵瑜 基于合作共同体的大学英语小组教学模式研究。③2013年邢台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编号:JGY13019 主持人:顾锡涛 基于支架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分组教学探索。
在教育领域,著名教育家博耶尔(ErnestBoyer)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用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博耶尔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
莱芙和温格(Lave和Wenger)认为,学习共同体就是参加学习者(包括专家、教师以及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情境”的动态结构。
2008年赵健将学习共同体概括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关于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交互中蕴涵着多种层次的参与。每一个成员从不同的水平和角度加入到围绕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并且从中获得来自他人的和人工制品的支持,在形成共同体的共识性知识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
二、研究意义
大学英语是全国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基本都是大班教学,师生之间的见面只在课堂,上课往往“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知识无法及时消化。加上学生多,教师的监控能力有限,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另外考核模式单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应试能力提高了,但其他的综合素质却原地踏步,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
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以教为主”教学模式到“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学习共同体关注学习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分布性,关注代际之间的交往,关注初级学习者对专家型学者(包括老师)的模仿,使学习者由一个边缘参与者成长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在学习共同体中,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在一个可以有多样性身份,扮演不同角色的空间里,可以与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共享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可以获得资源支持、学术支持和人际支持。
三、教学实践
英语教学一般为大班教学,为了更好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导地位,响应学生把课堂归还学生的要求,小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小组如何分,怎样分,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培养合作精神,怎样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
1.教学理念。我们所采用的非分级式分组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要虚拟的缩小班容量,把小组作为基本单位取代学生个体,小组内各成员的平时成绩基本一致,每个成员的发言都代表小组,从而激发学生小集体荣誉感,提高课堂参与度。在形成性评价方式中除了教师打分之外还加入了小组成员互相打分以激励个体在小组活动中的积极性。
2.授课模式。大学英语授课采用非分级式的分组教学,整体分为两类,一是针对普通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结合PBLL(project based language learning)的教学理念,坚持以输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合作、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适度的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另外,是针对音体美专业本科学生和专科专业学生在“内容简单化,形式游戏化”的基本思路下采用更为自由的分组教学。
本次研究对象为13级自动化1、2班68人和12级舞蹈本1、2班75人。首先涉及到分组办法,分组办法有自愿组合,以宿舍为单位,按学号组合,按平时座位位置等几种办法。自动化1、2学生英语基础较扎实,思维活跃,平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学之间英语运用能力差异相对较小,每个同学基本可以独立地承担部分工作。为方便共同完成任务他们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宿舍长即为本组组长,负责任务分配,督促组员按时、保质完成小组任务。12舞蹈本1、2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有个别学生英语能力较强,英语学习动力弱,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习惯。因此舞蹈专业学生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以好朋友共同解决困难的心态去完成小组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人数较少,大约为3-4人。
3.具体做法。面对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多样化的现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任务有:课文朗读、翻译、重点词汇讲解;背景知识介绍、导入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英语才艺展示,如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人物,名胜古迹等等,努力做到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注意根据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层次制定需达到的目标,同时考虑处获得知识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尝试以拍摄短的学习视频为手段的自学过程,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拍摄情景剧、面试、采访、配音、配乐朗读或收集、剪辑课文相关背景视频、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学会学,给学生大量体验的机会,用体验式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手段,提供个性化和团队式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比如在讲到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大众科学观一单元时,学生被要求自愿介绍霍金的背景资料。此次介绍计入平时成绩,自动化一、二班各有一个小组主动承担此项任务,两个小组以PK的形式参与此活动。为了维护班级荣誉,两个小组热情高涨,积极配合,合理分工,一位同学负责搜集资料,一位同学负责课件制作,一位同学负责课堂讲解。在课堂上小组一和小组二先后展示他们的成果后,由自动化一班小组成员点评自动化2班小组的表现,自动化2班小组成员点评自动化一班小组表现,然后全班同学评议。
第一组课件内容全面,包括生平简介、主要成就、获奖列举、主要作品及内容介绍、名言、人生观等;负责讲解的同学声音洪亮,仪态大方。不足之处是全部为中文,不能很好地提高英语学习和增强英语运用能力;而且字体颜色和课件背景对比度差,观看不方便。第二组课件首先列出与霍金相关的英语单词,然后色彩鲜艳的图片配合英语介绍了霍金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不足之处:不善于利用字体变化体现课件内容条理和层次;另外因为语言全部为英语在介绍霍金科学成就时,一些专业术语无论是给讲解者还是给全班同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最后一班和二班两个小组的成员结合两组课件的优缺点共同制作出第三个课件,并且由其中一个班的班长负责讲解。
通过这样的小组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和比例,调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培养了即竞争又合作的意识,部分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
又如在学习代沟一单元时,分小组角色扮演剧中人物是可以推荐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不妨亲自扮演一个角色,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在角色扮演之后全班同学评选出每个小组的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最佳演员可以要求其他组成员献歌等。在热烈的教师气氛中,学生对下一次小组活动充满期待。
四、总结
小组教学是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模式之一。首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学生根据教师分配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查阅等相应自学手段筛选所需资料,并与其他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责任感、义务感,增加了语 言实践机会,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机会更多,学生的协作意识、团体意识和社会交际意识逐步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何林.合作式分组学习策略在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
[2]林睿菡.任务型分组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以下课题研究成果:①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编号:13120021 主持人:赵瑜 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践究。②2013年度邢台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编号:2013XTXY13YB206 主持人:赵瑜 基于合作共同体的大学英语小组教学模式研究。③2013年邢台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编号:JGY13019 主持人:顾锡涛 基于支架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分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