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p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受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身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应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1.认真分析课标,钻研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是形式活泼,样式新颖,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说,某些章节引入当前比较热门的问题,应用题部分也使用了比较新式的、与当今社会密切相关的例子,这些都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如有些例子过于繁琐,有些引人走了弯路,有些案例因发生的区域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使原本容易理解的问题复杂化,反而增加难度。要变抽象难懂的教材为形象生动的学材,老师就必须精心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剔除不利于教学的地方,并积极开发、扩展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2.充分利用地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地理实验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地理实验来模拟。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地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效率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地理知识、原理的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敏锐细致地发现和观察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原因推究和结果的推测,需要做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对地理实验过程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够锻炼学生的地理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创造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并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它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地理实验课程能够通过类比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3.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3.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能否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创设适当的情境,以便导入新课的内容。恰如其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
  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把导入内容和新课成功地结合起来。要想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地理教师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博闻强记,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熟悉地掌握多媒体技术,才能设计出恰当而又有积极作用的导入方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2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难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但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都难以让学生积极进行空间想象,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现在利用多媒体和各种地理素材,制作Flash课件,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培养学生的地理图像判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它既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又是我们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条理化,清晰地呈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
  地图能力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基本的地理素养。它是地理学习中最具学科特点的能力,包含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区域地图、气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洋流性质、板块的生长或消亡带、自然带、资源和能源分布、农业类型、工业布局、人口城市分布、文化等)等综合能力。当前,高中地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读图分析在高中会考、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题题有图表,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图表数据并绘制图表、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地理图像判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和教师不厌其烦的灌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媒体简单,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教学活动也显得枯燥乏味。如今,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
李鸿玮的水墨世界,构图简单,颇有意境,颜色极简,但墨气喷张,让人们似乎听到、看到风雨之声。他把解读的视角和方式完完全全用在了作画上,所以,业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画笔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s) with uncertain time delay and data packets disorder.
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同样与居民日常生活安全也有直接关联,而且随着当下建筑施工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要求也都有更
任弼时同志是我党伟大的政治家。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阶段,经历了党内许多重大的路线斗争。在路线斗争和工作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有
摘 要: 历史与语文同为人文类学科,在诸方面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自古“文史不分家”,二者的结合是历史与语文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是时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所致,是必要的,也必需的。  关键词: 文史结合 历史教学 必要性  历史与语文同为人文类学科,在诸方面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有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之说。二者主要都是给予学生丰富的人文知识与人文关怀,传达人文精
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讲清概念,讲清观点道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使用插图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重视指导看图,挖掘图意  课本中的插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挖掘图意。  初看插图。首先指导学生看图的标题,把握主题,看看图中有谁,在做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初步感知插图的表象内容。  细看插图。接着引导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土建施工在当前表现出了更高的难度,复杂性的提升造成现场施工涉及到了越来越多的要素,如此也就必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切实加大现场管理力度极为必要.首先分析了土建施工现场
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引起的谐波、负序及无功等电能质量问题日渐突出,对煤矿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s,简称APF)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