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聂华苓的自传创作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聂华苓的自传《三生三世》和《三生影像》中,她将自己置于几十年后的大洋彼岸,以回望的角度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梳理,将个人的生命体验投射到其具有普遍性的文学创作中去,激荡出具有形而上哲学意义的时代回响,最终归于人类的流浪逃亡母题。
  关键词:聂华苓 《三生影像》 《三生三世》流浪母题
  一、浪漫·流浪
  在《三生三世》中,第一部大陆部分中的二级标题“流浪,流浪”在《三生影像》中改为“流浪,逃亡”,主要是写“我”去恩施屯堡等地求学的趣事,均以一首歌词作为开头,其中有四篇在《三生影像》中有改动,《日落西山》《满江红》两篇的正文内容也有所变化:《念故乡》改为《松花江上》,以更富有激情的笔触,更直白的语言突出女孩离开故乡后怀乡思归情感的喷发。同时,歌词中“流浪,流浪”四个字重鼓点地以鲜明的方式直接关照着传主聂华苓的生命历程;《日落西山》出自田汉的话剧《最后的胜利》,调整为《也是微云》后,作者将《静夜思》般的诗意注入风雨欲来的时代狂潮中,人与月的共鸣、人与友的情意得以融合发酵,形成了大跨度的环境、历史和生存境遇的艺术组合;《打长江》改为《在太行山上》,以士兵们的喊杀声替代了百姓的号子声,增加了浓烈悲壮的战争色彩。萨义德说:“小说作者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其社会的历史和经验,也被其社会所塑造。”这部分的加入将作者个人流浪逃亡经历与失根心态置于具有时代共同性的宏大视野当中,个体流浪叙事由此与风雨飘摇的时代脉搏合拍,体现出作者对一大批“无根一代”的失落者的同情和深切关怀。
  从歌曲本身内容来看,无论是改前还是改后,这些歌词都表达对外来侵略的反抗。篇首曲成功地将作者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将作者置于几十年后的大洋彼岸,以回望的角度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审视和梳理,并与自身經历结合之后浓缩润色,最终定格为七个有声音、有画面的趣事影像,起到了题记的作用,提纲挈领地映照出传主聂华苓与政治的难解之缘,带来浓厚的家国气息。另一方面,歌曲与正文中学生们的趣事暗合,第六篇《满江红》当中,岳飞的不退匈奴不罢休的英雄气概与章葆娟背英文浪漫诗不肯停止存在共通性。在文章趣味性得以提高的同时,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鲜活真实的少女形象,展现出在非常的历史时期,女性生存状态、精神向度和独特的性别印记,为整部自传的女性话语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从接受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辛辣与酸甜的组合易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触及作者以及作者所属群体、所属时代的真实温度与情感。即使我们从21世纪回望,也仍能感受到革命女孩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烈与真诚,泪水与欢笑。
  二、河流·生命
  林芷说:“聂华苓对江水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和喜爱,她把江水化作一种与人生与历史相融的意象,贯穿到作品中。”聂华苓一生傍水而居,从长江、嘉陵江再到爱荷华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河流无论是在真正的江南还是聂华苓的“我的江南”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意象服务于主题,最终归为在创作中的不断重复的母题,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提升。从聂华苓顺江而走开始流浪的那一刻起,河流便以无限包容的客观意象与她的生命合二为一,由此将个人的生命体验投射到其具有普遍性的文学创作中去,激荡出具有形而上哲学意义的时代回响,最终归于人类的流浪逃亡母题。聂华苓的作品如《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中皆体现出作者对于河水意象的深厚情感寄托。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说:“一篇叙事作品的结构,由于它以复杂的形态组合着多种叙事部分或叙事单元,因而它往往是这篇作品的最大隐义之所在。它超越了具体的文字,而在文字所表达的叙事单元之间或叙事单元之外,蕴藏着作者对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的理解。”江河的流动性与其辗转的人生历程相契合,从表面上看,河流让人感到奔流直下,永不回头,而实际上河流也在不断蒸发,凝结成云,然后以雨的形式回到源头。聂华苓说:“像江水一样不停地流,不停地变换。人生也是流动的,这样对历史,对人生都有象征的意义,对我自己来讲也有意义。我从长江一直流到爱荷华河,流了这么远,也有流浪的意思,浪也与水有关。”相似的轮回式的文章结构正是聂华苓本身傍水而居又如河流般的生命历程的投射,倾注着她对人类历史发展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沉思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聂华苓.三生三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聂华苓.三生影像[M].北京:三联书店,2008.
  [3]朱旭晨.《三生影像》的叙事艺术分析[J].现代传记研究,2014(01).
  (作者简介:李恬,女,本科,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乡土文化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探讨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背景,然后以青岛名人故居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为例,设计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体现地域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乡土文化 研学旅行 课程开发  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汇。教育部曾多次专门发文,明确要求将“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革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语言的表述、内容的选择都有所欠缺。本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写作特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能力 个性化  小学作文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感受力。由于小学生的写作内容较空
期刊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耗时长、成本高的传统手工艺品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迹象,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技艺,技艺的传承和进步就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不
期刊
摘要:2018年12月1日,临沂大学举办了黄璐博士独唱音乐会。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黄璐在中国艺术歌曲诠释及声乐表演艺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本场音乐会以黄璐博士为主,导聆刘晓江副教授及嘉宾为辅,是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创作内涵等方面阐述此次音乐会后对中国艺术歌曲二度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 二度创作 诠释  2018年12月1日,临沂大学举办了音乐学院学术交流专场
期刊
摘要:在传统调性音乐中,音乐的自律性使音乐得以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离开来,以拒绝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传统调性音乐宣称自己是一种本体论上的自在存在,超越于社会的紧张关系之上。而新音乐则是把自身与现实的矛盾并入到它自己的意识和形态中。新音乐深刻地抓住了自己以及社会的各种矛盾,以致不再使它们透过形式得到调和与调解。新音乐否定且弃绝了和谐的谎言,它知道这种和谐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持续下去。它勇敢地面对现实,不随
期刊
摘要:音乐节目策划编排实践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音乐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创新型艺术实践课程,同时也是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实践所需要的一项专业技能。通过对节目进行创意编排指导实践,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策划编排技能水平及舞台表现力,使学生在专业和舞台表演方面均有提高。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音乐系音乐节目策划编排实践课程为例,通过实际参与课程汇报演出的方式,分析艺术实践
期刊
摘要:社团课作为在校基础课程的辅助,延伸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和自主实践性。手风琴有丰富的音色,巧妙的演奏风格,有独奏、重奏、合奏等表演形式,体积小、方便携带等突出优点广受大众喜爱。手风琴社团可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增强智力水平、协调能力,提高个人审美能力。中小学是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手风琴社团课对孩子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中小学手风琴社团课构
期刊
时至今日,屈梁生老先生去世十一载了,我心中仍然怀念他,虽然屈先生也许并不记得我。  结识屈先生是在十五年前,当时我去机械工程学院参加工作不久,有幸成为屈老师的年轻同事。屈老师是学院德高望重的一位学者,通过他的学生和同事,我了解到他让人敬仰的人格魅力,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不屈的追求精神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屈先生是我国故障诊断领域先驱,全息谱技术创始人。上世纪四十年代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来在此任教
期刊
祝祷  是什么叫我有些颓废了  写作于我有了几分厌倦  和疲惫  那些因文字而充实的日子  因写诗而温润的夜晚  都悄然躲开  怕加深我的不快  日子一天一天被风撕去  因雪而洁白的世界里  总有几分凉薄  几分沧桑  我一直掂量  有多少美丽值得努力争取  有多少借口任由自己枯萎  一幢幢钢筋水泥的建筑  把城市渐渐占领  却装不下一个孤傲的灵魂  总要学会遗忘  才能从冷寂中  逼出生命的热情
期刊
摘要:将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一直是许多幼儿园关注的问题,而在幼儿喜爱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资源分享性、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较弱,许多教师无法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美术活动。本文将从这种现象和问题出发,通过对城乡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化 区域 美术活动 幼儿园 城乡  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的人民根据当地特有的地貌和自然环境,经
期刊